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7章 臣天生獨具慧眼!

川府境內多小部族,朝廷的政令很難影響到他們,那麼將川府設爲新政的試點,就不具代表性。

趙禎聽完了寇季的分析,疑問道:“那四哥覺得,該選何處?”

寇季沉吟道:“三秦之地。”

“三秦之地?”

趙禎一愣,疑惑的道:“爲何選三秦之地?”

寇季坦言道:“因爲三秦之地夠窮。”

在秦漢唐時期,三秦之地絕對是天底下最富庶的地方。

可是到了宋朝,三秦之地就成了一個十分貧窮的地方。

窮到什麼地步,窮到用鐵當錢。

時至今日,大宋已經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三秦之地依然有鐵錢在流通。

足可見,三秦之地的百姓們有多窮。

造成三秦之地百姓窮的原因是什麼?

是經濟政治中心的轉移、是軍功制被取締、是職業兵代替了府兵、是經過了千百年過度壓榨以後土地貧瘠等多種因素。

“夠窮?”

趙禎一臉錯愕。

寇季直白的道:“不錯,夠窮……越窮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績。只要新政在三秦之地出現成效,使得三秦之地的百姓逐漸變富裕。

那麼天下間的百姓都會看得到。

到時候朝廷再向地方推行新政,就會變得十分容易。”

爲什麼越窮就越容易出政績呢?

因爲起點低。

只要朝廷的資源稍微傾斜那麼一點點。

三秦之地的百姓就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富起來。

像是江寧府那些富庶的地方,朝廷資源傾斜一點點,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

所以選擇三秦之地,更容易出政績,也更容易讓百姓們接受新政。

趙禎自然知道寇季口中那句‘越窮的地方越容易出政績’是什麼意思。

“那便選三秦之地試行。”

趙禎已經被寇季說服,所以毫不客氣的選擇了三秦之地。

寇季在趙禎說完話以後,問道:“官家準備讓誰去擔任三秦之地的知府?”

趙禎看着寇季道:“四哥有可推舉的人嗎?”

寇季坦言道:“范仲淹可擔當此重任。”

趙禎一愣,思量道:“范仲淹在河西治理地方的時候,頗有建樹,也十分能吃苦,更扛得住壓力。李公曾經上奏過許多奏疏,稱讚范仲淹。

讓范仲淹去擔任三秦之地的知府,確實是一個十分好的人選。”

說到此處,趙禎盯着寇季道:“但范仲淹擔任了三秦之地的知府,永興軍路的轉運使,可就無處安放了。”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調他去河西擔任轉運使,看他和李迪誰能鎮得住誰。”

趙禎聞言先是一愣,隨後失笑道:“朝堂上能有幾個人鎮得住李迪的。調永興軍路轉運使去河西,必然會被李迪壓的喘不過氣。”

寇季淡然道:“臣若是沒有記錯的話,他在永興軍路任職轉運使,快十年了吧。十年時間過去了,三秦之地還是那麼窮。

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調他去給李迪當副手,已經是便宜他了。

他若是不願意,就讓他去北邊吃沙子,吹冷風。”

趙禎哭笑不得的搖搖頭,卻沒有反駁寇季的話。

此事定下了以後,趙禎又找呂夷簡三人商量了一下。

呂夷簡三人對寇季的提議不贊成,也不反對。

他們三人分別選擇河西、江寧府、川府,也有各自的用意。

呂夷簡選擇河西,是因爲河西之地多俘虜之身的百姓。

朝廷如何在河西折騰都行,真要出了問題,大軍往河西一派,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王曾選擇江寧府,是因爲朝廷在江寧府推行新政的話,會遭受到很大的阻力。

