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大宋改兵制

趙匡胤雖然沒有完成統一北方,消滅北漢的目標,但是他沒有就此氣餒,畢竟,這次是按着北漢摩擦,又遷走了不少北漢子民,也算有所收穫。

他回到皇宮後,思來想去,發現這次出征過程中,軍隊的將領與士兵之間,還殘存後周時候的陋習,許多上下級軍官稱兄道弟,拉幫結夥。他認爲杯酒釋兵權之後,雖然把禁軍將領和大將軍都更換了一些人,但只是一時之策,表面上解除了眼前危,但治標不治本。想要長治久安,必須從制度建設人手。

於是,趙匡胤就考慮構建起一套完備兵制,打算從體制、機制上杜絕武將專權的可能,這纔是抽薪止沸的長久之計。

用兵制度,表面上不過一紙文書,看似死板教條,但其實一項好的制度,都有貫穿其中的思想理念,都有它的核心。

而趙匡胤主導創制的大宋軍制,它的核心就是“分權”與“維制”。

趙普曾跟趙匡胤提過:“天下有兵、政二權,兵權宜分不宜專,政權宜專不宜分。”原因是兵權如果集中在一人、一機構、一藩鎮、一軍隊,那麼起兵作亂,幾乎是一種必然。

趙匡胤聽完,覺得有道理,所以,開始大刀闊斧地劈向唐末五代以來武將擅權的亂局。如果說,天下兵權是一塊大餅,它被大卸八塊,被反覆細緻地切割,然後重新歸置。

趙匡胤改兵制、分大餅,核心一個字,就是“拆”,把禁軍“二司”拆成了“三衙”

禁軍分爲侍衛與殿前二司,侍衛司長久以來權柄甚重,二司力量對比失衡了。當初柴榮改革禁軍,有意識地削弱侍衛司,扶持殿前司,趙匡胤由此執掌殿前軍,登基之前始終在殿前司任職。

當趙匡胤黃袍加身,完成從殿前都點檢到大宋天子的華麗轉身,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視角也隨之改變。他極爲清醒地從殿前司主帥的角色中脫身出來,站在更宏觀更全局的視角看待禁軍二司力量配比問題。

不需要再強化殿前司勢力,尤其是極端敏感的“殿前都點檢”這一職位已經不再設置,副都點檢也不再任命將領擔任。

傳衛司還需進一步削弱,於是被一拆爲二。根據侍衛司內部原有的馬軍、步軍之分,侍衛司被拆分成傳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兩個部門,前司鼎足三立。

原本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統領馬馬、步軍,是當之無愧的禁軍一把手,如今隨着侍衛司的瓦解,這一職位自然不復存在,從此,禁軍再無總的統將帥。

這正是與機構設置同時並進,趙匡胤逐漸拿禁軍高職開刀,什麼殿前都點檢、殿前副都點檢、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侍衛親軍都虞候,這五個最高級別的軍職,趙匡胤有意讓它長期空缺,不授予任何人。後來,他乾脆把五大軍職全被撤銷了。

經過這一番調整,宋朝的禁軍機構從“二司”逐漸過渡到“三衙”制,形成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鼎立的格局,長官分別爲殿前都指揮使(殿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馬帥)、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步帥),從此“三帥”各管各的,互不統屬,誰也管不了整個禁軍,都聽命於皇帝一人。

就這樣,趙匡胤一步步地將原本那些位高權重的禁軍職位或撤銷、或虛置、或削權,朝野內外再也沒有權勢彪炳,能夠威脅到皇權的驕悍武將。

這一切改革的核心目的,都是抑制單個機構、職位、將領的權柄。而禁軍“衙”中沒有老大,沒有話事人,沒有任何一個武將能夠獨掌大權統轄整個禁軍,因爲大權牢牢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朕在皇城,足不出宮,就能統攝禁衛軍、親衛軍了,免得這些高級將領,威脅皇權,對朕不利。”

趙匡胤坐在御書房內感慨,他很滿意這個改制,接下來,又對皇城外的各地駐軍兵權下手,開始拆兵權,就是把握兵之權、調兵之權、統兵之權相分離。

這是宋朝兵制改革的重頭戲,把兵權的再分割,趙匡胤下令一刀切下,兵權這個籠統複雜的大概念,被細分爲握兵權、調兵權與統兵權。

所謂握兵權,也稱掌兵權,掌握在禁軍“三衙”手中。

三衙負責軍隊的日常訓練及管理,包括禁衛成守的統籌安排、全軍將士的升遷賞罰等,只要不打仗,禁軍士兵平時都歸屬於“三衙”,此“三衙”被視爲擁有“握兵之重”。

但戰事一起,情況馬上就不一樣了,因爲“三衙”無法在戰時來調遣軍隊,沒調兵權。

這調兵權也稱發兵權,掌握在樞密院手中的權力。樞密院是朝廷內閣中的最高軍事機構,總理兵政,掌管全國兵籍、武有涉授、軍隊調發以及兵符領降。一旦戰事爆發,由樞密院來調動全國軍,相當於戰時中央指揮部。

樞密院臨戰可以調兵造將,但兵卻不在它手上,平時樞密院也不參與軍隊日常管理。

將掌兵權和發兵權相分離,樞密院與禁軍“三衙”互相牽制,兩大軍事機構從職權上形成微妙的衝突和互補。這樣充滿智慧與遠見的分權制度,正是北宋成功避免武將兵變的關鍵原因。

改革到這還不算完,一旦發生戰爭,樞密院的文官,和三衙的將領,趙匡胤都不會啓用,而是臨時任命別的武將作爲主帥出征,稱爲“率臣”,作爲主帥統率大軍征戰。

等戰事一結束,帥與兵一拍兩散,士兵們迴歸“三衙”的統轄管理,“率臣”也迴歸他此前的本職,與臨時帶領的這支軍隊分開,從此不再有任何關係。

在軍隊系統內部,兵權雖然被切分得如此細碎,但實質上,一切大權最終都收束歸集於皇帝一人手中。

趙普進言道:“官家,這些佈局雖然可以改變握兵權和統兵權,但各地駐軍將領,還是有擁兵自重的危險,這是唐代中後期,藩鎮割據主要原因,抗衡朝廷!”

