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開國慶典(七)

對於這些雙邊關係比較緊張的國家,海漢所能採用的安撫手段也不多,只是儘可能將其出席慶典儀式的代表分隔開來,再安排專人陪同,減小直接碰面的機會。不過在這種國際社交場合,稍有見識的外交使者都會保持克制的態度,不會輕易表現出過激的言行,就算對某些國家抱有敵意,但還是得給海漢這個主人家面子。

“海漢執委會主席大人到!”

聽到門口衛兵的大聲宣告,正在會場中寒暄的各國政要都立刻安靜下來。陶東來身着一套黑色立領中山服出現在衆人面前,顯得十分乾練而精神。

看到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觀禮嘉賓,陶東來也不免有些心神恍惚。七年前他還只是一名企業家,雖然當時的身家在社會上也可算是成功人士了,但卻並沒有踏足過政界,親手管理一個國家更是不可想象。能組織起這麼一幫人實施看似不可能的穿越任務,對他而言就已經是極大的挑戰了,但沒想到穿越到這個時空之後,居然就一直在執委會的領導崗位上幹到了現在。

雖然海漢的政體是以執委會爲最高權力機構,並沒有皇帝這個獨裁職位,但執委會主席已經算得上是權力金字塔的最頂端了,除了沒有後宮佳麗三千,其他的生活待遇,特別是個人的聲望,其實已經至少達到了土皇帝的水準了。海漢的開國慶典雖然還說不上“萬國來朝”這樣的場面,但在南海地區的影響力也已經相當了得了,這從出席慶典的觀禮嘉賓陣容便可見一斑。

短短几年時間便從庶民一路爬升到如此之高的社會地位,這種經歷換做天下任何一人恐怕都難免會產生膨脹,陶東來不是聖人,自然也難以例外。不過他好歹是來自幾個世紀之後的時空,對於社會的發展變革方向非常清楚,也明白海漢能在這個時空立足的根本除了手中的各種黑科技之外,還有就是這個團隊相對比較民主的體制,如果自己或者其他人試圖獨攬政權,這個團體立刻就會分崩離析。哪怕海漢國如今的形勢一片大好,但只要出現分裂,這個年輕的政權衰落的速度只會比崛起更快。

所以儘管身爲海漢國的實際掌舵人,陶東來還是會時時警醒自己,不要過於貪圖權勢帶來的快感。在這次慶典之前的機構調整當中,他也主動辭去了在國防部、建設部等部門的兼任職務,將精力更加專注到處理政務和組織事務上來。當然了,在現階段的海漢權力結構當中,他的地位還是無人可以撼動,在今天的慶典儀式上也將會是絕對的主角。

陶東來這一出現,立刻便有相熟的來賓主動向他打招呼,不多時身邊便圍上了好幾十人。陶東來耐着性子一一打過招呼,然後便主動邀請觀禮嘉賓們登臺。時候已經不早,把這幾百名賓客安排就座之後,差不多就到了儀式開始的時間了。

觀禮臺和主席臺都是階梯看臺設置,座位也早已排好,當下便有工作人員前來引領與會者登臺就座。這觀禮臺本身就有兩層樓高,加上上面的階梯看臺,視線非常開闊,可以將橫貫港區的這條臨時清理出來的閱兵大道一覽無餘。

看臺上方搭建的遮陽棚下安裝了好幾個高音喇叭,此時正播放着柔美的中式古典樂曲,不少第一次來到三亞的嘉賓都是嘖嘖稱奇,暗自琢磨海漢人是怎麼將整個樂班塞進這半空掛着的鐵喇叭裡。

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安南小王爺鄭柞就一臉得意地向坐在旁邊的暹羅特使解釋這其中奧妙:“……此乃海漢科學法術之成果,可將樂班演奏之音全部截取下來,引入這鐵喇叭中,再以百十倍之音量放出來,聲音可達方圓數裡,堪稱神技。”

暹羅特使聽得大呼驚奇之餘,不免向他繼續追問這聲音如何能截取下來反覆播放,鄭柞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頓時便答不上來,只得聲稱此乃海漢科學法術之機密,旁人也不得而知。暹羅特使唏噓幾句,認爲此等神技若是用於戰場上指揮作戰、勸降敵人,定會有奇效,用在這慶典會場代替樂班,終究有些大材小用之感。

鄭柞沒有應聲,心道你能想到的用途,難道精明的海漢人會想不到?人家早在安南內戰時期就已經在戰場上用過這東西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當然了,老子知道也不會說,免得把你給教會了。