只要朝廷能夠扛着阻力,將新政推行下去。

那麼以後在其他地方推行新政,就會輕鬆許多。

張知白選擇川府,大致的想法跟呂夷簡差不多。

張知白覺得,推行新政,必然會遭到人反對。

一旦鬧出了事端,駐紮在大理內的十數萬大軍,可以快速的趕到川府境內平定。

他們三人雖然各有用意,但是在跟趙禎商討此事的時候,並沒有堅持己見。

因爲此事背後真正的謀劃者是趙禎和寇季二人。

趙禎和寇季二人的想法和選擇,遠比他們三人的重要。

他們三人現在要做的就是頂住此事,避免出現紕漏。

他們三人對寇季提出的三秦之地沒有表態,但是對寇季推舉的人選,倒是舉雙手贊成。

他們三人十分的欣賞范仲淹。

范仲淹入京以後的所作所爲,他們三個人都看在眼裡,知道範仲淹是一個能擔當大任的人。

若不是范仲淹跟寇季走的太近,他們三人甚至還有心提拔一下范仲淹,將范仲淹當成儲相培養。

一個在他們眼裡有儲相之姿的人,去三秦之地擔任知府,主持新政的推行。

他們很滿意。

此事定下來以後。

趙禎下旨調任了永興軍路上的轉運使等一類的主管官員。

隨後,趙禎再次下旨,該永興軍路爲陝西府,府城定於長安。

設知府一人,主管民政;設監察使一人,主管監察;設鎮府將軍一人,主管地方兵馬。

府下設立十州七十二縣。

州內設知州、巡查、鎮州校尉。

縣內設有知縣、觀政官、縣尉。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佐官和六曹官吏若干。

在趙禎旨意下達以後,范仲淹就打點了行囊,隨同新任陝西府監察使龐籍,一起趕往了長安。

在臨行之前,范仲淹特地拜會了寇季。

寇府新宅。

花園。

寇季和范仲淹面對面的坐在軟毯上,面前擺放着一張矮几,矮几上擺放着一桌酒菜。

范仲淹一邊爲寇季斟酒,一邊道:“先生,聽聞學生能夠出任新設的陝西府知府,是您推舉的?”

寇季端起酒杯,淺嘗了一口,撇撇嘴道:“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還需要問?”

范仲淹苦笑了一聲道:“學生不是這個意思。學生的意思是,先生既然推舉學生去出任陝西府知府,那麼必然有什麼事情需要學生做。

學生就是想問問,先生打算讓學生做什麼。”

寇季聞言,似乎來了興致,他放下了酒杯,盯着范仲淹笑道:“知道昭陵不?”

范仲淹緩緩點頭,“唐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陵墓。”

寇季點頭笑道:“聽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本,就在李世民的昭陵之中。你去了陝西府以後,帶人挖了李世民的墓,將裡面的蘭亭集序真本拿給我。”

范仲淹聞言,一臉驚恐的看着寇季。

寇季見此,哈哈大笑。

范仲淹見此,意識到自己被耍了,哭笑不得的看着寇季。

寇季笑了許久,止住了笑聲道:“你認識我也有些年了,知道我不喜歡朝堂上那一套行事規矩。我推舉你出任陝西府知府,是看中了你的才能,並沒有其他目的。

你在我面前說客氣話,恐怕並不是真的想幫我做什麼吧?”

范仲淹坦言道:“朝廷突然改路爲府,學生身爲朝廷新設的第一府的知府,所要面對的都是未知的東西。如何治理一府,自然得向先生你請教一番。”

寇季猜到了范仲淹找上門會問這個問題,心裡也有腹稿,他對范仲淹道:“朝廷改路爲府,旨在推行新政。新政是自上而下的,也是自下而上的。

朝廷治府、府治州、州治縣。

數縣爲一州、數州爲一府、數府爲一國。

所以,你到了陝西府以後,需要做的就是指引府下各州的知州,治理各州。

各州再指引州下各縣,治理各縣。

具體如何指引,就不需要我教你了。

你曾經在地方任職過很長一段時間,知道如何治理地方。

你在河西也學習過如何帶領百姓發家致富,知道如何帶領百姓發家致富。”

范仲淹聽完了寇季的話,若有所思。

范仲淹又不是什麼官盲,他爲官的時間比寇季還長,寇季一點,他就明白了府治的關鍵。

也開始思索起了如何依照新政治理地方,帶領百姓發家致富。

寇季在范仲淹思索的時候,繼續道:“隨後我會將汴京城內的紡織作坊,遷移到長安,助你一臂之力。”

范仲淹聞言,緩緩回神,他沉聲道:“先生厚愛,學生愧不敢領受。”

汴京城的紡織作坊,算是汴京城內的一大支柱產業。

算上其他各地的分作坊的話,算得上是大宋的一大支柱產業。

其產出的布料,不僅供應給大宋百姓,也遠銷到了青塘、西州回鶻、交趾、遼國,以及海外諸國。

每一歲的歲收,多的驚人。

如此一大支柱產業,從汴京城撤出,紮根到長安。

長安必然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富起來。

寇季此舉,等於是在他上任的時候,送了他一樁大功績。

以紡織作坊如今的規模,遷移的話必然會有所損失。

所以范仲淹覺得寇季的恩情,他領受不起。

寇季笑着道:“我也沒說一下子就將紡織作坊遷移到長安。我會先派遣人去長安設立分作坊。然後藉着分作坊,招工、引商。

等到長安的分作坊有了成效以後,我纔會將汴京城內的紡織作坊全部搬到長安去。”

范仲淹聽到這話,臉色好看了不少,他盯着寇季道:“先生,學生不明白,紡織作坊在汴京城內辦的好好的,爲何要遷移到長安去?

