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4章 韓地的發展

“無柱子,無基石,必然倒塌……”

王安石沉聲回了一句。

寇季滿意的笑着道:“今天就學到這裡了,回去好好想想這個問題,對你以後大有裨益。”

王安石謝過了寇季教誨,收拾了東西離開了書房。

寇季在王安石走後,自言自語道:“小子,那個烏托邦國的國相,就是你。那個將百姓弄的苦不堪言的政令,就是青苗法。”

書房裡只有一人,沒人聽到寇季的自語。

寇季在王安石走後,在書房待了許久。

然後回房睡下。

次日,寇季在正堂裡見了樑適。

樑適是個中年人,年齡比寇季大了三歲。

樑家乃是名門。

樑適的父兄皆是大宋的狀元,在民間有父子狀元的美譽。

史書上,樑適官至大宋宰相,父子三人被譽爲‘忠孝三樑’,跟‘陳氏三傑’、文情三蘇’齊名。

其有八子,各個都是人傑。

孫子更是一大堆。

其中身居廟堂者,十之八九。

在大宋闖出了一個‘滿堂笏,樑半朝’的名聲。

別人家稱半朝,那都是門生故舊堆積起來的。

他家憑藉的都是自己人。

只不過,樑適仕途上有些坎坷。

父子皆早亡,導致了他一而再而在三的結廬而居,錯過了最佳的出仕時間,直到而立之年才準備參加科舉。

而寇季的出現,攪亂了歷史,讓他仕途上又出了岔子。

他本應該早已考中進士,出仕爲官的。

可是因爲文昌學館的出現,讓他暫時放棄了科考,進入到了文昌學館讀書。

寇準留下了那一副字,離開汴京城的時候。

他毅然決然的跟隨着寇準,趕往了韓地,成爲了寇準諸多追隨者之一。

寇季在瞭解了他家中詳情以後,總覺得此人是寇準刻意招攬的。

畢竟,他家學淵源,門風嚴謹,家中出來的子弟無一不是人傑。

寇準招攬了他,就等於招攬了一門英才。

有梁氏一門幫襯,寇準不僅能在韓地很快的立其文脈,還能快速的搭建起韓地的各級衙門。

此事寇季準備到了韓地以後問一問。

樑適見了寇季,恭恭敬敬的一禮,“臣樑適,參見老王爺……”

樑適如今在韓王府擔任長史,算是寇天賜的家臣,在寇季面前自稱一聲臣,也是應該的。

只是老王爺三個字,聽着有點刺耳。

雖說在這個平均年齡在三十歲左右的年代,三十歲以上有資格稱一聲老字。

但寇季還是不喜歡。

他始終覺得,六十歲以上的人,纔有資格稱老。

但寇季不想計較。

在樑適施禮過後,寇季微微擡擡手,“韓地如今一切如何?”

樑適正色道:“回老王爺,如今韓地有六萬戶百姓,十三萬戶罪籍,有兵十七萬,存糧兩千三百萬擔,多是大米。

寇公將韓地分爲了一都兩府八州三十二縣。

如今開平被定爲一都,名爲韓城,又叫韓都。

兩府分別是南北兩府,南爲臨海府,北爲歸義府。

其他八州三十二縣,各有其名。”

對於寇準重新劃分韓地,並且重新給韓地各處命名,寇季完全能理解。

寇季此舉是在斷高麗殘餘。

只要寇氏在那一塊地上統治的時間足夠長。

那一塊地方的人就會逐漸的忘記以前的高麗各處的地名。

等那一塊地方的人熟悉了心的地名,學會了新的學問,說漢話,那高麗就算是徹底滅亡了。

寇季假裝一臉驚愕的道:“天賜只是一個王爵,不是一方國主,怎麼能建都呢?還有,十七萬兵馬?哪裡來的?六萬戶百姓,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我記得祖父和天賜去韓地的時候,不過帶了不到一萬三千人而已。

從哪兒冒出的從哪兒冒出了二十多萬人?

罪籍的戶數沒變,不會是從大宋搶奪的吧?”

