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四部九司

嬴渠樑四年的紀年曆法,在這年的五月二月二十六日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贏無敵一年!

對於贏無敵一年這個紀年方式,無敵並不太感冒。按照無敵的想法,以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而論,最最應該用來當做紀年的標準,應該是從黃帝軒轅戰敗蚩尤,統一華夏建立部落文明的時候起,可無敵讓人細細一算,卻發現具體歷史竟然無法考證。

退而求次,無敵又讓人去核對大秦開國以來的年份,卻得到了數十個相差了數月至數十年不等的答案。而按照無敵所知,這老秦開國應該是公元前七百多前的事情……等等……公元?

這個公元紀年,不是以那個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殉難者生年爲初始的紀年麼!後世之所以用公元這個紀年,正是因爲西方的宗教幾乎征服了大半個世界,迫使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了這個紀年形式,既然自己已經逆天了,再逆一次便又如何?

贏無敵一年五月二十六上吉日,櫟陽國府。

一身國公冕服的嬴無敵安坐在國君大位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和恭賀。就在今天早上,按照周室禮儀,舉行過國公繼位大典之後,他便成爲了秦國的君主。

待賀唱完畢,羣臣起身時,無敵身後的衛尉黑伯道:“列位老臣,今日朝會,朝儀如斯!”

大臣紛紛歸席就坐,也在這時站黑伯卻是伸手擊掌。“啪啪”兩響之後便有內侍擡來兩副案席,一左一右擺在國君主席兩側稍微靠前的地方。無敵起身向一臉愕然嬴虔、嬴渠樑兄弟道:“二位兄長,我兄弟合力掌國,當並肩而座!兄長萬不可推辭,請入座!”

見無敵如此說道,兩人也知託辭不得。只好拱手入座。

待衆人坐定,無敵拿眼一掃在座的列位秦國大臣,輕咳一聲。便有長史揚聲道:“請國君宣示國策!”

衆臣逐合道:“請君上宣示國策!”

無敵歸國至今已有十日,期間雖然忙於繼位大事,但也抽出時間和嬴虔和嬴渠樑二人把秦國上下政體梳理通透,並也獲得了兩位兄長的獻策,胸中已有成竹,便道:“諸位,去歲至今。六國伐秦。少梁山上先勝後敗;龐涓困城,本公又身陷齊地,其中種種,諸位都以詳知,便不贅言。而今,本公得繼大位,首要之事便是乘魏國自亂之機,出兵攻魏,一舉拿下函谷關。收復失地。”

羣臣聽得明白,旋即齊聲喝道:“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然則……”無敵話鋒一轉,卻是道:“攻魏之事固然重要,但求賢變法之事也是刻不容緩。求賢令頒發至今。各國士子入秦者以逾千人。招賢納士終有大成。秦國銳意變法,雖不期速成。但也不可因戰事而荒廢。今本公與左右監國公、上大夫、內史、長史會商,決意改組內閣,變法求新,推行新政。”

言道此處,無敵便向黑伯點頭道:“宣書!”

黑伯展開一卷羊皮手書,大聲宣讀道:“大秦第一號國公令:招賢納士,國之大計,然國中官制臃腫,尸位素餐者甚,使國力漸衰,回天乏術。而今求賢得士,務使賢不遺野,今上勵志推行新政,革新政治,圖復穆公霸業,即日起內閣改組,新設四部九司:其一、新設大秦內政部,主司國政,上大夫甘龍領任部長。其二、新設大秦外交部,主司對外邦交,長史公孫賈領任部長。其三、新設大秦國防部,主司舉**務,左監國公嬴虔領任部長。其四、新設大秦商務部,主司舉國公私商貿,右監國公嬴渠樑領任部長。四部之下,分設內政部下屬之民政司、財政司、律法司,外交部下屬之外事司、禮賓司,國防部下屬之軍備司、國安司、公安司,商務部下屬之外貿司。以上各司司長人選未定,諸位可研讀各部司官制文書,瞭解各司職責所在,可舉薦賢能任事、亦可自薦!”

黑伯讀罷,除甘龍等一早便知這改組詳情內容之外,滿朝數十大臣皆是愕然一驚。

新政!新政!

