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三方角力

這次抗擊曹軍入侵的戰役,荊州的三方力量將不可避免地走向聯合,龐統爲此提出了兩個方案,第一個方案是,劉備要儘量利用他皇叔的身份和天下名望,成爲這次抗曹聯盟的首領,從而爲最後吞併荊州奠定基礎。

如果第一個方案因遭到抵制而不能成功,那麼可以實施第二個方案,也就是將劉琦推出來,號召荊州各派勢力團結抗曹,利用劉琦的身份和影響謀取最大的利益。

龐統的這兩個方案深得劉備的贊同,今天劉備來找劉璟,就是想談第一個方案。

劉備沉吟一下道:“這次曹軍南下明顯有兩個意圖,一是以攻爲守,防止我們趁曹軍東征的機會北上中原,所以曹軍直接佔領樊城,威脅襄陽,震懾荊州,如果我們不能組織起有效的防禦,那麼曹軍極有可能渡過漢水,再次攻打襄陽,一旦佔領襄陽,荊州就岌岌可危了。”

劉璟點點頭,“我們也是這樣認爲,曹賊狼子野心,不會止步於樊城,我們必須要儘快反擊曹軍。”

這時龐統接口笑道:“說起來荊州的力量也不弱,南郡有三萬精兵,加上七千新野軍隊,那麼有近四萬人,而江夏這邊也有近三萬人,兵力也不弱,關鍵是襄陽,襄陽手中有近六萬軍隊,卻分屬三個派別,這樣一來,荊州勢力錯綜複雜,各有各的利益,宛如一盤散沙,以這樣的姿態去和曹軍作戰,必然會被曹軍各個擊破,所以抗擊曹軍的關鍵在於齊心協力,聯合抗曹。”

龐統剛說完,徐庶也接過他的話頭繼續道:“士元兄說得一點不錯,曹軍兵力雖然不多,但都是久經戰場的老兵,實力強大,再加上由名將曹仁統兵,謀士賈詡足智多謀,單憑荊州任何一方都難以戰勝曹軍,聯合抗曹是必然之路。”

徐庶語氣一轉又道:“其實聯合也並不難,州牧尚健在,他雖然病重,但他會指定一人統領荊州大軍抵抗曹軍,不知劉皇叔以爲,州牧會指定誰?”

徐庶就是在提醒劉備,這個盟主還輪不到你劉備,州牧健在,他自然會指定三軍盟主。

而這個盟主徐庶不用說出來,在場所有人都明白,此盟主非蔡瑁莫屬,他是荊州軍師,劉表病重,軍務正是由他來主管。

劉備臉色一變,冷笑一聲對劉璟道:“莫非賢侄準備接受蔡軍師的指揮?”

劉璟搖搖頭,“我和襄陽有協議,江夏軍隊指揮權不交給州衙,蔡瑁指揮不了江夏軍,當然也指揮不了新野軍,倒是琦公子那邊,大敵當前,他若不接受蔡軍師指揮,於情於理都說不通,恐怕會有非議,對琦公子影響很大,我勸皇叔還是首先解決好這個問題。”

劉璟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劉備自己內部危機尚未解決,就不要提什麼聯盟之事,更不要做夢當盟主。

話說到這一步,雙方便沒有必要談下去了,劉備也意識到,他的當務之急倒不是爭取聯盟主導地位,而是要儘快攫取南郡軍隊,他心中焦急,便先告辭而去。

劉璟一直把劉備送到江邊,望着劉備一行上了船,劉璟這才問徐庶道:“元直剛纔意猶未盡,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徐庶微微一笑,“江夏有荊州最強大的水軍,而曹軍卻沒有水軍,難道公子不想親自去樊城耀武揚威一番嗎?”

劉璟笑得眼睛眯了起來,“元直知我心也!”

..........