寇季說到最後,臉上出現了驚恐。

樑適見此,趕忙解釋道:“遼地有狄青狄將軍坐鎮,誰敢從遼地搶人。寇公約束着韓地的兵馬,韓地的人在沒有準許的情況下,從沒有越過鴨綠江。

韓地建都,是官家允許的。

官家暗中賜了王妃密旨,王妃到了韓地以後才宣之於衆。

正是因爲有官家的旨意,寇公纔敢建立韓都。

至於韓地多出的百姓,有一部分是寇公和王爺過去的時候帶過去的,還有一部分是王妃去的時候帶過去的。

剩下的都是投效的。”

寇季假裝不相信,質問道:“十幾萬人投效,開什麼玩笑,我從沒聽說過周遭有那個地方有十幾萬人離開。”

樑適遲疑了一下,哭笑不得的道:“不敢欺瞞老王爺,那些人都是在海上飄蕩的遺民。有前隋的、有前唐的,他們祖上似乎是前隋和前唐的將士,所以一個個都有兵甲、武藝也不弱。

王爺在海邊巡視的時候,他們就冒了出來。

王爺見他們一直飄蕩在海上,居無定所,就收留了他們,將他們歸爲了民籍。

並且免除了他們兩年賦稅,還給他們發了罪籍,供他們驅使。

他們中間多殘缺的男丁和獨身的男丁,所以王爺還給他們放良了一些罪籍女子做妻子。

由於他們一家一戶人口太少,所以王爺就將他們兩三戶編爲一戶。

他們在落戶以後,王爺欣賞他們有武藝,就召了他們充當軍卒。

說實話,臣也沒有想到,王爺隨手下的一步閒棋,隨後居然引起了大的反響。

那些人落籍以後,見王爺是一個勤政愛民的王爵,便呼朋喚友的出海,從海上帶了不少飄蕩在海上的遺民。

臣更沒想到,他們一帶就是一年,足足從海上搜羅了近二十多萬人。”

寇季一臉駭然,“海上居然飄蕩着二十多萬人,以前我們怎麼沒發現?數量如此龐大的人在海上飄蕩,不可能一點風聲也沒有吧。

確認了那些人經常在海上飄蕩了嗎?”

樑適鄭重的道:“臣仔細觀察過,他們一部分人應該是在海上漂盪過,可還有一部分人,應該常年在陸地上。”

寇季眉頭一挑,追問道:“你的意思是,其中有一部分人恐怕來歷有問題?”

樑適點頭道:“臣覺得他們來歷是一個謎。順着海上查了許久,也沒有查出什麼。”

寇季皺眉道:“二十萬人,憑空冒出來的?”

樑適沉吟着道:“臣覺得,有一部分應該是韋室以北的地方過來的,有一部分是從海上的海島上而來。

他們應該一直潛藏在海上和極北的地方。

中間有所往來。

臣翻閱高麗的遺書,發現裡面存在着他們往來的痕跡。

他們應該是前唐和前隋的遺民。”

寇季思量着道:“那他們爲何造不出來,晚不出來,偏偏這個時候出來。”

樑適沉聲道:“寇公說,可能跟韋室外的北地越來越冷有關。”

寇季沉吟着道:“你之前說過,他們有不俗實力,他們完全可以挑一塊無主之地,佔山爲王。

爲何之前不顯山不露水的?”

樑適坦言道:“臣私底下派人問過他們,他們說,他們在等我漢室收復高麗。此前我大宋攻打高麗的時候,他們準備出一份力的。只是還沒等到他們跟我們聯繫,我們就攻破了高麗。”

寇季咬咬牙道:“罷了罷了,他們說的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我們就暫且信了他們的話。你回頭回去以後,告訴天賜,只要他們將自己當成韓地的百姓,遵從韓地的律法,我們就既往不咎,接納他們。

當他們是我們的百姓。

他們若是有異心,那就向狄青求援,讓狄青率兵清理了他們。”

樑適點頭道:“寇公也是這麼說的。寇公說,韓地如今缺人,所以他們只要是我漢家苗裔,我們就應該接納他們。

他們的出身,我們不問。

三代以後,無論他們以前是什麼身份,都會成爲一個徹徹底底的韓地人。

至於他們有沒有異心,根本不用操心。

寇公說,只要你還在大宋,就沒人能在韓地掀起風浪,任何在韓地掀起風浪的人,都會被你派遣兵馬殺的乾乾淨淨。

所以王爺放心的將他們中間的青壯,全部招募爲卒,分派到了各地守衛。”

寇季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道:“祖父說的有理……只要韓地有任何風吹草動,我會奏請官家,調遣狄青率領大軍長驅直入。”

樑適認真的點點頭。

寇季像是放下了什麼心事,笑着問樑適,“韓地的耕種、貨物的流通,還有新的學館建立如何?”

