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黨的宗旨的爲民形象
認真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共產黨員形象建設的核心問題。在談完理想信念問題之後,我們在這一章中,接着來談談實踐黨的宗旨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是從人民羣衆中成長壯大起來的,智慧和力量源自人民羣衆,一切奮鬥也是爲了人民羣衆。如果違背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這個宗旨,中國共產黨就會喪失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何談黨的形象?又何談黨員的形象?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程表明: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中國共產黨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緊密相聯,二者的融匯點就是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舍此,中國共產黨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存在根基和最主要的血脈。因此,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報告中再次強調:“要堅持羣衆路線,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多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在這個問題上,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特別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對共產黨員來說,加強形象建設,必須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放在首位,相信羣衆,依靠羣衆,融入羣衆,服務羣衆,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實,以認認真真、實實在在的作爲,樹立起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
一、黨員形象的核心是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
黨員形象的好與不好不是自封自任的,而是黨員的所作所爲在人民羣衆中現實的、直接的反映。這就是說,黨員形象好與不好的評價主體是人民羣衆。如果黨員的實際作爲符合人民羣衆的利益需要,人民羣衆就會對黨員的形象有一個好的評價;反之,如果黨員的實際作爲不符合、甚至損害了人民羣衆的利益需要,人民羣衆就會對黨員的形象有一個不好的評價。黨員形象問題的關鍵點就是對待人民羣衆的感情和態度問題,核心就是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問題。只要認真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積極促進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並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共產黨員在人民羣衆心裡就一定會有很重的分量,在人民羣衆眼中就一定會有很好的形象。
談到這裡,我想起了習近平同志在回憶自己陝北插隊時講的一段話:“29000名北京知識青年在延安,我是第一個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我覺在我的一生,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兩種人,一種就是革命老前輩,一種就是我那個陝北老鄉。”
從習近平同志的履歷中我們得知,他的童年是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度過的,而他的少年時代更與父親的命運緊密相連。由於“文革”期間父親被打倒,不到16歲的習近平就被迫前往陝北插隊。這段經歷成爲他永遠難忘的記憶,也成爲他最寶貴的一筆人生財富。當時,約29000名北京知識青年到延安插隊,習近平同志是第一個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職務的知青。這種歷練,讓他看到了人民羣衆的力量,看到人民羣衆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瞭解了社會,這個是最根本的。習近平同志回憶說:“很多實事求是的想法,都是從那個時候生根發芽的,以至於到現在每時每刻影響着我。”“我的成長、進步應該說起始於陝北的七八年間。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衆。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這幾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你可能有的時候很高明,你的看法高出羣衆,但是羣衆一時不理解你的看法,也沒有跟着你走,你怎麼辦?你是走你的路,脫離羣衆,還是跟着羣衆一起走,你應該選擇後者,他們願意跟着你走,否則雖然你對了,你們感情也是疏遠了,他也不會跟你走。”
1968年,習近平同志從北京到樑家河村插隊,習近平同志不會做飯,村民呂侯生就把做飯的事“承包”了。習近平同志酷愛學習,常在煤油燈下讀着呂侯生連書名都認不得的書,呂侯生就憨憨地坐在油燈的一旁,陪着習近平同志看書寫筆記。晚上也不回去了,一條被子兩人合夥蓋。
1994年,呂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醫院治療兩個多月,花了6000多元仍不見好轉。本來就貧困的呂侯生已債臺高築,實在沒法了,給習近平同志寫信說了自己的狀況。不到半個月,習近平同志給他寄來500元路費,請他到福州治病。此後,只要在市裡,習近平同志幾乎每天晚上都到呂侯生的病榻前來一趟,他說:“侯生,給你治病,都是我自己花錢,花多少我都願意。”
經過治療,呂侯生的病得到了好轉。呂侯生要回陝北了,習近平同志給他買了一張飛機票,還把2000塊錢塞到呂侯生手裡。呂侯生激動地說,近平同志,真不好意思呀,這一趟花了你幾萬塊。習近平同志說:“誰讓我們是朋友哩!”