若僅僅是爲了照顧學生的話,那大可不必。

學生承蒙官家和先生厚愛,此去陝西府,一定會引領着陝西府的百姓發家致富。

學生不才,但也在河西跟着先生學習了許多牧民之道。

有先生教授的牧民之道,學生一定能夠讓陝西府的百姓富起來。”

寇季笑道:“將紡織作坊搬到長安去,有照顧你的意思,但更多的是爲了紡織作坊的發展。”

范仲淹狐疑的看着寇季。

寇季坦言道:“當初初建瑞安鎮的時候,瑞安鎮上的百姓,一個個窮的叮噹響。所以她們做事十分認真,幹活十分賣力。

紡織出的布料,遠比其他地方的布料要好不少。

可近些年,她們做工沒有以前賣力了,紡織出的布料也出了瑕疵。

已經漸漸的影響到了紡織作坊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信譽。

所以爲了紡織作坊的以後,必須得給它換一個地方了。”

范仲淹臉色一變,眉頭皺成了一團,沉聲道:“她們……忘恩負義?!”

寇季失笑道:“胡說八道!她們始終記得我的恩情,也始終記得朝廷的恩情。”

范仲淹沉聲道:“她們既然沒有忘恩負義,紡織作坊紡織出的布料爲何會出現瑕疵。”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因爲她們現在有錢了,做事就沒有以前那麼認真了。”

瑞安鎮上的百姓,以前是一羣災民,一個個窮的叮噹響,爲了討一口飯吃,什麼都能做,什麼都會認真做。

可如今不同了。

隨着寇準在瑞安鎮上創立了文昌學館,吸引了大批家有薄財的讀書人的家人移居到了瑞安鎮。

瑞安鎮藉着跟這些人做買賣、出售、出租屋舍,漸漸的富了起來。

再加上寇季幾次出征,都帶着瑞安鎮上的青壯。

他們跟着寇季撈了不少軍功,也撈了不少浮財,所以更加富裕。

外加上鍛鋼作坊不斷升級,作坊內的勞力們的報酬不斷的提升,使得他們更富。

瑞安鎮上富裕的人多了,人心也就變了。

男子們幾乎都想着進鍛鋼作坊,或者去戰場上搏一個富貴。

女子們都想出去做生意,想多賺一點貼補家用。

所以女子們在下了工以後,一個個都幹起了兼職。

不是挑着擔子在汴京城內叫賣各種零碎的東西,就是在汴京城外、或者瑞安鎮上擺上一個小攤,給過往的商客提供吃食。

一些女子們做生意賺的多了,乾脆就離開了紡織作坊,一門心思的做起了生意。

如此風氣下。

紡織作坊內的女工,不斷的在銳減。

女工紡織出的布料質量,也不斷的在下降。

如今,一心一意爲紡織作坊出力的女工,已經是極少一部分人了。

有鑑於此。

寇季才生出了將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的心思。

寇季之所以敢將如此龐大的一個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就是因爲除了汴京城紡織作坊,其他設在保州、雷州、西寧州三地的紡織作坊。

紡織出的布料產量和布料質量,一直在直線上升。

范仲淹不知道紡織作坊的內情,所以聽到了寇季的話以後,遲疑道:“百姓們有錢了,也不是一件好事?”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道:“一個倒夜香的,在倒夜香之餘,做起了其他生意,並且發現其他生意遠比倒夜香更有前途,你覺得他還會安安穩穩的倒夜香嗎?”

范仲淹聞言,沉默不語。

寇季坦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人之常情。”

范仲淹依舊沉默不語。

寇季失笑道:“你總不能覺得窮人肯聽話肯吃苦,就一直讓人窮下去吧?”

范仲淹終於開口了,“學生不是那個意思。”

寇季笑道:“你覺得此事難以接受,我倒是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爲曾經一貧如洗的瑞安鎮百姓,終於富起來了。

我不用再擔心他們會餓死。

朝廷也不用在擔心他們會餓死。

更不用擔心他們走投無路的時候,會作亂,會造反。

如今離開了紡織作坊,瑞安鎮的百姓依舊能富裕。

那我們就將紡織作坊遷移到其他地方,讓其他地方的人也藉着紡織作坊富起來。

等到其他地方的人不需要紡織作坊的時候,我們再前往別處。

每遷移一次紡織作坊,就能造福一批人。

對我們這些當官的而言,這是一件十分值得高興的事情。”

范仲淹嘆了一口氣道:“學生只是覺得,百姓們富了可以,但不能爲了爭名逐利,失去仁義。”

寇季搖頭笑道:“你又胡說了。生意場上的事情,那有什麼仁義可言。紡織作坊一直在盈利,所以你覺得百姓們離開了紡織作坊,失去了仁義。

可你有沒有想過,紡織作坊若是不賺錢,甚至不斷的往進賠錢。

百姓們若是爲了守着仁義,一直逗留在紡織作坊不肯走。

那得是多悲哀的一件事?”

