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分兵

當劉光世將軍情傳遞回來之時,蘇牧並沒有像兄長蘇瑜那般吃驚,因爲他已經見過元泰,與老君館的高手們有過死拼。

他已經知道了隱宗在今次叛亂之中的角色定位,他也知道諸多叛軍能夠聯合起來,皆賴隱宗暗中籌劃之功,這場叛亂已經變了味道。

如今侍衛司已經基本肅清,剩下的手尾也在不斷暗中清除,侍衛司這九千多人馬,已經可堪大用,而辛興宗的北伐軍氣勢正盛,正當士氣的高點。

劉光世的先鋒軍剛剛拿下一場大勝,在浚州將張迪打得滿地找牙,軍威大漲。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表明一個不錯的局面,討伐平叛的大軍人心士氣均可用!

收到軍報之後,辛興宗就親自來到了蘇牧的養傷之處問計,並未單純顧及蘇牧在北方戰場的威信,以及侍衛司統制的官位,而是因爲樑師成也在這裡,即便不尊重蘇牧,也要給這位大宦官面子。

賊軍雖然聲勢浩大,直指大名府,但平叛大軍也是士氣高漲,這一仗正是要向天下人宣告,北伐軍不僅僅能夠在外頭收復失地,同樣能夠在內陸耀武揚威,不僅僅能夠保家衛國,還能夠平定天下!

對於這件事,蘇牧也做過仔細的考量。

平叛軍雖然有差不多十萬人,軍心士氣又可用,但如果此時馳援大名府,便只能被動守城,面對二十萬叛軍的打壓。

如果要主動出城擊賊,那勢必要分兵,分兵就會變得弱勢,而如果龜縮在大名府之中,就要被叛軍包圍,這就是人數差距帶來的必然結果。

在這樣的情況下,倒不如讓叛軍先把大名府給圍了,平叛大軍再從叛軍的屁股後面發動攻擊,一舉擊潰叛軍!

可這樣做也有着極大的風險,必須要考慮到大名府的具體情況。

如果大名府無法承受二十萬叛軍的圍攻,在短時間之內就陷落,二十萬叛軍佔據了大名府,平叛軍面對的就不再是叛軍的屁股,而是將身子屁股都縮進大名府,卻將矛頭露出來的叛軍!

這樣一來平叛大軍就從偷襲後軍變成了強行攻城,十萬大軍不去正面攻擊叛軍,卻又要在人數差距上的劣勢,主動攻城,這就是昏招了。

再者,平叛大軍士氣高漲,正是尋求決戰的最佳時刻,卻要硬生生將這股士氣壓制下來,對軍士們的信心是極大的打擊。

在這一點上,辛興宗和劉光世其實都主戰,而蘇牧則認爲大名府有蘇瑜和李綱,還有王黼,不至於太快陷落,與其主動接戰,不如抄其後路。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因爲蘇牧很清楚李綱的守城能力,雖然只是文官,但李綱可是後來歷史上東京保衛戰的最主要功臣之一,死守汴京城,無人能及!

而王黼則是個擁有着真正才能的內政人才,蘇牧並不相信大難臨頭了,王黼還想着搞小動作,只要他真心出力,大名府內部的供給和穩定根本就不是問題。

再者,王黼雖然是典型有才無德型官員,但他在大名府境內有着極大的威望,蘇瑜的賑災和治河所受到的阻力,大部分都來自於當地的大地主。

這些大地主便是以王黼馬首是瞻,眼下大名府即將要受到叛軍的圍攻,覆巢之下無完卵,這些大地主自然不可能坐視家園被踐踏,只要他們肯出力,大名府絕對是安枕無憂的。

這種種考量下來,大名府能夠守住的機率也就直線飆升了。

只要大名府不會一下就陷落,那麼平叛大軍隨後趕來,從後方攻打叛軍,事情就會像蘇牧預計的那樣去發展了。

即便如此,辛興宗和劉光世仍舊認爲,十萬平叛軍士氣高漲,軍心穩定,裝備精良,又養精蓄銳了這麼長時間,一直憋着一口惡氣,完全擁有與二十萬叛軍決一死戰的條件,沒必要遮遮掩掩,採用這種丟人的迂迴戰術。

而蘇牧也將這種戰略的種種好處和考量都說了出來,雙方一時間也產生了分歧。

這並非辛興宗和劉光世不尊重蘇牧,他們自然清楚蘇牧在北地戰場的功勳,也知曉這是蘇牧的長處。

但災情如水火,軍情更是拖延不得,明明可以正面碾壓,爲何不打出氣勢來,卻要如此小心謹慎?

