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西夏入局

作爲今次党項大軍入西京的主帥,都統軍李良輔的壓力也不小。

他是成名已久的老將,在大焱邊境與种師道抗爭了數十年,打仗是他需要擔心的第一個問題,但已經成爲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無需再刻意去擔心。

真正讓他刻意擔心的,是此次爲了與蕭幹談判,李乾順隨軍派了一個重量級的人物,那就是太子李仁愛!

李仁愛乃是李乾順后妃耶律南仙所生,聽名字就已經知道,這位耶律南仙乃是契丹人,她也是遼和西夏政治聯姻之時,遼國下嫁到西夏的成安公主。

李仁愛得以當成太子,其實更多的只是因爲迫於遼國對西夏和李乾順的壓力,爲了討好遼國,纔將之立爲太子。

因爲若論才幹,二皇子李仁孝堪稱文武雙全,乃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可惜這些年李乾順崇尚漢禮,甚至建立國學,專門學習漢人的知識和禮儀,將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文化都引入西夏,並大力推廣,所謂長幼有序的禮法,他們不一定會遵守,但礙於遼國方面的壓力,這一次終究還是將太子李仁愛派了過來。

如今西夏的兵權,大部分其實都掌控在晉王察哥的手中,這位晉王殿下乃是李乾順的庶弟,素來勇武多謀,乃是西夏軍中第一人。

李良輔已經是邊陲老將,這一次不需勞動晉王,也就只有他這個老人出來主持大局了。

再者,种師道已經拿下居庸關,燕雲十六州已經收復了一大半,也就只剩下西京大同府以南,雁門關以北的應州雲州等地,若种師道往西面進兵,則需要李良輔坐鎮大同府。

關於軍事上的佈置,李良輔心中早有定議,讓他心憂的是,這位太子李仁愛。

耶律南仙並非遼國皇帝的親生女兒,只不過是個宗室女,被遼國皇帝封爲成安公主之前,據說與蕭幹就素有私交,曖昧不清,當初還是蕭幹押着送親隊伍,親自送來的西夏。

而耶律南仙也是水土不服,常常表現出對故土的眷戀和思念,李仁愛受其母影響,耳濡目染之下,對遼國也充滿了嚮往。

這些年遼國的情勢日益惡化,又不斷遭遇強敵打擊,耶律南仙就曾多次請求李乾順出兵相助,李仁愛更是數次主動請纓,但李乾順卻沒有答應。

也正因爲李乾順沒有表現出積極的姿態,以至於母子倆鬱鬱寡歡,太子李仁愛也只是隱忍不發,在西夏朝堂內沒有太好的口碑。

然而李良輔很清楚,這位太子只不過是韜光養晦,他身上有契丹人的血統,從小又不太受到兄弟姐妹的認同,於是暗自努力,文武韜略上甚至比李仁孝要深厚,可惜無人得知罷了。

也正是因爲李仁愛的這種情感考慮,才讓李良輔感到頭疼,他們來西京大同府是勢在必得,可李仁愛這樣的姿態,實在讓人有些擔憂。

若他與蕭幹暗通款曲,或者冒着大不敬的風險說一句,若耶律南仙與蕭幹有些什麼私下的協議,將西夏大軍拖進更深的戰爭泥沼,可就有些不太妙了。

不過眼下還沒有見到蕭幹,李良輔也只是未雨綢繆而言,可自從踏入遼國境內之後,李仁愛整個人放開了許多,這些天主動與李良輔交流,說話甚至比以往在西夏數年加起來還要多。

李良輔自然是有問必答,有答必精,但言語之間也不斷地用西夏來對比,希望藉此來提醒一下李仁愛。

若是別人,自然不敢如此放肆,但李良輔乃是邊軍第一人,又是李乾順極其倚重的老資格,皇子們甚至對其執子侄後輩之禮,他這般提點也不算太過分。

不過李仁愛顯然對這些並不太感興趣,雖然他已經多次聽母后說過六軍大王蕭乾的神奇事蹟,但母后難掩溢美之詞,而李良輔的敘述則要客觀中肯很多,讓他對蕭幹又多了一層更深的認識。

