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鎮國重器‘九州鼎’

bookmark

第三百七十三章 鎮國重器‘九州鼎’

……很顯然,劉東手中此刻所拿的這把劍,這並不是楚莊王熊侶的配劍,而是被他所滅的宗國國君偃甲的佩劍,不過看這把劍仍然鋒利的劍刃和劍脊上的菱形花紋,以及獸面吞口的劍柄,上面並沒有絲毫的鏽跡,很難想象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小諸侯國國君的隨身佩劍都有這麼高超的製作工藝。

接下來劉東又把剩下的十五把拿起來挨個拿起來,雖然腐朽的劍鞘模糊了一些字跡,不過劉東基本上辨認出了這十六把劍除了三把有楚莊王熊侶的名號之外,剩下的都是其他諸侯國國君的佩劍。

除了這些佩劍之外,旁邊還有鉞、矛和戈,三者加起來大概有一百多件,不過原本連接他們的木杆都腐爛了,現在只剩下青銅製作的部分。當然最好的最好的三件用青銅整體鑄造的鉞、矛和戈還完整,它們應該是楚莊王的儀仗之用。

除了這些兵器外,旁邊還有青銅支撐的盔甲和漆器盾牌,不過數量非常少,每樣只有幾件,想來這些東西都不是易於保存之物,黎叔他們也只是把其中相對完好的幾件拿了出來。

另外,除了這些武器鎧甲之外,還有兩隻碩大的青銅鐃,每一個都接近兩米,口徑超過一米,看着它們身上留下的明顯擊打痕跡,想來應該是楚莊王用來行軍打仗用的。

而在這所有的鎧甲兵器當中,帶有銘文的‘王器’有45件,所謂的王器,就是帶有某位王侯,比如‘楚王熊侶自作用持’這種銘文的兵器。

而除了這些鎧甲兵器之外,還有一些散件的車馬器,大部分都是青銅質地,有少量黃金和白銀質地的車馬器,想來這應該是黎叔他們從楚莊王陪葬的車馬坑中偷盜出來的。在這個溶洞中就這些車馬器最多,堆在一起佔據了大半個溶洞。等劉東清理完成的時候,大致算了一下,數量差不多有一萬多件。

“但願還能夠從裡面拼湊出幾輛馬車吧!”劉東心中暗自期待道。

把這個洞口收拾乾淨之後,劉東來到了旁邊的亂石堆旁邊。然後伸手拔了起來。可能是覺得裡面的東西最爲珍貴,所以黎叔他們特意把這天通道用岩石堵了起來。

這次比劉東第一次進洞的時候扒開的岩石還要多,最後爲了節約時間,劉東把眼前的岩石全都移到了芥子空間中。

大約花了五分鐘,裝了超過兩千多塊大小石塊。然後打通了一段寬三米高度也有三米,長度超過二十米的寬大岩石通道之後,一個比前邊劉東經歷過的五個溶洞加起來還要大的巨大空間出現在劉東面前。

而在這個巨大的空間裡擺放着三十多件巨大的青銅器。

“原來整個楚莊王墓中最好的青銅器都在這裡!”劉東合上嘴巴,壓抑着心中的震驚後,隨即一股強烈的喜悅涌上心頭。

楚莊王鑄造的二十六尊用來彰顯自己功績的大鼎自不用說,大小、形制跟之前劉東在京城得到的巢國鼎和宗國鼎一樣,不過就是鼎身上的銘文,以及浮雕紋飾不同而已。

不過相比劉東得到的宗國鼎和巢國鼎,剩下的二十四尊大鼎上都有着鼎蓋的存在,而且每一個蓋子上都有着一個用失蠟法制作的神獸。

二十四座大鼎莊重而又華貴。而且在劉東的舍利元光下,這些大鼎當中並不是空的,而是放滿了竹簡,還有一些青銅印和古代帝王調兵用的虎符。這些代表了一國權威的東西,並不屬於楚國而是被楚莊王所滅的二十六國,只不過現在只有這二十四個銅鼎中放着這些東西,而劉東已經到手的兩個大鼎中卻絲毫沒有,而且連頂蓋都沒有,也不知道是遺漏在莊王墓中了,還是被黎叔他們人爲的扔掉了。

