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會試和京察

“……陛下所言極是,臣受教!”

“好了,起來說話。朕有幾個想法,李師聽聽是否在理。報紙的名字不太合適,先帝和朕從來沒有遷都的意思,用行在代替京城可能會引來非議。”除了紙張之外,洪濤還對報紙的名字不太滿意,也不是說不好,而是比較敏感。

大明帝國的首都應該定在何處,從朱元璋建國開始就沒有在高層統一過意見。最開始定了三個都城,南都南京、中都鳳陽、北都汴梁,最終由於鳳陽基礎建設和交通條件太落後,纔不得不定都南京。

按說南京是朱元璋發跡的根據地,爲啥沒直接定都於此呢?答案很簡單,根據史料記載,凡是定都南京的朝代持續時間都不太長,比較晦氣。

要說一點不信氣運、風水吧,好像也不太科學。老朱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孫子,結果兒子不幹了起兵造反,雖然沒有改朝換代,也把首都挪到了北京。

但大明帝國的官員出身南方的比較多,尤其是江浙一帶,從小對當地的氣候、人文、飲食形成了習慣,非常不願意跑到天寒地凍、風沙滿天的北方去常住。可是皇帝黑了心的要走,不去又不成,只能捏着鼻子跟去。

人是去了,心還惦記着家鄉,於是遷都的呼聲就一直沒有停歇過。有段時間北京被稱作行在,就是行宮的意思,政府部門的文公得加上個行在的前綴,昭示着南京纔是真正的首都。

二百多年過去了,按說應該習慣了吧。結果不是,朝堂裡大多數官員依舊來自南方,遷都的話題從來就沒消失過。爲此明朝一直保持着兩京制度,也就是北京一套領導班子、南京一套領導班子,重要的政府部門也是一邊一套。

此時如果明目張膽的在報紙名字上帶着行在字樣,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也就容易受到攻擊。要是在這個問題上爭論起來,當皇帝的就不好躲在幕後操控了,必須出來表態。

支持遷都?那是不可能的;不支持遷都,就得否定《行在見聞》。不管怎麼表態馬經綸都要倒黴,剛剛發芽的報紙也就跟着被扼殺了。

“……不如由陛下起個名字,臣轉告馬經綸。”做爲內閣大學士,李贄馬上就聽懂了皇帝的意思,也深以爲然,不過他也不想背這個累,打算來個一勞永逸。

“呃……叫《半月談》如何?報紙天天刊印耗費巨大,每隔半個月發行一次比較合適,文章也來得及仔細潤色。”洪濤本不想佔這種便宜,可骨子裡對起名有着濃郁的嗜好,忍了好幾下還是沒忍住,脫口而出。

“……臣以爲……”李贄聽到這個名字及其解釋,老臉上頓時佈滿了溝壑,吭吭唧唧的愣是沒馬上想出讚美之詞。這是啥破名字嘛,一點文采都沒有。

“李師不用費心思了,朕讀書不多,連個童生的水平也不及。不過朕剛纔就說了,報紙不光是給士人看的,名字俗一些也無妨。”

洪濤就知道自己起的名字不合古人胃口,也懶得聽那些言不由衷的奉承,就叫《半月談》了,等自己坐穩皇帝寶座還要御筆爲其提名呢,到時候看誰敢笑話!

君賢臣忠的鬧劇還沒完全消散,新的一年又到了。1607年,景陽三年,新皇登基的第三年,也是洪濤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如果說前面三年的執政算實習期,那從這一年開始就要轉正了。只是在轉正之前還得通過一次大考,考試項目有兩個,殿試和京察。

明朝的科舉制度分爲五個階段,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每個階段都是通關模式,必須取得上一個階段的認可才能去挑戰下一關,最終大BOSS的挑戰時間是每三年一次。

在各地讀書的人經過當地的童生試,獲得童生資格。童生有可能是小孩子,也有可能是大幾十歲的老頭,沒有年齡限制。

童生有資格參加下一級州縣級別的考試,叫做院試。通過了叫秀才,具備了吃國家福利的資格。

明朝的秀才每年大約可領一兩銀子的伙食補貼、每戶兩個名額免除差役、豢養奴婢的資格和刑事犯罪豁免權,以及見官不跪的特權。

好處還是挺多的,百姓但凡有點條件也願意玩命讀書,就算考不上舉人進士,弄個秀才也能讓家庭負擔輕鬆不少,社會地位遠超普通人。

有了秀才身份之後就能去參加省一級的考試了,叫做鄉試。通過了這一關的叫舉人,福利待遇立馬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俗稱舉人老爺!

