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心情不大美麗。回憶到了不願意觸碰的時段,揭開傷口實在不怎麼令人愉快,而且有些事沒法自我和解。只能承認自己不對,渣的很徹底。
只不過事情壓根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那麼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故事的開始,往往只需要一種——兩人相識就行。結束卻有很多種方式,而蒲素和臧欣欣兩人所採取的大概是最差、也是最極端的那一種。
當時這件事給蒲素刺激的不輕,很是有些後怕。連克里斯雷提起都一直說當時場面觸目驚心。而蒲素除了後怕,已經有了自責。第一是引的臧欣欣做出這麼極端的事情,第二,是自己的處理方式。把她送回去,是絕對的斷了後路。
他是個能狠下心做出決定的人。可能就是天生絕情,很多人做不出來的決定,他能。而且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他清楚是什麼後果,潛意識裡有着一了百了的念頭。家庭壓力對他影響很大,在臧欣欣極端爆發以後,他順勢就想卸下這個包袱,而且表面上把這種絕情的做法自我合理化,安慰自己合情合理,錯誤都在她身上,自己好像反而成了受害者,因爲不堪她的做法而產生絕望。
這就是完整的一個心路剖析。逃避、甩鍋、表面轉移,然後一勞永逸,好像自己就不需要擔負什麼道德責任。看上去當時似乎成功做到了,可實際上,這事情困擾了他半輩子,讓他良心不安。
……
接下來的日子,他回了蒲園。梅芳高興,兒子開心,阿嬢看到孫子和重孫子都在家,也很滿意。唯獨他自己雖然每天假裝很忙碌很充實,心裡一直七上八下。和臧欣欣在一起時不覺得,現在和她斷了聯繫,心裡還總是想她。
擔心她的傷口會不會出事,考慮到她父母都是醫生,覺得應該沒啥事。又側面去航空公司打聽了一下,發現她請病假了,幾個航班都沒飛。
聽到這個消息,他心裡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那段時間也可能是潛意識裡報復梅芳,他每天基本在外面搞到半夜三更才醉醺醺的回去。和兒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反而不如以前。而梅芳也毫無意見,只要他身邊沒人,名義上還住在蒲園就行。
她哪裡想到,因爲這些心理,連帶着他對孫莉也產生了一種莫名嫌棄的情緒。原本還能視頻說說笑笑,聊一會兒。現在開始,他也不在視頻裡出現。他知道梅芳的念頭,產生了一種“我不舒服,你也別想得逞”的情緒。
和母親硬來搞的雞飛狗跳他做不出。但是這種不配合的軟抵抗,梅芳拿他無計可施。事情到了這一步,不知道梅芳後不後悔,大概是沒有。她那簡單的思想裡,就算有,也不會親口和兒子承認。說起來,她總是有她的理由和想法。
有些父母很有意思。明明學歷和見識其實都遠遠跟不上子女了,還莫名其妙的認爲自己永遠正確,哪怕明明說的話做的事錯的離譜,也還是不肯承認自己有錯。
這種家長不是少數。實際上,現在的父母,有相當部分他們的思想和見識早都跟不上孩子了。但還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在孩子面前神氣活現,頤指氣使,活像個傻子。
基本可以說看書的朋友裡,就應該有這樣的家長!
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規矩和傳統,也不都對,否則怎麼有個“歷史糟粕”的定義呢?過去沒社保制度,有些事能理解。現在仔細想想,很多東西很沒意思。
所有人沒的選,從出生開始就註定是個藥渣,一直被各種榨取。沒人能逃得掉這個命運,一個都沒有。
之前說房價,只是說歸說,能逃得了嗎?沒人能逃的過。就算不是房子,也會有其他名目來榨取勞動剩餘價值。房子以後就算跌價,只能說明上面又找到了另一種事務來取代,作爲個體,無法掙脫這種循環。
有一段最新的關於這方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看:
有句話說得好,你賺的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在樓市面前認知這個東西真的是太重要了,因爲動則就是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在YQ下有些人想到的是買房的時機到了,有些人想到的是該把手中的資產套現了。在我看來,不明白房價背後的本質,一味的討論漲跌毫無意義。
我們要知道,房價的背後是土地財政,土地財政的背後是ZF,ZF的定義是什麼?很多人其實不明白,1993年《美國科學評論》著名論文《毒菜、皿煮和發展》裡有一個定義我認爲很合適,流動/常駐的幫,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簡單來說,我們也可以把ZF看做一個企業,普通的企業生產的是商品,而政府企業生產的是公共產品,所以別笑,ZF的“爲人民服務”與企業的“顧客是上帝”是一樣的,沒講出來的是這背後的服務都是要收費的。
ZF就是通過稅收提供公共服務,獲取“利潤”的企業,無論動機還是其行爲,同其他的企業並無本質區別。說說土地財政的由來:每個企業背後都是一種商業模式,一個商業模式要啓動就必須要有初始資本。
資本哪裡來?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經濟增長的“兩個車輪”,在過去短缺經濟和封閉環境下,爲了實現趕超發展,我們優先選擇了先行工業化,計劃經濟條件下,經濟被分爲農業和工業兩大部類,再通過戶籍制度將大量農民固定在土地上,通過工農業產品剪刀差,不斷將農業的積累轉移到工業部門,用這個慘烈的代價,實現了工業化的初始積累。
在建立起工業發展的基礎後,突然發現用這種形式實際上是割裂了生產和消費,無法實現有效循環,農民實現了工業化的積累,卻沒有力量完成城市化的積累。而城市化的初期都需要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能不能實現城市化主要取決於其獲得第一筆融資的能力。
