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秦十二金人(下)

bookmark

第九百四十八章 秦十二金人(下)

……

但劉東一直對十二金人以夷狄人爲原型鑄造金人的觀點表示懷疑,要知道根據‘清華簡’的記載,秦人並非出自西戎,而是軒轅黃帝之後,秦人的文化主要來自周文化,而戎人的文化則來自寺窪文化。

秦人主要居住在西漢水上游兩岸開闊的川塬和平緩的臺地上,而戎人則多居住在西漢水下游或者支流的山谷地帶。秦人與戎人的居住地犬牙交錯,對峙分佈。根據考古發現和史書記載,秦人與戎人進行了長久慘烈的拉鋸戰,兩個部族無論是民族性還是文化都格格不入。

而秦國第四代國君秦仲,第六代國君秦襄公都是倒在征伐西戎的戰場上,而秦國五百多年的歷史,有一半以上是跟西戎的戰爭史,西戎和秦國的仇恨,比今天的中日之仇分毫不差,試問秦朝怎麼可能把自己鎮國之器鑄造成戎狄人的形貌,這是噁心自己嗎?

就算是鑄造,也應該是鑄造成跪拜、叩首之類的形象來噁心敵人,象徵自己的功績!

至於所謂的十二金人象徵‘秦所建立的封建統一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大團結的國家。’更是無稽之談,始皇帝嬴政是多麼雄心壯志,並且驕傲的人,被他所擊敗的六國人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是戎狄!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法家軍功授爵治下的秦朝就是一部嚴密的戰爭機器,她用五百萬人口,支撐起了上百萬的軍隊,並橫掃六國,一匡天下,這在任何軍事專家眼中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秦朝做到了!

秦代堪稱是中國曆代王朝中軍事實力最爲強大的朝代,也是一個你不服,我就打得你服的軍事大帝國!

所以。驕傲的秦人在收繳天下之兵鑄造鎮國之器的時候,形象只能是秦國人自己,從來不會考慮其他!

就像現在劉東所見的高度將近14米,重量超過80噸。身穿鎧甲,手按寶劍,神情肅穆的武將形象的青銅巨人跟鹹-陽秦兵馬俑的形象有八分相似!

不過相比秦兵馬俑,這尊十二金人的鑄造要更細緻,形象更生動。當然價值也更高!

除了這尊站姿的青銅人像之外,剩下五個大木箱中裝載的同樣是一個金人,不過這個同樣做武將打扮,身上銘刻着內容相似銘文的十二金人之一,不同於前者,而是一個手持秦弩,半蹲做發射狀的姿態!

相比前者,它的高度只有9米,而且重量也相差近30噸!

看着它們,劉東真是既激動又心痛。激動自己能夠得到這樣的國之瑰寶,心痛原本完整無缺的他們被孫殿英以及他手下的賊兵野蠻的‘五馬分屍’,讓原本完整的秦代鎮國之寶出現了殘損!

“好在一切還可以挽回!”劉東心道。

儘管他的舍利元光無法讓這些分開的金人重新成爲一體,但是卻能夠把斷口處彎曲和乾癟的青銅恢復原本的姿態。

如果想要重新讓這兩尊金人站立起來,那就只能靠精通古玩修復,尤其是青銅器修復的專業人士了,劉東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

不過他有些不明白的是秦代十二金人之二爲何會出現在乾隆的陪葬品中。

關於金人的下落問題存在着三種猜測:有人認爲,當初西楚霸王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後,曾經火燒阿房宮。在火燒阿房宮時,連同象徵秦王朝永固的這12個金人也一起燒燬了。

還有一些歷史學者指出。這12個金人是毀在董卓的手上。東漢末年,董卓率軍攻入長安,將其中的10個金人銷燬,並鑄成銅錢。而剩下的兩個被他下令遷到長安城清門裡。到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到洛陽。當成千上百的工匠們運到霸城時,由於金人的重量太沉,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巨大的工程,於是就停止了搬運。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的石虎又把這兩個金人運到了鄴城。後來前秦的苻堅統一北方。他又把這兩個金人從鄴城運回長安銷燬。至那時,存在於世間約600年的12個金人全部被銷燬了。

