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庫存被掏空,那是李世文的鍋,那整個皇朝的收入下降這一塊,那就不能全甩給李世文了。
李世文死後的這三個月,是動盪的三個月。
燕都之內,因爲有飛雲州兩萬修士在,彈壓得當,表面看起來治安什麼的,都還好。但就算是如此,動盪之間,包括三大家族的叛亂,都讓整個朝廷的運轉,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而在燕都之外,不屬於朝廷核心了,看起來就不在政治漩渦的正中心,可也正是因爲其偏離核心,反而各方面得到的消息,都是落後的,乃至於各種謠言,反而更加麻煩。
並且,這段時間以來,朝廷中央都是半失控的狀態。政令不通達,那外地更是失控。
多方因素之下,朝廷的收入銳減,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甚至,如果不抓緊將朝廷本身的行政體系給運轉起來,並儘快以朝堂正統的名義,維護住統治,那麼別說恢復朝廷的收益體系了,就連這系統賬面上的收入恐怕都還會急速的往下跌。
不過,要說好消息,倒也不是一點也沒有。
雖然,現在朝廷的庫存少,財政屬於半崩潰的狀態,窟窿大得讓人心驚膽戰,但依舊還是存在着解決辦法的。
有一些,甚至是很現成的。
比如說,三大家族的家財。
他們是皇室的忠臣——當然,這是對於李氏皇族來說的,甚至莫家也一樣。
那麼,之前李世文在籌謀突破的時,缺錢,會不會找四個家族支援?
鐵定是會的,而且四大家族也肯定會給。而除此之外,當歷史文真正開始突破的時候,不管是情動魏國也好,給雲霄宗、給羽林禁軍撥發軍費也罷,當然也都是要出錢的。朝廷出大頭,四大家族配合行動之下,肯定也沒少出錢出力。
而如今,失敗之後,這幾個家族也算是元氣大傷。以至於在被抄家之後,都沒有抄出來太多的錢財。
但無論如怎麼說,他們都是燕國之內,底蘊深厚的豪門世家。瘦子的駱駝比馬大,總是能有一些收穫的。
僅僅是三大家族在燕都之內的產業,就抄出大約二十餘萬靈石。
當然,並非全是現錢,很多都是一些物資。但儘管如此,這對於現在如同乾涸的池塘一般的朝廷來說,都是一場雨,哪怕只是小雨而已。
不得不說,這在相當程度上,是解了燃眉之急的。
但這並非是根本。
真正想要把朝廷的財政問題解決掉,並逐漸消化整個朝堂的勢力,爲我所用,開源節流是必不可少的。
節流方面,大刀闊斧的做改革,這是應有之意。趁着此番大亂的機會,裁撤冗員,精簡機構,這將會節省不少的人員開支;在各種建設工程上,仔細審查,沒有必要的就乾脆停掉,或者轉賣給當地勢力,也是一項手段。
而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展開與雲霄宗的談判。
朝廷每年上供給雲霄宗的物資、靈石,得有一百五十萬靈石之巨了。
停供,那不可能。以前李世文都不敢停供,陸家一上來也不可能跟人家雲霄宗就這樣掀桌子翻臉。
但畢竟,現在雙方之間的關係,處於‘蜜月期’,剛剛完成了一次比較大的合作,多少有一些情分在這裡。再加上,現在朝廷確實有現實困難,於是總歸是有個談判的可能性的。
這個談判,結果倒是有了,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其實也不算特別的理想。
陸家提出,最近一兩年的供奉,暫時緩緩,過兩年再慢慢還,結果被雲霄宗直接否決了。跟魏國的這場戰爭,雖然時間並不算長,也沒有真正發展到全面戰爭的地步,而且戰爭的過程之中,更多的時間雙方是在進行對峙,真正的交戰就持續了那麼幾日。
然而,就那幾日的戰鬥,烈度也是極高的。看看大燕朝精銳的羽林禁軍,幾乎全部被打光了這一點,也能夠看出來。雖然,羽林禁軍近乎全軍覆沒,主要是雲霄宗有故意讓他們去送死的原因,但畢竟是真槍實戰,在正面戰場上打過了的,烈度不到一定程度,也根本打不成這樣。