1999年10月底,呂侯生在山西太原武警醫院做了截肢手術,習近平同志聞訊後,將醫療費全部支付。2000年1月,呂侯生第三次到了福州,這時習近平同志已當選爲福建省的省長。呂侯生是戴着假肢一瘸一拐去的,一見面,習近平同志用手反覆摸着呂侯生的右腿,高興地說:“我的農民朋友大難過去了,咱一塊合影做個紀念吧。”
習近平同志視人民羣衆爲親人,這是共產黨人宗旨意識的自然流露,蘊含着他對人民羣衆的真摯感情;因爲他眼中有人民羣衆、心中有人民羣衆,所以,他真誠地熱愛人民羣衆、時刻不忘人民羣衆,一再強調“責任”,表示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他從黨的宗旨觀念出發,表示要承擔起“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和“對黨的責任”,表示要勇敢擔當起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人民獲得幸福美好生活、使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而努力奮鬥的重任。他希望全黨同志,打鐵自身硬、保持危機感、爲民服好務,不負歷史使命、不負人民期盼。在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方面,習近平同志率先垂範,身體力行,爲全黨同志踐行黨的宗旨作出了榜樣。
中國共產黨本來就是來自於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人民羣衆是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力量源泉、勝利之本。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那天起,就把人民利益作爲最高利益,並一直信奉和堅持這一根本宗旨。“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是黨的執政理念的根本要求。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依靠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依靠人民羣衆的支持,取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依靠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戰勝了天災人禍,經受住了種種考驗。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又是依靠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依靠人民羣衆的創造力,取得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系列成就。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要經得起革命的考驗、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就必須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作爲共產黨員,對此必須始終有高度清醒的認識,始終牢記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形象建設的生命線。
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強調,要“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在新的形勢下,如何保持與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呢?就是要做到胡錦濤同志強調的“三民”、“三問”、“三真”。“三民”即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三問”即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三真”就是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落實這些要求,就要密切聯繫羣衆。只有聯繫羣衆,才能瞭解羣衆,只有深入羣衆,才能知羣衆所想所需。具體來說,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必須增強羣衆觀點。羣衆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中國共產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和政治立場。其基本內容主要有: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把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的觀點;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的觀點;做人民羣衆的學生、虛心向人民羣衆學習的觀點;相信羣衆、依靠羣衆、教育引導羣衆共同前進的觀點;人民是主人、我們是人民的公僕的觀點;虛心接受羣衆監督和批評的觀點,等等。中共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結合新的時代特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羣衆觀點,如: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思想;權爲民所用、利爲民所謀、情爲民所繫;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要由人民羣衆共享的思想等。胡錦濤同志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爲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實踐證明: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因此,作爲共產黨員,只有不斷增強黨的羣衆觀點,才能真正樹立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
二是必須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簡單地講就是爲了羣衆、相信羣衆、依靠羣衆,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羣衆的手裡有真理,羣衆的眼光是亮的,羣衆的意見是黨工作的一面鏡子。作爲黨員特別是黨的幹部遇事要自覺堅持深入羣衆,調查研究,發揚民主,求賢問計,羣策羣力,科學決策,把各項工作的過程變成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相信羣衆,依靠羣衆,放手發動羣衆的過程。通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用羣衆意見豐富、發展和完善黨的方針政策,使黨的主張變成人民羣衆的自覺行動,才能力戒主觀性,防止片面性,清除滯後性,影響並帶領羣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斷創造美好未來。共產黨員、尤其是黨的各級幹部,只有自覺地堅持黨的羣衆路線,才能與人民羣衆建立深厚的感情,人心換人心,感情換感情,才能在羣衆的心目中有位置,纔能有好的口碑,纔能有好的形象。
三是必須真心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樹立羣衆觀點,真心實意地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關鍵問題,是密切聯繫人民羣衆的具體表現。要以羣衆是否答應、是否高興、是否滿意,作爲檢驗和衡量是否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的重要標準。如果只做“表面文章”,搞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羣衆就不可能得到實惠,也就不可能取得成效。當前,關心羣衆,最主要是要解決好羣衆的“生活質量”問題,努力爲羣衆尋找增加收入的機會,切實改善羣衆的生活。要認真傾聽羣衆呼聲,解決羣衆迫
