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一位經理說:“咱們今天這個會開得非常好,對我們的教育非常深刻。”
另一位經理說:“這次會議真是給咱們敲了警鐘,太及時了。”
那位女經理說:“但願以後千萬別再出現這種場景了,我再也不想看到這種場面了。”
江若英正在辦公室看一份文件,洪剛打來電話說:“我說江局,我可真服你了,冶金集團通過鋼水包傾覆現場會後,他們觸動很深,態度有了根本轉變,昨天我到冶金集團檢查工作,他們都很佩服你的工作方法。表示一定要認真整改,確保設施安全後再恢復生產。以後你在冶金領域的話語權力度更大了。”
江若英說:“洪局過獎了,這次是嶺南市爲咱們創造了一個反面教材。看來,一次慘痛的事故教訓勝過一百次平淡的說教。”
洪剛說:“真是這樣,正所謂事實勝於雄辯,百聞不如一見哪。”
江若英放下電話,張喜軍走了進來。
江若英說:“喲,喜軍局長,你們那個督查組情況怎麼樣?”
張喜軍說:“江局,我剛回來,準備向你彙報一下這段時間的工作。”
“好,你坐下慢慢說。”江若英說着給張喜軍倒了一杯水。
張喜軍坐下喝了一口水,然後說:“我們剛下去的時候,工作開展的不是很順利。後來通過興原公司和嶺南市鋼水包事故兩件事,對當地造成很大的影響。原來有些企業,對咱們安全督查工作不理解,不重視,不配合,好像是我們在他們這找茬,影響他們生產。而現在完全不同了,有些企業主動來請我們到他們的企業進行會診,幫助他們查找安全隱患。我們感到很欣慰。”
“這是和督查組同志們的努力工作分不開的。”江若英說。
“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您這位主要領導的運籌帷幄。”張喜軍說。
江若英笑着說:“不敢當,不敢當。我感到,咱們打開工作局面固然是件好事,但是也不要盲目樂觀,安全生產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做長期而艱苦的工作。我們在心理上和物質上都要有充分的準備。”
“經你這麼一說,我真感覺有些疲憊了。”張喜軍說着伸了一下懶腰。
江若英說:“那好,你今天早點回去休息,明天好早點返回去。”
張喜軍說:“好,再見。”
江若英說:“祝你睡個好覺。”
林麗下夜班了,還想搭乘馮醫生的車回家,忘記了敲門就闖進馮醫生的辦公室。沒想到,馮醫生正在和一位衣着很時尚的女士擁抱。林麗的突然闖進,使場面很尷尬。
那位女士整理了一下頭髮,轉身問:“請問你找誰。”
馮醫生忙說:“她是我們科的護士林麗。”
那位女士伸出手來說:“你好,我是馮雨的女朋友徐曉曼,剛從國外回來。”
“你好。”林麗沒有握手,想退出房間。
“你找我有事嗎?”馮醫生問。
“沒事,沒事。”林麗回答說。
“啊,我忘了,你是想搭乘我的車回家吧?”馮醫生問。
“不用了,不用了。”林麗說着急忙退出房間。
徐曉曼跨出房間說:“沒關係,反正是順道。聽我朋友說起過你,他經常捎你回家嗎?”
林麗不知如何回答,匆匆跑回自己的值班室。值班室的門開着,趙小兵坐在那裡,看來已等候多時了。
看見林麗回來了,趙小兵說:“麗麗,你跑到哪去了?讓我等這麼半天。”
林麗一時無語,忽然她猛地撲過去,摟着趙小兵痛哭不已。
符總工程師率領一個專家組來到騰飛汽車廠。廠區門外的橫幅寫着“熱烈歡迎省、市安監局聯合專家驗收組”,會議室上的橫幅寫着“QN—36新型車項目竣工驗收評審會”。
汽車廠張總工程師說:“我們廠新建的QN—36新型車項目竣工在即,爲此我們還專門邀請了北京的一家甲級安全評價機構爲我們的項目做出了合格的驗收評價報告。但是本着安全至上的理念,我們今天又請來了各位專家,爲我們的安全設施做出進一步的評審和論證。”
專家組組長符曉安首先發言說:“騰飛汽車廠是我們市的龍頭企業,在我省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這次專家評審會,既要積極扶持汽車工業的發展,又要確保項目能夠安全運行。下面請各位專家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對這個項目的安全狀況提出認真負責的評審意見。”
專家老杜說:“我看過該項目的評價報告和廠方提供的技術資料,認爲機械傳輸系統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同意通過該項目的技術評審。”
專家老谷說:“我詳細看了評價報告和設計圖紙,認爲廠方的天車起吊系統符合國家技術要求,同意通過本項目的技術評審。”
就在大家都以爲本次評審可以順利通過的時候,專家老鄭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說:“我是一名從事電力安全的技術人員,剛纔查看了一些廠方的技術資料,檢查了一些輸電設備。總體來看在設計上符合國家有關規範。但是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如果盲目開工生產,可能產生一些安全隱患,慎至發生安全事故。”
老鄭的一番話好像給剛纔會議熱烈的氣氛潑了一盆冷水。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老鄭身上。
廠方張總工程師忙說:“請電力專家說得具體一點。”
老鄭說:“剛纔我聽了廠方電工同志的介紹,我感覺的第一印象就是本項目從事電器管理的技術力量較弱,電力設施的規模較大,而從事電力設備管理的技術人員較少,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配備標準。其次是從事電力管理的高級管理人員不足,現有的都是一些中級和初級專業人員,遇到疑難問題很難解決。三是電器設備安全檢查制度沒有建立,有些電器設備已經多日沒有進行安全檢查了,上邊都落了一層灰。如果項目在這種情況下開工生產,很難保證在安全上不出問題。”
車間王主任說:“剛纔這位專家講得很具體,體現了專家對工作負責的敬業精神。說實在的,上述這些情況,前些日子我們也發現了一些苗頭,但是因爲工作忙,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整改。我看這樣行不行,因爲現在距離正式開工的時間很近了,我們是否可以邊生產邊改進。”
專家老杜說:“這樣兩方面都兼顧一下,我看也可以。”
專家老谷則改變了觀點,他說:“在正式開工前必須解決安全隱患,否則後患無窮。”
分廠李廠長說:“要我看還是要按計劃開工生產,理由是這個項目是省‘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工程,如果不按時開工,將影響全年生產計劃。另外,下週就要舉行開工典禮,我們已向林永年市長、工業局洪剛局長等市領導發出了邀請函,請他們參加開工典禮。如果不能按期開工,很多工作計劃全都打亂了。”
在大家熱烈討論的時候,專家組組長符曉安走到門外走廊,打電話徵求江若英的意見。
符曉安說:“江局,我是曉安。我們專家組在汽車集團進行驗收評審時,發現企業的電器設備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漏洞。有專家提出整改意見,而廠方有人要求先開工,邊生產,邊整改。現在雙方分歧很大,我想徵求一下您的意見。”
江若英直率地說:“如果廠方帶病投產,出了問題,誰能負責?”
“可是現在有個難點,就是廠方已經定了開工典禮的具體日期,並向林市長和工業局洪剛局長等領導發出了邀請函,如果……”符曉安顯得有些猶豫。
“好,我知道了。一會兒我去向林市長彙報。”江若英說。
“那我們這邊是否需要表態?”符曉安小聲問。
“可以明確表示。企業要對電力設施整改後才允許開工生產。”江若英不假思索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