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攝政王

京中的局勢很快就平定了下來。

皇宮中被燒掉的那幾十間房子開始召集匠人趕緊修整。

王大學士依然帶着內閣處理着朝政。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多少朝政要處理了,他們只能夠處理京城以內的事務,然後就是等待着歸元皇帝的到來。

歸元皇帝現在在碧落城的皇宮裡面,依然算不得正式的皇帝,需要在太廟之前祭祖,在金鑾殿上登基,拿到傳國玉璽,坐上九龍寶座,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皇帝,是天下之共主。

王大學士帶着的那些文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籌備祭天的事情,然後準備迎接歸元皇帝的到來。

這其中也有一些拔亂反正的事情,就是將被梅翰林那一幫人給弄進大牢裡面的官員放出來,然後將跟着梅翰林的那一幫人給關進去。

雖然方浩也知道被關進牢裡面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問題,可是,那些人是尤登閣的門生舊吏,尤登閣則是親自出面支持齊王登基的。

從這上面將,就應該將那些人給放出來。

他以後還要通過禪讓之禮當上皇帝,也需要一些官員的捧場。

如果現在上了牆就拆梯子,等到以後上更高的牆時,就找不到可以攀登的梯子了。

至於那些跟着梅翰林一起攀咬的官員,那肯定要問罪,而且是要大大的問罪。

有獎有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才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當前的局面,站到應該要站的位置上去。

在這期間,方浩找池旭談了話,跟他提到了他要推行的行政體系,邀請他成爲教育部的部長,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教育改革。

又將陳朗給叫了過來,讓他着手成立國家安全部門,任命他爲國安部部長。

路橋集團的負責人劉戈被任命爲交通部的部長。

其餘部長的人選,還得等到裘伯賢來到之後再行商議。

同時,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傳檄天下,向他們說明,現在朝廷已經屬於歸元皇帝,所有地方官員都應該呈上賀表,表示歸順之意。

不這樣做的,視同叛逆。

在檄文之上,簽字的就有方浩和王大學士等人,還有他們的印章。

奪得了京城,這個天下基本上就是傳檄可定了。

因爲他們有着強大的武力。

現在從雁城到京城的路已經打通,雖然沒有修成水泥硬化路面,但是路面已經加寬,各地的浮橋搭建成功,可以讓大汽車通過。

在這種情況下,去碧落城迎接歸元皇帝過來,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沒過幾天,幾輛吉普車在幾輛裝甲車的護送之下來到了京城,直接開到了皇城門前。

這就是歸元皇帝大駕光臨。

跟着歸元皇帝一起過來的,還有裘伯賢這個新晉的堯國首相。

方浩、王大學士早已經帶着文武百官在這裡迎接。

皇帝駕臨,按照規矩,方浩這個做臣子的也應該下跪迎接。

可是歸元皇帝從車上下來之後,方浩才試着彎了一下腰,就被歸元皇帝連忙攙扶起來,對他說道:

“燕王,你有大功於國,可以免跪拜之禮。”

這個天下都是方浩的,方浩的跪拜,他可受不住。

現在他早就沒有了雄心壯志,只想早一點將這個天下讓出去,然後自己能夠安享富貴。

這一點眼力價還是有的。

方浩當然也沒有真的要跪拜下去的打算,只是做個樣子而已。

既然歸元皇帝都已經這麼說了,他也就沒有繼續堅持。

歸元皇帝現在的態度,也讓他比較滿意。

王大學士等人卻是沒有那樣的待遇,都一齊跪拜了下去。

方浩站在那裡就如鶴立雞羣,顯得非常的突出,也非常的突兀。

後宮中那燒掉的幾十間房子,現在依然在修復之中,但是不影響居住。

歸元皇帝入住皇宮之後,見到了鄭貴妃,母子相見,又是抱頭痛哭一場。

他們一度以爲自己一輩子都要陷入到痛苦的泥沼之中,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重見天日的時候。

