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

bookmark

“奴婢不太明白,寫史爲何要去全國行走,只要能跟在萬歲爺左近,奴婢定會兢兢業業不敢鬆懈。要是……要是能入文淵閣看看藏書,此生無憾!”

聽到皇帝有準許自己正大光明寫史書的意思,劉時敏激動得連御賜的麪條都不吃了,舔着嘴脣提出個讓王承恩和陳矩都咬牙瞪眼的過份要求。

文淵閣乃皇帝的私人藏書館,裡面有無數孤本珍本,內閣大學士想進入看看都要趁着皇帝心情好請示,豈是個小太監能奢望的!

“文淵閣自是去得,古人的書再好也不是本朝見聞。朕不希望你按照古人的想法去寫史,一個民族真正的歷史不是由皇帝和大臣們創造的,而是千千萬萬百姓的生活。

你去各地走一走轉一轉,看看百姓們都在吃什麼、穿什麼、想什麼,那纔是真正的史料。朝堂裡除了爾虞我詐的謊言,你什麼都看不見、聽不到。

千古一帝又如何?伱也是看過史書的,秦始皇在位37年,打了37年仗,百姓苦不堪言;楚漢相爭,人口減少一半,死的多是百姓;漢武帝在位53年,打了35年仗,重徭役重賦稅,民生凋敞,僅僅一副罪己詔應付了事;李唐爲了當皇帝殺死親兄弟逼退父皇,後宮干政禍亂上百年,百姓死傷無數,三不存一。

可就是這些人被史官描繪成了千古一帝,光鮮之處大書特書,醜惡嘴臉一筆帶過,甚至乾脆不提。要是不說實話,寫史何用?史官何用?翰林院裡有的是飽讀詩書的五經博士、熟讀史書的編撰,朕隨便找幾個來編就是了!”

但在如何書寫史書的問題上洪濤並不認同劉時敏的想法,或者說不同意歷朝歷代的做法。爲了身後虛名,敢做而不敢當,毫無廉恥,極大拉低了道德底線。

長此以往會讓說謊變成普遍,皇帝騙官員、官員騙皇帝,皇帝和官員一起矇騙百姓,百姓反過來再糊弄朝廷。本來應該分工合作的社會各階層,因爲失去了基本信任逐漸變成敵人,國將不國。

這個道理不是洪濤發明的,也不是他總結出來的,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懂。只是爲了眼前利益和能力所限,知道也不改,還得變本加厲。

畢竟說瞎話騙人要比干實事引導來的快捷、方便,只要抓緊軍隊和輿論,堅持不懈的洗腦,百姓分辯是非的能力始終趕不上編瞎話的套路,同一個瞎話過幾年再用一次依舊好使,永遠記吃不記打。

但這樣一來,對社會發展會起到嚴重的阻礙作用,老百姓愚昧、孱弱,確實好統治,但也失去了創造性,一代一代遺傳下去,時間越長民族越弱。

光靠能看清未來的皇帝沒用,看的再明白、指的方向再準確,也得靠大部分國人一起努力推動,國家和社會纔會前進,富有創造性的國人越多前進速度越快。

想改變這一切只有一個辦法,從根本上減少欺騙,建立基本信任。但要做到這一點非常難,主要是時間長、習慣難改。需要整整一代人不停堅持說實話,放棄相對容易的撒謊,與人性中的惡打持久戰。

但從某種角度來講又非常容易,不用號召每個人都自覺摒棄惡習,只需皇帝帶頭當榜樣,再以此來要求朝廷官員遵守。

只要朝廷裡瀰漫的撒謊習慣被去除,各地官員就只能跟着改變。同理,只要官員們改變了,各地百姓必須也只能跟隨,沒辦法,羣體通常都是愚昧且盲從的。

這種方式肯定有成功的先例,因爲古人給它起了個名字,上行下效!同時古人也有失敗的教訓,所以才造出積重難返、法不責衆之類的詞彙。但在洪濤看來,這些統統都是統治階級用來推諉的藉口。在人類社會中任何一件事,只要統治階級想改、且帶頭改變,就沒有辦不到的,不存在例外!

“……萬歲爺要仿效古禮?”聽完皇帝的長篇大論,劉時敏有些不敢相信。實際上皇帝所說的史書記錄方法並不是獨創,早在秦以前就存在過。

當時的史官是一份非常崇高的職業,沒有啥大權力,卻在精神上極端富足。他們所記錄的史料任何人都不能看,更不能改,哪怕是皇帝也一樣,怎麼記的就怎麼保存。

但秦始皇完成大一統之後,利用誰都無法制衡的權力把史官這個工作給消滅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羣飽讀詩書的應聲蟲,只要一提殺頭,再輔以升官發財,讓咋寫咋寫,還主動渲染。

其後的漢朝、唐朝、宋朝也都揣着明白裝糊塗,還變本加厲把手段弄得更巧妙、裝扮得更高尚。到了明朝,乾脆連起居注都不讓寫了,想知道當時的情況只能去翻野史、雜史,各種孤證無法比較,霧裡看花。

