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迦·穆罕默德、法塔赫·阿里、穆哈默德統治時期,可以劃分爲卡扎爾王朝的前期。
在這一時期,卡扎爾王朝的統治者們,還有能力維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權。
在隨後統治者的統治中,內部權力的慣性,導致改良無法進行。
在內部無法進行自我進化,且無法適應世界大勢的變化情況下,簽訂了更多的不平等條約,同時授予外國人特權。
這一時期,可以劃分爲卡扎爾王朝的後期。
1848年,穆罕默德去世後,納賽爾丁還無懸念的繼位了。
納賽爾丁作爲卡扎爾王朝的統治者,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不被動搖。
波斯國內的權力結構,依然是王權、教權、部落勢力、以英俄爲首的外國勢力。
波斯國外的形勢變化,歐洲爆發了結束分封部落君主抗爭,其中法國爆發結束君主專制的一系列革命。
歐洲的這一過程,相當於春秋時代的爭霸開始,以強大部落吞併弱小部落爲主。
這一過程中,特有的特點是在部落勢力均衡的情況下,擁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民族或地區,共同協商建立一個大聯合體。
這個大聯合體,也可以稱之爲部落聯盟國家。
部落聯盟國家,以共同承認的憲法或者叫盟約爲統一行動指南。
歐洲在這一過程後,逐漸結束了分封制部落社會,即貴族奴隸社會,進入到平民社會。
也可以說這一過程,是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法國大革命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體制,但是這一體制並沒有徹底的完成,還保留了殘餘貴族勢力。
1848年,在歐洲爆發的一系列革命,就是春秋時期消滅弱小部落國家,以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的革命。
只不過這個過程中,歐洲各部落實力都差不多,以盟約或者是憲法的方式,構建起了大聯合體的部落聯盟國家。
此時的歐洲,正在結束部落社會,向中央集權發展。但是有幾股力量促使歐洲在發展的過程中,發生了變異。
這幾股力量,就是知識分子及部落勢力(分封貴族),此時歐洲的知識分子已經替代了宗教的作用。
在這一時期,可以說是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歐洲第三次思想解放(啓蒙運動,17世紀-18世紀)。
基於第一次和第二次思想解放爲基礎,歐洲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是自我發展的一次思想解放。
由歐洲第三次思想解放,最後結束的是歐洲的奴隸社會,並在隨後的時間裡建起了平民社會和構建了公民社會。
這可以說是世界範圍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那麼第一次在哪裡?
第一次世界範圍的思想解放,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所誕生。
由法家和儒家爲學術基礎(即成文法和慣例法),構建起來的君主中央集權制。
它所結束的是奴隸社會,開啓了平民社會的先例。影響世界的時間之長,是因爲這一轉變過程非常痛苦,且各地區的社會發展形態不同導致。
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是由中東地區傳入的宗教,使歐洲擺脫了原始的氏族部落祭祀崇拜。
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是由東方國家絲綢之路傳入君主專制體制等思想技術,導致後世稱之爲所謂的文藝復興(14世紀-16世紀)。
這些都是題外話,此時的波斯還在各股勢力之間掙扎。
波斯作爲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代名詞,是現代的概念,其中融合了許多民族。
在非常久遠的歷史中,這些部落創造了比較著名的文化,宗教和部落勢力是那個時代比較典型的存在。
這種舊有優勢的慣性,使得在社會形態的轉變過程中,非常的艱難,包袱太重了。
國王納賽爾丁任命了自己的首相,一位有改良意識的埃米爾·卡比爾。
如何改?
如何將部落社會,轉變爲君主專制社會?
如何將部落君主國家,轉變爲專制君主國家?
改良的目的是,爲了維護卡扎爾王朝的統治穩固進行,也就是現任國王能夠鞏固自己的王權。
由部落社會向君主專制社會轉變,那些人會受益?那些人會受損?
波斯國內現有的權力結構是,王權、教權、部落勢力,以及以英俄爲首的外國勢力。
波斯內部的改良,加強的是王權,這就要損害教權和部落勢力,及以英俄爲首的外國勢力。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一個國家的權力是如何構成的,或者說一個國家的權力包含哪些權力?
一個國家是由一塊有主權領土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及維持這些人秩序的政權構成。
一個國家天然的權力,是由維持秩序的政權所掌握。
比如說,波斯這個國家,是擁有波斯境內合法的主權,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各部落民族的人,及維持秩序的卡扎爾王朝構成。
卡扎爾王朝就是一個政權,是一個行政的主體。
國家擁有天然的權力,包括了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
立法權,即誰制定規則。
行政權,誰維護秩序。
司法權,誰來裁判立法制定的規則。
比如說,在波斯卡扎爾王朝時期,納賽爾丁擁有行政權,宗教擁有立法和司法權(教義即規則,宗教裁判所即法庭)。
比如在秦朝,秦始皇擁有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這是君主專制社會所獨有的。
從這一點就可以理解,爲什麼宗教的影響力如此之大。宗教教義即慣例法,宗教裁判所即法庭。
國王納賽爾丁的行政權包含哪些內容呢?
