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辦法倒不一定,明天先把錢正坤給抓起來,他負責的事情你要找個其他人來做,最好是理政處的。還有,理政處要選個領頭的出來啊。”
樑嘉看了邀月一眼,明白了她的用意。
果然,第二天的朝會上,對錢正坤的彈劾如颱風一般爆發。
“錢愛卿,你說說到底怎麼回事?”樑嘉轉向面無表情的錢正坤。這傢伙的行事也是讓樑嘉很是驚訝,本想讓他攪亂一下局面,可結果這傢伙把局面給攪死了都。
“皇上讓臣主持遷都事宜。臣手下沒人,只能從各個衙門抽調。可這些人不服從調令也就算了,到了臣這裡,依舊陽奉陰違,拒不服從命令。臣日早上頒佈命令,讓所有人到各個衙門做前期遷都的準備,可除了兩人,其他人都無動於衷。”
“這麼說,朕的聖旨他們都不放在眼裡?”樑嘉問道。
“他們只聽我們朝裡幾位官員的。”錢正坤說完,看向了前面四位理政處的大臣。
樑嘉也看了一眼四位理政處大臣。
分管兵部和吏部的劉忠智,一幅老帥哥的模樣,實力最大,而且好像還是太后的什麼遠方表弟,地位尊崇。
分管禮部、太常寺、翰林院的葛明軒,道貌岸然,長髯及胸。這傢伙是大梁國有名的大儒,名聲在士林當中非常的高。
分管刑部、大理寺、督察院的徐自平,看起來年紀最輕,白面無鬚,他是徐英赫的堂兄。
分管工部、戶部的鄭葉川,身材矮小,就像是個農家的小老頭。這小老頭明面上勢力最小,具體樑嘉樑嘉也不是太瞭解。
四個傢伙看到皇上的目光,互相看了一眼,沒有說話。此時辯解是不妥的,畢竟錢正坤沒有指名道姓。
“即便如此,你也不能擅殺朝中大臣。”
“臣魯莽了。”錢正坤低下頭。
“來人,將兵部尚書錢大人押入刑部大牢,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選出合適的人選對錢大人擅殺朝廷大臣的案子進行審問。這個案子就交給徐愛卿去辦吧。”
徐自平急忙躬身答應。
錢正坤被帶走以後,暫時熄滅了朝堂上對錢正坤的聲討。
樑嘉再次開口說道:“現在錢大人被抓了,遷都的事情不能耽誤了……”
“啓稟皇上,賊寇不是退走了嗎?”劉忠智出聲打斷了樑嘉的話。
“退走了?那劉愛卿能保證賊寇不會再次捲土重來嗎?既然不能保證,那遷都的事情就必須還要去做。既然很多大臣對於錢正坤主持遷都事宜很是牴觸,那就派一個德高望重的大臣來辦。”
下面的大臣互相看了看,都急忙低下頭腦袋,生怕樑嘉點到了他。
樑嘉看了一眼四位低着腦袋的理政處大臣,扯了扯嘴角,說道:“朕看這個遷都的事宜還是由理政處牽頭去辦吧。鄭愛卿,這事朕覺得你比較合適?”
鄭葉川一愣,不可置信地擡頭看向樑嘉。
“對。鄭愛卿,朕現在就任命你爲遷都領導小組的組長,需要什麼人員你從各個衙門抽調,務必要在七天之內把遷都的前期準備工作都完成。”
“皇上,臣分管的工部和戶部事務繁多,臣……”
“既然這樣,那工部和戶部的事宜交由他們尚書各自決斷,你現在就負責遷都事宜就行了。”
“皇上……”
“就這麼定了!”樑嘉自然不會給他繼續說下去的機會。
“遵旨。”鄭葉川鬱悶萬分,要不是現在正在舉行大朝會,他都想開口罵人。
“對了,兵部可有前線戰報?”樑嘉朝着劉忠智問道。
“回皇上,平南伯今日未曾有戰報過來。倒是南方有戰報過來。江南總督趙西梅率領軍隊退到了衡水。趙西梅來報,會誓死守衛衡水。戰報到達京城已經過了三四天,此時衡水城殺死什麼狀況,臣還不知道。”
衡水可是大梁國東南豐饒之地的天然屏障,如果慶王的軍隊過了衡水,東南膏腴之地可就落入手中,大梁國的賦稅系統將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
“北邊呢?”樑嘉繼續寫問道。
“毛瀚部落十萬大軍一直在進攻景山關,景山關守將暫時沒有戰報送來,估計景山關應該還未失陷。至於青狼部落和毛瀚部落本來就不是一條心,青狼部落的十萬大軍就在關外四處劫掠,未曾叩關。”
“劉愛卿對各地戰事瞭如指掌,真乃國之棟樑。”樑嘉讚許道。
“這是臣的本分。”
“如果大家都能盡到爲臣的本分,那我大梁國何至於此。對了,朕準備在理政處設置一個首輔大臣,統領朝政,諸位愛卿覺得如何呢?”
樑嘉話音剛落,下面的大臣立刻鼓譟起來。如果理政處設立首輔大臣,那麼首輔大臣統領朝政,就不會分管具體的事情,豈不是說還要有一個人進入理政處。
理政處制度在大梁國實行兩百多年了,成爲理政大臣是大梁國無數讀書人做官的終極目標。所以,有希望成爲理政大臣的人目光立刻變得灼熱起來。
劉忠智聽着背後傳來的議論聲,心裡也是矛盾至極。皇上這個改動如果實行了,他成爲首輔大臣的機會很大很大,這樣纔是真的位極人臣啊。
可是他也能夠清楚地看出來,皇上這一步就是爲了分權,往理政處摻沙子,意圖培養屬於皇上的派系,搶回權力。
他很明確知道這一點,想反對,自己捨不得是小,讓一衆大臣對自己不滿甚至離心離德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可如果不反對,皇上這摻沙子分權的行爲對於他來說可是很危險的信號。
劉忠智看了一眼葛明軒,發現這老傢伙竟然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難道他也想當理政處首輔大臣?
劉忠智第一次對自己這個合作了十幾年的盟友產生了嚴重的不信任。
“諸位愛卿,有意見說呀?”
“皇上。臣贊同。”理政處鄭葉川竟然第一個出面。
“臣也贊同。”大理寺卿張仁義也出班贊同。
接下來,有超過二十位大臣出班贊同樑嘉的改革提議,但還是有很多人保持沉默。樑嘉知道,這些人要麼是無所謂,要麼就是劉忠智、葛明軒、徐自平三個人的盟友,領頭的不發話,他們自然也不好發表意見。
“如果其他大臣沒有意見,不反對的話,那這事就這麼定了。”
“皇上,臣反對!”一個聲音突兀般地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