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怎麼看

“卻說孔明率兵前至沔陽,經過馬超墳墓,乃令其弟馬岱掛孝,孔明親自祭之。祭畢,回到寨中,商議進兵。忽哨馬報道:“魏主曹睿遣駙馬夏侯楙,調關中諸路軍馬,前來拒敵。”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幹,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安長。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於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魏延怏怏不悅……”

這……

就叫……

略有涉獵???

趙天狼驚訝,如果他手裡有一本書,那麼,發現,一字不差!

這貨倒背如流啊!

看到年輕人眼裡的震撼,何圖有點小小得意!薑還是老的辣嘛。但是門主這裡……

“依我看。”何圖故弄玄虛道。“孔明先生神機妙算,子午谷難過啊!魏延意氣之用,只爲在軍中增加威望罷了。”

望向楚延,他還是平靜。

“不爲,你怎麼看?”

剛剛趕到這裡的蕭不爲很快被提問了。

“看什麼?”他環顧四周,反問道。

“《三國演義》中,魏延曾提議,出兵奇襲長安,武侯不納!”何圖在一邊複述題目。“你怎麼看?”

“我沒看《三國》!”

謙虛!又一個比何圖更加謙虛的!

趙天狼打量了一下這個同齡人,這年頭,學識和修養成正比了!不要覺得可以倚老賣老,天下依然年輕人的天下!

何圖還很謙虛的說,我略有涉獵。

蕭不爲直接道,我沒看過!

其一呢,謙虛!即便你倒背如流了,依舊要說,我沒看過!其二呢,在老人家面前,尊敬!雖然你看書比人家多,那也不能說出來嘛,害他沒有了面子!

以後老人家說某某本書老夫略有涉獵,這時候一定要說自己略略有涉獵,或者乾脆點,老子沒看過!

“我只看《海子詩集》和《麥田裡的守望者》!”蕭不爲又道。這孩子突然有些靦腆,不知道爲什麼會突然不好意思了。

噗~~

幻想破滅,趙天狼鮮血一噴,倒地不起。

想太多了!

“這人怎麼了?”楚延有些疑惑,起身把他揪到後面,然後一道氣勁打進去。

“不爲,那你看幾遍了?”楚延問他。

“一遍!”蕭不爲說完了意識不對,突然改口。“每天一遍,看過之後我才睡得着!”

現在他隱隱猜到了門主的偉大之處,自己每天一看,那是治療失眠的神藥啊!以前去廁所用手弄出來實在太邪惡了,也傷身!

“你很好!”楚延點點頭,目光有幾分讚許。“坐吧!”

蕭不爲大受鼓舞,以後一定要每天看兩遍,加上一個午睡的習慣就差不多了!現在想想,除了小時候在幼兒園被大姐姐哄着睡覺,後來都再也沒有午睡的習慣了?

難道自己那時候就姐姐控?蕭不爲匪夷所思的坐下來,驚疑未定。

“那我呢?”何圖突然開口問道。

自己怎麼得不到評價,無外乎兩種情況。

“你好得很?”楚延想也沒想。

我好得很?何圖在想這句評價的份量。

“馬追,你怎麼看?”

第三個人趕來的是馬追。

“《三國演義》中,魏延曾提議,出兵奇襲長安,武侯不納!”何圖在一邊充當復讀機。“你怎麼看?”

“成王敗寇,關於歷史我不說太多!很多都無從考究,討論這些沒意義!都過去了,或許以後我們也會成爲歷史!”

何圖望去,楚延不知道什麼時

候低着頭,一言不發。

“太玄,你怎麼看?”

李太玄也過來之後,何圖也就順便復讀了出來。

“什麼?”

“《三國演義》中,魏延曾提議,出兵奇襲長安,武侯不納!”何圖回放回去。“你怎麼看?”

“據我所知~~”李太玄認真想了想。“第一次北伐,魏延便提出出了子午谷、奇襲長安的戰略:聞夏侯茂(時鎮長安)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茂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然諸葛亮“以爲此懸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現在回想,魏延獻策由他率精兵五千,直出褒中,由子午谷偷襲長安,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趨長安會師,乃“奇謀,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假如諸葛亮採用之,很可能北伐已經成功,可惜諸葛亮謹慎得近乎膽小。”

“魏延一代名將,就此被埋沒了!”

“錯了!”突然一道身影高步走進。

寧都!