從嘉賓進入觀禮臺開始,隔着一條大道的民衆觀禮區內便爆發出陣陣歡呼聲。雖然本地民衆並不見得認識這些坐在觀禮臺上的達官貴人,但剛纔等待接受檢查進入觀禮區的時候,已經有宣傳幹事在不斷地告訴他們,臺上的首長們和貴賓們出場時要熱情一些,用掌聲和歡呼聲來表達海漢國民對於立國這件大喜事的歡欣鼓舞。

這種事就算宣傳部門的人不提醒,大多數來參加慶典的民衆也知道該怎麼做,畢竟也只有最喜歡熱鬧的人,纔會一大早就來排隊入場,無需擔心這些人的熱情。只要現場的宣傳人員稍微帶動一下氣氛,民衆立刻就會表現出極爲熱烈的情緒。

民衆觀禮區的入場已經結束,所以當穿越者們和嘉賓們走上主席臺的時候,所看到的是僅隔了一條大道的數萬熱情民衆如同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儘管劃出的觀禮區只能容納兩萬餘民衆,但實際上在這條閱兵大道的兩端及觀禮區後方的城區,還有數以萬計自發組織起來的民衆在遠處圍觀。

儘管在遠處可能看不到慶典儀式的全過程,但這附近沒有任何高層建築,主席臺上高音喇叭所播出的內容可以讓好幾裡遠的地方都聽得一清二楚,所以還是有相當多的民衆聚集在周邊區域,房頂、牆頭、樹杈上都能看到黑壓壓的人頭,成百上千面大小各異的紅藍雙色旗在人羣中不斷地揮動,場面蔚爲壯觀。

就連臺上的絕大部分穿越者,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激動人心的大場面,心神激盪之餘,也不禁暗暗爲自己所在的這個羣體感到驕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穿越之前都是普通人,能在來到這個時空之後用時七年建成了疆域跨越南北半球的海上帝國,的確是一件稱得上奇蹟的壯舉。

這些穿越者在穿越之後只有少部分人走出了三亞,而大多數人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度過,其實很難體會到自己所在這個政權日益發展壯大的真實境況,甚至連成立國家這件事對於他們而言都還有些懵。建國似乎應該是穿越之後水到渠成的事,畢竟大家的集體目標就是衝着這個來的,但又好像僅僅只是執委會所做出的一個決定,於自己而言並無切身影響。

直到他們在臺上看到目力所及的地方全是歡呼雀躍的民衆,才真正意識到自己這幾年所做的貢獻收到了多麼大的成效,這開國功臣的榮譽也有自己的一份!

“老陶,這是我們的國家啊!”寧崎站在陶東來的身邊,由衷地感嘆道:“我前半生真是連做夢都沒想到過,自己會變成統治階級!”

“你這言論,擱以前可是夠反動啊!”陶東來打趣道:“我們以前的國家可是無產階級掌握政權,你難道要把自己放到人民的對立面嗎?”

顏楚傑笑着應道:“寧老師,這幾年裡每次爭起來,你就說當初不該在廣州跟我們去爬越秀山趟了這灘渾水,現在站在這裡,你還會後悔嗎?”

寧崎此時心情激動,哪裡還會爲過去的事情介懷,哈哈笑道:“老顏你別挖我黑歷史了,能看到今時今日這個場面,的確是要感謝你們幾個當初把我騙到廣州。不然我這個時候還多半在學校裡吃粉筆灰,就算混到了教授職稱,也多半隻是帶幾個學生鑽進故紙堆裡做學問,哪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歷史!”

白克思在旁邊糾正道:“這不是接觸,而是已經在改寫歷史了。寧老師,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真的已經超出了最初的想象了!”

陶東來、顏楚傑、白克思、寧崎這幾人算是穿越之前籌備委員會的組織者,當初他們心懷忐忑地組織穿越行動,雖然是以在十七世紀的遠東建立新政權爲目的,但究竟能不能實現,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打包票,畢竟這是一個距離他們原本生活的空間有幾百年差距的陌生環境,誰也不知道來到這裡之後會面對的境況是否都能妥善處理,完全就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冒險之旅。

幸運的是穿越集團這幫人來到三亞之後雖然不能說順風順水,但的確也一直都沒有遭受過太大的挫折,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最終都還是能順利過關。七年過去,當初一窮二白的三亞已經成爲南海最爲繁榮的貿易港,而海漢也終於迎來了建國這一關。

陶東來擡手看了看時間,對寧崎道:“我們開始吧!”

寧崎今天將親自擔任主持,他左右看看,穿越者和嘉賓基本都已經落座,當下便向臺下做個手勢,示意開始進入正式的慶典程序。

高音喇叭中的古典弦戛然而止,然後響起了一陣低沉的鼓聲,這種音效的轉換立刻就被觀禮的民衆注意到了,或許是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重要時刻即將到來,慢慢地停下了喧囂。

寧崎走到前面的發言臺邊站定,調整了一下麥克風的角度,沉聲說道:“在場的各國嘉賓、各位海漢國民,今天我們聚集在此,是要一同見證一件大事。在此,我們特別邀請海漢執委會主席陶東來先生,爲我們宣佈這件喜事!”

