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辦法?
在阿姆利則做文章。
雖然聯合國提供了人道主義救援物資,而且由“安固”公司負責分發,但是相對於數百萬難民來說,聯合國提供的那點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滿足所有難民的需求。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阿姆利則的物價高得嚇人。
雲龍想到的辦法也很直接,控制阿姆利則的市場。
搞走私?
當然不是。
用雲龍的話來說,就是加強管理,打擊所有的非法,通過壟斷來獲取利潤,同時確保大部分人能夠獲得生存必須的物資。
只是,雲龍做的第一件事情,並不是打擊地下黑市。
那是什麼?
收繳武器。
受戰亂影響,有很多武器流到民間,而且很多來到阿姆利則的外地人都帶來了防身用的槍械。
按照雲龍的意思,“安固”公司以治安爲名,發起了爲期3個月的整治行動。
第一個月,就是讓平民自覺交出藏匿的武器,而且給予相應的獎勵,比如一支步槍能夠換到一袋50斤的麪粉。
從第二個月開始,就是全面的清剿。
反抗?
那不是找死嗎?
可以說,在這兩個月內,阿姆利則動盪不安,不過整治的效果也很突出,收繳了數萬支槍械,還清理掉了一批藏在市區裡面的敵人,爲後來維持秩序,讓阿姆利則恢復穩定打下了基礎。
其實,壟斷是唯一的出路。
怎麼說?
只有實現壟斷經營,才能夠獲得足夠多的利潤,同時確保大部分難民能夠獲得必須的生活物資。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把阿姆利則打造成自由貿易城市的苗頭出現了。
爲什麼?
需要物資的不止是阿姆利則,而是整個印度。
要知道,跟印度的其他城市,特別是西北地區的城市相比,阿姆利則的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
爲啥?
不管怎麼樣,能夠通過“安固”公司從巴基斯坦與華夏進口糧食,大部分阿姆利則的居民能夠獲得糧食,哪怕需要爲此傾家蕩產,哪怕需要日夜不停的勞動,哪怕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可是,在印度其他地方,即便傾家蕩產,也未必能夠獲得餬口的食物。
根據國際機構的統計,在戰爭結束的時候,印度的赤貧人口增加到了10億,而且人均糧食供應量降到了240千克。
這是個什麼概念?
除了數量極少的高層,絕大部分印度人都得餓肚子。
更可悲的是,印度已經沒有外匯儲備了。
當時,印度的外匯儲備僅有不到500億美元,要在短期內償還的國際債務高達4000億美元。
顯然,債務違期已經不可避免。
這就意味着,印度已經無法通過正常途徑獲得貸款。
沒有外匯,拿什麼買糧食?
要知道,第四次印巴戰爭的直接後果,就是讓糧食成爲戰略物資,導致國際糧價暴漲了好幾倍。
雖然這種局面不可持續,畢竟需求量就那麼大,而價格上漲必然會導致市場萎縮,但是在短期內,糧價很難回到合理水平,而數億生活在飢餓邊緣的印度難民,顯然不可能等到幾個月,乃至幾年之後。
由此導致的情況就是,向印度走私糧食成爲了最賺錢的買賣。
爲啥?
受到國內局勢影響,印度早已進入國家監管狀態,包括糧食在內的所有戰略物資都由國家統一分配。
雖然印度軍事政府沒有限制自由買賣,但是對價格做了極爲嚴格的限制。
怎麼限制?
就是強行壓低價格。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有價無市,或者說是有價無貨。
此外,就是限量供應。
這些錯失,直接導致印度的地下黑市發展壯大。
別說是平民,即便是少得可憐的中產階層,以及更少的富裕階層,都得設法去黑市上購買糧食。
當然,能在黑市上購買糧食的,肯定不是印度的法定貨幣,而是外匯,以及黃金等貴重物品。
在印度,最不缺的是什麼?
沒錯,就是黃金。
大部分印度家庭,哪怕是貧困家庭,都有一些金銀首飾。
在戰爭結束之後的半年內,黃金在印度國內黑市的地位達到巔峰,不過折算下來的價格卻跌到了谷底。
當時,1克黃金只能兌換20千克麪粉。
這是個什麼概念?
1克黃金的價格在40美元左右,而20千克麪粉的價格還不到15美元。
此外,在地下黑市,以次充好是經常的事情。
只是,受到印度軍事政府的嚴厲打擊,很難有辦法把糧食運入印度,更別說在印度各地推銷。
顯然,阿姆利則就是一個缺口。
雲龍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如果能夠通過阿姆利則把糧食運進印度,必然能夠賺大錢,也就能緩解“安固”公司的資金問題。
當然,他也是這麼做的。
雖然雲龍沒有做過相關統計,但是在接下來的3年內,向印度走私糧食等商品成了“安固”公司的主要收入。
至於影響,更加不用多說。
後來,在相關的事情公佈於衆之後,有人做個估計,由“安固”公司走私的糧食幫助至少1億多印度人渡過了難關,不過也掠奪了印度的社會財富,讓印度在過去幾十年裡的積累全部泡湯。
積累?
拿得出足夠多的高價值商品,比如黃金首飾,去黑市換取糧食的,至少都得是印度的中產階層。
在印度,這些人顯然算的比較賦予的。
長達3年的掠奪,直接消滅掉了印度的中產階層。
其實,從根源上來看,由此造成的影響比損失的財富還要巨大。
爲啥?
沒有了中產階層的支撐,印度還有未來嗎?
雖然印度的中產階層是極少數,但是對戰後的印度來說,未來的希望,幾乎就全都寄託在了中產階層身上。
中產階層消亡,意味着印度倒退了數十年。
用一些西方社會學家的話來說,戰後那幾年的困難時期,直接讓印度回到了獨立建國前的水準。
這樣的印度,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當然,雲龍顯然並不在乎這些,畢竟對他來說,首先需要考慮的,還是如何讓10多萬僱員能夠獲得應得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