新政這東西實際上早在獻公時便開始在秦國動手,可搞了二、三十載,依舊還是換湯不換藥地老調子。秦國官制若說臃腫,可就是一件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話:大秦掌軍的是左庶長,掌政的是上大夫,掌財賦的是中大夫,掌官吏任免調度的是少大夫、搞邦交地是長史、搞情報的是內史,其餘職務都是閒職,何處需用人手便調派何處。

秦國在冊官員總共也就不到五百人,如果詳加算來,以秦國人口綜合秦國的土地面積和行政區域範圍等因素來計算地話,秦國的官吏對百姓的比例可謂是相比山東六國來說是最低的。就以齊國來計,齊國此時的官民比例近乎一千比一,既一千個男丁(女口不計)才能攤到一個官吏,而秦國的官民比例按照吳狄的草算,赫然是三千比一。

既每三千個可以提供賦稅和徭役地男丁,才供養一個官吏!

一個縣衙,十個衙役一個官,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中國最基層地行政管理結構。這種設想,當然不是意味着行政管理分工越粗越好,但是即便在漢代全國人口進入五千萬的時代,西漢時期官民比例還是1:7945(此時已經計算女口),這就意味着整個國家的官員總數不超過6500人。如果再按照漢代全國103個郡國的行政區的劃分,那麼平均每個郡(國)也只有60幾個人,據記載,漢代的大郡。官員總數不過百餘人,但是人口卻超過十萬。

這種記錄隨着歷史地發展而逐漸發生了變化,唐高宗時中國的官民比例達到了1:3927,即3927個人養活一個官員,元成宗年間,這個數字改爲1:2613。明神宗時代這個數字大約是1:2299。今天我們所能夠尋找到的歷史記錄中,康熙年間地官民比例大概是最高的,約爲1:900。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後世。官方給出地官民比是1:198,非官方學者統計出來的數據卻是1:18!

1:18這個數據看着確實有點嚇人,可想想看光是某黨便有七千萬人了,更何況還有每年以數十萬計地公務員在魚躍龍門!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每個王朝地官民比例總是在不斷加大。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央機構設置的增加,由於歷史上封建王朝中央集權制度地不斷髮展和加強。中央機構也在不斷增加和改革。秦漢時期的三公制度。到隋唐時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再到明清時代在六部基礎上又增加了內閣、軍機處這樣的中央樞密部門,機構逐漸增加使得中央機構越來越龐大。而除了工作任務劃分越來越細之外,中央集權體制下對於各個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和制約,也推動了新地部門設立和發展,增加了用人總數。

眼下秦國銳意變法,自然不能遵循落後地古法,並且也不能太過寡恩刻薄,將老臣們踢出局外。所以最好的辦法,便是擴大官吏人數,細化政府部門職能,擢升老官吏的同時也預留出大量空缺給士子們。

因此,無敵的四部九司政府機構改革令一下。羣臣都自琢磨起來。隨着黑伯宣讀完畢。便有侍者將書有各部架構、人事編制,司職任務、規章制度等相關信息的竹簡擡到了議政堂的中央。直接堆成了一座竹簡小山。

未待衆人取讀,老甘龍竟是顫顫巍巍的站將起來,指着那座竹簡堆成了小山駭然問道:“敢問君上,此等規章,乃是君上一人所著?”

“正是!”無敵點頭,羣臣見狀大駭。

無敵天降歸國,距今不過十日,如說無敵歸國之前便做好了此等規章,別說衆臣不信,便是去街面上喚個幼童稚子怕也難信。可是,不論這規章如何,只在十日間便能謀思出這聽上去挺像回事的“四部九司”新政,並且列撰出各部各司的章程制度,這便不是一個凡人能夠隨隨便便做出來地。

更何況這新君嬴無敵,先前還是一個屠戶之子呢!

思及此處,衆臣都是對視一眼,心有所得:想必,凡此種種,都是上神玄女所授!