隨着陶東來走上前的步伐,臺下數萬羣衆又是一陣難以抑制的歡呼聲,陶東來站在臺上至少兩三分鐘之後,歡呼聲才隨着他的手勢慢慢平息下來。

“各位嘉賓,各位海漢國民,在宣佈這件大事之前,我想花一點時間,回顧一下過去。”陶東來並沒有拿稿子出來,他想說的話早已經在腦子裡打好了草稿,演練過百次,此時站到臺前,自然而然就說出來了。

“七年之前,也就是大明天啓七年,我們四百五十名海漢人乘坐我身後這艘大鐵船,跨過重洋來到這裡。整個海灣,就只有一個二十多戶人家的漁村,開墾的田地不過百畝,沒有港口碼頭,沒有繁榮的商業區,沒有往來此地的商船。除了我們自己的一雙手,這裡什麼都沒有。”

“我們花了七年的時間,開埠建港,組織屯田,興建工坊,發展商業,平靖海盜,引入移民,靠着自身的努力,將三亞從荒山野嶺一點一點地改變成今日各位所看到的景象。諸位,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並不是把這裡變成一個貿易港這麼簡單,而是要以此爲基礎,建成一個能讓所有海漢國民安定幸福生活下去的國度!在這個國家裡,每一名國民都能自食其力,人人有衣穿、有飯吃、有房住、有書念,不用擔心戰亂威脅,努力者都能得到回報。”

“時至今日,海漢治下地區的人口已經達到三十萬,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就算我們四百五十名海漢人手眼通天,那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我們需要每一名海漢國民都付出努力,一同朝着這個目標前進!”

“在過去幾年中,我們其實早就有機會宣佈獨立,但考慮到國內國際的形勢和長遠發展的前景,遲遲未作出這個決定。但時至今日,執委會認爲合適的時機已經到來了,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將會把所有的海漢國民更好地團結在一起,讓海漢的國力能得到更快的發展。所以,本人陶東來,今天在這裡代表海漢執委會宣佈——”陶東來看着臺下數萬雙期盼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說道:“海漢國——就此成立!”

2500.第2500章第2054章第75章 參觀訓練營第四百八十六章 主力艦下水2563.第2563章第六百一十六章 南日島之戰(三)第1554章 小人物大生意第1639章 速戰速決2642.第2642章第六百一十四章 南日島之戰(一)第358章 工程中的消耗品第249章 試炮引起的小插曲第六百四十九章 不合情理的手段第五百四十九章 可與不可第58章 考察彙報第1057章 應對乏術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網打盡2685.第2685章3095.第3095章第1568章 挽回影響第1648章 令人絕望第3518章第2366章2732.第2732章2664.第2664章第2312章第七百八十二章 技術迭代3307.第3307章第五百四十六章 威懾作用2595.第2595章第2217章第八百八十三章 移民問題第3480章2448.第2448章第1071章 不同兵種第四百七十八章 參觀三亞港2548.第2548章第八百九十一章 陽奉陰違第1243章 沒那麼簡單2926.第2926章第145章 殺雞儆猴第346章 葡萄牙人的擔憂第六百五十七章 弱肉強食第九百三十七章 衝動消費3084.第3084章第243章 紡織產業規劃第1433章 地雷的威力第八百八十章 舟山招商會(五)第五百三十九章 峴港狀況3247.第3247章2980.第2980章第1786章 惹不起第1365章 騎兵交鋒第2274章第1213章 向南再向南第388章 先頭部隊第45章 談條件(二)第293章 貿易談判(二)2890.第2890章3327.第3327章第95章 貨幣(一)第3451章第131章 中尉與下士2408.第2408章第1775章 曲線救國第九百八十五章 考察書院的收穫3367.第3367章第20章 審訊第九百八十七章 職業培訓3066.第3066章第2315章第1955章第2263章第1861章 加入盟軍的資格3287.第3287章2996.第2996章第2051章第1850章 政敵第1608章 大明使臣第1236章 集結點第45章 談條件(二)2812.第2812章第1832章 進退維谷第3468章2502.第2502章第五百五十二章 軟釘子2507.第2507章第2307章2650.第2650章第八百三十四章 潛伏者3097.第3097章第74章 收買第八百四十四章 許心素的決心第3424章第1712章 特殊招募第2215章第1102章 達成協議第2057章第九百零一章 北上考察(三)2554.第255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