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謐來到太傅府求見,謝太傅正與李玄陽師徒清談論道。魏晉之時有清談之風,始於何晏之流,衰於王戎、王衍之輩。
王戎正是竹林七賢之一,與兄弟王衍同時身爲宰輔大臣,不思燮理陰陽,輔佐君王,卻日日談玄空辯,把個江山社稷葬送於夷狄之手。
後來王衍被羯人石勒所擒,本想變節效忠,奈何石勒責怪他誤了天下,命士卒推牆將其掩殺。
石勒責怪王衍曰:“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於白首。破壞天下,正是君罪!”
其兄王戎雖然早死幾年,也被桓大司馬斥作: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氏兄弟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楊謐趁太傅談興弱下之時表明來意,謝太傅淡淡笑道:“華亭,人都說,蒲剛十丁抽一,聚兵百萬,不日便要旌旗南下,與我國會獵江淮。聽聞北漢主曾言,百萬大軍飲馬長江之日,軍士投鞭足可斷流,長江天險恐不足爲憑。
“又有人言:太傅遣諸不經事少年,兵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披髮左衽矣!老夫主政十餘年,自問上無愧於君王社稷,下無愧於黎民百姓。你倒說說,這大好江山尚可保乎?”
陸英沒想到太傅忽然問他這種問題,心中一驚出了滿頭汗,只得斟酌着道:“回太傅,英以爲,北漢破滅,蒲剛身死,正在今日!”
“哦?你快講來,蒲剛親帥百萬之師南侵,如何身死國滅?”謝太傅忽然來了精神,急急催問陸英下文。
陸英這會兒已有腹稿,於是起身施禮,從容答道:“大凡軍國征伐,必定要內部齊心向外,使無後顧之憂。然則北漢數年間滅趙吞涼,使異族之人居於關中,將本宗同族分散各地。又對鮮卑降將皆委以重任。北方百姓苦於戰火不欲出征,朝堂之上將相文武都以爲不可連年大動刀兵,以征伐我大吳有道之國。
“北漢主獨排衆議,志驕意滿以爲天下輕易能平。往日東征西討,所向披靡之時必然能威壓衆人,一旦鋒芒受阻,北方士卒受困於南方水澤之鄉,必定衆叛親離。而我冠軍將軍算無遺策,太傅坐鎮臺閣,將士內外一心,也定能以一當十!
“到那時,胡虜外有強吳迫後,內有鮮卑異族窺伺在側,百萬之軍羣龍無首,倒戈相向。試問蒲剛如何不身死國滅?”
“哈哈!好!”謝太傅擊掌讚歎:“華亭說得好!不愧是玄陽真人高徒。既然如此,那就允了稚遠所請,老夫另派人與你一道北上中原,攪一攪這潭渾水……”
楊謐面上喜悅,心中卻暗暗腹誹:“又不是我要獻策北上,明明是替您老人家分憂,現在卻落在我頭上。萬一失敗了……”
陸英卻不想那麼多,當下望了一眼師父,見他含笑點頭,也就鄭重地應下太傅所命,準備深入敵國,龍潭虎穴闖一闖去也。
再說宋演在府中閒坐,今日飲了半日酒,加之午後睏乏,不覺沉沉睡去。睡夢中見到自己單槍匹馬殺得北漢軍四處退散,與謝玄將軍南北呼應,生擒蒲剛得勝歸來。朝廷封自己爲龍驤將軍,晉陵太守,並由太傅做媒,將庾文倩下嫁於己。一時風光無兩,得意非常。
宋演正在溫柔鄉中沉醉,聽得楊謐呼喚才悠悠醒轉。他自覺可笑,不禁說道:“富貴墮人心志,果非虛言。我纔在你府中留了半日,就做起了荒唐夢。不可不可,還是回大和尚處比較安心。”
楊謐笑道:“昌明兄氣度宏達,赴死地尚能輕言笑,
必是成大事之人!”
宋演道:“楊公子莫要取笑!宋演孑然一身,了無牽掛,懼什麼生地死地,無非是刀山火海去滾一遭罷了。”
楊謐道:“我已稟過太傅,不日選定從人,就可出發,昌明兄儘管放心。”
宋演聞言不願在此久留,定要告辭回棲玄寺。楊謐挽留不得,只得隨他。
宋演信步回寺,道元和尚尚未歸來。他自去精舍中靜候。天將晚時,道元回來,才望他一眼就笑道:“昌明,今日觀你酒足飯飽,不知在何處快活?貧僧還擔憂你飢餓,帶了好酒回來與你同飲,看來是有些多餘了!”
宋演笑道:“大和尚,有酒肉自管將上來,宋演陪你飲了便是。”
道元命小沙門奉上酒肉,二人對座,各斟一碗酒。宋演飲了一碗,嘖嘖讚道:“還是大和尚的酒有勁,喝那果酒只能醉婦人小兒!”
道元奇道:“哦?昌明今日曾與佳人同飲?難怪紅光滿面,精神異於常日。”
宋演道:“大和尚,你總說能預知因果,料定來去。今日且猜一猜我在何處飲酒,同飲者何人?”