行政權,合法的暴力權(軍隊、憲兵、警察、特務機構)、合法的財政權(稅收)、行政機構(維持日常秩序運轉)、外交(對外關係)等。
此時的波斯,國王納賽爾丁的合法暴力權和合法財政權,都受到部落勢力的影響。
部落勢力也有武裝,部落勢力也可以徵稅或者是不交稅。
在這樣的一種權力格局下,埃米爾·卡比爾想要理順這一系列的關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埃米爾·卡比爾對舊有體制,以一種改良的措施來進行。
在這個過程中,埃米爾·卡比爾,還要面對諸多現實問題。
比如部落王公的叛亂、部落的起義、巴布教的暴動、土庫曼部落對俄國的襲擊等問題。
埃米爾·卡比爾對軍隊的改革,基於加強國王納賽爾丁的統治基礎即合法的暴力權。
第一,軍隊中的部落士兵裝備現代化的武器,同時接受現代化的訓練;
第二,擴大非什葉派地區和定居的農村地區的徵兵力度。
以此削弱遊牧部落士兵、或者是什葉派士兵,對部落忠誠要大於對國王的忠誠,及對教士忠誠大於對國王的忠誠。
第三,確保士兵不會被軍官剋扣軍餉,禁止軍隊要求部落提供給養的傳統做法。
這項措施,提高了士兵的積極性和忠誠性。
第四,積極發展本國的軍工產業,提升自身軍備生產的能力
第五,從奧地利、意大利等國招聘軍事顧問,以加強現代軍隊的建設
這兩點,是基於軍隊現代化考慮作出的改變。
在軍隊的問題上,不允許英俄勢力影響力的介入。
埃米爾·卡比爾對財政方面的改革,基於增加財政收入,以維持整個行政體系的正常運轉。
改革的措施以開源節流爲主,建立正規的稅收制度及海關機構爲主,以避免在徵稅過程中的逃稅、不交稅、稅收腐敗問題;
精簡機構,降低官僚階層的工資待遇,取消了高的離譜的官僚階層養老金;
鼓勵農業和商業活動,例如,引進經濟作物、建立工廠、鼓勵使用新的製造技術,對首都和大城市進行城市化改造。
埃米爾·卡比爾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建立了德黑蘭軍事和技術方面的道如福農學院。
這所學院招聘外國教員,以與波斯無利害關係國家爲標準。
軍官班使用法語;醫學、藥學、軍隊戰術、工程、採礦、歷史、數學等基礎課程,使用歐洲和中東各國語言。
這所學院培養了整整一代波斯的精英,對其它教育機構來說,同樣是學習模仿的榜樣。
埃米爾·卡比爾在法律方面的改革,把宗教法庭置於行政機構的嚴密監視之下。
懲治腐敗的宗教法官,限制罪犯逃往宗教聖所,以躲避追捕和懲罰的慣例。
在法律方面的改革,只能說是撼動了宗教司法權的一角。
但是,對於宗教教義即法律的慣例法來說,沒有現實的條件來推翻這一慣例法體系。
埃米爾·卡比爾對舊體制的改良,改誰就觸動誰的利益。
在軍隊的問題上,加強了軍隊的建設,但是觸動了軍官剋扣軍餉、吃空額的利益;
在財政的問題上,觸動了逃稅、不交稅、稅收過程中腐敗這些人和部落的利益,同時觸動了官僚階層工資待遇的利益,及退休的前官僚階層高的離譜的養老金利益;
在教育的問題上,觸動的是英俄的利益,即排他性影響力;
在法律方面的問題上,觸動的是宗教司法權的利益。
埃米爾·卡比爾,對舊體制的改良,出發點是基於加強王權的統治,對波斯國內權力結構的一種調整。
但是,就是這麼一次小小的改良措施,遭到了教權、部落勢力、支持王權的官僚階層、及英俄外國勢力的反對。
只能說,這大顆樹已經腐朽,並將持續腐朽下去,是沒有辦法再活一春的。
在部落社會體制下,權力的慣性使得既有利益的勢力,仍然依照舊有的思維來行事。
只能說,改良不可能改變,只有革命才能夠改變。
1851年12月,道如福農學院開學了,埃米爾·卡比爾籌建了這所學院,但是此時他已經不是首相(丞相)了。
1852年1月10日,埃米爾·卡比爾,被國王納賽爾丁派來的行刑人拖進浴室,切開手臂和大腿的動脈,流血而死。
埃米爾·卡比爾的改良,是爲了國王納賽爾丁鞏固統治地位。
但是觸及了多方勢力的利益,受到影響的各方勢力,迫使國王納賽爾丁處死了埃米爾·卡比爾。
你要批評國王納賽爾丁沒人性,這是不公允的,這就是權力鬥爭的殘酷性。
埃米爾·卡比爾,是納賽爾丁王子時期的監護人,類似於太子太傅這類的職位,相當於老師。
在穆罕默德去世後,埃米爾·卡比爾,護送納賽爾丁到德黑蘭繼位,隨後被任命爲首相。
也可以這麼說,埃米爾·卡比爾是國王納賽爾丁的親信,屬於智囊加代言人的角色。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句口號,“誅晁錯,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