衆人只一眼,就能認出來了。這也是寧都和楚延不同的地方,楚延像個被遺忘的跑龍套,但是寧都不管在哪都堪比日月,那種身爲主角的氣勢常人難及。

“諸葛亮本就排斥魏延,此人曾密令:“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這似乎已經內定魏延日後將抗命爲“叛逆”。但是諸葛亮爲何要作如此安排,無明文記載。”寧都輕笑道,又有幾分輕蔑。

“其一,諸葛亮一生用兵過於謹慎,其原因是實戰經驗不足。此人或許善謀,卻不善領軍。而魏延用兵一向主張出奇制勝,諸葛亮最大的顧慮,如果將軍事指揮權交給魏延,魏延就會違揹他既定的軍事方案,而按自己的作戰方略行事,這是諸葛亮不能容忍的。”

“其二,諸葛亮在選擇官員、使用人才上,以“奉職循理”作爲標準,請看那篇著名的《前出師表》,再分析他所稱頌、推薦和重用的官吏,如郭攸之、費禕、董允、蔣琬、姜維、向寵等人,無一不是循規蹈矩,符合“循吏”標準的人物。而魏延是一個有自己獨立見解、“性矜高”、“不唯上”的大將,他以韓信自詡,認爲諸葛亮膽怯,常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朝中大權,“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同上。,連後主劉禪都聲稱自己是“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而魏延卻時常不買諸葛亮的賬,這當然招致諸葛亮的嫉恨。”

“其三,諸葛亮排斥魏延是爲他的接班人蔣琬、費禕、姜維掃除障礙。據傳:“亮每言,‘公琰(蔣琬字)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密表後主曰:‘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中:……又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囑曰:“我死之後,汝可依計行之。”岱領計而出。少頃,楊儀入。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密囑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汝與臨陣,方開此囊。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也。”……”

“魏延到底有沒有反無從考究,只得從其它史料揣測。但他最後畢竟被孔明設計害死了,就因爲所謂的‘腦有反骨’,即便他救過黃忠!”

寧都最後看向楚延,直視他!

楚延一動不動,仍舊低頭。

“我認爲不妥!”李太玄猶豫了幾下,站出來。

“哦,李長老有何高見?”寧都望向他,依然輕視。“我願聞其翔。”

“關於‘出子午谷,奇襲長安’,出子午谷雖是捷徑,但可行性極小!”李太玄面無表情,慢慢開口道。“其一,子午穀道路險狹,危險係數極大,一旦魏軍卡住谷口,輕則勞而無功,重則全軍覆沒;”

“以魏延之才,即便不敵,也能全身而退!若論設伏兵,誰比諸葛武侯?有這樣一位大盜在,家裡還要裝防盜門麼?”寧都反駁道。“司馬懿後來言:若武侯兵出子午谷,長安失守!焉不爲之?再者,子午道雖然奇險難行,但很少有人去作過實地

調查,而就算真的去實地勘察過,也不敢保證其路況。魏延乃名將,他久鎮漢中,對漢中一帶的地理狀況必然十分熟悉,所以他的判斷應該是正確的。至於魏軍是否會在子午谷埋下伏兵,我們無從猜測。依當時情形,魏國無論在軍事上、物資上,甚至在精神上連一點準備都沒有,怎麼可能在人煙荒蕪、崇山峻嶺的狹長山谷中留下一支伏兵呢?”

“其二,夏侯茂未必會棄城而逃!”李太玄繼續道。

“非也!”寧都再駁。“這又是不合情理的推論!夏侯茂何許人也?此人爲曹魏名將夏侯敦之子,曹操以女清河公主嫁之。“文帝少與茂親,及即位,以爲安西將軍,持節,都督關中。茂性無武略,而好治生。在西時,多蓄伎妾,公主由此與茂不和。”可見,夏侯茂只知蓄伎納妾,聚斂錢財,憑藉“主婿”的裙帶關係而都督關中,完全是一個典型的膏粱子弟,衙內式的人物。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斷“茂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是完全有道理的。”

“其三,就算攻下長安,也未必見得守得住,五千士兵即便沒有損傷,難道他也要撫琴大開城門嗎;”李太玄接着道。

“這是真是最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寧都的輕笑更重了。“筆者認爲夏侯茂貪生怕死,素不知兵,以魏延老於兵革,料敵審己,可謂是勝算盡握。況且,諸葛亮首次北伐,有十萬大軍,兵力力克魏軍。當時趙雲、吳壹、馬岱等宿將尚在,關西胡羌誘而招撫之以爲臂助。諸葛亮、魏延分別率領的主力與偏師會師於潼關,然後魏延配合諸葛亮奪取隴右,這樣八百里秦川,“咸陽以西”確實可以“一舉而定”。”

“其實,魏延之謀可行是有先例的。楚漢戰爭時,韓信爲大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然後主力東出潼關,分支軍越隴山與從漢中向祁山的支軍配合成鉗形攻勢取隴右。高祖還定三秦,一舉而攻克關中。韓信用兵,看似弄險,實則妙奇無窮。魏延所出之謀,化自韓信出漢中之策,而其勇猛又過於淮陰侯,有如此良將善謀而諸葛亮不能用,違先主遺命而用庸才馬謖,實在是令人嘆息不已。”

