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9章 西平路、東平路(祝‘風中游蕩的蜀黍’生日快樂!)

bookmark

“武勳被打殘了,想要再跟文官分庭抗爭,自然少不了祖父的支持。這樣一來,祖父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祖父想要借武勳,把文官壓制到什麼地步上,如何壓制,全憑祖父一心。”

寇季細細的分析,寇準聽的心驚肉跳。

寇季這哪是借文治武,借武治文,分明是把滿朝文武玩弄於股掌之間。

一旦事情敗露,他們祖孫二人可就要成爲衆矢之的。

寇準有些遲疑的垂首沉吟。

寇季似是看出了寇準的擔憂,低聲笑道:“祖父,你我二人如今已經淪爲到了衆矢之的了,就沒什麼好擔憂的了。”

寇準一愣,放聲大笑,“對對對,你說的對,老夫和你已經淪爲到了衆矢之的,沒什麼好擔憂的。”

“老夫明日上朝以後,就試一試你說的辦法。”

說完這話,寇準沉吟了一下,看向寇季又道:“你既然看不慣吏部做事的方法,你也可以借王欽若養病在家的時候,好好整治一番。”

寇季笑着點頭道:“這個自然。”

時間一晃,就到了第二日。

寇準穿戴整齊以後,前往了皇宮。

他今日並沒有坐着寇公車進宮,也沒有讓宮裡派遣來的宦官們擡着他。

反而提着朝笏,像是一個義士一樣,孤身進了皇宮。

上朝以後。

面對繼續爭吵的滿朝文武,寇準一如往常,端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

等到滿朝文武中有人提出讓參知政事王曾卸任刑部尚書一職,並且重新推舉刑部尚書的時候,他才緩緩開口,說了兩句。

滿朝文武推舉出的刑部尚書人選,並不合寇準的心意。

滿朝文武推舉出了三個競爭刑部尚書的人選,皆有缺陷。

寇準分別指出了他們的缺陷,讓滿朝文武另擇人選。

一些人聽到這話,黯然傷神。

一些人聽到這話,卻暗自欣喜。

寇準否決了這三個人選,對有些人而言,是失去了晉升的機會;對有些人而言,則是少了三個有力的競爭對手。

刑部尚書人選問題押後再議以後。

文武官員們又開始了一輪新的罵戰。

雙方各舉利弊,陳述着廂軍裁撤或保留的利弊。

他們原以爲,寇準會跟之前一樣,在這個問題上一言不發。

卻沒料到,今日寇準居然開口了。

寇準坐在椅子上,抱着朝笏,淡淡的道:“廂軍是否裁撤,諸位可以漫漫議論,朝廷養了廂軍數十年,就不介意再多養廂軍幾年。

今歲的秋稅已經開始徵收,商稅也已經開始統合。

雖說錢糧還沒有入庫,但從戶部、三司呈報上來的賬目看,我大宋今歲依舊收支平衡。

這可是一件好事。”

趙禎登基的第一年,朝廷裁撤了提刑司,就已經做到了收多過支,如今過了近兩載,寇準居然說大宋今歲收支平衡,而且還說這是一件好事,很多人聽到這話,可能不理解。

但是滿朝文武卻能理解。

他們能理解寇準爲何會說這是一件好事。

寇準這是把大宋對陣西夏、對陣遼國的戰爭支出也覈算了進去。

去歲戶部、三司彙總賬目的時候,朝廷在戰爭支出上,虧空了整整五百萬貫。

對此一些主和派的官員還頗有微詞,。

今歲朝廷的盈餘,補足了去歲的虧空。

說明了朝廷今歲的盈餘,有整整五百萬貫,遠比趙恆在位期間任何一年都高。

同時也說明了,朝廷征戰了一年半載,花出去的錢,都賺回來了。

對朝臣們而言,這是什麼?