“無妨,朕有更戍法!”趙匡胤自信一笑。

他規定,抽取禁軍前往全國各地屯駐外戍,還有一些地方駐軍,要求每隔三年更換一次駐地,兵卒輪流分遣,頻繁調動,奔波往來於漫漫路途之中,謂之“更戍法”。

因爲將軍手下的士兵時常輪換,纔剛剛混熟了,又馬上改替另一撥人,將領很難專制其兵,形成自己的派系勢力。

從此,宋朝的軍隊形成“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局面,“更成法”巧妙地從制度上拆散了將軍與士兵之間的親密關係。

“朕如此一來,就不擔心各地將領,擁兵自重,抗衡朝廷了。”

趙匡胤對宰相趙普表達了自豪之感,這番改革,能夠改變唐代各地藩鎮的問題。

與“更成法”異曲同工,趙匡胤還在軍中頒佈“禁止結社”的命令。

五代時期,武將義結金蘭、結黨立社,幾乎蔚然成風,在亂世之中抱團取酸團隊作戰是趨利避害的自然選擇。郭威有“十軍主”,趙匡胤有“義社兄弟”,想當初,廣交朋友的他可最熱衷於結社。

但此一時彼一時,趙匡胤身份變化了,自然不想看到這個局面,於是下令殿前、侍衛諸軍將帥,不得擅自於軍中執造曉勇善成者組建爲牙兵、牙隊,不得結黨營私,不得培植私人力,一切“義社”團伙全部解散。

趙匡胤做完這些,終於鬆一口氣,不擔心大宋境內軍隊不穩,會產生兵變了,這樣宋人兵權就不會消耗,集中在皇帝的手中,完全聽朝廷調度,便於日後能隨意調動指揮,不會受到各地將軍的肘制了。

300.第298章 皇后有救了第三十一章 事後風波537.第535章 憂心之事674.第672章 民怨沸騰622.第620章 成婚在即347.第345章 表明態度134.第134章 商議對策256.第255章 論功行賞659.第657章 封賜的驚喜第三十一章 事後風波505.第503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187.第186章 難得有心郎563.第561章 親自前往364.第362章 熙園詩會511.第509章 規劃新機構533.第531章 創辦官企635.第633章 取得信任330.第328章 人命官司551.第549章 內家呼吸法650.第648章 小別賽新婚691.第689章 悔不當初698.第696章 建神策軍第五十八章 那一刻的凝視536.第534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588.第586章 傳授醫術341.第339章 法醫蘇宸244.第243章 新刺史上任192.第191章 上門滋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白家的內憂外患第一百零三章 醉酒之後631.第629章 出使人選245.第244章 結黨營私,是非難斷210.第209章 一夜長大的少女268.第266章 謀劃在先212.第211章 達成協議506.第504章 重回金陵598.第596章 計策歹毒227.第226章 格物致知330.第328章 人命官司216.第215章 這個才子不風流623.第621章 大婚180.第179章 科舉打算702.第700章 軍官培養與提拔第785章 荒唐的南漢715.第713章 分兵北上431.第429章 蜀國亂局157.第157章 酸酸澀澀女兒心759.第757章 小團聚462.第460章 果不其然第六十六章 紅袖坊568.第566章 重回潤州城第九十章 聯袂出行251.第250章 父愛如山751.第749章 蜀公主孟羽彤773.第771章 蘇宸VS滕川飛734.第732章 日後的儲君之爭第793章 兵不血刃290.第288章 線索243.第242章 雞鳴練刀130.第130章 三女碰面了378.第376章 圍殺692.第690章 前途未卜583.第581章 發展軍醫615.第613章 謀劃漳泉之地181.第180章 此一時彼一時310.第308章 調教計劃220.第219章 同牀異枕757.第755章 暗中博弈423.第421章 岳陽樓記,服不服?451.第449章 招賢納士510.第508章 如實說來352.第350章 有潔癖第四十九章 當年謎案392.第390章 意外說漏第七十八章 考教一番第二十八章 阻攔286.第284章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120.第120章 前世今生的緣分753.第751章 賊心不死347.第345章 表明態度605.第603章 溫柔體貼214.第213章 指點武藝第800章 兩軍對壘695.第693章 不好善後245.第244章 結黨營私,是非難斷295.第293章 初見李後主696.第694章 消息散播272.第270章 男兒的骨氣第一百零三章 醉酒之後421.第419章 秋闈來到第788章 進圍賀州115.第115章 讚不絕口(求首訂!)246.第245章 車內被催婚第849章 千鈞一髮189.第188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410.第408章 飲佳釀455.第453章 爭分奪秒723.第721章 各懷策略567.第565章 猛將必發於卒伍317.第315章 臨危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