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春闈

眼看着春闈將近,王家上下爲都將大姐夫李柏然的科考看做頭等大事,特別是王富貴和張翠花兩口子,對此更是重視的不得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但是在隋唐之前,想要爲朝廷效命,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實現也不是那麼容易,直到科舉制度的誕生,纔算是給了天下讀書人一個相對公平的上升之路。

中國的官員選拔制度,歷經變幻。先秦時期的官員選拔,大都是依靠世襲制。

如果一個人在建國之初立下功勞,被封爲大夫,往往在他死後,就由兒子來繼承大夫的職位。當時,諸侯的封地叫做國,大夫的封地叫做家,於是中國古代有所謂的“齊家治國平天下”。

不過這種世襲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國之君,如果賢明那還罷了,如果昏庸,可就爲禍不淺。一個平凡的傻子,最多不過是在家裡亂搭亂鬧,可一個國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禍害到成千上萬人了。可關鍵還是,許多的昏君,不認爲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做的人當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當成是國家的忠良。世襲制度,流弊廣矣。

到了漢代,官員選拔主要靠推薦。推薦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漢代特別推重孝道,於是漢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

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順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說,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門,有一定道理。能夠孝順父母的人一般來說,也能夠終於國家,愛護百姓。

秀才則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說儒家的經典,《尚書》《詩經》什麼的。

相對而言,推薦爲秀才的比較少,推薦爲孝廉的比較多。翻翻《後漢書》,絕大多數官員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條路。爲什麼呢?因爲孝廉比較好作假。秀才必須精通典籍,兩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順不孝順,關鍵是看父母鄉親的評價了。可是,在歷朝歷代,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漢代,孝順就可以當官,越孝順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揚,既然有實際的利益,那麼父母鄰居也就會參與造假了。於是,推舉制度的弊端也出來了。推舉過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說他是孝順那就是孝順,而沒有統一的可以量化的標準。

到了隋唐時期,風氣爲之一邊,科舉制度的出現,可以說是選官制度的一個重大突破。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分爲多種,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進士科和明經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專項考察。

而當時最受人看重的就是進士科。當時有人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三十歲考中明經就算是年紀大了,而五十歲考中進士,那也算是年輕了。

據說,在唐太宗時期,每年都有八九百人蔘加進士考試,可是錄取的有多少呢?不過是二三十人,錄取比例不到3%,可遠遠比現在的高考,甚至是碩士、博士難考多了。而當時能夠來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的,本身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才子。

“科舉”是一個含義豐富複雜,具有動態特徵的詞語。廣義的科舉指分科舉人或設科取士,約略同於貢舉,起始於漢代,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舉,始於隋朝。

科舉制的諸多特徵是經歷漫長的過程才逐漸形成的,但要定下一個起始年代,必有標誌性的創制,而真正具有標誌性意義且與歷史上“科舉”一詞相符合的,只有隋煬帝創立進士科這一歷史事件,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進士科的創設,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科舉制始自隋大業三年{607年},十幾年後的618年,大唐王朝建立,進一步完善考試機制,開科取士。從此,科舉考試就成了天下讀書人的進階之路。

參加過高考的應該知道那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有人得意洋洋一日踏盡長安花,就有人在“孫山之後”而羞慚與無顏。

爲了讓李柏然能夠金榜題名,張翠花特地前去各個寺廟燒香請願。光是香油錢就不知道花了幾十兩銀子。

對於母親的做法,王大錘不大認同,能不能通過朝廷的科舉考試,靠的是考生自己的真才實學,而不是這些諸天神佛。

如果說真要是有什麼捷徑,那還不如去拜訪打點一下本次科考的主考官,說不定還能起到作用。不過這個話他可沒敢跟自己父母提,生怕他們一時糊塗真的做出賄賂考官的事來。

根據王大錘和自己大姐夫李柏然的接觸,王大錘相信以李柏然的才學,只要不出差錯,想通過這次科考應該問題不大。這個可不是王大錘信口開河,而是他特地翻看了最近幾次科考的試題之後分析出來的結果。

爲了讓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通過考試的把握更大,王大錘特意讓秦懷玉幫忙找來了大唐建國之後的所有考卷,讓自己的大姐夫李柏然進行參考。

“是大錘啊,謝謝你這段時間幫我請了狄大人幫我輔導功課。”李柏然見王大錘來找自己,放下手裡的紙筆,起身感謝道。

王大錘連忙攔住他,笑着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只要你將來對我大姐一心一意就行。我今天過來就是帶你出去走一走,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

第527章 引起京城的注意第504章震驚的司馬懿第49章 曠課了第778章 據城以守第645章 烈酒第163章 心服口服第858章 陳小姐的計劃第364章 十六王好運第471章 失望至極第160章 撞破第641章衝撞第709章 如何處置第576章呂后的執念第666章六安城破第516章追第247章 刺客案(1)第469章 意外暴露第489章呂布回京第526章周武眉罵街第493章 可我是個冒牌貨第623章 出陣第649章 御駕親征第546章收華佗第852章 韓信封王第236章 改邪歸正了第820章 陳平獻策第90章 侯府的秘密第530章 買一送一第9章 山上的土匪聽着第208章 畫像惹的禍第478章排兵佈陣第587章消息入唐第698章努爾哈駕崩第213章 好運連連第71章 吳王李恪的小聰明第571章蹴鞠第611章 掌握刑部第657章水上再戰第459章守江城第68章 收穫狄府的恩情第387章 通天柺杖第595章圍而不攻第653章殺呂布第26章 人在旅途第386章 竈臺下的密室第641章衝撞第819章 韓信戰英布第563章天氣預報第55章 我王大錘又回來了第636章 李藥師第655章槍成第205章 御花園飲酒第378章 從屍體入手第483章 李忘真被殺第434章 手杖裡的秘密第47章 鐵鷹幫覆滅第368章 太后的手段第703章夜襲第504章 大山洞穴塌方第758章 回京第579章 放宮娥第598章 周言出獄第563章 意外第410章 瘋狂的想法第612章 天寒易病第277章 查案3第108章 饑民也瘋狂第166章 救治秦叔寶第93章 再見武則天第793章 選誰好呢?第497章 終身不褪的刺青第518章 李煜的運氣來了第159章 風箏帶來意外驚喜第622章交換第292章 將我發賣第428章 引蛇出洞第41章 下館子第453章 射人先射馬第516章追第739章紅衣大炮第16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58章 不想遺憾第235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29章 敏兒妹妹第645章見呂布第385章 西嶺月的推斷第513章攻城第660章兵臨金陵第651章 回京第54章 打通任督二脈?第338章 商議對策第749章 蔓延第251章 世子知道此事嗎?第245章 西嶺月(5)第247章泄題風波第648章 有內應第310章 殺人滅口第625章 謀殺第646章印證第189章 絡繹不絕的拜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