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0.第2480章

第2480章

海漢所採用的對開擴張策略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漢人政權都截然不同,對制海權的重視程度可以算是史上第一。除了擁有強大的海軍艦隊之外,遍佈東亞地區的航運系統也被視爲了海漢制海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進步帶動了造船技術的迅速提升,而衆多海外殖民區的開發則是帶來了更大的貨運需求,排水量超過一千五百噸的大型貨運帆船在這個時期開始成爲熱門航線上的標準配置。實力雄厚的船行紛紛投入巨資購置大型貨船,以加強自身在長途航線上的盈利能力。

這樣的運輸需求也反過來刺激了造船業的發展,根據1648年年末的統計數據,海漢治下地區大大小小的造船廠已經多達七十四家,其中將近四分之一的造船廠已具備了建造千噸級帆船的技術能力。

而此時在商務部有登記註冊,處於經營狀態中的船行和船務公司,也已多達二百餘家,這些機構便如同龐大身軀中的細小血管,負責將海漢各地所需的物資和人員輸送到位。

不過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員和資金涌入海運業,這個行業的競爭壓力也在飛速增長之中,特別是在東亞大陸沿岸的各個大型貿易港,海漢航運機構幾乎都已佔據了海運市場的主導地位,外部競爭也在逐漸演變成內卷的局面。

但交通部和商務部對於海運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十分樂觀,官方認爲海漢的發展速度足以營造出更大的海運市場,對運力的需求並不會在短期內到達上限。只要能合理分配運力,拓展經營範圍,航運業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餘鋒梁麗平夫婦的見識眼光自然是比這個時代的同行們強得多,他們開始經營船行的時間雖然稍晚一些,但在起步階段抓住了難得的契機,並且通過針對性的經營手段成功壟斷了海外油田的專屬運輸業務。

但餘氏船務公司的經營並不會只限於這個行業範圍,夫婦倆的看法與官方一致,認爲拓展經營範圍纔是發展之道,特別是那些目前尚未被大船行盯上,但未來卻有極好發展前景的地區,更應該提前進行佈局,這樣才能在今後的長期競爭中佔據先手。

在夫妻倆看來,蘇門答臘島便正是這樣的區域。連通東西方世界最重要的海上航道巽他海峽和馬六甲海峽,便分別位於蘇門答臘島的東南端和東北面兩個方向。雖然這個地區目前的開發程度還相當低,並沒有太多的航運需求,但未來必定會成爲世界上最爲繁忙的航道之一。

西方殖民者對於這兩條關鍵航道的重視程度要遠高於東方國家,葡萄牙和荷蘭早就在兩處航道附近分別修築了馬六甲城和巴達維亞城,以此來實現對這些關鍵航道的控制。而海漢雖然也在這一區域先後修建了幾個殖民點,但由於這裡遠離本土,又沒有什麼高價值的特產,因此開發程度一直不甚理想,航運需求不大,自然也就沒什麼船行願意在這裡投資。

餘鋒所經營的機械廠目前已經轉產內燃發動機、發電機等動力設備,而發動機的開發應用都與石化項目息息相關,他也基本上是在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杜邁油田項目開發的相關信息。夫妻倆都認爲這是自家船務公司打入這一區域的極佳契機,因此果斷投入重金,在項目開發初期就主動承攬了運輸各類石化設備前往該地區的業務,並且答應會設立固定航線來滿足當地的未來貨運需求。

船務公司在這條航線上的投入巨大,僅靠運輸石化設備和產品大概賺不到什麼錢,甚至還有可能得往這條航線倒貼以維持運營,但由此卻獲得了星島殖民區的友誼,並且給予船務公司特殊的待遇。

餘氏船務公司所得到的不僅僅是杜邁地區貨運碼頭的專屬使用權和官方提供的辦事處,同時得到的還有在星島殖民區治下所有港口停靠並從事經營活動的許可,以及殖民區管委會唯一指定官方物資承運商的資格。即便是放在全國兩百多家從事航運的同行範圍內來看,這也是不多見的特殊待遇了。

當然了,能夠給予這樣的特殊待遇,也不僅僅只是因爲餘氏船務公司當初主動拋出了橄欖枝,羅傑和譚舉任其實還有別的打算。他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貿易領域的合作,與餘鋒建立起良好的私人關係,然後購買餘鋒名下機械廠的產品。