但不管如何。有這兩個缺憾,劉東心裡還是覺得挺遺憾的。

除了這二十四尊大鼎之外,還有一尊個頭更大的鼎,這個大鼎並不是春秋戰國時期常見的三足圓鼎。而是夏商時代的那種四足方鼎,很顯然它並不是楚莊王鑄造,而是奪自別處,而且這尊大鼎高度超過兩米,站在鼎下,劉東都看不到內裡。

這尊大鼎的口也足夠寬。達到一米八左右,幾乎與劉東身高一樣,而寬度也有一米五,大鼎的進深足有一米。一個鼎足跟劉東的大腿幾乎一樣粗。

而且,夏商時期青銅器更多的還是作爲禮器,而不是食器,所以這時候青銅器的用料一般都比春秋戰國時期的更多,而表現在這座大鼎上,就是鼎壁格外的厚實,寬度將近二十公分。

站在這巨大的大鼎之前,你就會感覺到從它身上所透露出來的威嚴與厚重。

這座比司母戊大方鼎還要巨大好幾倍的大鼎上,紋飾也非常華麗,除了口沿處的雲雷紋,和最底下的細雷紋之外,整個大鼎的四壁上用浮雕的手法,鑄造有大量活靈活現的怪獸,其中不少怪獸的形象劉東也有幾分熟悉,先秦經典《山海經》中有很多對它們的描寫。

劉東在大鼎周圍轉了一圈,數了數,在這座前所未有的巨大青銅鼎上一共鏤刻着108種異獸。

而除了這些怪獸之外,四處鼎壁上還有山川、河流、以及城郭的形象,一眼看上去,宏闊雄偉的大地和無盡的空間彷彿就在眼前。

真是難以想象,當時人們是怎樣用陶範法,把一尊大鼎製作的如此之精良。把無盡的山川大地都濃縮在這並不算大的鼎壁之上。

而等劉東萬分感嘆之後,伸手觸摸到鼎壁上,他的芥子空間中的舍利猛然劇烈的跳動了幾下,隨即金光大放,然後幾個文字出現在舍利上空。

“夏禹鑄九鼎之一‘荊州鼎’”!!!

得到這個結果,劉東震驚之下,差點把自己舌頭給咬掉。

“這……這真是九州鼎之一的荊州鼎?”劉東心中無限激動道。

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爲九州,州設州牧。後夏啓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九鼎象徵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爲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此,九州成爲中國的代名詞,“定鼎”,成爲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真正被所有王朝所承認的傳國重器,只有兩件,一件就是夏禹鑄造的九鼎,另一件就是始皇帝嬴政制作的‘和氏璧’也就是‘傳國玉璽’。

夏禹鑄造的九鼎是先秦時期各國爭奪的傳國重器,皇權的象徵。而和氏璧則是封建時代的皇權象徵。

九州鼎傳承夏商周近兩千年,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仍然尊擁有九鼎的周王室爲共主,而九鼎丟失之後,周王室也被秦國所滅。而傳國玉璽在宋代遺失之後,後世的皇帝都成了‘白板皇帝’。

而幾千年來圍繞着這九州鼎和傳國玉璽不知道引發了多少戰爭。

而關於這兩件傳國重器的記載在歷史上也是衆說紛紜,先不提和氏璧,但是九鼎,司馬遷、班固等著名史學家的解釋就有區別。

只不過讓劉東想不到的是自己居然在楚莊王的墓葬中見到了九鼎之一‘荊州鼎’。而這個結果很容易就能夠想到那個成語‘問鼎中原’,也是楚莊王成就霸業的代表。

不過按照原本歷史記載當中,公元前605年,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借伐陸渾之戎之機,把楚國主力大軍開至東周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周定王派能言善辯的王孫滿前去勞軍,楚莊王問周天子鼎之大小,輕重,最後被王孫滿所拒。

但是看眼前的荊州鼎,顯然事實與史料不符,楚莊王沒有得到九鼎,不過卻得到了九鼎之一代表着楚國所在地的‘荊州鼎’!而且死後還把它隨葬在了自己的墓中。

“這可真是太出人意料了!”劉東看着大鼎之上衝天而起的濃郁紫色光華,忍不住心生感嘆。之前他雖然知道這大鼎肯定是夏商重器,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居然是真正的夏禹九鼎,傳國重器!