而更大層面的戰場,畢竟是雲霄宗在頂着,他們的耗費也不少,朝廷要斷供,那他們肯定是不幹的。
說白了,雲霄宗支持陸家上位,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希望陸家‘能做事’。這個所謂做事,當然就是供給雲霄宗了。
斷供,那是萬萬不行的。
不過,雲霄宗也不是完全不講道理的。他們也知道,陸家剛剛接手朝廷,現在是有切實的現實困難的。
於是,答應給一部分的額度減免,後續再補。
不過,不管再怎麼節流,總歸有兩個方面是不能省錢的。
一,陸家得下力氣去維護在冀州和錦州這兩地的直接統治權,這個得看各個地方不同的情況,一刀切不得,有的地方可能需要出兵解決,有的地方派遣手腕足夠的官員也就可以了。
而第二點,則是更重要的一點,則是軍費支出。
朝廷在各地守備部隊,這裡的撥款是不能少的,否則地方會出大問題。雖然地方守備軍的實力並不怎麼強,而且魚龍混雜,但要改革也是以後再說,當下肯定還是要以穩定爲主。
至於朝廷能夠直接直屬的中央軍部分,這裡反而需要加大投入。過去,大燕的中央軍,指的就是羽林禁軍,然而現在的羽林禁軍,都給打空、打沒了。
但這種情況必然是不能長久下去的。在皇朝的中央層面上來看,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別的,就是得把中央軍重新給建立起來。
朝廷,還是得有自己直屬的武裝力量。
羽林禁軍的殘部,本來就只剩幾千人的樣子。其中,還有一小部分的,在先前李玄昊案之中,做了李氏忠良,然後上了斷頭臺。最後,還剩下的人,也就只有不到兩千的樣子了。而且,這兩千人吧,實力不說啥,現在士氣也是低落的稀巴爛。
但並非沒救。
他們的士氣低落,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來自於對未來的迷茫。
這塊,陸朝熙已經着力去解決了。他一方面親自接見了剩下的禁軍將士們,然後指派了一位陸家的嫡系,進入禁軍之中。
不是別人,正是陸薇文。
薇文在禁軍中,用她手中的那柄大劍,贏得了尊重,並以新皇族的身份,還有自己那頗爲豪爽的性格,籠絡了一些人。
當然,不管這方面工作,做得再怎麼好,總歸而言羽林禁軍也就只剩下區區兩千人而已。
穩定軍心是一碼事,擴軍是另一碼事。
以這兩千羽林禁軍爲骨幹,陸朝熙一份旨意下來,在燕都、以及燕都周邊,招募軍士。最低要求,也是練氣後期。各種待遇,對比過去的羽林禁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有提升。
這個吸引力,還是有一些的。畢竟,老禁軍,就是不少人想要進入,但求之不得。雖然,現在陸氏當政後,燕都人士還在驚疑之中,甚至有不少人,雖然沒有公開反對陸家,心裡卻還是會對李氏有懷念。
但無論怎麼說,也都還是會有一些本來就就對於李氏皇族不感冒的,或者乾脆就是所謂的目無君主者——這個其實可能更加主流。修仙者,畢竟與尋常人不同,以我爲本,以我爲尊的心態,反而其實是更加主流的。
在加上,修行者往往壽命悠長,自己活着活着,過去認識的凡人就換了一批又一批了,家國觀念會更加淡薄一些。
這樣的修行者們,沒那麼在乎朝堂,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但是,他們不在乎家國,總要在乎利益。
朝廷開出來的招募新禁軍的價碼,還是能夠打動許多煉氣期的修士的。並且,再往上,包括一些築基期修士,也會得到相應匹配的價格,這個收益就很不錯了。
更何況,成爲禁軍之後,禁軍的軍營本身可就是坐落在燕都靈脈上的一個五階分支上;而如果輪值到守衛宮廷的活兒的話,那可是就擁有了在六階靈脈修煉的機會。