後世在史學界裡有句話,秦漢之後無史!不是說這段時間沒有歷史,而是史料的可信度大幅降低,通篇充滿了對統治階級的讚美。黑的說成白的,醜的說成美的。以史爲鏡,當鏡子變成了哈哈鏡,再去照就沒啥借鑑意義了。

現在景陽皇帝居然要主動恢復古禮,讓史官重新成爲獨立且高尚的職業,劉時敏聽懂了可不敢相信,又極爲憧憬,哪怕陳矩一個勁兒使眼色還是忍不住追問。

“也是也不是!古人專門盯着皇帝的一舉一動,朕不習慣身邊隨時跟着個影子。你可以去民間遊歷,看看大好河山的壯美,體會下百姓生活富足與否,也能間接體現出朕和朝臣們的德行。

普通人提高自身修爲,嚴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大善!但帝王光品格高尚遠遠不夠,不能讓社稷穩固、百姓富足,個人修爲再高也是昏君。

真正的歷史不是看皇帝讀了幾本聖賢書、說了幾句至理名言、誅殺了幾個貪官污吏、祭拜了幾次天地,而是要看治下百姓過得怎麼樣。”

古禮?那可不成,洪濤不介意讓世人評價自己,但堅決不想去當聖人。更何況作爲皇帝,從登基到駕崩,只要呼吸不停止,陰謀詭計就不能少,基本沒誰敢曬在太陽下面,包括自己。

“萬歲爺以爲奴婢能擔此重任?”從民間角度記錄史料可是個新課題,劉時敏有點不知道該從何入手,原本爆棚的自信心瞬間有些癟了。

“朕沒規定時限,只管去做就是了,做多少算多少。陳矩,給他找個合適的職務,品階不用太高,能在各省走動爲優,花費讓朱雀想辦法,不許走內帑。”

看到門外快步走來的王安,洪濤知道又有事情需要自己處理,也就不再和劉時敏閒聊了,做好安排示意陳矩帶着劉時敏可以走了。

第779章 尼科巴羣島第795章 圍而不攻404.第404章 戰報2第919章 人口491.第491章 耳目衆多053 忠臣535.第535章 向軍隊伸出魔抓511.第511章 新政猛於虎646.第646章 水土不服434.第434章 何患無辭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023 礦稅567.第567章 旁觀者清243.第243章 一場空053 忠臣152.第152章 來自美洲的快遞(白銀盟主7)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019 王皇后(推薦票、收藏都來點啊!)第941章 攤牌541.第541章 天降橫禍446.第446章 日新月異6489.第489章 發展和污染第911章 節日來湊第1087章 歐洲有變第1007章 兩大洲的碰撞3461.第461章 士別三日第706章 新軍366.第366章 好大一盤棋372.第372章 伺機而動140.第140章 一日之兄(白銀盟主3)第880章 意外收穫523.第523章 萬事俱備225.第225章 嚴懲首惡不問脅從602.第602章 細節決定成敗348.第348章 馬尼拉大帆船4008 雙喜臨門第921章 海軍的問題460.第460章 新路2519.第519章 晉商2第1025章 禍水西引2479.第479章 薈萃一堂150.第150章 各顯其能第1049章 最後一塊拼圖5第1005章 兩大洲的碰撞第715章 閶門魅影3187.第187章 知己知彼第683章 固若金湯217.第217章 向錦衣衛開刀第858章 出其不意164.第164章 三十六行(白銀加更11)第1067章 這老師真當不了482.第482章 羣毆208.第208章 以利誘之512.第512章 惡向膽邊生037 紙上談兵447.第447章 日新月異7652.第652章 新時代的開啓第1112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4第973章 日新月異575.第575章 又一個想不到第937章 將在外第1089章 與哲學家爭論第955章 十年之後2第860章 融合得潛移默化282.第282章 該攻還是該守155.第155章 內憂外患3(白銀盟主8)533.第533章 延綏系504.第504章 羣星閃耀第943章 火帽槍153.第153章 內憂外患027 雪中送炭第746章 以點破面216.第216章 威嚴受損第1114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6211.第211章 窮用硫鐵富用硫磺118.第118章 心裡全是生意第968章 轉輪短槍223.第223章 密謀482.第482章 羣毆193.第193章 放棄2191.第191章 忍痛割愛2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760章 爲了和平第946章 大廈將傾第812章 民以食爲天第761章 奇兵出擊406.第406章 京城保衛戰566.第566章 草木皆兵第901章 有個壞消息390.第390章 危機悄悄臨近第987章 不宣而戰3第739章 越訟375.第375章 圖上談兵3603.第603章 出關第885章 白與黑3621.第621章 開疆拓土611.第611章 既不精彩也不熱血094 初步解決方案650.第650章 一個頂倆404.第404章 戰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