大船上,劉備顯得憂心忡忡,劉璟的一席話使他意識到了這次曹軍入侵給南郡帶來的危機。

在過去三年裡,沒有發生什麼戰爭,荊州也沒有理由調動南郡之兵,而這次曹軍南下,正好給了襄陽一個調動南郡軍隊的絕佳藉口。

無論是爲人子、爲人臣,還是大義,劉琦都無法拒絕襄陽的調令,這可如何是好?一時間,劉備心急如焚。

這時,龐統在一旁笑道:“皇叔不用擔心,雖然江夏沒有聯盟之心,但劉璟還是想和皇叔合作抗曹,從他願接受新野之民便可看出,他還是有合作的誠意,其實這也不錯,最後的結果就是雙方都能獲得名聲,對我們原計劃的影響其實並不大。”

劉備默默點了點頭,半晌,他又嘆息道:“現在我還顧不上抗曹,先把南郡軍權取到手,纔是當務之急。”

“可以讓琦公子稱病,將軍權委託給皇叔,若荊州調兵,皇叔領兵北上就是了,這樣既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口,同時也將南郡軍權拿到手,豈不是一舉兩得,不是什麼難事。”

劉備點了點頭,他真是當局者迷了,這麼簡單的辦法都想不到,不過他眉頭又一皺,“我只怕時間上來不及!”

龐統沉吟一下道:“這其實也好辦,皇叔不是有一匹赤血寶馬嗎?可將這匹馬委託一心腹之人,疾奔江陵去送信,一天一夜便可趕到江陵,讓琦公子稱病拖幾天,然後皇叔可直接乘船趕往江陵,軍隊可暫交給張將軍,晚一點再來江陵,這樣應該來得及。”

劉備深以爲然,當即道:“先生說得不錯,就這麼定了。”

.........

當天晚上,劉璟在江夏發表了《討曹賊檄》,怒斥曹操名爲漢臣,實爲漢賊,荊州牧是嫡系宗室,堂堂朝廷重臣,受天子之符節牧權於荊州。

曹賊爲滅漢室宗親而悍然入侵荊州,爲一己之私而將荊州拖入戰火,使生靈塗炭,荊州人民慘遭曹軍鐵騎蹂躪,河口鎮的慘案就是荊州人的明天。

劉璟號召天下人共譴曹賊,號召荊州民衆絕不屈服,一致抗曹,他在檄文最後寫道:“劉璟不才,既爲漢室宗親,當以匡扶漢家社稷爲己任,願傾江夏之兵,率領荊州民衆抗擊曹軍,願持三尺龍泉,斬曹賊項上人頭,重還漢室朗朗青天!”

劉璟隨即派數百騎奔赴荊州各郡縣,將《討曹賊檄》傳遍荊州。

就在當天晚上,劉璟親率兩萬江夏精銳之軍和五百艘戰船逆漢水北上,浩浩蕩蕩殺向樊城。

.........

襄陽蔡裡,蔡瑁和蔡和在數十名士兵的護衛下,一路打馬疾奔,向蔡氏老宅疾奔而去。

蔡瑁剛剛得到消息,叔父蔡訓病危,雖然時局動盪不安,但蔡訓是前任家主,是蔡家僅存的嫡系長輩,對蔡家影響重大,使蔡瑁不得不放下手中紛繁的雜務,急急趕回蔡裡。

奔至府前,蔡瑁和蔡和翻身下馬,快步奔進內宅,在小院門口遇到了族弟蔡琰,蔡琰是蔡訓之子,也是蔡進的父親,時任巴郡太守。

蔡琰性格穩重務實,不喜多言,他在八年前被任命爲巴郡太守,三次要調離巴郡,但三次被巴郡父老苦苦挽留住,最後一次被巴郡父老連人帶馬扛回縣城。

連劉表也幾次讚歎他爲官三任,造福一方,這次他是趕來襄陽探望州牧劉表的病情,不料正好遇到曹軍入侵。

蔡瑁顧不得和蔡琰打招呼,急問道:“二叔現在怎麼樣?”

蔡琰看了一眼後面的蔡和,點點頭道:“和弟稍等片刻,父親請大哥一人入內。”

蔡瑁快步進了院子,直接走進蔡訓休養的靜室,一進屋子他卻愣住了,房間裡擺着一張寬大的桌子,桌上放着幾塊靈牌,有香案供奉,香菸嫋嫋。

在桌子旁的蒲團上,二叔蔡訓正閉目打坐,氣色紅潤、精神尚好,哪有半點病危的樣子。

蔡訓半睜開眼睛,一指桌案的靈牌,“這是父親、祖父及曾祖父的靈位,你跪下吧!”

蔡瑁心中驚疑,緩緩跪下,向靈牌磕了三個頭,蔡訓這才冷冷問道:“在你父親靈位面前,你告訴我,你是否已經投降了曹操?”

蔡瑁已經明白,二叔是裝病把自己騙回來,他沉默半晌,只得點了點頭,承認了蔡訓的質問。

“投降曹操也不是什麼丟臉之事,現在曹漢難分,而且從家族長遠來考慮,你的做法並沒有錯,這件事我能理解,不過我是想問問你,現在曹軍南下,攻佔了樊城,你準備怎麼應對?”