由於產能有限,餘鋒名下機械廠所生產的發動機和發電機等設備基本只能滿足本土的需求,而海外殖民區只能通過向執委會打報告來進行申請配額,成功之後纔能有資格購買。而且即便是簽了購買合同,也得排期慢慢等,交貨時間長達半年以上都是常態。

星島殖民區距離本土十分遙遠,又缺乏令人信服的生產需求,自然難以申請到多少配額。羅傑想爲麾下戰船換裝更高級的船用發動機以提升戰鬥力,譚舉任希望能引入發電機來推進本地的工業化進程,在此之前都是難以實現。但如果餘鋒願意在這方面提供一些幫助,要實現這些願望就會容易多了。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量,星島殖民區爲餘氏船務公司提供了極好的經營條件,而餘鋒也投桃報李,確定會在接下來的兩年內爲星島殖民區提供數十臺所需的發動機和發電機,並派出技術人員協助進行安裝調試,還會代爲培訓操作人員。

但對於星島殖民區提出的在蘇門答臘地區建設分廠生產機械設備的方案,餘鋒就沒有給出羅傑和譚舉任想要的答覆了。

儘管田葉友稱該地區的礦藏分佈狀況足以撐起一個新興工業基地,但餘鋒所持的觀點沒有那麼樂觀。

作爲工業建設必須的燃料,蘇門答臘島雖然有儲量不小的煤礦,但根據現有資料,其所在地大多是位於該島中部的內陸山區,運輸極爲不便,而且品質不佳的低熱煤佔了近半。此外這個地區的鐵礦太少,開採價值低,也是制約工業發展的一大因素。

當然煤和鐵都可以從外部輸入,但使用成本過高,這裡的工業產品也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了,還不如直接從國內訂購划算。至於生產發動機發電機這類高端設備,還會涉及到技術的保密問題,執委會和工業部應該都不會同意將生產環節轉移到海外。

(本章完)

第1149章 互相推諉第1086章 外勤隊第六百六十三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70章 新兵(一)2940.第2940章第30章 嚮往第1564章 馬打藍人的考量第30章 嚮往3076.第3076章第1108章 退而求其次3215.第3215章第八百五十二章 海沙幫2772.第2772章第1920章第194章 兩個人的籌備組第1127章 互不相讓第1521章 利益交換第277章 抓俘2525.第2525章第1089章 移民措施3299.第3299章第六百零七章 被選中的人第1297章 安撫與威脅第336章 王湯姆的真實目的第六百五十八章 局勢走向2585.第2585章第1668章 攻打馬尼拉(十八)第2100章第7章 籌備進行時(三)第1688章 換湯不換藥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馬威第四百七十七章 處境相似第2095章3044.第3044章第1739章 海外招商第八百九十章 斷人財路2731.第2731章第168章 海漢人的民政管理第1304章 虛驚一場2914.第2914章第3448章第2225章第206章 第二梯隊第九百七十二章 範迪門的三亞見聞2451.第2451章第九百五十八章 蛛絲馬跡第1571章 能者爲先第1046章 人心向背2947.第2947章第56章 崖州城(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武裝走私商第131章 中尉與下士第1189章 連夜動手第2241章2807.第2807章第2354章第八百二十四章 金礦第1465章 招商會第1127章 互不相讓第2223章3024.第3024章2651.第2651章第170章 參觀鹽場第七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選擇第1824章 止步於此第1572章 競價與競爭第159章 參觀軍訓第2081章第77章 崖州工作組(一)第214章 劇透黨第八百三十五章 行動計劃第1147章 午夜偷襲第289章 重大決定第1284章 參觀石碌鐵礦第五百一十一章 計劃通第1639章 速戰速決2385.第2385章第2272章第1476章 東江移民區第六百四十一章 外界觀感2459.第2459章第1307章 平衡點第五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2579.第2579章第七百四十一章 交接完畢第1360章 步騎之戰3101.第3101章2971.第2971章第1292章 炮火覆蓋第1415章 戰果3353.第3353章第1204章 實習期3365.第3365章3162.第3162章第1010章 開國慶典(十)第2055章第1500章 震懾朝鮮第2078章第1149章 互相推諉第四百五十八章 吸納移民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