另有一種說法是比較樂觀的,他們根據史料記載認爲,這12個金人並未被毀掉。因爲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着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陵墓中了。

除了這三種猜測之外,正史《三國志》《後漢書》與《資治通鑑》均記載董卓毀銅人鑄成銅錢。

《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載“(董卓)悉椎破銅人、鍾虡,及壞五銖錢。更鑄爲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鑢。”

《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九《孝靈皇帝下》:“董卓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取雒陽及長安銅人、鍾虡、飛廉、銅馬之屬以鑄之,由是貨賤物貴,谷石至數萬錢。”

“悉椎破銅人 ”與“悉取雒陽及長安銅人”之“悉”是“盡、全部”的意思,也就是說十二銅人都毀於董卓之手!

所以無論哪一種解釋都無法完全取信於人,就算是劉東如今已經得到兩個金人的情況下,他也不敢肯定,剩下的十個完全被董卓毀壞了!

但不管如何,這兩件金人都爲他的收藏中再添了兩件國寶!

至於以後怎麼把這兩尊價值無可估量的國寶光明正大的拿出來展示,劉東暫時還沒去考慮,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把所有的寶貝都看一遍,先高興完了,頭疼是以後的事!

收起兩尊秦金人後,劉東又看向了旁邊一個長寬都在兩米以上的大木箱!木箱並沒有平方,而是豎了起來。

等劉東把除了地面的箱板全部除去後,一尊身穿盔甲,作清代武將打扮的騎士出現在劉東的面前,騎士左手抓繮繩,右手按腰刀,馬鞍上掛着弓箭,背後差着箭壺,雙眼目視前方,神情嚴肅,彷彿正等待着君主的檢閱!

騎士胯下的戰馬,蹄大如碗,四肢修長,身軀雄健有力,脖頸高高擡起,張嘴做嘶鳴狀,頸後的馬鬃根根清晰可見,一切宛如真實!

站在旁邊的劉東,瞬間便感覺到這個跨馬的騎士彷彿並不是一個死物,而是一位真正準備上戰場廝殺的戰將!

“正黃旗嗎?”看着通體黃金鑄造的騎士,以及身上鎧甲的樣式,劉東心中暗道。

緊接着,劉東又打開了騎士旁邊另一個跟他差不多大小的木箱,同樣又是一個騎在戰馬上的威武騎士!

而且兩者相同的是,無論戰馬還是騎士本身都是用黃金鑄成的,如果加上戰馬腳下長兩米,寬80釐米,高40公分左右底座的話,但這兩尊高度超過250釐米的黃金騎士所用的黃金重量就將近10噸!

當然第二個黃金騎士在盔甲的邊緣用紅色做裝飾,當然這紅色並不是燃料,而是一塊塊紅寶石拼接,雖然這些紅寶石中並沒有鴿血紅的存在,但也是僅次於鴿血紅的一級紅寶!

從這個騎士的裝扮上就可以看出它所代表的便是鑲黃旗!

女真人以射獵爲業。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隨着勢力擴大,人口增多,他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建立黃、白、紅、藍四旗,稱爲正黃、正白、正紅、正藍,旗皆純色。四十三年,努爾哈赤爲適應滿族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原有牛錄製的基礎上,創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把後金管轄下的所有人都編在旗內。

滿洲人運用此軍事組織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時,人們從事耕作、狩獵等活動;在戰時則應徵爲兵,起源於女真族的狩獵組織──牛錄。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員稱爲旗人。到19世紀末隨着清朝的解體,八旗軍事組織制度不復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後代仍自稱爲旗人。

八旗的軍事組織制度是由滿族的首領努爾哈赤所制定。努爾哈赤起初將自己的軍隊分編爲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顏色的旗幟作爲識別,成爲‘正黃旗‘等。隨軍隊壯大,又將四旗加上邊框,成爲‘鑲黃旗‘等,形成八旗。滿人靠着這軍事組織制度,於1636年建立清國。

可以說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政治制度,就跟現在中國的共產主義制度一樣,是國家最根本的政治方針,也是國家穩定的基礎,重要性不言而喻!