蔡瑁見叔父並沒有責怪自己的意思,他心中頓時鬆了口氣,可是又想起曹軍攻佔樊城之事,他的眉頭又隨即皺了起來。

“回稟叔父,曹仁昨天命人給我送來一封密信,要求我籌集五百艘渡船送去北岸,這件事我很苦惱,不知該怎麼辦?”

“這就是你投降曹操過早的問題,假如等曹操親率大軍南下,那時你再投降,一則可以保境安民,二則也不失榮華富貴,而你投降過早,就成爲了曹操的一顆棋子,如果你做了,則是背叛荊州,如果你不做,則是背叛曹操,賢侄,你兩難啊!”

蔡瑁羞愧地低下頭,“侄兒知錯了,早知道和二叔商量一下,可事已至此,侄兒也悔之晚矣,現在左右爲難,侄兒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懇請二叔給侄兒指一條明路。”

“確實很難辦啊!”

蔡訓沉思片刻,又問道:“現在襄陽有多少艘渡船?”

“共八百餘艘,其中三百艘樊城渡船在侄兒蔡進手中,他拒絕將渡船交給襄陽,另外還有五百餘艘襄陽渡船在我的控制之下,現在曹仁要的就是這五百艘渡船,不知爲什麼,他竟然很清楚襄陽的情況。”

“這不奇怪,曹軍在襄陽焉能沒有探子?”

停一下,蔡訓又問道:“江夏水軍可有什麼動靜?”

“侄兒已得到緊急情報,江夏水軍昨晚已經出發,最遲明天上午抵達襄陽。”

蔡訓點了點頭,又緩緩道:“你應該知道你的身份,你是荊州軍師,不是什麼貪圖幾兩黃金的低級軍官,你投降是曹操,而不是曹仁,所以你完全不必理會曹仁的要求,你若答應他的要求,就是貶低你自己,要記住我的話,你是舉荊州而降,而不是做曹軍的內應,你所圖是要繼任荊州牧,而不是像黃射一樣,當什麼狗屁校尉。”

蔡訓的話如當頭棒喝,頓時讓蔡瑁醒悟了,他滿頭大汗,心中又是感激又是慚愧,連連磕頭,“侄兒明白了,感謝二叔警示!”

“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蔡訓眯眼笑問道。

“侄兒明白,侄兒會讓劉表任命我爲步、馬、水三軍大都督,總督荊州抗曹,爲將來繼任荊州牧打下基礎。”

“還不算糊塗,去吧!”

蔡瑁磕一個頭,起身走了,片刻蔡琰走了進來,躬身問道:“父親還有什麼事要吩咐孩兒嗎?”

蔡訓淡淡道:“你去告訴進兒,讓他一把火把所有的襄陽渡船燒乾淨,現在就去,讓他天黑前必須燒掉。”

第75章 許都之謀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879章 關鍵一戰第508章 緩兵之計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701章 家事風波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612章 曹氏父子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591章 煩心消息第375章 周瑜的尷尬第227章 劉備的遠謀第668章 上方谷(上)第645章 特殊棋子第7章 給於禁的迷魂湯第291章 危情逼吳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900章 勸降陳羣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479章 司馬懿的第一戰第716章 再擊枹罕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5章 生死一線第959章 西線戰事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1027章 最後希望第692章 關中收官(中)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244章 兵臨城下第445章 曹操特使第428章 周瑜到來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14章 蕭關陷落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986章 河西對策第107章 月下誰人牽紅線第354章 蘄春風雲(二)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1016章 重要情報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262章 膽識過人第1章 絕地求生第285章 順水人情第941章 將計就計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372章 狹路相逢第529章 成都投降(上)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77章 新野急報第965章 順水推舟第290章 攔路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13章 無妄之災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71章 冤家路窄第453章 商人抉擇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84章 驗功第268章 劉表之死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98章 老將黃忠第800章 隔空相鬥第582章 木牛問世第984章 京城告狀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467章 陶政升官第96章 欲迎還拒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1040章 殺雞儆猴第669章 上方谷(下)第290章 攔路第6章 一路追殺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593章 家賊難防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697章 合縱連橫(下)第190章 鳳凰涅槃第995章 激戰會縣第128章 暗流激盪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77章 新野急報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56章 再回劉府第656章 廢后立妃第237章 宜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