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夏天,冰箱就銷售了八萬多臺。
一臺冰箱的價格需要八百元,也就是以前的八百貫,但是一個夏天就銷售出八萬多臺,說明這個世界的有錢人多了很多。
同時,也說明這個世界通電的地方更多了。
對於那些賣了地的大地主們,買上幾臺冰箱花不了幾個錢。
而對於那些賣了地,然後將錢投入到工業生產中的大資本家們,買上幾臺冰箱更加算不得什麼。
就算是一些大學教師,以及中學教師,以他們比較高的薪水,咬咬牙買上一臺冰箱,也算不得傷筋動骨的事情。
當然,普通的老百姓還是消費不起這樣的奢侈品,他們只能夠羨慕的看着有錢人買上這種東西,夏天能夠製造出冰來。
這也讓一些認爲自己的生活已經很幸福的老百姓產生了努力勞動的動力——掙夠八百塊錢,就可以買一臺冰箱,夏天都可以喝到冰涼的糖水,那該多麼的幸福。
而到了永初九年的夏天,這個世界上生產出來的第一臺空調也上市了。
暫時生產出來的空調只能夠讓氣溫變低,不能夠讓氣溫升高,也沒有遙控這個玩意的存在,全部都是手動開關操作。
但是能夠讓氣溫變低,已經讓很多不堪酷暑的人解脫了出來,在有錢階層中,又是一陣購買狂潮。
空調上市的第一個月就將他們這段時間的研發經費以及建廠的經費全部都收回了。
這種奢侈品,出廠之後,直接加價幾十倍銷售出去。
從有錢人口袋裡面拿錢出來,方浩一點都不會覺得於心不忍。
到了這個時候,這些電器才稱得上是電器,以前的電器也就是電燈和電風扇,哪怕是京城,除了工業所需用電,民間用電微乎其微,功率不大的發電站,都用不着開動全部的機組來發電,使得一些街道不得不大規模的安裝路燈,將多餘的電力給消耗掉。
有了這些大功率的消耗品,纔不會有那麼多發出來的電給浪費掉。
通路,通電,通航,那是現在大漢帝國基礎建設最注重的三大項目。
這三大項目佔據財政支出的多半。
但是這樣的支出也是起到了很大效果的,讓這個社會的發展變得更快。
沒有這三通,又沒有辦法快速地發展工業。
首先,製造產業的材料運不過來,其次,製造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
大漢日報上不止一次的提到一個概念,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搞不好,發家致富跟自己是沒有什麼關聯的。
不只是工業產品需要便捷的交通,就是農業產品也一樣的,需要便捷的交通,這樣很多土特產才能夠運出去,賣上一個比較高的價格,給農民帶來切實的好處。
農民雖然很擁護方浩的政策,但是,不得不承認,大多數的農民日子過得還是挺苦的。
和以前比當然沒得說,溫飽問題都能夠解決,一年能夠吃上肉的日子也多了起來,不至於說哪一家會因爲沒有飯吃給餓死。
但是,整個社會都在快速的提升中,那些農民和工人的待遇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畢竟現在糧食多了,哪怕糧食的價格沒有下降,但是因爲貨幣的增加,糧食實際上是變得更加的不值錢了,一年辛辛苦苦的種地,賣掉糧食,換不來多少的收入。
以前沒有幾家捨得用糧食來餵雞餵豬,現在也頗有一些進行這種嘗試的農民。
反正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了,老百姓對肉類的消費又提高了,糧食價格沒有上漲,肉類的價格在上漲,發展養殖業也變得有利可圖。
一些大大小小養殖場的建成,也讓這個國家肉食的供應更加的充足。
不過能夠發家致富的農民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情況是,一家農民辛辛苦苦一年掙到的錢,不如一個修路工人一年掙到的錢。
現在的工人也不只是修路的工人,有一些工廠都會招聘工人,但是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技術培訓。
實際上現在各個工廠都有很大的用工需求,主要是沒有那麼多技術工人。
一些針對成年人的技術學校也應運而生。
不少的農民都放棄了種地,轉去學習技術,爭取能夠成爲待遇更高的工人。
方浩雖然沒有提倡婦女解放這個名詞,但是,在隨後的政策以及法律制定中,沒有任何不允許婦女涉足的行業。
女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也一樣的,要接受義務教育。
而且一些給婦女提供工作的工廠,還會得到來自官府的嘉獎,大漢日報上每年也會報道一些勞動婦女的光榮形象。
這也更一步的釋放了民間的勞動力。
現在朝廷有那樣的能力,完全的免去農業稅,因爲一年能夠收到的農業稅實際上並不多。
但是方浩目前並不想做這樣的事情。
很多人從骨子裡來講還是比較懶的,不願意學習新的技術,願意面對新的環境,能夠有一口安逸的飯吃,他們就不想奮鬥。
方浩覺得不能夠讓他們太過安逸,該收的農業稅還是要收。
而且工人的待遇一定要提高,讓一些貪圖安逸的農民看到工農之間的差距,讓他們——至少是他們的下一代——打消繼續窩在農村種地的想法,投身於工業之中。
現在的工業需要大量的人力,未來的工業則需要更多的人力。
不能讓農村留住太多的人。
農村種地這種事情留給國營農場,留給職業農民就可以了,這樣效率更高,產量也更高。
農村的作用只應該是接受那些失業人口的,不應該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所。
方浩理想中的農村,就應該只有幾百萬職業農民,利用先進的機械和技術來耕種土地,給這個世界提供足夠的糧食。
農村的土地,就應該是大片大片的,而不是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塊。
要儘可能的讓那些農民自動的投入到工業中,向着城市搬遷。
城鎮化是未來幾十年的主題。
城市的人口多了,市場大了,也更方便現代化的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