道元答道:“貧僧猜來,你應是去了武岡侯府。至於同誰相處……除了楊稚遠,實不知其他。”
宋演望着道元雙眼,看不出他所言真假,追問道:“大和尚,你當真不知?”
道元回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確是不知。”
宋演又道:“大和尚,我來問你,你每日去庾尚書府講經,這朝中姓庾的尚書有幾位?”
道元答道:“潁川庾氏雖是名門冠族,然前朝時爲大司馬桓元子所忌,族中俊賢被誅戮殆盡,到如今已凋零無幾。尤其是庾冰一脈,七子僅存一子,還是因娶了桓大司馬女兒做媳婦才留了一命。孫輩中唯有前廣州刺史庾蘊之子如今在朝爲官,其中除了尚書左丞庾廓,再無別的庾姓尚書。”
宋演斜睨他一眼,問道:“如此說來,只有一位庾尚書。我昨日在街中碰到驚馬,你可知馬車是誰家府上的?”
道元目中精光一閃,又倏然消逝,望着宋演笑道:“世事雖難料,無相即有相,有相亦無相。貧僧的確提前料知,那庾家小姐的馬車會與你相遇,因而略做了些小手段。但姻緣天定,非貧僧可擅爲。若是你二人無緣相遇,我縱有偷天換日之術也是枉然。今日在楊府之會,我當真毫不知情,昌明你太高看貧僧了!呵呵……”
宋演見他說的不像虛言,心中狐疑不定。難道是楊稚遠一直派人盯着自己,才安排今日這場宴會。想到此節,宋演只得放下心事,與道元開懷暢飲。喝完一罈酒,又酩酊大醉不醒。
一夜無話,天明後宋演無事出寺閒逛,天黑回寺歇宿。到了第三天,宋演早起練拳已畢,恰好有人來訪,仍是前日楊府家人。宋演隨之來到楊府,進入後堂假山亭上,楊謐早已在此握卷讀書。
二人見禮畢,楊謐道:“昌明兄,你要的人選已備齊,今日隨我去見上一見。”宋演領命,二人乘犢車一路往北,沿清溪至玄武湖畔,此地爲水軍操演之所,閒人禁入。
但見此湖南接臺城,北眺大江,東望紫金山,西臨石頭城。週迴三十餘里,浩浩蕩蕩、波光粼粼。湖堤寨柵重重,水中艦舸靡靡。
宋演隨楊謐停車,乘小舟登湖心之島。島上轉過幾排垂柳,前方赫然一亭。亭有六角,青石爲基,碧瓦紅柱。
上掛一匾,書“洛水亭”三字,柱有二聯句,右爲“河洛嵩岱山川竟爲誰有”,左爲“江淮荊吳九州何日歸一”。此亭爲前朝祖將軍所作,直書收復中原,統一天下之志。
楊謐見亭下已有三人恭候,自與宋演入亭內石墩坐定。三人上前見禮,自報家門。爲首一人四十五六歲年紀,身材瘦削,皮膚黝黑,有兩撇短鬚,其貌不揚,短衫闊腳褲,足蹬麻𪨗頭戴小冠。自稱是南北行商,年少時起就由會稽販運絲綢綺羅去中原、關中,說得流利中州官話,熟悉各地山川城鎮。 姓孫名安富。
第二人姓石名亮,字庚明。二十七八歲年紀,自幼生長於冀州。漢趙之亂時全家死亡殆盡,隻身逃來吳國,至今十五六年。熟練幽冀官話,又兼燕趙男兒體魄雄健,習得一身好武藝。只見他一身土黃色褲褶服,頭頂平巾幘。有寸許長短鬚,木訥寡言,頗像孫安富隨從夥計。
最末一人面黃髮稀,看不出年齒,中等身材,頗有病態,體微胖,一綹疏須長及頸下。身穿青色布袍,肩挎帆布囊。似是一位醫者,卻沒將養好自家身體,讓人始終不敢深信其醫術如何。自言姓華名旬字百草。
楊謐對三人道:“你等三人是太傅親點。此行須依宋校尉之命行事,不得稍有違抗。後日辰時於江津乘舟出發,且先下去吧!”
三人領命告退。楊謐又對宋演道:“昌明兄,這三人皆是我大吳典校署暗子,多有敵國探風經歷。此行以你爲校尉,後日一早由官船送至北岸,過淮河以後,一切就憑你自己處置。至於使節,約定在壽春城會合,到時自會有人尋你碰頭。可還有事需我調度?”
宋演斂容正色道:“公子安排妥當,並無遺漏。宋演定不辱使命,請太傅與公子靜待佳音。”
楊謐大喜,二人乘舟返回侯府,餞行飲宴不提。閒話少敘,兩日後,宋演辭別道元和尚,收拾行囊出寺門沿秦淮河至江畔,孫安富、石亮、華旬早在此等候。四人登舟,北渡大江,踏上征途。正是:
刀兵又起奮干戈,擊楫中流走洛河。
鐵馬金戈風雲聚,英雄請待破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