對於大部分基礎設施而言,一次性投資會非常巨大,而收益則是在建成後逐年收回,妨礙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收益和成本在時間上的錯配,如何籌集一次性的固定成本,成爲制約城市公共服務提供的最大瓶頸,使得很多城市無法啓動城市化。
在傳統經濟中,一次性投資的獲得主要通過過去剩餘的積累,就像一個人買房子,靠攢錢買是很慢的,政府也是一樣,要慢慢收稅積累資本再投資建設是很慢的一個過程,這就極大地限制了大型公共設施的建設。
突破性的進步,來自於近代金融體系的創新,通過信用制度,未來的收益可以貼現到今天使得資本形成方式,得以擺脫對過去積累依賴轉向預期收益,然後不斷積累循環,這就是土地財政背後的意義。
根據1982年憲法第十條,土地由國家所有—這是中國土地制度與其他個國家最大的不同。相當於政府壟斷了土地一級市場,而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這一獨特製度使土地成爲中國地方政府巨大資本且不斷增值的信用。
“土地財政”的作用是利用市場機制將隱匿財富轉化爲啓動中國城市化的巨大資本,正是這一制度,使得中國走上一條通過土地融資獲得原始資本的發展道路。1987年,深圳借鑑改造香港土地制度,將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兩權分離,到90年全國推廣。1994年由於中央啓用分稅制,地方財政收入從80%降到50%,財政支出仍維持在80%,導致地方財政難以爲繼。
所以當時作爲交換的條件,中央明確土地收入歸地方政府所有。自此開啓了地方賣地爲生的城市化道路。而土地出售的本質是:通過出售土地未來的增值,爲城市的公共服務一次性投資融資。按照1990年《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工業綜合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公共用地50年,居住用地70年。
所以土地財政的本質就是土地金融,未解決城市建設啓動資本問題的一種特殊金融制度設計,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財政,成功把公共服務未來收益資本化,把財政問題用金融手段解決。
所以中國的不動產不僅包含該項物業未來的增值,還包含政府轉移的不動產稅收,這是作爲投資品的不動產,在中國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這就解釋了爲什麼中國房價如此之高的原因,從國際標準來看,房價收入比的合理水平是3~7倍,中國房價收入比在20~30倍,一線城市50。
但你要知道中國房地產的總建築成本約爲3000~4000元/㎡,其餘的大部分都是地價,這就是爲什麼建築成本差不多,一線二線城市和其他城市房價差別這麼大,小城市地價在總成本只佔三分之一,而一二線土地成本基本上在四分之三以上。
根據2018年社科院《房地產藍皮書》我國房價中68%是地價。很多人還在把中國的房子當成普通的商品看待,那麼房屋本身如果作爲商品是不斷折舊貶值的,照理房價應該下跌纔對,而現實不是這樣的,房價的上漲不來源於本身而是來自於地價的上漲,或者更本質的說是地塊周邊公共服務的改善,所以爲什麼地王對於帶動周邊房價是最明顯的。
理解了這個,你就理解了,在中國老百姓購買城市不動產;相當於購買了這個城市“股票”,GDP和稅收是股票的基本面,居民(小股東)會根據城市政府的經濟狀況和盈利能力以及房價波動選擇購入或賣出“股票”(住房),而城市股票的市場價值是對這個城市未來公共服務水平的預期,房價上漲等於政府派發股票紅利,政府出讓新的土地相當於增發新股稀釋股權。用股票市場的邏輯來理解土地財政就十分清楚了。這就是中國房地產無法和國外地產相比較的原因之一。
在西方國家,政府城市化的初期也沒有原始資本,但它採用的是債權融資,抵押稅收發行市政“債券”,向老百姓借錢,所以爲什麼歐洲國家動不動金融危機就要破產,因爲你債是一定要還的,一旦違約會導致信用破產。
政府拿市政債融資,購買公共服務,推動城市化建設。所以美國的房子是不貴,但他的房產稅高,70年的房產稅差不多是房子價格的2倍多,相當於你每30年要重新把房子買一遍,你買了房子,要用周邊的醫療、教育你就要交稅,這個房子和公共服務是分離的。
而中國採用的相當於股權融資,股權融資的好處是啥,賺了一起賺,賠了一起賠,老百姓只要買了房子,周邊的公共服務是不需要另外交稅了,70年裡只要房子不倒,你兒子、孫子都可以享受周邊的醫療、教育、交通。
所以中國住宅的本質就是資本品。理解中國房地產要使用股票市場的邏輯,地方政府是一級市場(原始股),把土地股票包銷給開發商(券商);開發商(券商)是二級市場,加工產品(房地產)分銷給散戶;二手房相當於三級市場,散戶和散戶間的遊戲。
很多人一直認爲房子就應該是商品,用商品的邏輯來看待房價,分析走勢,那我只能說你永遠也看不清樓市的本質。只要是土地財政,不動產就無可避免的會是一個資本品。
無論怎樣打壓住房市場,只要其收益和流動性高於股票、黃金、儲蓄、外匯等常規的資本品,資金就會繼續流入不動產市場。當然,我絕對相信土地財政是歷史性產物,土地財政背後也造成了諸多的風險,所以這個金融工具到了一定時期一定會被收起來,但不會是現在,預估起碼還有五年,這次疫情的出現不會加速只會使其延後。
很多人在新基建的話題,看看這張圖,所謂的新基建只佔總投資的0.5%,說到底還是新瓶裝舊酒,和四萬億沒有本質區別,所以你們都懂得。另外,並不是鼓吹人們去買房,畢竟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漲和跌,只是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房地產市場。
把這個講清楚了,至於要不要買,大家心裡也許就有數了。YQ雖然算是黑天鵝會對房地產造成一定衝擊,但是房價的本質是不會變的。這個社會你所見到的一切都是被人精心設計過的(包括輿論),洞悉到一件事物的本質,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