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

bookmark

景陽四年初夏,天津衛突傳噩耗,一夥海盜借季風駕船而來,趁夜在大沽口附近登岸。先襲擊了附近的炮臺,而後順着海河一路北上,燒殺搶掠,折騰到第二天中午才乘船入海不知去向。

消息當天傍晚傳遞到兵部,跑死了三匹馬還摔傷一名驛卒。洪濤是被王安從被窩裡叫醒的,穿戴整齊趕到內閣朝房時六部九卿已經全都到場。

“啪……嘩啦!廢物,全是廢物……上萬官兵攔不住區區幾百名海匪,他們難道都是瞎子和聾子嗎?孫瑋,你來講,天津三衛是由誰統領的,該當何罪!”

戰報剛剛看了一半就被重重摔在地上,皇帝急了,瞪着佈滿血絲的眼珠子,咆哮聲穿透房頂響徹朝房,連前因後果都沒問就要找人治罪。

“臣已差人快馬趕赴天津衛查問,詳細奏報明日才能見到。”

兵部尚書孫瑋也是一臉倦容,面對皇帝的責問啥有用內容也提供不了。這也不能怪他,目前所有情況都寫在軍報上,大臣和皇帝看到的一樣多。

“等明天?海匪既然能攻破天津右衛,誰敢保證不會進攻京城?難道朕和諸位臣工就在此等着受死嗎?你們等得,朕等不得!傳令下去,讓三大營整兵秣馬,隨朕去看看是什麼樣的海匪能比倭寇還厲害,居然敢犯我大明都城!”

這個回答不光沒讓皇帝安靜下來,反倒捅了馬蜂窩。責罵已經不足以解恨,招呼着小太監準備甲冑,同時喊出了令人心悸的口號,御駕親征!

“萬金之軀不坐垂堂,陛下還請息怒,天津衛一事頗有蹊蹺,容臣等仔細揣摩,有了萬全之策後纔可應對。”

一聽說皇帝要御駕親征,在場的大臣們齊刷刷跪了下去,拼了命的勸阻。語氣很堅決,態度很中肯,看樣子只要皇帝不收回成命,他們就要全撂挑子了。

要問皇帝只是去相隔200多裡的天津衛剿滅海匪,用得着如此緊張嗎?放在其它朝代可能不會,但明朝必須會,有前車之鑑。

明朝中晚期的大臣們最怕皇帝幹什麼,排在第一位的不是荒廢朝政,也不是荒淫無度,肯定也只能是御駕親征這四個字。

縱觀明朝的十五位皇帝,有御駕親征經歷的不算少,五位,分別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武宗朱厚照。

從數量上粗看是佔了三分之一,好像明朝皇帝都挺有武力值,能打也敢打。但要是仔細分析下當時的背景和戰績,就會發現這五位裡面至少有三位半都是混子,不是擺擺樣子點到爲止,就是勝少負多勞民傷財。

先說明太祖朱元璋,他是開國皇帝,武裝暴動出身,想不打都不成。但定都南京當了皇帝之後就不再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了,所以朱元璋一生並沒真正御駕親征過。

明成祖朱棣纔是名副其實的御駕親征,而且是專挑強的打。從南到北、從陸地到大海,誰不服、誰嚷嚷的聲音大就幹誰。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以皇帝身份如此能征慣戰且戰功彪炳者,他可能得排在第一位了。 宣宗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曾親率大軍出征過朵顏三衛,殺了兀良哈一個措手不及。但也就僅僅至此了,初戰告捷之後這位從小跟着朱棣南征北戰、懂得軍事技能的皇帝很明白繼續打下去勝負難料,馬上收兵回朝。

英宗朱祁鎮是戰績最次的,終明一朝敗得最慘。土木堡一戰幾乎葬送了明朝八成精銳部隊,他本人還被活捉了。屬於是癮大技術差還不自量力的典型代表,稱作禍國殃民也不爲過。

武宗朱厚照是明朝最後一位敢於御駕親征的皇帝,作戰對手是蒙古小王子,史稱應州之戰。但這場戰爭的過程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只說明軍戰死50多人,蒙古戰死10多人,然後蒙古退兵,明軍勝利。

當時蒙古軍隊有5、6萬,明軍更是多達10萬衆,有皇帝參加的戰役肯定不會太小,打了好幾個小時,總共死了不到百人,聽上去有些不合邏輯。

但結果卻是是蒙古小王子退兵了,之後很多年不再南下,又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明軍勝利的說法,到底當時是個什麼狀況已無從考證。