歸元皇帝對那個救了鄭貴妃一命的大內侍衛做出了很重的封賞。

官就沒有封,因爲他知道他沒有封官許願的權力。

在第二天,歸元皇帝就在王大學士的指導下,在禮部衆多官員的協助之下,按照古禮去祭祀天地,祭拜太廟。

當着姜家的列祖列宗,宣讀了正統皇帝這些年犯下的累累罪行,宣告了自己要順應先帝遺詔,改元登基的決定。

在一系列重大的儀式之後,他終於坐上了金鑾殿。

首先,廢掉了正統皇帝之母皇后的稱號,也廢掉了正統皇帝的稱號——因爲他是僞帝,不能夠列入道統傳承之中。

爲了自己稱帝的合法性,他必須要這樣做。

鄭貴妃被封爲皇太后。

解決了繼承皇位的正統性之後,就開始大封功臣。

封方浩爲燕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攝政王事,加九錫,許以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封裘伯賢爲內閣首相,統領內閣,負責朝廷政務。

設元老院,所有正二品及以上官員致仕者,可入元老院,有參政議政之權,甚至可以彈劾首相。

前朝內閣大學士及六部尚書,悉數入元老院,暫以王大學士爲元老院院長,品階與首相同,爲正一品。

不願意入元老院者,可以辭去元老之位回鄉。

其餘內閣各部官員,由裘伯賢組閣任命。

這一次朝會,主要就是確立歸元皇帝的正統地位,然後確立方浩攝政王的崇高地位。

歸元皇帝才接受皇帝的位置,不可能馬上就來一個禪讓。

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正式的臣服於新的皇帝,江山未穩,不是禪讓的好時候。

最起碼也得等到所有的地方都被控制住之後才能夠做這種事情。

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時間裡,裘伯賢忙着組閣,提名各部部長。

原則上,那些部門的部長還是有堯國的那些大官來擔任,畢竟穩定天下也要藉助於他們的名望。

不過那些部門的關鍵部位,都被方浩關外系的官員佔據了。

體制改革,關外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讓那些官員來佔據關鍵的位置,更能夠推行改革。

這些都是在方浩的指導之下發生的。

第七十二章 節帥第二十六章 神箭手第二十一章 寒磣的教育體系第四十八章 站隊第一五零章 善後第一百七十三章 抓緊種地第九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九十一章 送人工第十章 考據黨什麼的最討厭了第五十八章 殺光山賊第六十五章 天下之大不幸第三十四章 身無綵鳳翼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三十章 交易第一百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一三二章 主力部隊第九十七章 勝利(祝大家除夕快樂!)第六十五章 太子的好感第八十三章 時間第五十一 審訊第九十九章 賺大了(新年快樂!)第四十章 變故第一百六十七章 撤退第一百四十七章 編故事第二十章 問詢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四章 瘋狂的皇帝第一百四十一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六十章 命如草芥第六十章 不歡而散第五章 名聲第六十九章 奇怪的聲音第八十八章 自治區第五十章 威脅第二十九章 我的那隻大雕呢第四十三章 見不得人的事情第一一四章 龍城學校第三十三章 少年英雄第一章 邊關第九十六章 這就是戰爭第一五零章 善後第一四五章 消費時代第五十三章 驚動縣令第二章 慧眼識人裘伯賢第五十七章 瘋子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二十二章 大草原第三十三章 生路(二)第七十章 鬱悶的沙魯第八十一章 否認第四十八章 大船第一百五十三章 拖延第三十八章 預備隊第一百二十一章 哄第六十一章 做人的道理第八十章 痛苦往事第一四二章 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二十五章 軍餉第一三八章 攻上城頭第一三二章 主力部隊第五十四章 封建階級的鐵拳第二十一章 節帥府的邀請第八十三章 服軟(中秋節快樂,求打賞,求訂閱)第六十八章 水泥廠第一百二十九章 籌劃第六十八章 送別第十三章 溫棚技術第五十章 捕頭第六十八章 商品第一章 邊關第二十七章 落後第三十七章 仁者無敵第七十二章 監控第六十章 改換門庭第一四三章 失衡的人口比例第一五二章 不幸的消息第九十六章 朝廷來人第三十一章 方浩不高興第三十六章 布裙荊釵第八十八章 壓箱底的手段第十四章 夜談(四)第十六章 訓練(一)第一一六章第五十三章 背後捅來的刀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籌劃第四十四章 裁兵第六十二章 可惜了第二十八章 系統升級第一四五章 消費時代第六十章 細思極恐第四十七章 聖眷甚隆第五十一章 糧食種子第五十四章 有野心的男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奪馬場(六)第一百五十四章 對戰爭的態度第一百四十章 血勇之氣第五十五章 條件第四十七章 聖眷甚隆第一五四章第一一零章 霸主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