經過一天多的長途跋涉,終於到了內蒙古大草原。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內蒙古大草原,鮮碧如畫,一望無際,彷彿與天地相連。
只見潔白的蒙古包散落在大草原上,猶如綠色的天空中飄浮的雲朵。
我們一行六人一路打聽,終於找到同學的家中,他在我們學校借讀,暑假就告訴我們要是來內蒙古玩一定要找他這個嚮導。我們走進蒙古包,殷勤的主人熱情地向我們遞鼻菸壺,以表示敬意和友好。
蒙古族自古以來以性情直爽、熱情好客著稱。對家中來客,不管常客還是陌生人,都滿腔熱忱。首先獻上香氣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盤盤潔白的奶皮、奶酪。飲過奶茶,主人會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時節還會請客人喝馬奶酒。
蒙古族崇尚白色,白色在蒙古族的禮儀中,顯得十分莊重:迎接尊貴的客人,首先必獻上一條雪白的哈達,隨後遞給客人的是一種潔白的精製奶食。用“白”來祝福民族的健康與興旺。
我們和同學聊了不打一會就從帳篷外面傳來陣陣肉香,給我們饞的直流口水,同學說這是在家中來貴賓的時候烤全羊,手抓羊肉味道獨具一格。
在我們焦急地等待下,終於開始上菜,一樣樣的佳餚擺放在我們的面前,最後是那烤好的全羊,烤的外焦裡嫩。擺在桌子上後,我們早已等待不及,便要動手開吃。
這時,同學的媽媽身穿蒙古族盛裝來到我們身邊端着馬奶酒唱起了敬酒歌“遠方的客人請你喝一杯草原佳釀,這是我們民族傳統食品的菁華,也是我們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歌聲宛轉悠揚,盡顯蒙古族的熱情好客。
見人家來敬酒那就得喝啊,同學示意我們幹了,硬着頭皮幹吧!一股暖流便隨着香醇的奶香鑽進臟腑,甭提多麼舒坦了,自家釀製的馬奶酒真好喝,不過也是暈乎乎的。
本以爲接下來就可以吃了,誰知又給我們斟滿了,同學解釋道:“這是我們的習俗,凡是客人來必須要敬三杯酒,以表我們對客人的尊敬和友好,不喝不禮貌的哦!”
看着阿姨的盛情招待,我們又幹了兩杯,然後給我們帶上聖潔的哈達,這纔開始吃菜。不過這三杯酒下肚,我就有點找不到東南西北了,美美地吃了一頓手抓羊肉,酒足飯飽後已到深夜,我們又參加了篝火晚會,這回還真是見識了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
我們玩到很晚才睡,以至於第二天睡到中午纔起來。經過同學介紹,再過幾天就是蒙古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時,他爲了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過去時那達慕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着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聽到介紹,我們早都按耐不住,恨不得馬上參加這個盛會,經過昨晚的開心玩樂,我已經把自己倒黴的煩心事拋在腦後,還叫嚷着讓同學帶我們騎馬出去兜風。
同學牽來幾匹馬,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學了一上午纔敢騎馬,胖子叫喊着要比試比試,我們也是想享受下騎馬的樂趣,我們七人騎着五匹駿馬開始了征程。
馱着自己的對象,奔騰在廣闊無邊的草原上,別有一番俠骨柔情的味道。胖子騎的最快,我們真是替他身下的駿馬擔心啊,就那將近二百來斤的大體格子,一般的馬能受得了嗎?
不大一會兒,胖子就把我們拉出去很遠,我們只好加快速度跟上,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前面的胖子突然不走了,還翻身下了馬,我們在後面都是很奇怪,於是踢了幾下馬鐙追趕過去。
馬上到地方的時候,我們喊:“胖子,發現啥好東西了?”
胖子扯着嗓子回答:“啥好東西啊,死屍!”
我們急忙上前查看,這是一具已經極度腐爛的屍體了,兩個身上衣服破舊,頭上五官已經扭曲,沒有眼珠子只有兩個黑洞。兩個女人看後一頓嘔吐,差點把膽水都吐出來。
我們正在考慮是否報警的時候,我的同學說了,這是蒙古族的一種安葬習俗,叫天葬!
天葬是蒙古族的傳統葬儀,又叫明葬、野葬。
天葬多用於貧苦牧民或下級喇嘛階層。蒙古人是食肉民族,生前吃肉,死後要把肉還給禽獸。佛教講究利他,解救芸芸衆生,可以說天葬淋漓盡致的表達了這種思想。人活着的時候要行善,死後靈魂要離開肉體,就將這無用的肉體作爲最後的奉獻,利悅鳥獸。
其一般過程是:如果過了七個時辰,認定死者確無轉機之後,由親屬或鄰里長者操辦,剪掉頭髮,淨身後裝入白布口袋,放在特定的地方,選擇吉日良辰,由親屬放在牛車(現在西部蒙古地區多用駱駝車或者在駱駝上直接馱)上,送到偏僻荒野的特定地點,卸下屍體,頭朝北、腳朝南,周圍擺石頭作記標,急速返回,歸途不許回頭看。
到家,將車扣翻,三天不動。三日後,親屬去查看屍體是否被飛禽吃光。
蒙古人將禽獸吃屍體一事,視爲屍體亡靈已經昇天。若死者屍體被吃光,就認爲亡靈已經昇天,預示子孫將得到吉祥幸福;如果屍體被野獸扯食,認爲死者生前做過壞事,殺牲過多,死後用自己的肉體償還野獸;如果屍身無損,則認爲死者生前罪孽尚未消除。再去在遺骸上灑黃油、酒等,等待飛禽來啄食。
蒙古人認爲,屍體亡靈昇天的速度越快越好,越能找到轉世重生的地方。這種天葬方式,對他們來說是將屍體獻給動物的一種具有施捨意義的行善行爲,無論是死者,還是家人都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