代表八旗制度的騎士出現在清朝皇帝的墓葬中並不奇怪,只是通體黃金製作的它們讓人驚訝於乾隆皇帝的奢靡。

不過等看到第三個騎士雕塑的時候,劉東瞬間覺得前面兩個黃金騎士其實已經算是保守了!

因爲第三個騎士根本就是用最上等的和田一級白玉,結合皇家如意館的工匠們巔峰的琢玉技巧形成的國寶級工藝品!(~^~)

第八百二十八章 朝着軍閥大步前進第八百九十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酒會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九百六十三章 青銅簋第六十一章往日恩怨第二百四十八章 買車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珠寶公司的討論第六百四十章 書畫專場第一百二十章 九塊翡翠第一千兩百二十六章 國鷹正賽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撮合姻緣第三百五十三章 飛刀懾敵第三百三十章 恐嚇一番後的結果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石中至尊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半張地圖第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接踵而至的壞消息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玉佛掛墜第三十二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章 鐵腕治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圓明博物館(下)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鐵路和油田第九百九十三章 小金子第七百六十章 組建財團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承第七百九十七章 第二場格鬥賽!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普什圖族第六百二十四章 三人合夥的小生意(感謝佳益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合院第八百一十四章 終於找到!第六百五十一章 來自劉東的震驚第九百六十七章 賭牌爭奪戰(一)第一千零四十章 拍賣會上的獅子第二百一十四章 最後的對決(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古畫第八百八十章 沒有一億美元不要找我!二百零一章 倒黴的李雲聰九百零九章 再返邱家第八十一章 黑虎幫的寶庫第一千零十二章 迴歸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英國馬劍金幣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藏寶圖第六百零五章 絕戶計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同胞第四百七十一章 心中難解的迷惑第四十二章 兩塊賭石第七十六章 梭哈(上)第九百八十一章 利益爭奪算是一個廣告吧!第五百零四章 豐厚的抄家物資第九百一十章 不歡而散第一百六十章 六福珠寶第五百八十一章 標王級的毛料第四百七十九章 嘉華公司第四百七十七章 淡忘的歲月第六百五十六章 真品宣德爐第三百五十八章 原來是盜門前輩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樓掃貨(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嘉德春拍第一百章 程仿第六百九十八章 再見便宜師傅(第二更)第七百九十章 勝利告終!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球員第六十四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開洛杉磯第四百一十三章 民間故宮第八百六十章 並不期待的豔遇第八百九十五章 豔冠羣芳第三百九十四章 拜師學藝第一千兩百章 商議第二百九十九章 殺-人-奪-命第三百零一章 田黃、珍瓷與書畫第五百九十一章 佈局與收穫(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混亂的蘇丹第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摔跤第七百五十二章 購買農場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梵高作品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暴怒第五百六十九章 八億歐元的賭局(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沉香閣的規矩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逃出生天第二百七十章 三幅油畫第八百六十五章 鬥寶(上)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馬上征戰第六百五十三章 分店掌櫃人選第三百八十五章 離岸公司第二百二十四章 傳承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書畫展館第六百四十九章 窺視鑑寶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夥盜墓賊第一百六十五章 窮人何必爲難窮人第六百零三章 恩怨情仇第六百二十章 ‘三絕’遺作國寶——《金橋圖第四百五十章 獻殷勤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人馬座第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風潮漸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沉香閣的規矩第七百三十一章 氣勢恢弘的宮殿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馬上征戰第九百三十章 珍珠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