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努力爲羣衆排憂解難,當好羣衆的“貼心人”。
應當肯定,目前絕大多數共產黨員、黨的幹部同人民羣衆的聯繫是密切的,黨員在這方面的總體形象是好的或比較好的。但也應該看到,在少數黨員特別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脫離羣衆、損害黨羣關係和幹羣關係的嚴重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可以說,這是當前影響黨員形象的最突出問題。比如:有的熱衷於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勞民傷財,置羣衆利益於腦後;有的自以爲是,高高在上,對羣衆呼聲置若罔聞;有的貪圖安逸,追求享受,講排場,比闊氣,對羣衆疾苦熟視無睹;有的言行不一,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糊弄羣衆;更有甚者,極少數黨員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成爲人民羣衆所不齒的敗類。凡此種種,嚴重損害了人民羣衆的利益,損傷了人民羣衆的感情,影響了黨員自身的形象,也影響了黨的整體形象,削弱了黨的向心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對其危險和後果,決不可低估,應當引起高度警覺和深刻反思,應當堅決抵制和消除。
二、不斷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
一個黨員怎樣才能樹立起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呢?關鍵還是要看他把一切行動的利益關注點放在哪裡。如果一切以個人的利益作爲行動的根本關注點和出發點,卻不顧人民羣衆的感受,無視人民羣衆的利益,甚至與人民羣衆爭利益,當然難以在人民羣衆面前樹立起好的形象。因此,要不斷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用牢記宗旨、實踐宗旨的實際行動,認真體現這樣的好形象。
從根本上說,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是由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取向所決定的。堅持人民利益於高一切,是共產黨與其他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是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核心內容和根本要求,是共產黨人執政興國的本質價值取向。早在1945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羣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在當前,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取向,就是要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羣衆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爲崇高理想而奮鬥與爲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有一點需要指出:強調樹立並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爲民觀念,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價值取向,並不否認和排斥黨員正當合理的個人利益,而在於堅持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也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人民羣衆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高揚爲人民服務的大旗,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是爲民族、爲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員的含義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爲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時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7年12月17日,胡錦濤同志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研討班上強調,我們提出以人爲本的根本含義,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立黨爲公、執政爲民,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和國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爲崇高理想奮鬥與爲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羣衆共享。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同志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考察工作,第一站選擇了深圳。此行一路,他輕車簡從,與當地幹部羣衆直接接觸、親切交流。“千萬要記住政府前面的‘人民’兩字”、“羣衆在幹部的心裡有多重,幹部在羣衆心中就有多重”、“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着他對人民的摯愛。而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上,習近平同志滿懷深情地說:“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羣衆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歷來認爲,歷史是人民羣衆創造的,人民羣衆是歷史的主人,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人民羣衆創造着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着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進步。人民羣衆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先進的政黨必須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真心相信人民羣衆,緊緊依靠人民羣衆,誠心誠意爲人民羣衆謀利益,從人民羣衆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我們說,“人民利益至上”這個原則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否則,黨的事業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還是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給我們的深刻啓示。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中,前蘇聯解體、東歐鉅變,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其原因固然是複雜的、多方面的,但有一條很重要,就是這些執政的共產黨不能很好地處理與人民羣衆的關係,不能很好地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官僚主義、腐敗現象嚴重,致使人民羣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人民羣衆意見很大,對黨的形象表示失望,不再支持、信任黨,最終離黨而去。