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軍營,印陽將將有七萬軍隊來此的消息告知了衆人,又表達了自己想要將之吞併的想法,所有人都很激動。
“這七萬五千兵馬分屬四個廂軍,乃是末將座下的虎賁廂軍一萬五千人,夷陵(宜昌)威武廂軍全部,共兩萬五千人;荊襄天樞廂軍一部,兩萬五千人,荊襄貪狼廂軍一萬兵馬!”馬景站在印陽身後,看着中軍帳裡的五位將領,心中也略顯震驚,震驚於五人的氣勢。“來自本廂的軍馬,對末將是絕對的效忠。夷陵威武廂軍廂主程昱與末將關係十分親近,而且也早對高季興不滿,若是由我做說客,有八成以上的機會,會降於廂主!”
馬景說着看了杜堰一眼,知道杜堰是廂主,因而也十分的敬重。
“剩下的三萬五千人乃是高季興的直屬廂軍,對高季興必然忠心耿耿,也是我們需要應付的重點!”印陽在路上已經從馬景那裡得到了確切的消息,接上了馬景的話茬,繼續說道:“天樞廂軍廂主名叫李庶,是高季興的妻舅,混跡官場爲人處世,頗有讓人驚歎之處。可是作爲一名廂主,行軍打仗,布兵攻防,卻毫無所學。只是高季興不放心將荊襄兵馬交給外人,所以他才能擔任廂主之位。此次也是李庶立功心切,想要立功,讓背後說他的人無破綻可說吧,所以主動請纓。貪狼廂軍是由兩位軍主帶軍,這兩人沒有出衆之處,必然會聽從李庶的命令,而且此二人與高季興多少有些親舊,必須全部格殺!”
“不錯,正如軍師所說。想要收降天樞廂軍與貪狼廂軍,李庶與另外七名軍主非殺不可,但是有一點我要提醒一下!”馬景再次開口,頓了一下,等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才從容說道:“李庶的姐姐乃是高季興最寵愛的妃子,甚至可以決定很多政事以及軍事。如果李庶被殺,她必然不會坐視不理,定會出軍來伐,我們應該做好迎敵的準備!”
“這一點我早已想過!”馬景話畢,印陽便看了看其他幾人。杜賀與姜家兄弟都是猛將,卻不攻於謀略。杜賀雖然通曉兵書,可是對於權謀之策,未有涉獵。姜巖雖然聰慧,可是卻只能掌握局部,無法顧全大局。花風亦是如此,杜堰更是沒有任何經驗,他的武學天賦讓人心驚,這一段時間來,將黑鐵的槍法以及姜家兄弟、杜賀、花風的武藝都滿師學去,黑鐵的內功心法更是被他修煉到了巔峰,此刻即便是黑鐵也遠非杜堰的對手。可是杜堰對於行軍佈陣,卻總是無法掌握,這也是印陽說他只可未將,不可爲帥亦不可爲明主的原因。
印陽頓了頓,繼續說道:“收降了這七萬兵馬,我們即刻遠攻夷陵五州。秭歸城有長江天險可據守,可是畢竟城小地脊,而且夷陵城也是一座千古雄城,其下五州更是富碩幅員遼闊,乃是我發休養生息,養兵立國的最佳地點,同時我決定即刻在此立國,定都夷陵城!”
“立國?”杜堰聞言眼睛一亮,杜賀等人卻驚訝的站了起來。
“定都夷陵城?呵呵呵,軍師這一步棋,妙哉妙哉!”馬景聽印陽說完了話,先是一愣,隨後便歎服的笑了起來。“不過夷陵城卻也是一座堅城,軍師既然以此計,將夷陵五州的兵馬全部調去夷陵城,兵馬雖然沒有十萬,卻也有五萬左右,軍師有把握拿下夷陵嗎?”