這是政績,這是可以吹噓的資本。

他們可以大言不慚的告訴百姓。

你們看,先帝理政期間,不聽我們的,導致國庫年年空虛。

官家登基以後,事事聽我們的話,國庫不僅沒有空虛,打了一年半的仗,所花費的錢財,全部都賺回來了。

這就是我們的能力。

滿朝文武齊齊躬身施禮。

“此乃太師理政有方,官家能得太師如此賢臣,爲官家賀……”

“……”

一瞬間,拍馬屁的詞語,此起彼伏的在垂拱殿上響起。

弄得趙禎都有些不適應。

以爲滿朝文武吃錯藥了。

自從他登基以來,滿朝文武就從沒有齊聲稱讚過誰。

即便是高處恭、種世衡、折惟忠三人在西夏建功立業,依然有人跳出來說酸話。

不是說國恆大,好戰必亡;就是說再不和談,大好的局面都沒了。

總之,趙禎登基快兩載,就沒見過滿朝文武齊聲恭賀過自己。

趙禎擺着小手,故作深沉的道:“諸位愛卿不必多禮,我大宋能有今日,全是諸位愛卿的功勞。”

滿朝文武聽到這話,會心一笑。

有了趙禎這句話,他們就能放心大膽的出去吹噓了。

他們再次齊齊躬身道:“臣等不敢居功,願爲大宋江山社稷,鞠躬盡瘁。”

趙禎再次擺了擺手,滿朝文武才齊齊起身。

“咳……”

寇準輕聲咳嗽了一聲,在滿朝文武嘴角翹起的時候,潑涼水道:“諸位以爲,朝廷今歲之所以能收支平衡,是稅負有所增添嗎?

不是!”

寇準盯着滿朝文武,擲地有聲的道:“是因爲老夫將數十萬災民,遷移到了朝廷新添的疆土上,朝廷不需要花錢供養數十萬的災民,纔會有此盈餘。

是因爲,有近二十萬的將士,折損在了西夏、遼國的戰事當中,朝廷少供養了二十萬將士,纔會由此盈餘。

歸根結底,這些錢財不是朝廷賺來的,而是朝廷從一羣貧困潦倒的百姓們口中,從一羣已經死了的將士們口中摳出來的。

我大宋對陣西夏,勝了。

纔會有此盈餘,若是敗了呢?”

滿朝文武聽到寇準這話,臉色微微一變。

李迪沉吟道:“太師此言何意?”

寇準冷哼一聲道:“老夫的意思很簡單,我大宋耗費了二十萬將士奪回來的疆土,必須守住。不僅要守住,還要讓這些疆土上有所產出。

爲了讓韋、靈、夏、銀等州的百姓能夠安心耕種,爲了能讓朝廷減輕負擔。

老夫決議,取消在韋、靈、夏等州新設廂軍、新設禁軍的提議。

新設的兵馬,如何能夠抵禦得住野心勃勃的西夏人?

老夫決議,遷懷德、鎮戎、定邊、保安、綏德、永興六軍,北上,鎮守長城一線邊陲。

永興、懷德六軍,常年和西夏人作戰,作戰經驗足,又有長城做屏障,可保北境萬無一失。

零波山至鹽州一線,設爲一路,定名爲西平路,由種世衡擔任安撫經略,轄下除本部兵馬外,兼統懷德、鎮戎、定邊三軍。

鹽州至銀州一線,設爲一路,定名爲東平路,由折惟忠擔任安撫經略,轄下除本部兵馬外,兼統保安、綏德、永興三軍。”

寇準一席話,聽的滿朝文武一臉愕然。

不等滿朝文武做出反應,李迪先大叫了一聲,“不可!”

寇準皺眉道:“有何不可?”

李迪認真的道:“近三十多萬大軍佈防在長城一線,數量過於龐大。長城上根本容不下這麼多兵馬通行。況且,折、種二人手裡各領十多萬兵馬,也不妥當。

若是他們有異心,三十多萬兵馬,足以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一切。”

滿朝文武聞言,齊齊點頭。

文官們點頭,是覺得李迪說的有理。

武勳們點頭,是覺得他們手裡掌控的兵額,不能落在折、種二人手裡。

折家雖然也算是武勳,可折家久居府州,並沒有遷居到汴京城,所以他們覺得,自己手裡掌控的兵額落到了折家手裡,只怕就是肉包子打狗。

平白的便宜了折家。

至於種家,如今還不算是武勳。

種世衡出身書香門第,如今雖然在西夏邊陲建功立業,身居安撫經略的職位,可種家第二代,目前爲止還沒有什麼出彩的人物,所以算不上武勳。

既然還不是武勳,那跟武勳就不可能一條心。

武勳手裡掌控的兵額,落在了種世衡手裡,還由得了他們?