樑適聽到這些,臉上流露出了笑容,“那些從海上而來的人,雖然底細不明,但一個個都是兇人,將韓地那些罪籍治的服服帖帖的。

那些罪籍種地可勤快了。

除了韓地原有的良田外,還開墾了近百萬畝良田。

今歲咱們去的晚,所以只種了一季豆子。

王爺花錢從交趾購了兩千多萬擔糧食,正在供養百姓。

到了明年,只要不出現天災,咱們必定豐收。

咱們過去的時候帶了不少管事,在各地衙門立起來的時候,管事們也帶着人去各地立了糧行、布行等鋪面。

踏海而來的那些人,也開了一些鋪面。

雖然還很蕭條,但已經開始有貨物在各地流通了。

歲中的時候,朝廷在鴨綠江邊開設了邊市。

許多商人蜂擁而至,帶了許多貨物。

王府的管事從韓地各地收購了一些貨物,在邊市上發賣。

雙方互通有無,僅僅一個半季,就爲王府帶來了三十萬貫的稅收。

往後等我們韓地各地的城池徹底繁榮起來了,收穫的稅收肯定會更多。”

寇季聽着樑適的講述,臉上流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雖然樑適說的這些東西,他早就通過了寇天賜的信件知曉了。

可如今樑適重新講述,他還得做出開心狀。

“學館呢?”

寇季笑着問道。

樑適笑容燦爛的道:“開城,就是現在的韓城,有高麗遺留下的太學。寇公帶着人到了韓城以後,就已經在太學開科授學了。

官家派去的人,將高麗遺留下的太學拆除了一部分。

然後用材料在高麗太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學宮。

佔地足足達到了萬畝,亭臺樓閣應有盡有。

寇公順勢開了許多科。

就是學生少了點。

不過在海上遺民進入到了韓地以後,補充了一部分。

目前先生有六百四十二人,學生只有三百多。

寇公說,以後學生肯定會超過萬數。”

寇季愣了一下,“萬畝?半個韓城都被容納進去了吧?”

樑適笑着道:“沒有……就四分之一。”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那也不小……萬畝,已經不能用學館形容了,應該叫學宮。我祖父讓官家幫他建立一個學宮,就不怕官家罵人嗎?”

營造一座佔地萬畝的學宮,跟營造一片佔地萬畝的宮羣沒區別。

如此龐大的工程,需要消耗的錢財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這筆錢可是趙禎自己掏。

樑適笑着道:“勞力不要錢,木料也幾乎不要錢。刨去了這兩樣,花費就沒那麼大。不然寇公也不看張口建立一個萬畝的學宮。

當然了,寇公讓朝廷營造的只是其中一些核心的地方。

大部分地方都空置着。

寇公說,等隨後學生多了,再建。”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我祖父可不會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他一口氣佔了萬畝地,恐怕有其他深意嗎?”

樑適點點頭道:“老王爺一猜就準。寇公這麼做,也是迫於無奈。韓城以前是高麗的都城,佔地面積可不小。裡面的人被劃到了罪籍以後,就分派到了其他地方當了耕農。

韓城就是一座空城。

目前只有我們帶過去的一萬三千人,還有海上而來的一萬將士家眷居住。耕種韓城周遭的罪籍,幾乎都住在韓城外的一些村莊。

韓城顯得很蕭條。

所以寇公纔出此下策。”

寇季緩緩點着頭道:“各地蒙學呢?”

樑適笑着道:“各地蒙學已經立起來了,韓地的貴族們被清理了一個乾淨。所以空出了許多大宅。除了分配給百姓的以外,還剩下許多。

只要稍微休整一下,就能成爲蒙學學社。

不僅百姓的孩童在蒙學讀書,那些罪籍的孩童也在蒙學讀書。”

寇季沉吟着道:“你們應該只是建立起了縣蒙學,村鎮上應該沒有蒙學。你們怎麼解決那些罪籍孩童往返問題的?”

樑適低聲笑道:“王爺派人明確的告訴了那些罪籍,孩子們讀書是他們唯一脫籍的希望。讓他們將六歲以上的孩童送出來,住在了城池內的學社中。

他們爲了脫籍無有不應。

甚至還塞了不少女童。

寇公憐憫他們,知道他們一些人家中只有女童,就順勢將女童也納入到了蒙學中。”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爲了讓他們服服帖帖的種地,你們居然拿人家孩童做質子。”

樑適果斷道:“咱們是聖人門徒,可幹不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咱們是向他們講明瞭利害關係。

他們若是不願意,咱們絕對不強迫。”

寇季搖了搖頭,笑問道:“那些孩童入了城池讀書以後,那些罪籍是不是變得乖巧了許多?”