李仁愛彼時也才年方十六,正是熱血激盪之時,可常年陰鬱積壓,造成了他性格有些極端,對李乾順似乎頗有微詞,李良輔也是苦口婆心。

好不容易纔捱到了大同府境內,蕭幹爲表示誠意,只是帶着一千精騎出城迎接,不準党項鐵騎入城,只許在城外三十里處安營紮寨。

李良輔作爲武將,並不能直接與蕭幹商談耶律淳和大同府的交割問題,李仁愛身份敏感,又正值年少,不堪重任,一切皆有李乾順的特使來商議。

耶律淳就被保護在大軍後方的步卒大營,眼下剛剛進入遼國境內,也爲雙方的商談爭取了不少的時間。

蕭乾急着返回上京爭奪和侵吞遼國的勢力,時間對他而言實在太過寶貴,所以西夏這邊不緊不慢,也展現出了自己的姿態,是你蕭幹有求於我西夏,談判未開始之前便已立判高下。

蕭幹不是個婆婆媽媽的人,雖然他比耶律大石要更加的深沉,可現在不是玩陰謀詭計的時刻。

他的軍隊已經在幽州和居庸關吃了大敗仗,手底下人手嚴重不足,除了需要耶律淳來高舉正統大旗之外,他還需要兵馬人手。

否則空有耶律淳這個“廢帝”,沒有可戰之兵,即便名聲再端正再響亮,也沒軍隊拿出去跟人家爭奪地盤,更不用說將老皇帝推下皇座。

所以除了耶律淳之外,他還需要党項發兵來助攻!

在他看來,遼國老皇帝其實早在之前就已經向西夏求援,但李乾順愛惜羽毛,並不像摻和這場大戰,這也使得耶律南仙鬱鬱寡歡,最近更是心病纏身,與李乾順原本和諧美滿的夫妻感情,也日漸冷淡。

今次允許太子李仁愛隨行,便是李乾順爲了修復夫妻關係所做的努力。

而李乾順之所以不發兵,其實還有另外一個不爲人知的原因,這個原因也只有李良輔和晉王察哥這樣的高層纔有資格知曉。

那就是金國的密使早早就已經進入西夏境內,並得到了西夏王李乾順的秘密召見。

金國人可比遼國皇帝大方太多,他們曾經允諾,只要西夏出兵,攻擊大遼後方,與金國首尾夾擊,待得大局落定,遼國西北甚至西南的大片領土,都將歸西夏所有,金國人公開承認,支持李乾順稱帝,與金國平起平坐,結成兄弟之國,一同瓜分南朝大焱的疆土!

這個提議實在讓人心動萬分,西夏與大焱的恩怨糾葛斷斷續續數十上百年。

別的暫且不說,早在大德三年,李乾順出兵佔領大焱定邊軍與德靖軍之後,時隔七八年,又佔

領了大焱的西寧州。

同年,大焱的西安州知州任德敬投降了西夏,他甚至將十七歲的女兒獻給了李乾順爲妃子,封任德敬爲靜州都統軍,他的女兒任妃也成爲了任皇后,地位比耶律南仙還要高。

而二皇子李仁孝的生母曹賢妃同樣也是漢人。

這就足以證明了李乾順對大焱是多麼的嚮往和忌憚,能夠得到金國人的許諾,今後真正擁有徵伐大焱的資格,對於他來說,絕對是致命的誘惑。

李乾順雖然比不上西夏老祖宗李繼遷和李元昊,但同樣也是西夏曆史上有名的雄主,以及今後的李仁孝,都是能夠在西夏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

他的性格註定了他今後的成就,他之所以沒有立刻答應金國人,自然不會是爲了顧及耶律南仙的感受,而是因爲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是不成。

西夏乃是遼國的附屬,耶律南仙下嫁之後,地位再次得到了提升,儼然有了兄弟之邦的態勢。

越是這樣,他就越不能悍然對遼國出兵,做那趁火打劫的事情,古人其實重視名聲,但其實更重視名聲能夠帶來的利益和不好的影響。

爲西夏王國開創了基業的李繼遷和李元昊,功績自然無可置疑,可他們的行事卻爲人所不齒。

李繼遷爲了保護西夏党項人的火種,以及區區的領地,數次背棄與大焱的合約,在大焱和遼國之間蛇鼠兩端,堪稱卑劣,但他是爲了西夏人的基業,西夏人沒有資格評判他的所作所爲,可在大焱和其他國家的眼中,這種評判卻一直存在着。

至於党項人的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名聲,也算是臭名遠播,即便他李乾順,也不敢太過恭維。

李乾順想要將西夏打造成文明之國,想要國民脫離野蠻,開化而體面地生存下去,就必須顧及自己和西夏的名聲,他要做一個不一樣的皇帝,要讓所有人改變自己對西夏的看法。

所以他並沒有接下金國人跑過來的誘惑,可現在不同,蕭幹是打着耶律淳的正統帝號,師出有名,他將耶律淳藏在西夏國中,可不就是爲了這一天嗎?