“我既然敢說定都夷陵城,將夷陵五州的兵馬聚集在一起,自然有十分的把握。即便高季興及時派遣援軍,我也能在他趕到夷陵之前,攻克夷陵城!”印陽自信滿滿,道:“屆時高季興的兵馬長途奔襲,必然軍心疲憊,無法入夷陵休養,加上軍心恐慌,我們亦能一舉將之攻破!再乘勝追擊,即便一時間無法打下荊襄九郡,但是也能收服荊南大半的疆土,高季興則困守荊州,已是甕中之鱉。”
“至於湖南馬殷,因爲本是後梁楚王,一直又未對李存勖稱臣,李存勖早就看不順眼。漢王王建佔據西蜀,一直對湖南等地虎視眈眈,馬殷絕對不敢出兵來攻。王建此人反覆無常,先爲蜀,五年前又更爲漢,李存勖攻蜀則又改爲蜀,此時乃是春秋時順,他也不會出兵來打,我們完全不必擔心!而趙樂宏攻下了幽雲十六州,與北契丹聯軍南下四處攻城掠地,李存勖自顧不暇,也不會插手荊南這一隅之地,我們就只需要擔心高季興與楊吳了。”
【王建903年,受唐封蜀王。907年,稱帝,國號蜀。917年,改爲漢。925年,爲後唐所滅。928年,復爲後蜀。因爲歷史的改變,導致了李存勖攻蜀的失敗,王建永葆西蜀,故而與923年復爲西蜀。我說的。】“吳國?據末將所知,吳王楊溥膽小如鼠,應該不敢出兵征討纔對?”馬景一聽印陽討論了天下大勢,唯獨將矛頭指向了吳國,深知楊溥爲人的馬景不由得有些不以爲然。
“我擔心的不是楊溥,而是徐知誥父子。吳國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徐知誥與其父徐溫之手。徐知誥原名李昪,乃是先唐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李恪之後裔,唐朝滅亡,家族不復昔日光采,甚至李昪本人已成爲孤兒,爲楊行密於爭戰中所擄,並收爲養子,而楊行密諸子不能容,遂將其給予徐溫,並改名徐知誥。徐溫膝下無子,因此對徐知誥相當溺愛,比於親生亦不遑多讓。而徐知誥此人野心勃勃,早已心懷天下,荊南故變,徐知誥必然率兵來襲。”
“徐知誥?好像徐知誥在幾個月前無故失蹤了,至今未有下落,可能已經死了!”
“哦?如此的話,我們倒是不用擔心了。不過拿下夷陵之後,我還是要到江都走一趟!”印陽還是有些不放心,似乎不相信後來的南唐皇帝就這麼死了,他失蹤於數月之前,那時他尚未來到這個世上,一切歷史都沒有改變,所以徐知誥必然未死。“現在我們談談立國的事情吧,各位對於國號、國王有何建議?”
“國王自然是由廂主擔任,只是國號還是需要好好商討一下!”杜賀接過話,所有人都沒有異議,這些都是之前商議好的。
“我又兩個提議,一是以廂主的姓氏,立國爲杜,廂主可自稱爲杜王。而是以神武廂軍的番號,立國爲神武,廂主爲神武王!”印陽想了一下,將心中的想法說出。
“就立爲杜國吧!”杜賀遲疑了一下,提議道,衆將紛紛同意,可是杜堰卻站了起來,搖了搖頭。
“沒有神武廂軍,哪有立國的機會?就叫神武國吧,聽起來氣勢也不錯!”
“好吧!”印陽點了點頭,道:“馬景,將秭歸城的資料跟國王說一下,我還有事,先走了!”
“是,軍師!”
“末將等參見神武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杜賀等人連忙跪地,向杜堰行君臣大禮,杜堰心中自然大喜,連忙招呼幾人平身。印陽走出帳外,聽見身後的聲音,恍若未聞。
可是門外的部卒卻聽到了營中的聲音,連忙向着中軍帳,跪倒在地,紛紛齊聲吶喝:“臣等拜見神武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拜見神武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拜見神武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
印陽聽着聲音,心中也不知道是什麼感受,感覺到杜堰走出了中軍大帳,也不再停留,轉身走進了自己的軍師大帳,將一副荊南地圖取出,平鋪到了桌案上,細細的端詳了起來。
夷陵稱爲硤州,統領四縣五州,興山縣、秭歸縣、遠安縣、長陽縣皆屬於此。其下五州分別是宜都宜州、當陽(江陵)、江州、夷陵、西陵、猇亭等州,夷陵城便是硤州的中心命脈所在。
秭歸縣距離夷陵五十餘里,最遠的遠安縣距離有一百里,因而若是等到硤州各地駐軍回援,至少要一天時間。如今印陽有兩種方案,一則直接奔襲夷陵,在援軍到達之前,拿下夷陵城。如此一來各地駐軍必然會望風而遁,回守諸州,想要完全攻下,就要Lang費很多的時間,而且長江就此穿插,需要數次渡江,耗費驚人。
而第二種方案則是等待一天時間,等到夷陵諸州的駐軍進入夷陵城,然後以優勢兵力包圍,一舉攻下夷陵城,便可直取夷陵五州。可是對方也有六七萬的兵力,只怕攻城十分困難。但是夷陵城背靠長江,倒是可以利用長江江水攻城。
仔細的看着地圖,印陽將所有的細節都計算在內,感覺萬無一失之後,才猛拍了地圖上的夷陵一下,道:“收降了軍隊,便攻取夷陵,一戰定荊南!”
夷陵距離荊州只有兩百里,因此爲了不至於讓高季興的軍隊來援,印陽將消息封鎖,直等到第三天的時候,正在睡夢中的印陽被杜賀叫醒。“軍師,李庶帶軍到了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