很明顯,真正御駕親征且取得了不錯戰績,戰術和戰略上雙豐收的只有朱棣這位馬上皇帝。朱瞻基和朱厚照雖然都勝利了,但沒有開疆拓土也沒重創敵人主力,和皇帝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所花費的成本相比,勉強算小虧。

而朱祁鎮則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還坑了親兄弟和之後大部分皇帝。就是從他開始,皇帝的親衛部隊被消弱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量,讓文臣集團手握兵權逐漸做大。

爲什麼同樣是皇帝,又云集了全國精兵強將,獲得結果卻大相徑庭呢?除了時代背景以及對手的強弱不同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

朱棣和朱瞻基爺孫倆全是從小親歷大小戰役無數,把兵器當玩具的職業軍人。他們懂得戰爭技術,所以會打仗、能打仗、敢打仗。

朱祁鎮和朱厚照則是出生在紫禁城、成長於宮女與太監當中,從來沒有過作戰經驗,全憑膽大碰運氣,結果一個點背一個點好。

這個道理不光洪濤懂,滿朝文武同樣知道。眼見這位從小長在深宮大院,除了去南苑打打獵連只雞都沒親手殺過的皇帝又要輕言御駕親征,無論出於什麼目的都要拼命阻攔。倒不是怕皇帝性命有誤,而是心疼花錢和自己的小命。

光聽着御駕親征挺提氣、挺給力的,殊不知皇帝不是穿上盔甲騎上馬就跟着軍隊走了,身邊還要陪着一大羣太監以及文武百官,光是各種依仗、伙食的耗費就能讓軍費翻番,還不一定能起到正面作用,保不齊是去添亂。

要是光耗費點錢財大臣們也能捏着鼻子認頭,讓皇帝高興高興,從而採納更多建議,花出去的錢還能賺回來。但皇帝都去前線了,朝廷裡面除了必要的大臣留守,剩下有頭有臉的怕是都要跟隨,這纔是最要命的。

166.第166章 三十六行3139.第139章 奉旨走私2第868章 機會難得311.第311章 分贓534.第534章 招攬560.第560章 積極備戰4第882章 聲北擊南第790章 分化成功572.第572章 馬尼拉灣海戰3188.第188章 知己知彼2027 雪中送炭214.第214章 好事成雙326.第326章 湖邊上課第1041章 科學和技術第922章 海軍的問題2197.第197章 加快步伐第802章 李代桃僵538.第538章 船廠鎮第1095章 來點刺激的第1048章 最後一塊拼圖4221.第221章 意外2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410.第410章 京城保衛戰5第664章 不堪大用第1059章 公爵夫人455.第455章 迷途的羔羊232.第232章 借題發揮2212.第212章 夾縫求生191.第191章 忍痛割愛2151.第151章 大騙子!第912章 以退爲進267.第267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457.第457章 通州大營第897章 現成的傀儡第720章 林家小子415.第415章 京城保衛戰10第724章 擠兌4492.第492章 新學第682章 反他孃的!344.第344章 如意算盤359.第359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第902章 國師第697章 天師駕到379.第379章 是明軍乾的2001 明朝我來了!193.第193章 放棄2421.第421章 鐵與火的風暴3第812章 民以食爲天478.第478章 會試年085 各懷鬼胎535.第535章 向軍隊伸出魔抓288.第288章 開海的準備658.第658章 危機感512.第512章 惡向膽邊生097 談笑間人命飛灰湮滅543.第543章 大國風範206.第206章 知才善用第895章 破陣2299.第299章 軟硬不吃2092 遼東李家476.第476章 海關386.第386章 混不下去了436.第436章 總參謀部2060 削藩217.第217章 向錦衣衛開刀240.第240章 決戰紫禁城2093 遼東李家2第1029章 戰後諸葛亮422.第422章 新與舊第1033章 賺大了295.第295章 爲國取士2409.第409章 京城保衛戰4第785章 下個蛋就跑565.第565章 私鑄貨幣148.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第923章 答案在緬甸第864章 大戰略127.第127章 《半月談》060 削藩第110章 無波無瀾第992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991章 迅速馳援第988章 大難題570.第570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075章 霧裡看花311.第311章 分贓第918章 南海戶 北行宮648.第648章 軟硬不吃276.第27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027 雪中送炭243.第243章 一場空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302.第302章 南海匪患第720章 林家小子343.第343章 海盜出發313.第313章 水清好還是水渾好第1052章 皇帝家也沒餘糧457.第457章 通州大營375.第375章 圖上談兵3359.第359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