事實上蘇牧是在擔心,擔憂局勢並不像明面上這麼清朗,隱宗既然能夠控制張迪楊天王等人,自然也會控制其他的叛軍首領,若圍攻大名府只是幌子,給平叛大軍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麼事情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

辛興宗和劉光世並不清楚隱宗的底細,所以纔會單純地認爲這二十萬大軍就是叛軍最後的家底。

但蘇牧很清楚隱宗的實力,此次圍攻大名府實在來得太突然,若說隱宗沒有在背後搞鬼,那是打死了都不信的。

既然隱宗已經入局,自然不會只有攻打大名府這麼一招,最大的可能就是利用這二十萬叛軍來當誘餌,利用正面戰場來消磨平叛大軍的兵力,真正的決勝力量卻隱藏在幕後!

河北京東地域的叛軍四處蜂起,除了張迪高託山楊天王等人,還有徐進、李太子和劉大郎等諸多叛軍,勢力同樣不可小覷。

既然隱宗能夠籠絡張迪高託山楊天王,那麼李太子等人,自然也極有可能早早就被隱宗收服。

無論河北災情如何嚴重,突然冒出這麼多叛軍勢力,早就不是正常狀況,說不得這些人敢站出來造反,就是隱宗給了他們底氣,甚至於從一開始就是隱宗的人在籌劃,也就是說,說有的叛亂,說不定都是隱宗挑起的!

再者,李太子等人的叛軍在大名府的外圍,一直沒有太大的響動,能夠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當平叛軍與張迪等部正面交戰之時,就要輪到李太子等人的叛軍,來攻打辛興宗平叛軍的後方了!

這纔是蘇牧真正擔心的問題所在。

或許辛興宗和劉光世能夠看到李太子等人的威脅,但李太子等人從反叛之初就不動聲色,也沒鬧騰出太大的麻煩來,所以他們有沒有正視這種威脅,或者說有沒有將李太子等人當成一種威脅,就是辛興宗和劉光世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而目前的情況是,辛興宗和劉光世顯然沒有將李太子等人當成一回事兒。

在他們看來,平叛軍的班底都是凱旋而歸的北伐軍,無論是戰力還是士氣,都處於巔峰狀態,這樣的軍隊如果不能主動尋求決戰,那這場平叛根本就是個笑話。

他們不止要打,還要延續北伐大軍不敗的神話,讓所有人都看到他們在北方戰場的功績!

而蘇牧不僅僅要考慮張迪高託山楊天王等人背後站着的隱宗,還要考慮隱宗操控的其他勢力,諸如李太子等諸多叛軍勢力。

而且北伐軍的軍功太盛,已經引起了文官集團的牴觸,這是違背太祖的治國綱要的。

太祖是黃袍加身開的國,爲了避免黃袍再加到別人的身上,所以建國之後就拼命遏制武將的權力,這纔有了杯酒釋兵權的經典。

長久以來,太祖的這一鐵律從未被打破,而太宗從太祖的手中奪過帝國的掌控權,對武將更加的忌憚,便不斷提高文官的地位,可以說大焱文人的春天,正是從太宗的手上發揚光大,到了真宗仁宗達到頂點。

這數個朝代延續下來,到了趙劼這一輩,文官集團早已徹底碾壓武將集團,讓武將們徹底擡不起頭來。

可文官們認爲早已習慣了打壓的武將們,卻因爲一場北伐重新擡起了頭來,這不僅僅是文官集團的忌憚,也是官家最爲忌憚的一件事情。

如果辛興宗和劉光世真的一舉擊敗了叛軍,或許真的能夠收穫赫赫軍功,但也給武將集團帶來致命的威脅,不是來自於叛軍,而是來自於文官集團和當今官家!

所以無論從軍事還是從政治方面考量,蘇牧的決策都算是穩妥的,只是辛興宗和劉光世無法看到蘇牧能夠看到的東西罷了。

雖然有分歧,但辛興宗和劉光世作爲平叛軍的正副總管,而蘇牧在平叛之中只是配角,他只是侍衛司的統制,在大戰略上只能是建議,而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辛興宗與劉光世對他的個人崇拜,自然不能影響到大的戰局,如果因爲他們對蘇牧的個人崇拜,而將決定權交給蘇牧,那纔是真正的兒戲。

而且樑師成也站在辛興宗和劉光世這邊,他是官家的親信,他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讓蘇牧來掌控着一切,雖然他明知道蘇牧來掌舵會更加的安穩。

試想一下,如果讓蘇牧來引領整個平叛軍,再讓他拿下一場大功,那麼他將贏得更高的威望,整個平叛軍都會對蘇牧俯首帖耳,到時候蘇牧必將成爲對官家最具威脅的一個武將,加上蘇牧先前建立下來的勢力,他樑師成又如何再壓制蘇牧?