而且在這座九州鼎內部也放着大量的竹簡,還有一件代表着楚國圖騰的青銅鳳凰尊。這件青銅尊,是兩隻對立的鳳凰,與象尊的造型相似,只不過形象不同而已。

圍繞着這件大名鼎鼎的九州鼎,還有裡面高達一米的鳳尊,劉東足足端詳了近一個小時之後,才萬分不捨的把它們收進了自己的芥子空間。

……………………………………………………(~^~)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藝寶娛樂第八百一十六章 離去之前第一百五十一章 琢玉大師第三百六十五章 艱難的進山路第二百六十九章 李老的藏寶庫(下)第八百七十章 事到臨頭第六百一十三章 書聖真跡《寒切帖》第三百五十六章 從小練就的射獵本領第六百九十四章 塵封的忘事(中)第兩百章 想要?給你!第四百八十五章 玉塞九竅第八百六十一章 傳說之劍——‘啓劍’!第五百九十二章 曼德勒之旅(上)第三十八章 千萬翡翠第七百二十九章 宏偉的地下古城(第三更,求第九百二十三章 娥皇女英第四百七十六章 已報當年恩!第五十七章 短暫的交鋒第四百七十二章 家中閒談第二百六十章 大宅門第八百二十一章 山間古堡第三十八章 千萬翡翠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期權九百零九章 再返邱家第四百零二章 令人豔羨的收藏品!第八百二十八章 朝着軍閥大步前進第五百七十一章 老院長第一千兩百三十五章 爪黃飛電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詭計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窯天青釉弦紋尊第九百五十四章 做客蔣家第一千零十二章 迴歸第七百七十一章 戰爭財!(第三更)第六百八十七章 多納泰羅和達芬奇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布伊格家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翡翠故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混亂的蘇丹第八百三十一章 軍事政變第二十四章 三百五十萬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多心經》第七百六十六章 1800萬美元!第八百三十二章 毫不留情的鎮壓(第四更)第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西伯利亞的明珠第二十九章 劉墉書稿第五百零七章 悶頭櫥中的寶藏(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紫電神劍第九百二十六章 泉城第二鋼鐵廠第七百四十九章 巨型山谷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見朱仿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身受重傷第一千零六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四十三章 男人的勳章第四百五十二章 師徒問答第五百九十四章 曼德勒之旅(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註冊公司第六百二十四章 三人合夥的小生意(感謝佳益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戲樓第六百二十一章 長江雨夜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青虹劍第八百零四章 黃金海岸第五百四十九章 緬甸公盤(中)第六百四十四章 再臨潘家園第一百六十八章 福祿壽翡翠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石油寡頭第二百八十六章 銷金窯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的妹妹第八百七十一章 張氏姐妹第二十章 紫砂南瓜壺第六百二十五章 意外而來的麻煩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蒙克遺作第三百三十二章 多才多藝第四章 南陽玉雕第一千兩百二十三章 戰神忽雷第一千兩百五十七章 俄羅斯權貴二百零二章 解跨與定計第四百七十九章 嘉華公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太平天國寶藏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猜測第六百三十三章 做客蔣家第五百三十章 王紅旗第一千零十章 採玉(中)第一千兩百八十三章 菲利普拍賣會第七百三十一章 氣勢恢弘的宮殿第六百一十一章 明代彩繪泥塑韋陀像第三百四十章 價值連城的寶石和珍木第六百一十二章 牛虎銅案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貢覺瑪之歌第八百七十六章 私人貴賓廳第六百四十六章 嘉華旅行社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合院第五百七十六章 價值22億歐元的財富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暴怒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農牧業第二百三十一章 《曾文正公家書》與三問表第五百一十三章 魏飛的誠意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戲樓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豐富的沉船寶藏第四百九十三章 ‘生坑’青銅爵第二百四十四章 交流與境界第七百一十一章 四合院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