如今有蕭幹出面,效果比他帶着耶律淳回去,要更加的強烈和美滿。

蕭幹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覺着自己的希望其實比想象之中要大。

也就是說,他不僅僅用西京大同府來交換耶律淳,還要換走李良輔的党項鐵騎,作爲他前往上京爭奪地盤的資本!

如果李乾順不同意,那麼他還有其他的籌碼,如果他對西京大同府不滿意,那麼整個遼西的領土,都可以丟給他李乾順!

反正他蕭幹並不是真心實意想要爲耶律淳奪回皇帝的位置,他只是想借助耶律淳,爲奚族人謀得一塊能夠建立奚王國的領土罷了。

大同府在雁門關以北,乃大焱、遼國和西夏三方接壤的要衝之地,漫說在這樣的地方建立奚王國,便是讓蕭幹統治這裡,他也不想陷入這片泥沼之中,反正又不是他的領地,也不是他想要的土地,丟再多給李乾順,他一點也不會心疼。

這位密使顯然也得到了李乾順的授意,在談判的條件上已經早早設立了底限,蕭幹除了西京大同府之外,其他許諾其實都是畫餅充飢,這餅子畫得再大,也要能夠吃到口才行。

當李良輔覺得這樣的協議不可能達成之時,後方的步卒大軍終於將耶律淳護送到了中軍大營。

而密使那邊也傳來了讓李良輔驚詫萬分的命令,李乾順承認了耶律淳的正統帝位,命党項騎兵護送耶律淳往北,回上京!

第30章 蘇牧之真相第487章 斷掌浪子第277章 塵埃落定第166章 爾本寒竹,綻放血色第656章 矛盾之戰第707章 反常的出兵第421章 盛宴(1)第166章 爾本寒竹,綻放血色第661章 文人們的憤怒第590章 試探第588章 久別不勝新婚第112章 生碑拓紅名第452章 攀巖第342章 無法破解的僵局第608章 蘇瑜的賑災第337章 蘇牧從軍第508章 北上和南下第124章 冬夜大風歌(中)第514章 東北逆局第634章 一老一少,扛起一座城第496章 館主第568章 高慕俠的驚愕第138章 溫暖冬日,對坐飲茶第82章 書生張網,武夫作伴第520章 命運如刀,我來領教(3)第731章 民間的反擊第725章 老朽枯骨,踏腳之石第517章 他鄉遇故人第668章 替天下蒼生敬一碗酒第568章 高慕俠的驚愕第353章 飛鳥,魚,相聚第110章 流血二斤六兩三(8)第486章 我叫燕小乙第375章 下網第224章 死局第601章 快槍亂麻第424章 盛宴(4)第430章 老太公啊老太公第598章 一身白衣第123章 冬夜大風歌(上)第152章 老成謀國不如老謀深算第293章 小魔頭第701章 神荼和鬱壘第511章 六軍大王的偷襲第334章 若只如初見第284章 三娘啊三娘第555章 小乙哥?第682章 蕭德妃的變節第77章 父子三人飲,十年酒一杯第444章 老種相公第118章 是救人,是燒糧第555章 小乙哥?第87章 壯士總有斷腕時第144章 亂世中的太平第399章 人選第613章 人不投機,話很奇妙第642章 突如其來的決戰第92章 那籍籍無名的好漢第356章 火食第716章 遠征軍第319章 吳王之子第633章 太尉的伺奉第353章 飛鳥,魚,相聚第678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726章 守護第599章 回眸,沒有笑第564章 違抗軍命的兩個人第558章 西夏入局第336章 算我一個第341章 海上人家第436章 北上的任務第206章 神機軍師第367章 市舶司關口第415章 驛館風波(下)第71章 城外難民成海潮第666章 拜訪第583章 上京防禦戰(8)第42章 賊匪入門堂第229章 敘舊第538章 漢第503章 幽州破第206章 神機軍師第53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15章 夜襲敵營,非生即死第634章 一老一少,扛起一座城第108章 流血二斤六兩三(6)第147章 陰謀臨近第230章 知易行難的憤怒第641章 即便顫抖,也要揮刀第67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647章 最後的選擇第279章 看臉第536章 老軍神的奇兵第742章 何謂死士第315章 抓賊請趕早第185章 大秦甲士第742章 何謂死士第685章 三萬禁軍北上第129章 背叛第225章 幻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