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到鎮江,遇到鄭家的軍隊

吳淞口,明軍炮臺。

吳志葵從望遠鏡中看到眼前的夷船艦隊始終都未推出大炮。總兵身邊,一員青年將領頭戴八瓣明鐵盔,身穿長身罩棉甲,頭頂盔槍一抹黑櫻,明晃晃的青銅護心鏡反射着陽光。

他踏上一步,“父親,朝廷把海道防備重任交給我們。夷船就要越過吳淞口了,我們還不出擊麼?”

“不了,他們不是來與大明爲敵的。”

“父親爲什麼這麼說,就因爲夷船與掛着登州旗號的官軍戰船在一起嗎?”

旗號可以冒充,吳昂不太理解父親的決定。

吳志葵轉身走下瞭望臺,吳昂幾步跟上。

“有些事你不知道。朝廷已經派人去澳門,向佛朗機人借兵。這金城夷應當也是朝廷請來的。”

“父親不派人去確認一下嗎?”

“不必麻煩了,夷人只有一艘大炮船,沒有什麼威脅。”

————

梅爾維爾號,守序走下艉樓甲板,對哈里斯下令,“讓艦隊解除戰備,吳淞水師不會出來了。”

“是,閣下。”

正月後半月,天氣風向變幻無常,要使一支共有十餘艘船隻的艦隊溯江而上,是不大相宜的。守序和金士英對於長江內的航行情況一無所知。考慮到吳淞口明軍可能會出擊攔截,守序在艦隊主力駐紮崇明島期間派出加列船黃埔號探索確切的航道,在部分曲折的航道放置浮標。在一兩處比較最重要的地段,還設置了水標船。哈里斯多次跟隨黃埔號一起察勘航道併爲艦隊的通過作好準備。

船隊特別需要察勘的一段,是吳淞口可能會爆發戰鬥的水域。明軍沒有攔截黃埔號的偵察航行,但讓哈里斯感到尷尬的是,黃浦號放下的航道浮標一夜之間就都不見了。不是明軍乾的,兩岸的中國漁民趁夜把這些新奇玩意撈回家了。好在明軍沒有出擊,造成的影響不大。

南京和吳淞的距離約爲一百七十海里,這段由吳淞口直抵中國古都南京爲止的長江航道,兩岸都是秀麗的河山。

青翠的鄉間升起一排排起伏小山。山下間或有許多天然的小湖,如同水盆一樣,周圍種植着柳樹。在沒有丘陵阻隔,視野開闊的地方,能看到丘陵間低窪的平原,都用狹窄的土埂隔開着,這些都是耕地。農舍雜處在田地之間,炊煙裊裊升起,一副寧靜祥和的江南農村景象。

對金城海軍和登州水師來說,長江都是完全陌生的航道。艦隊的每隻船都有陷灘擱淺的可能,沒有遇到這種事,是因爲海道經起了巨大作用。從南京龍江關開始,海道經標出了觀音山、鞏山、龍潭驛、儀真、金山寺、焦山門、五聖廟、江陰、巫子門等等數十個航行地標,在各地標附近,都以方位表明了淺灘、暗礁、急流。

書本始終是不精確的,只能大致提醒船隊注意航道變化的範圍,具體的航行還是要依靠中國引航員。明朝的引航業務十分發達,沿海各衛所水寨都提供老水手接力引航,長江也是如此。只不過長江內的引航業務由民間負責。這些來自於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的富有航運經驗的船戶,被人們稱爲“慣熟艄工”或“火長”。火長們有報酬地給初次在長江上航行或不熟悉航道的商船指引航向,官府的漕運船也用高價請他們引航。

海道經加引航員,還是避免不了事故。這種時候,加列船富餘的動力就起了很大作用,往往需要兩艘加列船一起牽引,才能將陷在灘上的船拖下來。

在梅爾維爾號第三次擱淺時,守序的臉有些掛不住了,“哈里斯,長江的航行日記你們詳細記錄了沒有?”

“全部記錄了,閣下。我向你保證,我們四個航海蔘謀輪流倒班,沒有錯過任何細節。”

吳淞口以上的長江航道中,淺灘暗沙變化沒有江口處劇烈,這次積累的長江水文資料將會是十分寶貴的檔案。

航行中,最頻繁出現的麻煩還不是淺沙暗礁。吳淞口以上,長江有些地段水面會突然收窄,導致江水產生急流,即使不受潮水的影響,水流的速度也能達到3節至4節。這種情況在海上航行偶爾也會出現。逆流航行,如果風力不夠,前進的船速頂不住水速,那就只能停船下錨,等待風力更足的時候再行航船。

長江裡這種事情更多,帆船隊的動力主要來自風帆,風力風向都是被動而不可控的,在長江這種狹窄航道里,危險性尤其大。只有划槳才能提供一點點額外的主動航行能力。但加列船雖然有槳,那也只能用於短途航行,不能指望槳手們能一路頂着長江水流劃到南京。划槳更多還是用於及時調整航向,和應付突發狀況。

只有在白天,風力和風向都合適時,船隊才能抓緊時間前進一段,很多時候都要進港等待。幸虧了金士英貨真價實的明軍身份,才讓這一路停靠長江諸港比較順利。只要避開那些有軍隊駐紮的要害渡口,其他港口並無能力和意願給船隊惹麻煩。相反,因爲金城的船隊在採購物資時明碼實價,童叟無欺,交易非常公平,名聲傳開後,有港口很歡迎守序船隊進駐。每次錨泊在這種港口,都有很多沿岸居民划着小船,向船隊售賣雞蛋、水果和蔬菜。

除了不停錨泊候風,讓整個船隊的上溯速度很慢這個缺點以外,總體還算比較順利。

二月底,船隊接近鎮江府,遇到了第一個非自然的障礙。鎮江府下游約十五海里地方有一座圌山,明軍修築了兩三座小炮臺,上邊安置幾門大炮。

炮聲響起,哈里斯匆匆走進司令倉,“閣下,岸上的中國軍隊向我們射擊,先導艦黃埔號打來旗語,向我們詢問是否還擊?”