寇準聽到這話,假裝思量,其實他心裡早有定計,他也知道自己說出剛纔那一席話以後,必然有人反對。

如今李迪出聲反對,剛好順了他的心思。

寇準假裝思量了許久以後,沉吟道:“即使如此,那就着種世衡、折惟忠二人,在六軍中擇優取留,一些年邁的,或者年齡太小的,開革他們的軍籍,讓他們在長城沿線,化兵爲民。

剩下的青壯皆留在軍中效力。二人手裡的兵馬合計不得超過十五萬。”

高處恭聽到這話,跳出來問道:“太師這是要裁軍?”

寇準黑着臉道:“什麼裁軍?這叫化兵爲民。戰時爲兵,閒時爲民。此舉不僅能爲朝廷節省一大筆的開支,同樣還能有效的幫邊陲積攢兵力。

此次我大宋跟西夏作戰,那些遷移過去的百姓出了多少力,高處恭你應該最清楚。

若不是他們出手幫忙,你們未必能夠在西夏人手裡,奪回這麼大一片疆土。

老夫這麼做,是在有效的保存了兵馬戰鬥力的情況下,約束了折、種二人手裡的權力。”

高處恭一時間也說不出反駁的話。

此次他在西夏征戰,三次陷入危局,其中有兩次就是靠着李迪收編的那一支偏師渡過的難關。

他沒辦法張口抹殺那些人的功績。

可寇準這麼做,分明是在裁軍。

這明顯不符合武勳的利益。

文官們聽到了寇準的話,渾身一震。

聰明的他們,立刻察覺出,這是寇準在變相的支持他們裁軍。

於是乎,文官們一個個站出來,表示贊同寇準的說法。

武勳們也不甘示弱的站出來辯駁。

樞密使曹利用出班奏道:“太師此舉並不妥當,一下裁撤掉十五萬兵馬,猶如裁撤了三軍。十五萬兵馬連同他們的家眷,數十萬人就沒了生計。

到時候他們很有可能會變成盜匪流寇,四處爲禍。

不僅幫不到長城的佈防,反而還會添亂。”

寇準臉色一冷,重重的哼了一聲,“十五萬兵馬被裁撤掉?那也得有十五萬兵馬讓人裁撤!我大宋征討西夏,五萬人滿編的保安軍,拉出軍營的時候只有三萬人,等到入了西夏境內以後,剩下了兩萬四千人,其中還有四千人是老弱。

剛跟西夏人接戰,就被打的潰不成軍。

若不是李迪將自己綁在馬背上,提着刀片子跟一羣監軍督戰,只怕他們被西夏人一衝,就會跑的一乾二淨。

現在你舔着臉跑出來跟老夫說,一下子裁撤掉十五萬兵馬,會讓數十萬人沒了生計?

有十五萬人讓老夫裁嗎?

老夫給你們留了臉面,所以才讓折、種二人以裁撤十五萬兵馬爲由,掩飾一下你們喝兵血的事情。

你們卻給臉不要臉,非要戳破此事。”

寇準指着曹利用,指着高處恭,怒吼道:“你們喝多少兵血,老夫不管,只要你們不覺得虧心,你們哪怕把兵血喝到死,老夫也不管。

這就是爲何滿朝文臣提議裁撤廂軍的時候,老夫裝聾作啞的緣故。

但邊陲戰事,事關國朝安危,豈能兒戲?”

“砰砰砰!”