這個教訓是沉重的,也是深刻的。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始終代表最廣大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和發展與中國各族人民的血肉聯繫,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的考驗,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就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人民利益作爲想問題、作決定、辦事情的根本依據,絕不允許謀取私利,更不允許與民爭利,更不允許形成既得利益集團。要正確處理好對上負責與對羣衆負責的關係、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羣衆利益的關係。在對上負責與對羣衆負責方面,既要堅定不移地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維護上級利益,也要一切以羣衆利益爲重,把對人民負責作爲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就是要努力把完成上級任務和維護羣衆利益統一起來,而不是把兩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在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關係方面,必須首先關心人民羣衆的衣食住行醫教等眼前利益,這是每時每刻都要考慮的,解決好了,羣衆纔會滿意。同時,爲了確保經濟持續、穩步、健康地發展,爲實現長遠利益而實行的有關政策措施,也應該是人民羣衆支持和擁護的,決不能超過人民羣衆的承受能力。在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關係方面,一個地方或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羣衆的利益是我們要盡力維護和爭取的,也是要做到的。但是必須認識到,地方也好、部門、單位也罷,相對於黨和國家整個工作大局而言,就是局部了。局部利益必須服從整體利益,這是一條基本原則,也是黨在長期實踐形成的一個傳統、一個優勢,必須始終堅持。
這時,需要明確一點:在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關係方面,當然要承認共產黨員也有個人的利益。但是,共產黨員的個人利益必須是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也就是黨和國家的具體政策允許的個人利益,如工資報酬及按規定應該享受的相關待遇,這些個人利益是受保護的。但是,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還有一條特別重要,那就是當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的利益發生矛盾時,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把黨和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心甘情願地犧牲個人利益。只有這樣,才能強化“人民利益至上”的觀念,才能真正樹立起牢記黨的宗旨的爲民形象。
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和發展觀
對於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而言,能否樹立牢記黨的宗旨的爲民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其權力觀、政績觀和發展觀的影響。一些黨員尤其是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之所以不能樹立良好的形象,分析一下可以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他們在權力觀、政績觀和發展觀上出了問題。廣大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要樹立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就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和發展觀,勤勤懇懇、實實在在、乾乾淨淨爲人民羣衆做好事、做實事,真正讓人民羣衆在物質上和精神上享受到越來越多的利益。
首先,談談權力觀問題。權力觀是指人們對待權力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包括對權力來源的看法,對權力性質的認識,對如何使用權力的基本態度等。一般來說,權力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在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中,權力觀是基礎,是起決定作用的,有什麼樣的權力觀,就有什麼樣的地位觀、利益觀。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世界觀。在世界觀和權力觀兩者之間,世界觀是基礎,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權力觀。作爲執政黨的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必須認識到,手中掌握的權力既是一種信任,也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約束。多一份權力,就多一份義務、多一份責任,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應盡的義務就越多,應做的奉獻也就越大。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來說,行使權力的過程,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過程。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最根本的是要明確權力的來源、職責和如何行使權力的問題。在社會主義中國,一切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是權力的主人,是權力的所有者,每個共產黨員、黨的各級幹部都是爲人民行使公共權力,都是爲人民執政的公僕。這要求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正確看待自己手中的權力,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堅持權爲民所用,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爲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黨永遠保持同人民羣衆血肉聯繫的根本要求,也是樹立共產黨員良好形象的根本和核心。正確對待和運用權力,就是要盡心竭力地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就是要運用權力維護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切實維護好人民羣衆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滿足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就是要在行使權力時寓管理於服務之中,自覺當好人民的公僕;就是要自覺接受人民羣衆的監督,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反對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警惕和防止“主人”和“僕人”關係的顛倒。