“其四,萬一失敗,兵力本來就不足的蜀軍損失太大了!魏軍必定大振士氣!”李太玄嘆氣道。越發覺得楚延難纏了。

“荒誕至極!”寧都突然大笑,似要發狂。“試問哪兒有用兵打仗不帶有一點兒冒險性呢?袁、曹官渡決戰時,曹公置自己的大營於不顧,率輕騎火燒袁紹重兵駐守的烏巢糧倉,完全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來鄧艾偷渡陰平,比魏延的計劃還要冒險百倍,結果不但勝利了,並且一仗就滅亡了蜀漢政權。更爲重要的是,蜀漢國小力薄,無論軍力、財力、人力均遠不如曹魏,以弱蜀同強魏打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陣地戰絕非上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應該攻敵不備,出奇制勝,一舉攻克長安,予敵以重創。以弱抗強,不出奇兵,靠穩紮穩打而取勝,古今中外無有一例。其實,軍事謀略講究的是奇正相合,諸葛亮用兵只見其正而不見其奇。諸葛亮自認爲“安從坦道”,即可“平取隴右”,所謂“平取”,其實乃“穩取”之意。但恰恰是這“穩取”使諸葛亮喪失了用奇取勝的戰機,形成了弱蜀與強魏在隴右對峙打陣地戰,中了曹魏的“致人”之術。實際上“平取隴右”乃舍敵咽喉而取其無關痛癢之處,且一擊不勝反而打草驚蛇。等到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曹魏在陳倉、關中等地已有重兵據守,關中遂不可再圖,魏延之謀再不可行。這就無怪乎魏延“常謂亮爲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後人不免掩卷而感慨。我以爲所謂“魏延之策乃冒險,一旦失利,蜀軍損失太大,恐十萬蜀軍棄之死地,隻輪不返”云云。即便魏延在子午谷中了埋伏,也不過損失數千人而已,而孔明攻祁山,失街亭,大敗於張郃,所喪之師又何止萬人!”

“依我看,出兵子午谷,奇襲長安,蜀漢必一統天下!”寧都望着楚延,一字一頓道。“諸葛亮心胸狹隘,氣量狹小,輕用魏延,終亡漢蜀!”

“門主,我說的對嗎?”

劍拔弩張,場面突然靜的出奇。

空氣中似乎瀰漫着淡淡的硝煙。

(本章完)

第十五章 拉票第八十八章 論三國第一章 象棋與象棋第七十六章 全國第四大的官第十八章 下盤棋再走第一百零一章 亂刀第十二章 天道第六十四章 部署第四十七章 計劃之中第120章 死定了第三十五章 接生那些事兒第126章 哈布斯堡第二十一章 刀給我第五章 立威第七十一章 劫機【完】第八十三章 我能不能投訴局長第一百零六章 作弊第37章 高樓起第四十二章 像楚延的寧都第16章 機甲第139章 舍利子第八章 意外第四十九章 燈火闌珊處第六十七章 劫機【七】第三十四章 我能給你烤羊肉串第九十一章 被劫走了第五十二章 怎麼看第136章 后羿弓第十二章 金丹相搏第四十七章 計劃之中第四十三章 崑崙之巔最後對決【二】第十六章 你是誰第九章 無奈第十七章 帝君第五章 你去參軍第四十章 乘化門還有歷史呢第05章 重來第六十二章 人員第二章 崑崙論劍第八十四章 兩任局長的儀式第六十六章 愛我第27章 睡覺第五十八章 手機關機第九十二章 多做事少說話第四章 乘化而立第124章 奪股第十七章 那你喜歡我什麼第六十五章 衛生巾是什麼東西第九十七章 風在輕輕的吹第二十二章 糖要自帶第138章 會渡你的第三十五章 接生那些事兒第一百零九章 誰幹的第六十四章 劫機【四】第八十八章 論三國第四十四章 一氣化三清第七章 逃亡第三十七章 天涯明月刀第35章 背叛第十七章 那你喜歡我什麼第十五章 屍骨無存第一百零七章 相惜第134章 要離第四十二章 像楚延的寧都第06章 發配第七十九章 夜遊帝都第42章 公爵第二十八章 想當年第七章 逃亡第七十七章 1號第23章 月黑第三十五章 十強出第一百零一章 議員千金第44章 一百零八第138章 會渡你的第130章 禮物第二十八章 收購公司第四十二章 像楚延的寧都第六十七章 劫機【七】第四十六章 高麗考察團第24章 霸王餐難吃第五十三章 面熟了第六十五章 劫機【五】第141章 刀在第45章 白了第六十五章 衛生巾是什麼東西第八章 誰拿第二十六章 崑崙龍氣第123章 開創新時代第29章 誰贏了?第136章 后羿弓第十三章 清心訣第一百零四章 給你點音樂就來感覺了第九十四章 慕容第六十九章 劫機【九】第144章 逃亡第七十八章 崛起第四十五章 斬三尸而證道成聖第十三章 清心訣第四十八章 又是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