寇季說到此處,指了指自己,“紡織作坊若是倒了,於我而言,不過是少了一份收入而已。沒了這份收入,我也餓不死。

可百姓們若是爲了仁義守着紡織作坊,紡織作坊一旦倒了。

那他們很有可能就會回到以前,繼續一貧如洗的過活,繼續餓肚子。

你要記住,人只有在吃飽了以後,纔會講仁義。

若是吃不飽,要仁義有個屁用。”

范仲淹愕然的看向寇季。

寇季淡淡的道:“你別看我現在坐在這裡跟你侃侃而談,談論仁義道德。在華州的時候,家中沒有米糧,爲了一口吃的,我能光着屁股在一衆洗衣服的婦人們面前,跳到水裡去摸魚。

我也能冒着被人扭送到官府的風險,跑到街道上去騙人。”

范仲淹深吸了一口氣,對寇季深深一禮,“學生受教了。”

寇季點點頭道:“去了陝西府,好好幹,別丟我的臉。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是跟監察使、鎮府將軍起了衝突,就來信給我。

你先生我雖然人微言輕,但是關鍵時候幫你說那麼一兩句話,還是很管用的。”

范仲淹聽到此話,認真的看向了寇季。

“先生,您是不是謙遜過頭了?”

寇季笑罵道:“滾蛋!”

范仲淹哈哈一笑。

隨後,范仲淹陪着寇季又聊了一些閒事,然後離開了寇府,背上了行囊,坐上了馬車,離開了汴京城。

寇季在范仲淹走了以後,稍微給趙禎提了那麼一點點建議。

然後韓琦、歐陽修、文彥博幾個人,便成了陝西府治下十州的知州。

在范仲淹等人調任陝西府以後,在朝廷路改府的開始試着推行以後。

朝野上下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

因爲在很多人眼裡,祖宗成法,最好就是一成不變。

唯有如此,江山社稷才能長治久安。

而朝廷改路爲府,明顯有些違背祖宗成法,所以一些人自然站出來提出反對的意見。

只不過反對的聲音並不大。

因爲改路爲府以後,朝廷任用的地方官員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反而隱隱有些增加。

一些地方官員的職權也沒有縮減,反而增加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此次推行新政,只在永興軍路,並沒有涉及到其他的府路。

所以其他府路的官員在持續觀望,並沒有急着反對。

當然了,還有一部分官員,覺得朝廷推行改路爲府的政令,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機會。

因爲在朝廷推行的改路爲府的政令中,知府、知州兩大衙門的大部分官職的權力得到了提升。

各地知府、知州,甚至一些轉運使,自然不會跳出來反對此時。

而朝廷在改路爲府的時候,增加了一些官職。

那些官職低的,有希望攀一下更高的職位,自然也不可能跳出來反對。

所以,反對此事的聲音很小。

小到寇季、趙禎幾個人懶得出手打壓。

當然了,趙禎、呂夷簡、王曾、張知白四人最近也沒心情打壓誰。

他們的目光都被一個人所吸引。

那個人便是居住在城外三清觀內的何仙姑。

正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色胚。

何仙姑長的足夠美,又頗具出塵氣息,所以在入了汴京城以後,僅僅露了幾面,便引起了汴京城內很多人的注意。

有權貴慕名拜訪,得見仙顏以後,立馬將其吹捧的天上有地下無的。

然後更多的人跑去拜訪。

在得見了仙顏以後,何仙姑的美名,一瞬間傳遍了汴京城。

然後,寇季告訴趙禎的那一番謊言,站不住腳了。

趙禎爲此特地將寇季招進宮。

伏暑殿內。

趙禎目光幽幽的盯着寇季,嘆氣道:“四哥,你不是說那何仙姑相貌平平、身段平平、出口皆是粗鄙之語嗎?

