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1.第3361章

石迪文此次出訪日本的使命有一定的保密性質,所以離開杭州時也是有意低調處理,並沒有安排公開的出行儀式。就連執委會的幾名成員,也只是提前跟石迪文打過招呼,沒有去江邊碼頭送別。

絕大部分的本地人,甚至都不知道石迪文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杭州。

從杭州出發的船隊僅由四艘船組成,一艘是石迪文的座船,一艘運兵船搭載着他的警衛連,還有兩艘探索級戰船擔任護航任務。

不過這個陣容並非出訪日本的船隊,抵達舟山羣島的時候,還將有另一支船隊加入進來。

屆時東海艦隊目前最爲先進的戰艦,光榮級首艦舟山號,也將加入到訪日船隊當中。

這不單單是確保出訪安全的問題,石迪文也想要趁此機會,向西南諸藩的統治者們展示海漢的最新戰力,以此來震懾人心。

一天之後,船隊抵達了舟山定海港,將在這裡停留兩天,完成物資補給和重新編隊。

石迪文也趁此時間,視察了島上的一些官方機構。

舟山羣島是東海大區最早起家的地方,到目前爲止,東海大區仍有許多重要的機構是設在這邊,沒有遷往杭州。

除了定海港軍事基地之外,這裡還有爲東海大區陸海兩軍源源不斷培訓軍官的兩所軍事院校,管理東海航運事務的海事局,大陸東部最大的海上貿易集散市場,以及其他國家在這裡設下的衆多貿易和外交機構。

這些機構的存在與舟山羣島的特殊地理位置息息相關,其作用無法替代,不會因爲東海大區的行政中心遷到杭州而發生變化。石迪文年初去了杭州之後,已經有大半年沒回到舟山,正好利用這兩天時間巡視一下自己的傳統領地。

從舟山軍港離開的時候,石迪文的艦隊規模已經比從杭州出發時增大了好幾倍。

在這裡加入艦隊的除了舟山號之外,還有一艘威嚴級戰艦和其他六艘戰船,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戰艦隊編制。

此外還有六艘綜合補給船,以及四艘隸屬於石迪文私人的商船與艦隊同行。這些船上運載的除了艦隊的補給物資之外,還有一部分是運往日本銷售的各類商品。

如此規模的艦隊出航,自然引發了舟山民衆的關注,但直到石迪文率艦隊離開舟山後,本地才慢慢有了傳聞,稱石迪文這次短暫的視察之後是去往日本。

四天後,石迪文的艦隊便順利駛抵了佐世保灣。

佐世保基地司令天草四郎,民政官元文棟,貿易主管楊天磊等人,已提前在碼頭上等候石迪文一行的到來。

前來迎接石迪文的,還有九州地區諸藩派來的一些官員。

日本九州地區共分爲筑前、筑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大隅、日向、薩摩九國,這也是九州得名的由來。

不過這種舊式的令制國制度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由行政區劃單位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地理概念。到了德川幕府時代,幕藩制已經迅速取代了令國制,原本在“國”之下的“藩”,成爲了真正的諸侯小國,各藩的最高長官大名,纔是實際上的地方統治者。

面積比臺灣島大了三分之一的九州地區,如今共有大大小小三十多個藩,其中還有如長崎這種直接由幕府管轄的地區,可想而知形勢何等複雜。

不過日本戰國時期的內戰被描繪爲村級械鬥,也並非沒有道理,從藩國的治所修建情況就可見一斑。

這些藩國分爲三級,只有最高一級的大名才具備自行修築城池的資格,如以前平戶藩鼎盛時期所修建的平戶城。而這種所謂的“城”,跟中國州府縣所築的各級城池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也不過就是一座相對民居比較高大的城堡而已。