樑適重重的點頭,“王爺仁慈,準那些孩童一個月回家七日。那些孩童回家以後,將他們在學堂裡的一切告訴了罪籍。

罪籍們知道我們是真心在教育那些孩童讀書,而不是拿那些孩童們做一些惡事。

所以就順從了許多。”

寇季苦笑着道:“這比拿人當質子還狠……”

樑適低聲笑着,沒有言語。

寇季苦笑過後,對樑適道:“回去以後告訴天賜,脫籍的條件可以放低一點。韓地不比大宋,不求他們考中進士,只要能考中隨後兩府建立的府學就行。

至於我祖父立的學宮,暫時只取漢家苗裔。

那些跟我漢家漢子產下的孩童,或者入贅我漢家的,也算在其中。

父母雙方皆爲罪籍的,只能止步於府學。”

樑適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

他學的是聖人文章,講的是有教無類。

不過寇季發話將那些孩童擋在了門外,他也沒辦法阻止。

想到了寇季對大宋以外的人的兇殘手段,他也能理解寇季的做法。

寇季吩咐完了教育,又吩咐起了其他,“農閒的時候,可以讓罪籍和將士們修建官道。官道是必須要有的。

十七萬將士,有些多了。

應該從十七萬將士衝抽取一部分有殘缺的,充入到各級衙門,充作小吏和衙役。

每一縣可以留下五百騎。

每一州可以留下三千騎。

每一府可以留下一萬步卒。

其於的人當中,可以抽出五萬人,編爲一軍,一五千人爲一營,分駐在韓地各個要塞。

再抽三萬人組建水軍,依舊是五千人一營,分別駐紮在韓地六角。

韓城可留下一萬二。

其中兩千人和公主的三千甲士,組成韓城守衛。

另外一萬,可以屯駐在韓城邊上,充當鎮軍。”

樑適細細的盤算了一下道:“如此一來,軍卒就剩下了十五萬。其餘兩萬人,充入了各地當了衙役以後,應該還能剩下足足一萬七千多人。

他們如何安置?”

寇季胸有成竹的道:“一部分人可以充當驛站的驛丞、驛卒。另一部分人可以充當個地方的里長、鄉長等。”

樑適盤算了一下,道:“還剩下一萬四千人。”

寇季笑着道:“剩下的人分散分配到地方,十戶一戶長。一個戶長,領兩戶百姓,統八戶罪籍。”

樑適眼前一亮,拍手道:“妙啊!”

寇季笑了笑,沒說話。

韓地也就大宋一府之地而已。

管理起來遠比大宋容易。

寇季一個治理大宋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治理一個小小的韓地,輕而易舉。

寇準就更是如此。

其實這個法子,不是寇季想出來的。

而是寇準。

寇季如今被大宋所有的事務纏身,根本就沒時間去處理韓地的問題。

寇準在仔細瞭解的韓地的百姓情況以後,就提出瞭如此法子。

他知道那些從海上而來的將士們的底細,知道那些人現在效忠的是寇季,而非寇天賜。

所以這種將將士們打亂分配的事情,必須要寇季來說,那些將士們纔會聽。

寇季如今藉着樑適,將話帶回去,剛剛好。

樑適在讚歎了寇季以後,忍不住道:“老王爺,您幾乎將大部分兵馬分配到了韓地內部。邊陲上只有三萬水軍。

鴨綠江邊上一支強軍也沒有,您不怕嗎?”

寇季哈哈大笑,“怕什麼?怕我自己派遣兵馬過去攻打自己的封地?”

樑適聽到此話,居然沒有不好意思,反而一臉認真的道:“您得爲以後做準備。您不可能一直待在汴京城。”

寇季聞言,收起了臉上的笑意,認真的打量了樑適一眼,“你準備徹底在韓地生根?”

樑適反問道:“臣已經是寇氏的家臣了,您覺得臣還有反悔的餘地?”

