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各有心思

得知齊王被方浩派人給救走之後,池旭就已經明白到戰爭很快就要來臨了。

他知道方浩這些年沒有造反,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找不到一個起兵造反的理由。

在這個世界,造反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方浩應該是在等待着朝廷出現施政上的錯誤,只要弄得民不聊生,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打起清君側的旗幟揮師南下。

但是這幾年年成還好,雖然說不上風調雨順,至少沒有什麼大災大難,正統皇帝登基之後就開始減免稅賦,這也使得方浩找不到一個合理的出兵理由,只能夠在關外埋頭髮展。

現在這個理由已經有了。

擁立齊王,無疑就是一個最好的起兵理由。

當初他拜訪尤登閣的時候,尤登閣就向他提起過這樣的事情。

當時他還認爲京城對齊王的防衛那麼的嚴密,方浩恐怕是找不到那樣的機會。

沒有想到,齊王還是被方浩給救出去了。

得知那個消息之後,他就喝了一場大醉,醉後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也不知道在抒發什麼樣的情緒。

他的情緒本來就很複雜。

一方面他希望方浩能夠做一個忠臣,也能夠讓他所認識的所有的人都安安穩穩的做堯國的忠臣,希望堯國能夠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

然而另外一方面,他又明白到這個世界想要快速的發展,那些老百姓想要擺脫牲口一般的生活,就需要方浩來當皇帝,利用絕對的權威,才能夠將他在關外實行的那一套搬到堯國境內來。

齊王被方浩救出去之後,他也用不着糾結了,他已經知道方浩肯定會揮師南下,而且時間不會太久。

至於戰爭的結局,肯定會是方浩贏,這一點沒有什麼好說的。

方浩出兵的消息通過六百里加急傳到京城之後,他甚至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既然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戰爭早一點來,對這個世界來講,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當朝廷有人提出讓皇帝西巡的提議之時,他馬上就站出來反對了。

西巡,那會將戰爭延長,會讓戰爭對這個世界的破壞加大。

在朝廷裡面提出西巡的是梅翰林。

池旭有一些明白梅翰林爲什麼要提出這樣的建議。

去年的時候,梅翰林託了很多關係,纔將他兒子梅瑜從關外調到南方去。

可是,這麼長的時間,一直沒有梅瑜上任的消息,沒有任何有關梅瑜的消息。

他們知道的關於梅瑜最後的消息就是他經過了雁城,然後就失去消息了。

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因爲這個世界的交通太不方便了,信息的傳遞也很延後,所以梅翰林也不知道他兒子是走了一條偏僻的道路,一直在路上走,還是已經死在別人手裡了。

如果是後者,那就只可能是方浩下的手,除了方浩,這個世界再沒有誰敢對一個朝廷命官下手。

雖然沒有證據,但是這個東西是不需要證據的。

也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梅翰林對方浩非常的仇視。

提出這樣的建議也就是爲了讓戰爭延續的時間更長,讓方浩陷入到戰爭的泥沼中。

只要正統皇帝能夠順利的逃到西南那邊羣山之中,按照現在的交通狀況,方浩想要打過去非常的困難。

而正統皇帝沒有死的話,哪怕佔有的只是一個縣的地盤,方浩都沒有辦法取代姜家的天下自立爲帝。

——只有當這個天下只剩下齊王這一個姜家合法的繼承人,才能夠行禪讓之事。

但是他這個提議遭到了池旭的反對,遭到了朝廷大多數大臣的反對。

這讓他非常的悲憤,覺得這些人都是在幫方浩,好讓方浩早一點的當上皇帝。

他這樣的想法也不能說是有多大的錯誤,很多大臣其實都覺得早一點結束戰爭更好。

方浩不是造反,而是擁立齊王爲帝,對於他們那些文人來講,情感上並不是那麼的難以接受。

有文化的人,就喜歡迂迴一點的方式,有一個臺階下,大家都好。

直接發動戰爭,那是他們不可接受的,因爲沒有能讓他們下去的臺階。

戰爭時間長了,對這些文官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就算是正統皇帝能夠順利的進入西南那邊大山之中,靠着崎嶇難行的山路,阻止方浩的追擊,但是對他們這些文官們有什麼好處呢?