所以無論從明面還是從暗裡,他都不能再讓蘇牧插手平叛軍的事情。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蘇牧已經知道,自己的策略是不可能被採用的了。

辛興宗和劉光世果然下了決策,平叛大軍即日起拔營繼續北上,與張迪高託山部的賊軍進行決戰!

按說蘇牧統制的一萬侍衛司也該當接受辛興宗和劉光世的節制,但爲了保險起見,蘇牧堅持要求留下這一萬侍衛司充當後援,防止叛軍還有別的陰謀。

畢竟不能將所有雞蛋都裝在一個籃子裡面,辛興宗和劉光世雖然對蘇牧的小心謹慎多有不滿,但想了想還是決定同意蘇牧的請求。

一萬侍衛司禁軍的戰力自然不可小覷,但他們還有十萬大軍,如果蘇牧的禁軍不加入,這場大戰的所有戰果,都將是他和劉光世的。

對平叛大軍有着絕對自信的他們,也就沒有了異議,樑師成雖然能夠感受到蘇牧的不滿,但見得蘇牧做出了讓步,也就不再強求。

於是,辛興宗和劉光世的平叛軍北上,而蘇牧的侍衛司人馬則留了下來,辛興宗和劉光世,終究還是要跟蘇牧分道揚鑣了。

第328章 報信第361章 花容第434章 雄州軍鎮第315章 抓賊請趕早第1章 煙雨暗千家第274章 歸去來兮(1)第559章 灰衣老者的眼光第704章 雁門關的現狀第632章 青囊第415章 驛館風波(下)第487章 斷掌浪子第173章 聖公第661章 文人們的憤怒第34章 陳公推蘇郎第440章 打架要什麼風度第498章 點絳脣第595章 骨鯁第645章 必殺令第296章 一家團聚第396章 蘇常宗被捕第388章 冷清的年前第365章 氣第105章 流血二斤六兩三(3)第533章 軍魂(上)第446章 繡衣指使軍的老幹部們第741章 歸來第408章 自帶麻煩光環第708章 借道第386章 遇刺第649章 求死第575章 誓死不退第593章 王少宰第303章 醉臥太平第73章 敢燒糧,給你一刀第365章 氣第519章 命運如刀,我來領教(2)第189章 超級大壞蛋第194章 別人的女兒,別人的丈夫第715章 基輔羅斯人第395章 後路第312章 三娘又回來了第209章 呂布再生第101章 滿飲斷頭酒一杯(3)第470章 涿州之戰(2)第252章 昱嶺關第88章 書生的意氣第425章 盛宴(5)第121章 火燒連營逆轉局勢第376章 老死士第592章 河患第709章 國主第126章 繭第483章 敗軍之將,王者歸來第151章 曼妙佳人如蛇蠍第85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13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71章 城外難民成海潮第315章 抓賊請趕早第722章 大雨第11章 書生怒氣長第105章 流血二斤六兩三(3)第587章 戰爭的孩子第198章 拷問第510章 以身爲餌,爲父報仇第450章 博弈的底氣第285章 兄弟啊兄弟第642章 突如其來的決戰第459章 安撫的遼使第241章 一丈青第335章 內憂外患第84章 錦鯉化龍待有時第326章 世家的決斷第102章 滿飲斷頭酒一杯(4)第33章 白衣赴燕堂第294章 敗家女第120章 男兒漢就該有骨有節第378章 血淚第533章 軍魂(上)第497章 馬娘姒第14章 忠僕之決斷第70章 鮮衣怒馬少年郎第178章 神來的刀柄第497章 馬娘姒第333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55章 齊聚於後場第341章 海上人家第74章 那年的花蝶,有人偷偷看第700章 天亮了第613章 人不投機,話很奇妙第163章 匠人第721章 覺醒第578章 上京防禦戰(4)第677章 雁門關告急第530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546章 上京平亂第746章 逍遙無雙,醉臥江山第212章 義憤第617章 帝國總管第96章 風雪,鐵甲,棋局(4)第216章 一諾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