接下來,談談政績觀問題。政績就是從政之績、施政之績,是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業績。它是從政思想、爲政風格、施政目標的綜合體現。政績觀,就是看待、創造和衡量政績的基本觀點和總的看法,包括對什麼是政績、爲誰創造政績、如何創造政績和怎樣衡量政績等問題的認識和態度。正確的政績觀,就是牢記黨的宗旨,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作爲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時刻關心羣衆的安危冷暖,堅決反對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所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勤勤懇懇爲人民羣衆辦事,切實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切實做到愛民、爲民、富民、安民。作爲共產黨員,我們來自人民羣衆,是人民羣衆中的一分子,我們的智慧和力量來自人民羣衆基。如果脫離實際,擺不正與人民羣衆的關係,甚至把自己放在人民羣衆之上,盛氣凌人,自以爲是,肆意妄爲,其後果輕則脫離人民,重則損害人民,必然受到人民的唾棄。因此,一定要站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切實增強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立場上的自覺性。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最關鍵的是要明確“如何樹立”的問題。必須堅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增強宗旨意識。要堅持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始終堅持黨的羣衆路線,關心羣衆疾苦,傾聽羣衆呼聲,反映羣衆意願,集中羣衆智慧,竭忠盡智爲羣衆提供服務。二是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也是衡量政績必須遵循的科學態度和根本方法。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切忌浮光掠影,主觀臆斷。要具有尊重客觀事實的勇氣和無私無畏的精神,像陳雲同志強調的那樣,“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始終做到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三是不斷改造主觀世界。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這是確保“正確做事”和“做正確的事”的思想基礎。因此,必須擺正自己與人民羣衆的關係。共產黨員在一個地方或一個單位當幹部,最根本的任務和政績要求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這個地方或這個單位的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是得到周圍人民羣衆的認可和擁護。這纔是我們追求的政績。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良好的黨員形象。
最後,談談發展觀問題。發展觀就是指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觀點和總的看法,包括對什麼是發展、爲誰發展、靠誰發展、如何發展、怎樣衡量發展等問題的認識和態度。發展觀受政績觀的支配,有什麼樣的政績觀就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觀。錯誤的政績觀必然導致片面的、錯誤的發展觀。譬如,如果把政績當作個人飛黃騰達的政治資本,就可能大搞各種“形象工程”、“官賞工程”,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必然盛行;如果把GDP的增長作爲衡量政績的惟一標準,就會熱衷於搞短平快項目,爲了經濟增長不惜花費大量財力物力,不惜浪費資源,只看產出而不計成本和投入,甚至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大肆圈地賣地,盲目招商引資辦企業;如果認爲政績能從報表中體現出來,並且“數字出官”,那麼“發展等於數字”、“官出數字”就是必然,不務實事、只圖虛名的浮誇之風就會大行其道。可見,正確的發展觀是正確的權力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的集中體現。
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就是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即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根本上糾正和制止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的各種片面的發展觀。當代共產黨人的發展觀,不僅僅是指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些可以說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和要素,更重要的是堅持“以人爲本”。因爲在現代化建設中,任何一種片面的、追求短期效應的發展,都是不會持久的。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多年前就開始倡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但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觀在保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中突出強調了堅持以人爲本。以人爲本,就是以人民利益爲本,着力解決關係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羣衆充分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真正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實惠。那種爲發展而發展、只講發展而不考慮羣衆的生活水平、甚至爲了一時的快速發展而斷了老百姓活路的做法,與共產黨人的利益觀、政績觀相去甚遠,與共產黨人“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價值取向相違背,必須堅持予以反對。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抓發展,促發展,要把發揚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和堅持科學務實的態度統一起來,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滿懷信心,奮發有爲,又要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力戒浮誇急躁、急功近利,堅持反對弄虛作假,絕不能提不切實際的高指標,絕不能搞大哄大嗡。”鄧小平同志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今天看來,科學發展應該是“更硬”的道理。作爲共產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只有這樣的發展,纔是科學的發展,纔是人民需要的發展,纔是利於黨員樹立良好形象的發展。
四、在真誠服務的過程中展現“爲民”形象
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不是自己“喊”出來的,而是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實踐中“做”出來的,是在服務人民羣衆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因此,廣大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一定要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黨的羣衆路線,在真誠服務人民羣衆的過程中展現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
