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1章
一切問題的根源,最終都歸結於勞動力的需求缺口。似乎只要能向遼東地區引入足夠多的人口,那麼目前出現的這些阻礙發展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要獲得陳一鑫所期望的優質移民,眼下就只有向大明施壓一途,而這又將牽涉到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的政策變動, 對執委會而言恐怕沒那麼容易下定決心。
自蓋州登陸,北上行進數日之後,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遼東重鎮瀋陽城。
瀋陽城座落在渾河北岸,其建城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年,燕國將領秦開這裡修築侯城,駐兵抵禦東胡。元代元貞三年,這裡被改名爲瀋陽路,歸遼陽行省管轄。明洪武年間,這裡被改稱爲瀋陽中衛。兩百多年之後, 這裡被後金軍攻佔,之後被定爲都城,並改名爲盛京。
滿清佔領瀋陽的三十年間,在城內大興土木,興建了規模龐大的宮城。直到海漢軍攻下這裡之前,瀋陽一直都是滿清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整個遼東地區最大的一座城市。
幾個年輕人已經習慣了每到一地,便聽陳一鑫講述海漢軍奪取該地區的戰史,這瀋陽既然是滿清都城,遼東中心,那自然當有一番惡戰。
“瀋陽之戰,相信你們之前也在報紙上讀到過相關的報道,不過實際的戰況,的確是要比公開報道的信息更爲艱苦。畢竟這裡是滿清的都城,對他們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不可能將其拱手相讓。”
在乘船渡過渾河的途中,陳一鑫便給衆人簡單講述了當時攻打瀋陽城的一些經歷。
從海漢軍奪取蓋州衛城開始,滿清便已經意識到了形勢不妙, 所以也設法調兵遣將,試圖阻攔海漢軍的北伐進程。但這樣的嘗試並未起到他們所期望的效果,海漢軍憑藉實力優勢,依然是步步推進,接連又拿下了海州和遼陽兩處大城,兵鋒直指瀋陽。
到這個時候,滿清已經是退無可退,只能以瀋陽城爲中心來部署防線,在渾河兩岸集中了數萬兵馬,誓要將海漢軍擋在瀋陽城下。
而海漢此役也是集中了北方地區幾乎所有的正規軍,就連駐守朝鮮、山東的部隊,大部分都被調集到遼陽一線,參與攻打瀋陽的作戰行動。爲此海漢還主動停戰了幾個月進行休整,以等待參戰部隊和作戰物資調度到位。
海漢軍沒有選擇在渾河封凍期動手,而是選擇了初夏時節發動攻勢,雖然看似多出了渾河這道天塹,但也避開了最不利於野戰的低溫季節。而且渾河解凍之後, 北方艦隊特地組建的內河船隊便可從遼東灣大遼河入海口逆流而上進入渾河,直抵瀋陽城下。
這條內河航線的航程有好幾百裡,用來運輸物資已經沒有什麼優勢可言,不過內河船隊的主要任務倒也不是運送物資,而是清理河道,作爲部隊渡河攻城的交通工具。
儘管滿清在渾河以南的平原上投入了大量兵馬,試圖干擾海漢軍的渡河行動,但海漢軍的武器裝備優勢實在太大,加之不惜成本地使用遠程炮火打擊,八旗軍幾乎無法在正面戰場上有效抵抗海漢軍的攻勢,每一次交鋒都是死傷慘重。
事實上滿清也並非不知道雙方的差距所在,多年的交戰經驗表明,跟海漢軍打仗最忌諱的作戰環境有二,一是平原,二是攻堅,這兩種環境都能讓海漢軍將火力優勢發揮到極致。
而清軍唯一的勝機就只有踞城而守,跟海漢軍打消耗戰。海漢軍的作戰方式對作戰物資供應的要求極高,把戰鬥時間拉長,只要讓海漢軍的後勤跟不上了,那自然就會選擇休戰退兵。
但失去南邊幾座城池的經驗也證明僅靠死守還不夠,真到了城池攻防階段,海漢軍拆城防的本事也是很可怕的。瀋陽城雖然號稱遼東第一堅城,但也未必擋得住海漢軍的炮火和炸藥爆破。
所以滿清琢磨出的笨辦法就是儘可能地拉長作戰時間,以消耗海漢軍的作戰物資。在渾河南岸阻擊海漢軍渡河攻勢的同時,也派出小股部隊前往南方,對海漢軍的補給線進行襲擾作戰。
雖說這樣的笨辦法不免要付出極大的傷亡,但也的確起到了滿清所期望的消耗作用。海漢軍一度只能放慢進攻節奏,以免彈藥消耗過快導致後勤補給脫節。
與之前的幾次攻城戰相比,海漢在瀋陽的攻勢要慢了許多,一方面是因爲清軍加大了戰場投入和抵抗力度,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瀋陽距離海漢大後方太過遙遠,補給路線拉長之後,影響到前線的作戰效率。
作戰物資需從金州,甚至從登萊啓運,運到蓋州上陸,再運至瀋陽前線。光是蓋州到瀋陽這一段陸路就長達三百餘里,即便途中沒有遇到清軍襲擾,也至少要三四天時間才能運抵目的地。
“瀋陽戰役是海漢軍成立以來,深入內陸最遠的大型作戰行動。由於無法再通過海運來實現便利的兵力投送和物資運輸,我們的短板也開始在戰場上暴露出來。”
回想起那段戰事,陳一鑫的臉上仍是帶有一絲遺憾的神色:“如果當時能提前準備更多的騾馬車輛,或許前線作戰就會順暢得多。”
當時錢天敦和王湯姆親自在一線指揮作戰,而陳一鑫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負責後勤保障。但限於當時的客觀條件,即便是後勤部門傾盡所能,也很難完全滿足前線的作戰所需。所以當時的戰鬥往往是打上三五七天,就得停個一兩天,等待物資補給到位。
一條小小的渾河,便硬生生攔下了海漢軍。用時半個多月,海漢軍才終於取得突破,在渾河北岸建立起了陣地。
當然清軍爲此也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在渾河南岸的傷亡就超過了兩萬人。基本上每天要消耗五個牛錄的編制,甚至是新近投入戰場的部隊,當天就把編制打沒了。期間戰死的各級軍官也多達上百人,所謂的精銳巴牙喇兵也損失過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