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一點左右更正,請正版讀者稍後再看,帶來的不便,還請包涵一下…………………………………………………………軍纏住,另外兩路軍隊隨時都有可能趕來增援,一旦陷入到三路大軍的包圍之中,絕對難逃一敗(最後的三國680章)。()
陸抗實施的策略就是速戰速決,每次的戰鬥都不超過一兩個時辰,對晉軍也只是重重地一擊,對潰逃之敵絲毫不予理會,不給晉軍三路圍攻的任何機會。
陳騫也非庸才,看到陸抗在戰場上連施妙手,他也立刻予以反擊,率軍強渡淮河,直逼弋陽。
負責守衛淮河防線的是吳將左奕,陸抗帶主力離開,淮河防線上的吳兵自然人數不多,晉軍渡河之時,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淮水上搭建了數座的浮橋,浩蕩殺來。而對晉軍的全力強攻,左奕激戰多時,最終由於寡不敵衆,抵敵不住,於是只能是引軍後退。
陳騫正準備全部渡河,對弋陽發起全面攻擊之時,行動神速的陸抗居然在這個時候又殺了回來,半渡而擊,於是陳騫大敗,許多已登陸南岸未曾及時返回的晉軍盡遭屠戮,淮水之中,浮屍滿河,幾近淤塞。
陳騫引軍退往北岸,整點兵馬,損失至少超過三成的人馬,他只得一面固守新息,一面飛報於洛陽。
弋陽兵敗的消息傳到洛陽皇宮,司馬炎臉色發白,驚呼道:“陸抗神勇,何人可以擋之?”
與弋陽戰敗消息傳來的同時,晉軍進攻關中的三路人馬都遭遇到了挫敗,連番四個敗仗,讓晉國朝野都爲之震動,哀鴻遍野,新朝初立,就遭遇到這樣的悶頭痛擊,讓許多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現在羊祜敗了,杜預敗了,胡奮敗了,就連老將陳騫也敗了,真要算起來,晉國朝中,幾位赫赫有名的大將都吃了敗仗,接下來派誰去對付際陸抗,還真是一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就在諸臣都沉默不言之時,尚書楊濟出班奏道:“陛下,臣保舉一人,或可敵陸抗。”
第680章
司馬炎精神大爲一震,道:“愛卿保舉何人?”
楊濟道:“鎮西大將軍鍾會。”
“鍾會?”司馬炎顯然沒有想到楊濟所保舉的人居然是鍾會,不禁微微地一怔。
楊濟道:“陛下,鍾鎮西曾在蜀地與陸抗交鋒三年,對陸抗知之頗深,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臣以爲欲破陸抗,非得鍾鎮西不可。”
司馬炎點點頭,這個他倒是認同,畢竟鍾會和陸抗打了幾年的交道,對陸抗有很深的瞭解,更主要的是,鍾會與陸抗交戰,並沒有處於下風,這一點很重用,最起碼認爲鍾會的能力,只在陸抗之上,不在陸抗之下,不過鍾會此刻還在益州,遠水難解近渴。
“嗯,楊愛卿言之有理,當朝之將,恐怕也只有鍾會能抵得過陸抗了,只不過鍾會此刻尚在益州,如何能救急?”
楊濟道:“陛下,如今戰局變幻,已非是三四年前可比,現在我軍南北兩線同時吃緊,此時再抱着益州的一郡已沒有太大的意義,不如將鍾會所率的十萬精兵調出蜀地,來可以解決南線的陸抗,二來亦可威脅北線的劉胤,可謂是一舉雙得,望陛下明察。”
司馬炎也陷入了沉思,的確,現在天下形勢變幻莫測,和三四年前初度伐蜀之時,已經有了天壤之別,更何況,鍾會在蜀地所得也限,到目前爲止,也只搶到了涪水以東的益州領土,大約佔到了益州領土的三分之一左右。
曾經被司馬昭寄以厚望的鐘會最終也沒有能夠滅掉蜀國,在和蜀軍吳軍的交鋒之中,也沒取得上風,到目前爲止,也只搶到了益州涪水以東的領土。
不過如果放棄益州的話,卻是司馬炎心理上無法承受的,這幾年來,爲了搶奪益州,滅掉蜀國,魏晉投入不少了力量,光是軍隊就損失了六七萬,所耗費的錢糧物資,更是多得難以計數,一想想這些投入最終打了水漂,司馬炎就是一陣肉痛。
但形勢的變幻,益州已非急所,此刻如果讓鍾會的大軍依然駐紮着川中,確實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了,想要解決掉南線的陸抗,西線的劉胤,撤益州之兵回中原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司馬炎沉默片刻,道:“諸位愛卿,你們如何看?”
諸臣也都在沉默之中,由於不知道司馬炎的想法如何,所以一時之間無人開口,倒是賈充說道:“臣也認爲益州此時乃是雞肋,若能及早回兵,可定中原大局。”
“雞肋?”司馬炎初時一怔,而後嘴角也泛起一絲的苦笑,低聲喃喃自語道:“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想不到父王生前苦心經營之伐蜀大計,到頭來卻是如雞肋般存在,哎——”
嗟嘆了一陣,司馬炎最終還是令人草擬了詔書,用六百里加急的快馬送往閬中。
相比於中原的戰火綿延,經過幾年鏖戰的蜀中大地卻出現了難得的平靜狀態,三國在蜀軍地域分割明確,各自以守爲主,近幾個月來,除了零星的小規模的衝突之外,很難再看到大規模兵戎相見的場景了。
鍾會會對這種狀況滿意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自伐蜀以來,鍾會所率的軍隊一路是高奏凱歌,打下了不少的蜀中城池,但讓鍾會鬱悶的是,由於關中後方的不給力,讓劉胤千里偷襲得手,戰據了雍涼,也切斷了鍾會的歸途。
就在所有的人都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