不過,也不是說達到了這個實力標準,禁軍就會把人招進來。
政審還是需要的。要進禁軍者,最起碼還是要調查下背景,不能有作奸犯科過,不能跟曾經的三大家族有過太深的牽連,立場不說偏向陸家吧,起碼得是個中立的。
築基期往上的,那隻要背景合適,都招進來沒問題,反正數量不是很多;煉氣期的就不同了,並非每個到了練氣後期、背景乾淨的修士,都會被收進來,那會太多了,對於本來就已經壓力很大的朝廷財政來說,不是好事。
整個新禁軍的招收名額,只有三千個而已。
把禁軍的規模直接恢復到巔峰時候的三萬之數,明顯是不太現實的。陸朝熙打算,先將這支軍團,堆到一萬的數量。
算上兩千老禁軍,這就五千了;還有五千,則打算從此番駐紮在燕都的飛雲州修士軍團中,抽調出來。
飛雲州修士團,要回去了。他們在燕都,已經快半年。這支修士軍團,是飛雲州修行界的菁華,裡面有個大家族的嫡系子弟,有青峰門的核心弟子。他們可以被組織起來出戰,但是不可能長期在外鎮守,那不合適。
但也不能一股腦的全回去。陸朝熙是要在燕都當這個皇帝的,總要有自己可以信任的、足夠可靠的力量。
在眼下這種情況下,又有什麼,比飛雲州的修士,更讓人放心?
陸家有不少人,會留在燕都做事。皇宮周邊的一大片區域,也就是以前李氏一族的族地,現在已經被陸家佔了;另外,青峰門的很多修士,也受到了聘用,填補了之前朝廷的很多官位的缺失。
光這兩部分的人,就有上千之數。
而這一番,更是充入了五千修士,到禁軍之中。
除卻一般的修士之外,陸朝熙這位皇帝自己,當然會留在燕都。而除他不說,茗朝也會留下,燕菱回飛雲州處理一些事務之後,也將相對比較長期的留在燕都。海三德也受到了邀請,他將會成爲大燕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這樣一看,四位金丹坐鎮燕都,問題就不大了。真要有金丹期修士解決不了的事情,陸青手頭上也有復活兌換項,可以趕來坐鎮。
而軍事力量方面,除卻禁軍的重建之外,還有一處,是需要加大投入的。
這塊的負責,是陸文恩。
廷尉府相當一部分可靠的力量,被抽調了出來,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名爲‘錦衣衛’——這個名字,毫無疑問是陸青取的。
這是一個特務機關。在陸青的指導下,陸朝熙也有了很多的新想法。未來,廷尉府的職能將會被降低,緝捕署、審判署這裡,主要負責的工作,將主要會放在偏向治安方面的工作上。
而至於監察百官、對外情報收集工作、特種任務……這些職責,將會從廷尉府剝離出來,轉交給錦衣衛來負責。
錦衣衛建立之後,所接手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與中央朝廷派往冀州、錦州各地,梳理地方政務工作的官員一起出發,一明一暗,將當地的情況給收拾乾淨。
明面上的官員們,沒碰到什麼困難,能夠直接解決問題,那當然是最好的。隨同而去的錦衣衛,僅僅只需要做一下情報收集的工作就好。
但如果明面上的官員,接收工作不順利的話,那麼錦衣衛就要出手了。
這其實才是整個朝堂,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儘快將過去朝廷直接管理的兩個州的控制權,重新拿回中央。
爲了保證這個目標能夠順利推進,重獲新生的朝廷,已經全速的運轉了起來。
這個朝廷,固然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問題,但也只能一邊做事,一邊梳理了。
這段日子,陸朝熙深深感覺到了,當皇帝是一件多麼苦逼的差事。送別親弟弟陸朝和離開的時候,他訴苦道:
“早知道,之前怎麼也要堅持讓你來當這個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