服務人民、牢記宗旨的形象,必須融入並貫穿於黨和國家制定、實施方針政策的各項具體工作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主要通過黨的方針政策來體現,黨的每一項方針政策都關係到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關係到廣大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黨的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正確與否,是黨能否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否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首要問題。因此,必須堅持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爲指導來制定和實施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必須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黨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必須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衡量方針政策的最高標準;必須堅持以黨的羣衆路線來創新發展思路,使黨的方針政策更好地體現人民羣衆的利益,使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不斷讓人民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全面落實立黨爲公、執政爲民要求的中心環節,也是樹立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的根本要求。
服務人民、牢記示旨的形象,必須融入並體現於黨員的思想意識和實際行動中。思想是行動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在思想上牢固樹立服務人民的意識和正確的羣衆觀念,並把這些觀念和意識轉化爲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轉化爲正確的權力觀、事業觀、政績觀、地位觀、利益觀等,轉化爲對人民羣衆的態度、立場和情感,轉化爲具體的科學的工作方法,轉化爲黨員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轉化爲黨員的行爲準則和自覺行動,才能真正樹立起服務人民、牢記宗旨的爲民形象。
服務人民、牢記宗旨的形象,必須融入並落實到關心羣衆生產生活的各項實際工作中。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同方面和不同特點的利益體現,它不可能脫離人民羣衆的具體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有着不同的具體內容。中國共產黨作爲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服務人民、牢記宗旨就不能停留在口號和號召上,而必須落實並體現在實現人民羣衆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上來。歸根到底,要落實到維護羣衆利益,爲人民羣衆辦好事、辦實事上來。羣衆利益無小事。一些涉及羣衆利益的具體問題,在有些黨員看來可能是小事,但對羣衆來說卻是大事,而且羣衆往往是從具體問題的解決上來評價一個具體的黨員,進而來評價黨和政府的。可以說,黨員的形象和威信也是在不斷幫助羣衆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來的。如果一個黨員把羣衆的事看成小事,不關心羣衆的痛癢、不解決羣衆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問題,自然就會降低他在羣衆中的形象和威信,也就會給黨羣、幹羣關係帶來令人痛心的傷害。
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各級幹部一定要把“一切爲了人民羣衆”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幫羣衆之所需,千方百計地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自覺維護羣衆的利益。要時刻把羣衆的喜怒哀樂掛在心上、念在口上、幹在手上,始終堅持把羣衆喜歡不喜歡、擁護不擁護、支持不支持、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爲衡量工作與評判功過的最終標準,最大限度地滿足羣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政治生活需要。要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撲下身子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羣衆意見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到羣衆真正需要的地方去,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實實在在地爲羣衆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使羣衆真實感受到一個個黨員、一個個幹部是真心實意爲人民服務的,從而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建黨8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語重心長地強調:“民心向背,是檢驗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的試金石。一個政黨,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如果得不到人民羣衆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失去生命力,更談不上先進性。我們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中國共產黨無往而不勝的法寶,也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法寶。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始終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要堅持把羣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爲我們工作的重點,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努力增強爲人民服務的本領。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傾聽羣衆呼聲,瞭解羣衆意願,集中羣衆智慧,使我們作出的決策、採取的舉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觀實際和規律,更加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和利益。要建立健全密切聯繫羣衆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長效機制,爲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證。”他還指出,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在過去的歲月裡寫出了光輝篇章,也一定能夠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譜寫更加壯麗的篇章。
實踐證明,只要共產黨員的心和廣大人民羣衆貼在一起,真心實意爲羣衆謀利益,人民羣衆對黨的工作就會給予積極支持,就會對黨的整體形象和黨員的個體形象給予很好的評價。因此,黨的宗旨一時一刻也不能忘記,實踐這個宗旨,一時一刻也不能放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