寇準拍着椅子,盯着所有人,怒吼道:“你們做什麼?老夫不管。但別把國朝安危給老夫當成兒戲。老夫如今理政,不求其他的,只求一點。

那就是事事以國朝安危爲先。

誰要拿國朝安危當兒戲,老夫就讓他們全家,嘗一嘗劊子手的刀利不利。”

寇準環視衆人,“老夫不怕告訴你們,不僅我大宋北境的兵馬,還有我大宋西境、東境、南境的兵馬,都必須給老夫做到,滿營青壯。有多少兵額,就能從軍營里拉出來多少人,拉出來就能打。

其他的,你們怎麼折騰,老夫不管。”

寇準此話一出,文官們紛紛出班,力挺寇準。

武勳們心有不甘,可也無可奈何。

寇準理政期間,雖然態度強硬,但卻沒怎麼爲難過武勳,非但如此,還在戰時痛快的放權給武勳。

寇準也算對得起武勳們。

如今爲了大宋安危,從他們身上割下一點肉,他們也只能忍着。

畢竟,大宋諸州皆有兵馬鎮守,他們能喝到的兵血很多,犯不着因爲丟失了一點點的利益,跟寇準死磕到底。

第0787章 富到嚇人的大相國寺第1013章 包家長子第0736章 一場相隔萬里的談判第0560章 兩個有眼無珠的人第0871章 趙禎真實的目的第0978章 逐漸脫胎換骨的大宋(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479章 開刀第849章 一支穿雲箭!第0764章 大贏家趙禎!第0929章 張狂的蘇洵第0983章 擎天之柱第0577章 身份泄露了?!!第0756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0365章 寇府添丁第0972章 瘋狂的呂夷簡,發飆的李迪第0584章 三家入局第0445章 殘留的禍患第0975章 氣死人不償命的包木頭第0936章 報仇不過夜的寇相爺第0493章 難以拒絕!第0554章 陽關大捷第0599章 瘋狂的資事堂,瘋狂的大宋權臣們第0630章 雞賊的角廝羅第0878章 大宋雖然變強了,但是問題依然很多第0348章 趙禎駕臨第0287章 少年趙禎的煩惱第0120章 婚配第0459章 負重前行的人第0385章 以天下人爲棋第0302章 喪心病狂的試題第0785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0800章 狠人張知白第0866章 古北口第1017章 趙禎的密語,各家如約送來的重禮第0691章 順化渡(求月票!)第0623章 敵人毛都沒摸到,人就沒了?!第0330章 糧食!(今晚一更,有些私事要處理……)第0270章 坑爹的軍制第0394章 別看現在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第0676章 君臣奏對第0851章 你們中間到底還有多少人背叛了青塘?第0085章 觀星樓中第0388章 從農耕入手第0192章 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遼人第0498章 人人視我軍如仇敵第0783章 嫡長皇子第0971章 遠方的消息第0634章 屈野河!!第0640章 重賞之下,全員勇夫!第0290章 今年大宋無人升官第0968章 人形印鈔機第0451章 朱能出征第0155章 人越老,膽子越小第0634章 屈野河!!第0422章 厚賜(今晚就兩更吧……卡文……)第0080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爲‘小邪惡的香蕉’萬賞加更!)第0016章 一家興,一家衰(求收藏!求推薦!)第0364章 釜底抽薪第0388章 從農耕入手第0181章 朝散大夫第0106章 狄青第0987章 再次裁軍?第0674章 來了一個更瘋的!第0812章 可以逆轉西方戰局的關鍵人物第0108章 幫張綸鳴不平第0472章 君無戲言!第0615章 狼煙起!第0536章 南征北戰第0169章 駕崩第0271章 趙禎有秘密(今晚就兩更了,要去醫院繼續吊水)第0492章 因爲恐懼而拒絕?第0960章 貪財入迷的趙潤第0186章 潤物細無聲第0387章 和趙禎分贓第0134章 坑爹第0676章 君臣奏對第0908章 大秘密第0472章 君無戲言!第0778章 悍然出兵!第0869章 封王?!揚帆遠航(五)第0934章 寇相爺打坐政事堂第0125章 勸諫第0210章 除夕第0557章 西涼破,河西歸宋第0351章 英雄遲暮第0894章 缺人!很缺人!第0565章 三公一侯第0476章 寇半城第0722章 遼國歲幣入汴京第0300章 大宋科舉弊端初現第0506章 寇季的命,太珍貴第0963章 虎王!!第0897章 論封王!第0209章 劉娥調兵第0595章 夏先生第0723章 張美人……生了!第0702章 種世衡服軟第0232章 林特死了……第0268章 地位和權力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