有了如此潛意識地認可之後,再看這四部九司的權限設定、職位分佈和司職事項,自然就覺得如此安排合情合理,大有可爲。足足花了一個時辰,待衆臣看完規章之後,這便開始舉賢謀職。

嬴虔、嬴渠樑、甘龍和公孫賈作爲四部執掌,自然是無人敢有疑問的。而下屬九司的各司之長便是讓人差點爭破了腦袋。不過,雖然衆臣扯皮太甚,無敵卻也不願獨裁,待雙方交鋒良久,各自認定人選互相妥協之後,這才敲定了最終名單:民政司長爲少大夫孟怛(孟氏族)、財政司長爲中大夫杜摯(士大夫)、律法司長由廷尉嬴彩暫代(國族)、外事司長爲奉常西乞赫(西乞氏族)、禮賓司長爲典客白喜(白氏族),軍備司長爲將軍嬴黎(國族,無敵系)、國安司長爲衛尉黑伯暫代(無敵系)、公安司長爲子車英(無敵系),外貿司長爲景監(無敵系)。

這其中孟怛、杜摯、嬴彩、西乞赫、白喜都屬老世族、老國族和士大夫一系,作爲安排嬴黎、子車英和景監擔任要職的交換條件,只能是讓他們均分了看上是肥缺,實際上卻屬於雞肋地要職部位。

只要將國防、商務、軍備、國安、公安、外貿等六部司牢牢掌握在手裡,便能合舉國之力,如臂使指。

解決了四部九司地首要官員人事安排後,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爲這些機構安排做事地馬仔,當然馬仔地人選各部官員心中都是早有計算,不過安排在招賢館的千餘各國士子卻也不能放了人家鴿子。

罷了朝議。無敵便攜着四部之長聯袂來至招賢館。

才入館中坐定,命館令召集士子覲見的期間,老甘龍卻是出言道:“君上,自古求賢,任才治國而已。明君聖王求賢,都是踏勘賢士而後訪求。出山便能立即領政。我祖穆公,便是如此,今日不然。求賢令如石擊水,浪起千層,誰敢說並無市井無賴混跡其中?”

無敵聽來,知其有策,自然不恥下問道:“上大夫言下之意是?”

老甘龍撫須笑道:“山東各國,學遺古風,修學士子便是再有萬人也不算多。唯今之計。老臣到有一個辦法可考校各國士子:叫入秦士子開列自家讀過書目。可辨良莠,而後再辨其才能。”

甘龍此話咋一聽來似覺有理,不過無敵卻是從他表情之中聽出了別樣味道來,當即倏然道:“俗語有云:有志者不在年高,無才者空活百歲。以讀得書目多寡而辨良莠,豈非逐本求末?昔日姜尚溪邊垂釣,文王可曾命其開具書目,以辨良莠呼?”

甘龍之意,換在別地或許有理。可放在眼下,卻有暗諷無敵嫌疑。須知無敵現今身份,本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屠戶,一個屠戶做了君王,卻要士子以讀書多寡來辨良莠。這豈非是要貽笑天下?

無敵寥寥數語。暗藏雙管,把老甘龍說得面上一窘。便不再言語。

一旁的嬴渠樑見此情況,自然出言緩和道:“莫非三弟心中已有成算?”

無敵笑道:“成算不敢說,辦法卻是早就思謀好了!兩位兄長拭目以待即可!”

不一刻,館令佈置妥當,這便來請無敵等人入席。

秦國招賢館本是由一座兵器庫改建,步入招賢館廣場,只見前後左右,人海人山,除廣場正中有十數張席位之外,其餘士子皆是垂手豎立。

館令當先喝道:“國君蒞臨,先生入席!國君……秦公到!”

近千士子急忙齊齊拱手躬身,和聲道:“恭迎聖君!”

聽的聖君呼號,無敵愕然一愣,旋即轉念心想不對,此時之人自然是不可能看過臺版連續劇《倩女幽魂》地,這“聖君”莫非是聖人和君上的集合體?

雖是腦中浮想聯翩,無敵卻也是龍行虎步的行入主位道:“諸位,請入座!”