次一級的大名就只能修建帶有圍牆的據點,稱作居館。這種居館的堅固程度,甚至遠不如同時期中國民間由地主組織修建的村莊級別堡壘。

而最低一級的大名,其居所被稱作“陣屋”,更是連最外層起到基本防禦作用的圍牆都不能有,可謂十分寒酸。

統治者的治所尚且只有如此級別,其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少則數百,多則幾千。

即便是統治着日本全國的幕府,其常備軍的規模也不過才兩萬餘人,戰時所能動員的總兵力也不足十萬。

石迪文正是對這些情況瞭然於心,所以才能信心滿滿地給執委會打包票,僅憑佐世保基地的武裝力量,就能對日本國內局勢實施干預。

像那些級別不夠的小藩大名,石迪文連打交道的興趣都欠奉。這些鄉村武裝首領放在中國可能連知縣都不如,也沒能力在海漢設立常駐機構,實在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和資源去扶持。

真正有資格上得了檯面能跟石迪文打交道的藩國,至少自身實力或者地理優勢得佔其一。

比如位於對馬海峽中部的對馬藩,雖然是個沒什麼物產的島嶼,但因其位置正好處於朝鮮日本之間,從事跨國海貿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便成爲了海漢拉攏的對象之一。

又或是位於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藩,其統治者島津家不但已經控制了其所在的整個薩摩國,而且連相鄰的日向、大隅兩國也幾乎吞併殆盡,實力在九州諸藩中可謂首屈一指,自然有資格成爲海漢的合作伙伴。

等級比較低的藩國,石迪文並不打算浪費時間去當地訪問,這些大名若是知情識趣,自己到佐世保基地來參見也就是了。

只有幾家真正比較重要的合作伙伴,石迪文才會視情況前往當地與大名會面。

當然在此之前,石迪文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對佐世保基地的視察。

作爲海漢在東海地區規模最大的海外軍事基地,佐世保基地如今駐紮着一支齊裝滿編的作戰艦隊,以及一個帶有炮兵編制的陸軍營,作戰人員超過三千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裡的各種配套設施也是日漸齊全,並且吸引了不少本地人到佐世保灣定居,已經慢慢有了海港城市的氛圍。

2461.第2461章第九百零五章 臺北建設第1232章 形勢所迫第八百八十七章 三六九等第1655章 攻打馬尼拉(五)第1784章 絆腳石第3457章第九百七十五章 參觀鹽場第71章 新兵(二)2954.第2954章第196章 廣州城第六百七十七章 參觀昌化3035.第3035章3182.第3182章第八百零七章 耐心的獵人2663.第2663章第272章 黎峒變化3380.第3380章2833.第2833章第1915章 安全漏洞第五百零六章 動手的理由第1968章第七百九十三章 小鐵匠第1679章 打探消息第1846章 交換條件第1475章 夜談第2023章第七百三十六章 瞌睡遇枕頭3254.第3254章第1434章 全面壓制3250.第3250章第1302章 儋州宣講2797.第2797章第1667章 攻打馬尼拉(十七)第2267章第1654章 攻打馬尼拉(四)第1905章 陸軍基地第1916章 好學之人2595.第2595章第六百六十五章 敵意第八百九十四章 明目張膽3018.第3018章第228章 越南之行(十一)第2180章第1957章第八百零五章 實力差距3357.第3357章第202章 產能與市場3304.第3304章第2336章第1667章 攻打馬尼拉(十七)第七百二十七章 圍城戰3240.第3240章2568.第2568章第五百零二章 儋州調查2490.第2490章第2241章第九百六十三章 告破第1725章 何夕的憂慮3407.第3407章第1969章第1836章 截殺清軍第270章 北越軍的防禦手段第37章 緊急情況第1762章 武力展示(四)第1109章 登遼海道第156章 種種震撼第七百五十九章 荷蘭使者3235.第3235章第62章 火炮(一)第1726章 熱鬧的三亞第1286章 昌化工業區第七百二十七章 圍城戰第1003章 開國慶典(三)第五百九十三章 使團到訪第七百八十五章 合作開發第1349章 逼入絕境3211.第3211章2540.第2540章2562.第2562章第五百八十五章 順利登陸第3485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最壞打算第2129章第八百三十九章 請君入甕3123.第3123章3231.第3231章第九百四十八章 聯盟雛形第七百二十三章 情報工作第173章 推銷技巧第2227章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打六橫島2620.第2620章3326.第3326章第四百八十一章 婚姻大事第六百三十章 競爭與威脅第四百一十五章 測試內容2670.第2670章第八百九十三章 順藤摸瓜第215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