守序拿起望遠鏡,邊走邊問:“我軍受到損失沒?”

“明軍炮臺打出了三發炮彈,沒有命中。”

雖然沒有損失,但顯然這裡的明軍拒絕了船隊繼續前進。

守序登上艉樓,拉開望遠鏡。

圌山是一座圓頂山,一峰插入江邊。長江在圌山下的航道急劇收窄。圌山最高峰上,佇立着一座七層高塔。這是進入長江後的第一座塔。

哈里斯此前從沒見過中國塔,舉着望遠鏡看個不停,一直在讚歎着。

“閣下,這座塔給守軍賦予了良好的視野,雖然塔上沒有軍旗,但我想那上面肯定有明軍的瞭望員。”

“報恩塔……”守序想起了這座塔的名字,他曾經來過這裡。報恩塔現在應該修好沒幾年。守序沒太關注塔,他把望遠鏡對準了守軍的炮臺。

從船隊的方位看過去,圌山是一座險峻的高山。山的一邊臨江,一邊從平原升起,約100多米高,從山的中部斜坡下去有一個山谷。在山腳下和山坳裡各有一座炮臺。

明軍的炮臺很簡陋,沙包和木頭堆成的臨時工事,沒有加農炮,只有幾門佛朗機。兩艘加列船貼上去就能輕鬆擊潰守軍炮臺。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明軍旗號,“鄭。”

鄭芝龍的手伸的可真夠長啊,長江都成了他的地盤,守序有些感嘆。

這也不難理解,江浙是鄭芝龍主要的貨物來源地之一,他肯定不能允許江浙被打亂掉,派出艦隊也是應有之意。

“打旗語,命令黃埔號先後撤,船隊重組陣型。”守序下令,“讓金士英派出軍使,與守軍接洽。”

船隊所處的位置江面近3公里寬,圌山腳下最窄的航道只有約1公里。水流明顯更急,守序不打算冒險強行通過。在距離圌山不到3公里的長江南岸,戰艦收帆下錨,等待使者的回覆。

第37章 洪承疇的酒第28章 廣州之戰5第10章 情懷帶兵是用愛發電第8章 火地島與勒梅爾海峽第17章 藉田之禮第22章 報應來的很快第22章 報應來的很快第3章 高雷之戰1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8章 艱苦的長江航行之旅,崇明島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11章 對目標的修正第52章 批判的武器第39章 初臨巴拿馬第27章 金三角2第3章 中國貿易航線第22章 三亞條約、北洋航線第24章 長水號上的交談第2章 王微堡第50章 威海營守備,人和船第36章 審訊第21章 小袁營與景德鎮第4章 海軍條例、巴達維亞與糖第62章 電白長坡要塞第11章 商量好了再出隊第34章 序列第10章 欽廉戰區1第45章 試造艦,伯倫希爾、休伯利安第31章 增援膠州第31章 我在破房子上踢一腳第23章 林道乾的後人第28章 金三角3第16章 葡萄牙人的珠江口季風鐵律第2章 王微堡第12章 沈上達第4章 檢視籌碼第17章 重整粵西外圍防線1第36章 戰犯錄第25章 蘇祿海海戰第13章 海軍再出徵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12章 海峽防線與雷州賦稅第28章第4章 集結第33章 大陸戰局第42章 攻城第56章 八百里鋼鉗9第35章 楊文驄不想跑了第55章 八百里鋼鉗8第10章 向風海峽1第16章 深藍色的海水第10章 欽廉戰區1第62章 電白長坡要塞第37章 襲擊第34章 序列第59章 八百里鋼鉗(完)第16章 馬尼拉僵局第39章 虎門之戰第13章 防軍、練軍、新軍第35章 遷界禁海令第11章 馬隊第23章 征服沙撈越的計劃第33章 承祖以金山爲存亡耳第41章 盛宴第62章 電白長坡要塞第15章 戰果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71章 馬吉翔以後我來殺第35章 海道經,中國行第11章 瓊西廳第46章 運奴船第40章 臺北地區,淡水與雞籠第1章 起步諸事第71章 金邊條約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第50章 威海營守備,人和船第15章 戰果第37章 伶仃洋第20章 讓鄭彩目瞪口呆的方國安第43章 酒吧與情報第29章 從營地中醒來第68章 四封信第71章 金邊條約第17章 決戰馬尼拉灣第14章 急轉直下第5章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高喬人第28章 僞裝第17章 決戰馬尼拉灣第22章 三亞條約、北洋航線第21章 水稻多了能淹死人第4章 海軍條例、巴達維亞與糖第18章 珠江口海戰1第68章 四國聯軍1第40章 臺北地區,淡水與雞籠第22章 三亞條約、北洋航線第64章 毛利戰舞,食人族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13章 請戰第12章 你的功罪不會由敵人來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