“謝聖君!”衆士子再次行禮,只見前排置有席案者皆入座,後面無案士子則繼續垂手矗立。

無敵拿眼一一從列席士子面上掃去,很快便在席間見到了兩位熟人,當即微微點頭示意。也在這時,招賢館令喝道:“諸位先生,國君親臨招賢館,宣明任賢用能之策,以定諸位去向。”

館令話音才落,衆士子便齊聲道:“請聖君宣示國策!”

無敵當下長身而起,揚聲道:“諸位先生,嬴無敵繼位爲君,秦國鼎新,萬象更迭,且櫟陽之危才解,收復失地在即,縱是嬴無敵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虞分身乏術。今有無敵兄長嬴渠樑,行令求賢,諸位賢士,不畏艱險,輾轉入秦,嬴無敵與秦國臣民對諸位深感敬意,本公在此僅代秦國黎庶,敬謝各位!”

無敵鄭重向士子們拱手行禮,待衆人回禮後,無敵繼續道:“所謂:學而優則仕。選拔賢能,受官任職,造福百姓,效秦之百里、齊之管仲,流芳千古,這本是諸位士子求學志向所在。然學有先後,達者寥寥,選拔之事,錯綜複雜,而今本公欲另闢蹊徑,選拔賢能!”

無敵說至此處略微停頓,一名士子起身道:“願聞其詳!”

立時,近千士子皆齊聲應承,無敵便道:“以三月爲期,諸位士子可擇地踏勘秦國全境治下各縣,編著大秦各縣風物誌。三月期滿,諸位士子可憑所著風物誌應聘各縣縣令一職。例如:櫟陽之北有頻陽,諸位士子可前往探勘風物,編著治理心得,選拔之時如有十人共勘一縣,便使十人論戰之,勝者任職。”

無敵此策一出,衆士子立時譁然!

第167章 大秦九數第20章 罷黜岐山第256章 免貴姓嬴第314章 代吾爲君第127章 國事蕩蕩第230章 楚國屈氏第245章 墨家鉅子第306章 魏國伐秦第178章 秦子午線第280章 來兮歸去第26章 君已入甕第215章 周第119章 雪夜奇客第29章 作繭自縛第176章 河西之變第282章 相挾城下第245章 墨家鉅子第121章 王者歸來第254章 鋒芒初露第26章 君已入甕第306章 魏國伐秦第253章 塵埃落定第164章 赳赳老秦第207章 甘德石申第104章 天下皆賊第73章 英雄戰車第316章 與民興利第20章 罷黜岐山第294章 分期付款第216章 中山範通第253章 塵埃落定第4章 開戰時刻第164章 赳赳老秦第271章 嚴打查奸第187章 蠶羌圖騰第279章 榮歸故里第133章 圖窮美現第109章 削髮明志第18章 明知是計第182章 蜀使屈歡第142章 假道伐魏第120章 乘風歸去第211章 儲君仁政第185章 再見王良第23章 風水寶地第265章 恆產恆心第246章 周王獻鼎第272章 趙姬多情第207章 甘德石申第292章 大秦箭陣第3章 整戈待旦第249章 愚敵以戲第68章 大開殺戒第202章 兵臨江州第83章 奪食者鞅第244章 許爾來刺第141章 懷技其罪第93章 順天逐命第244章 許爾來刺第281章 兵臨城下第279章 榮歸故里第292章 大秦箭陣第32章 顛倒黑白第164章 赳赳老秦第38章 時機未至第194章 請爾就烹十六爭霸天下第244章 許爾來刺第184章 何以背之第69章 馳援少樑第286章 黃雀在側第60章 一戰功成第225章 巨星隕落第31章 滿載而歸第220章 築鼎塑國第191章 秦中之變第205章 一鼓而下第3章 整戈待旦第114章 天舟已成第279章 榮歸故里第141章 懷技其罪第86章 再會龐涓第269章 詭計連環第254章 鋒芒初露第142章 假道伐魏第116章 壘謀疊計第16章 門客三百第60章 一戰功成第276章 漫漫使途第66章 與子同袍第19章 血染長街第223章 圍點打援第267章 人人可殺第157章 縱虎歸山第273章 秦趙聯盟第61章 霖雨綿綿第53章 單于太子第19章 血染長街第22章 公子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