哪怕是穩定的政權,得到重用的也是那些領兵的大將,他們文官的作用將會無限的降低。

那還不如留在京城等着方浩一戰定輸贏呢。

早點打完這場戰爭,早點迎接新世界的到來。

他們相信方浩手上沒有那麼多文官,要治理這個天下,還是要靠他們這些人。

只要他們不表現得太過火,相信方浩不會將他們都給幹掉。

打仗打的是那些武將,他們當文官的不會上陣打仗,一般情況下,連得罪方浩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也有一些人很不安。

他們就是尤登閣那一派的人。

雖然尤登閣那一派的人,大多數都已經被池旭派遣到各個地方做那監督教育改革的人,但還是有一少部分的人留在京城,其中還有一部分被調到了國子監和禮部,負責推進京城這邊的教育改革。

他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聽說尤登閣不知什麼時候就已經跑到了關外參與到擁立齊王的大事情中。

如果現在方浩已經打下了京城,這一些人當然不會不安,而會非常的激動——這就表示着他們不用再坐冷板凳了。

可問題是,現在方浩還沒有打到京城來,他們的精神首領卻已經在關外做那種大逆不道的事情,讓他們這些人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正統皇帝給殺掉。

對待這種大逆不道的人,正統皇帝可沒有一點仁厚之君的氣象。

正月的時候,齊王和鄭緒被方浩的人接走,那兩家沒有逃走的人就沒有一個活下來的,包括守在那兩家的守衛,全部都被問了斬。

現在尤登閣在關外擁立齊王,他們這些以前跟着尤登閣的人,沒有辦法不提心吊膽。

第一百零六章 再抄一回詩第一二八章 難以選擇第一三五章 開炮第四十七章 他走不了的第七章 新一輪的任命第七十八章 愧疚第一五四章第一二零章 大興土木第八十四章 走上正軌第七十五章 朝廷任命第三十八章 什麼是仁政第五十九章 早宴第三十七章 國子監第二十四章 千里鏡第九章 大改制第一二四章 海路第五十七章 瘋子第四十三章 打土豪第六十五章 結案第四十六章 改制第六十三章 準備離京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一二零章 兒女雙全第一一七章 水泥路第六十三章 從軍的機會第六十四章 明眼辨忠奸第一章 邊關第三十四章 生路(三)第三十八章 什麼是仁政第七十二章 不存在的戰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萬勝第十九章 幫人幫到底第三十三章 皇帝家的熊孩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合作第八十五章 玻璃第九十六章 這就是戰爭第十六章 碧落大草原第八十七章 奢侈品第四十三章 熱愛和平的沙魯第四十六章 首輔大人的力挺第五十三章 大豐收第一二二章 聖德書院第三章 請辭第二十二章 齊重的新東家第一三三章 開疆擴土第一百一十七章 選擇權第一零七章 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第一百四十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八十九章 想種地的沙魯第十章 考據黨什麼的最討厭了第一百零五章 大雪第三十二章 太子第八十八章 自治區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奪馬場(六)第五十章 捕頭第七十四章 忠心屬從第六十八章 感覺有一些不對勁第一百一十五章 任命第八十四章 精密儀器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二十五章 掃興第六十九章 一路向西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三十一章 方浩不高興第七十六章 賞月第二十章 第一場雪第三十二章 我也想當兵第二十二章 醉話第九十八章 順利撤回(除夕快樂!求訂閱,求打賞)第一百一十七章 選擇權第九十六章 這就是戰爭第二十六章 金吾衛第三章 請辭第一百一十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八十四章 行政體系第十八章 借種第五十三章 大豐收第一一六章 國策第三十四章 雄關第七十九章 與有榮焉第三十七章 國子監第八十章 太好吃了第四十八章 站隊第四十章 忠君之心第五十一章 咬人的公主第一五九章 電力應用第一百五十一章 囂張的沙魯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訓練第二十二章 將門子弟第一零三章 興隆商行第一二六章 燕州的消息第四十五章 行政體系第七十八章 撤離第九十五章 雙贏的合作第四十二章 招供第七十九章 驚鴻一瞥第二十八章 和公主的約定第一百零一章 巡查(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