怎麼汴京城內見過她的人都說,她相貌如同天仙、身如拂柳、談吐更是不凡。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還懂得經書學問、兵法謀略,琴棋書畫更是無一不精。

如此冠絕天下的才女,怎麼到了四哥口中,就成了一般女子。

四哥,你可是在欺君。”

若是一般人聽到此話,恐怕早已嚇的渾身哆嗦了。

但寇季又豈是一般人。

他聽完了趙禎的話,臉不紅心不跳的道:“世人愚昧,只知道以皮囊相人,所以覺得那何仙姑十分不凡。可臣不同,臣天生獨具慧眼,能夠透過人的皮囊,看透人心。

在臣眼裡,何仙姑就是一個十分尋常的一般女子。”

第0746章 重啓賈昌朝(今晚一更,明天恢復更新,抱歉!)第0093章 祖孫相遇第0842章 草原法則(祝大家端午節安康!)第1014章 天下第一寵出世了……第0094章 女刺客第0011章 萬花樓(求推薦!求收藏!)第0353章 趙禎也有小脾氣第0576章 大豐收的前兆第0982章 憂心忡忡的李迪第0007章 見寇禮(求推薦!求收藏!)第0447章 塵埃……塵埃……第0757章 一個被人遺忘的人第0858章 整個大遼國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第0850章 陽關破了?!第0807章 多達千萬的貧寒百姓第0780章 大理的名人第0463章 波瀾起第0587章 大宋朝廷在量才方面有大弊端第0588章 憂傷的趙禎第0783章 嫡長皇子第0694章 頑抗到底?!第0334章 及時雨第0125章 勸諫第0164章 清君側第0929章 張狂的蘇洵第0294章 婚事?第0860章 急速膨脹的危局第0289章 虛僞二字的可怕第0455章 討打的趙禎第0402章 內庭三宰借東風第0983章 擎天之柱第0197章 一隻需要熬的鷹第0243章 遼皇耶律隆緒不會弄死寇季?第0606章 寇季差點沒被嚇死第0553章 捧日軍的血性第0692章 遼皇求和?!(6000字大章!)第0357章 寇府忠僕第0560章 兩個有眼無珠的人揚帆遠航(十二)第0252章 陽謀和陰謀(今晚鹹魚一下,就兩更吧)第0874章 勝仗好打,俘虜難安(今晚一更,明天補!)第0742章 分歧,明悟第0246章 一代雄主的手段第0050章 大朝會(上)第0261章 仇人見面第0592章 一羣亮出了獠牙的猛獸第0619章 奪回銅臺關?!第0033章 回府第0549章 強攻玉門關!!(元宵節快樂!!)第0420章 石破天驚,聖賢出世第0104章 寇府內的三個文盲第0316章 始於太祖,昌於太宗第0637章 說殺你就殺你,誰也保不住,少爺說的第0754章 撲朔迷離第0225章 貪功冒進李昭亮?第0390章 本質上是因爲窮!(今晚一更……)第0255章 再坑耶律吳哥(賣萌打滾求月票!雙倍月票即將開啓!)第0025章 賭坊裡的火盆(求推薦!求收藏!)第0455章 討打的趙禎第0731章 羣英薈萃第1006章 驚天變!!第0883章 寇季的一世英名……沒了?!(三更一萬八!)第0768章 忽悠!往死裡忽悠!第0263章 回京(熱烈慶祝祖國七十週年華誕!)第0592章 一羣亮出了獠牙的猛獸第0312章 被趙禎教訓了……第0960章 貪財入迷的趙潤第0704章 趙禎說出的豪言第0702章 種世衡服軟第0167章 平叛第0538章 諸事皆安,唯念妻兒第0226章 西夏立國第0376章 演武開幕第0736章 一場相隔萬里的談判第0770章 劉亨顯蹤……第0230章 她美不美,我沒在意,我看中的是她的才華第0863章 驚世之舉,最後的救贖第0664章 李德明的盤算第0380章 重甲登場第0452章 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第0426章 兔死狐悲第0505章 躲不開的宿命,張元的成名之謀第0108章 幫張綸鳴不平第0140章 司水郎中(今晚有事外出,回來晚了,抱歉)第0323章 軍令狀第0863章 驚世之舉,最後的救贖第0737章 郊祭第0509章 勝了?!第0439章 八王已死第0921章 馬前卒!急先鋒!揚帆遠航(八)第0140章 司水郎中(今晚有事外出,回來晚了,抱歉)第0411章 必有妖第0306章 來自於李老倌的算計第0430章 寇準要教書育人?第0156章 李迪要辭官?第0721章 寇季又被坑了……第0961章 鐵律!!!第0914章 熟悉的推託套路第0937章 漸漸飛來的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