寇季正色道:“你若是在韓地呆膩了,願意到汴京城出仕,我可以幫你。”

樑適笑着搖頭道:“既然已經在韓地出仕,再到汴京城出仕就毫無意義。不會得到任何信任。”

寇季聽到此話,就知道樑適是真的打算死心塌地的留在韓地。

對此,寇季心裡十分感慨。

他很想問一問寇準,到底給這傢伙灌了什麼迷魂湯,居然讓他對寇氏如此忠心。

寇季盯着樑適道:“你既然決定在韓地落地生根,那我也不怕告訴你一些實話。我韓地如今的百姓太少了。

若是兵馬太多,那就沒有人去領着那些罪籍種地了。

所以我們必須等到人口提上去了以後,才能供養更多的兵馬。”

樑適遲疑了一下,沉聲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寇季笑道:“這個道理我懂。不過只要我人在大宋,韓地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更何況,韓地一旦出現了問題,其他幾處恐怕會脣亡齒寒。”

樑適沉吟了一下,道:“但願如此……”

寇季一臉和煦的笑容道:“此次牽來朝貢,你都帶了些什麼?”

第0613章 打不贏就去死!第0805章 前所未有的戰局第0989章 紅妝!紅妝!第0004章 剛直不阿寇相公(求推薦!求收藏!)第0423章 曹國舅第0131章 王曙陪罪第0713章 贓款數額‘巨大’第0106章 狄青第0272章 趙禎有心上人了!第0343章 安興(今晚一更,有點事處理一下)第0229章 只見過兩次的‘老友’第0176章 嬪妃之亂第0779章 算計的明明白白的(今晚一更……大家節日快樂!)第0109章 判詞第0108章 幫張綸鳴不平第0811章 兵臨!第0152章 寇公車第0374章 朱能上門第0138章 把她許配給你如何?(4\\5)第0528章 奢侈的朱能,慫包的李元昊第0142章 針尖對麥芒第0542章 李迪感受到的震撼第0580章 大宋朝最受寵的人第0934章 寇相爺打坐政事堂第0162章 由不得她了!第0837章 戰爭與瘟疫第0870章 惹不起的門神第0898章 一日封百將!(今晚一個更,明天補!)第0014章 目的(求收藏!求推薦!)第0942章 天上掉下來的兩個便宜學生第0435章 豪賭的劉娥第0642章 渡河!第0249章 一個要命的女人……第0278章 寇準想改制?第0868章 兄弟重逢第0969章 寇季提出的兩個百年國策第0913章 唯有寇季能降妖(三更,一萬八……)第0107章 防火防盜防寇季第0395章 爲天下百姓說項?第0318章 各自盤算第0063章 御龍直齊出第0688章 突如其來的決戰?第0785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0505章 躲不開的宿命,張元的成名之謀第0691章 順化渡(求月票!)第0801章 仙姑的秘密第0222章 被向敏中坑了的寇季第0607章 馬上要復官了?!第0351章 英雄遲暮第0096章 朝裡有人好做官第0822章 深入骨髓奴性第1015章 逐漸前行的文明揚帆遠航(二)第0501章 爲什麼防着你?第0519章 臨沙州!第0437章 殺氣催人心徹寒第0023章 你方唱罷,我方登臺(兩章合一)第0696章 西夏覆滅!第0208章 年關將近第0854章 叛徒!叛徒!又見叛徒!第0706章 魚兒上鉤第0815章 以卵擊石?第0157章 李迪殺上門第0544章 李迪的苦心,寇季的明悟第0368章 虎字軍入京第0502章 自作自受的張元(今晚一更,有點事,抱歉)第0596章 高處恭攔車第0726章 主持文武試?第0331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0651章 活生生打死!第0437章 殺氣催人心徹寒第1006章 驚天變!!第0989章 紅妝!紅妝!第0039章 四君園第0186章 潤物細無聲第0587章 大宋朝廷在量才方面有大弊端第0554章 陽關大捷第0214章 嚇不死你,那就坑死你(亨亨大婚,加更相慶!)第0493章 難以拒絕!第0773章 請戰!第0401章 朱能捅了馬蜂窩第0486章 別走啊!再玩會兒!第0959章 問題的根本在哪裡?第0830章 一不小心,幽州城就……破了?第0249章 一個要命的女人……第0807章 多達千萬的貧寒百姓第0078章 趙受益的身世第0178章 癭相第0454章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小蘇洵第0608章 西夏到底在謀劃什麼?第0472章 君無戲言!第0775章 根本問題揚帆遠航(十八)第0523章 薛田,你怎麼沒死?第0872章 兇徒叩關!第0356章 交易?第0564章 大宋的脊樑立起來了第0457章 我大宋,不做冤大頭!(祝我生日快樂!)第0881章 大宋第一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