爲啥叫老爺呢?因爲舉人已經具備當官的資格了,屬於階級跳躍,上升到了統治階級圈子裡。即便暫時沒有官身也被圈子接納,具備了更大的舞臺。

從舉人再往上就是全國一級的考試,叫做會試。此時舉子們就該收拾行李準備長途跋涉了,因爲考試地點只有一個,首都。

過了一關還不算完,合格者需要再進行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覈,通過者才被稱爲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也就是後世所稱的三甲!

電影電視裡經常有進京趕考的情節,其中不乏窮困潦倒、無錢支付食宿費、病倒在客棧裡無人問津的場面。

想一想好像也合情合理,古代交通不發達,如果是從廣東、福建、雲南等地進京趕考,順利的話也要走個小半年,沿途又是吃住又是僱船僱車的花費肯定不少,一般百姓家庭確實難以承受。

但別忘了,進京趕考的全是舉人!不用交稅、不用服勞役、不用納公糧、整天和達官貴人們一起混、保不齊啥時候就會當官的舉人老爺。這種人想弄點差旅費難嗎?都不用張嘴借就有大把人上趕着送。

就算一個有錢人也不認識,同樣不用發愁。各州縣對本地舉人入京趕考都有補貼,距離近的少補點、距離遠的多補點,大體上夠一路花銷的。當然了,您別大手大腳,連趕路帶旅遊肯定不夠。

第687章 勝利在望328.第328章 敏感話題456.第456章 迷途的羔羊2349.第349章 馬尼拉大帆船5205.第205章 太髒028 好事多磨028 好事多磨第879章 自找苦吃第876章 蓄勢待發589.第589章 灤州基地第695章 文武全才251.第25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19.第519章 晉商2538.第538章 船廠鎮第743章 都是人才384.第384章 得加錢!462.第462章 士別三日2第734章 必然分歧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第821章 諜影重重2649.第649章 女人出馬486.第486章 親自指揮191.第191章 忍痛割愛2446.第446章 日新月異6第678章 各懷鬼胎413.第413章 京城保衛戰8334.第334章 血色之夜625.第625章 當堂分贓238.第238章 上陣親兄弟397.第397章 日本和尚2121.第121章 拔膿膏221.第221章 意外2077 峰迴路轉第906章 有條件投降163.第163章 以利誘之2第817章 污其名第886章 高原行軍251.第25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82.第382章 看不見的戰線2第104章 十王府2第884章 白與黑2186.第186章 禍不單行153.第153章 內憂外患561.第561章 積極備戰5636.第636章 幫佛祖清理門戶2475.第475章 短暫的和平586.第586章 規矩第911章 節日來湊546.第546章 收網第736章 二合一第770章 連城鎖北疆364.第364章 南洋總督2第113章 會試和京察2167.第167章 三十六行4(白銀加更12)第843章 隱患467.第467章 大買賣3618.第618章 父與子076 見不得光的手段198.第198章 加快步伐2230.第230章 遼東鉅變4118.第118章 心裡全是生意第900章 來的很及時第957章 十年之後4第898章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第836章 皇帝的野望135.第135章 天下烏鴉一般黑516.第516章 戴罪立功239.第239章 決戰紫禁城第986章 不宣而戰2235.第235章 毒!3642.第642章 又是他!167.第167章 三十六行4(白銀加更12)633.第633章 弱國無外交253.第2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413.第413章 京城保衛戰8第925章 答案在緬甸3349.第349章 馬尼拉大帆船5第926章 答案在緬甸4029 耶穌會第743章 都是人才328.第328章 敏感話題157.第157章 御下之道397.第397章 日本和尚2第822章 諜影重重3406.第406章 京城保衛戰第784章 恩鳥港163.第163章 以利誘之2371.第371章 點 線 面077 峰迴路轉第741章 大明揹包客130.第130章 京城水患201.第201章 敲打第114章 九卿逼宮第717章 閶門魅影5167.第167章 三十六行4(白銀加更12)262.第262章 天高皇帝遠4第924章 答案在緬甸2037 紙上談兵178.第178章 糧荒3277.第277章 初現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