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5章 無奈的決定

bookmark

“萬歲爺,福建巡撫奏報,五月以來,漳州府、泉州府、興化府連降暴雨,建寧府多處山洪暴發,當地民衆死傷過萬。沈閣老問過戶部,各州府存糧多已調往陝西、陝西、河南等地,無力再賑濟福建。”

王安帶來的不是好消息,繼初夏北方各省爆發嚴重旱災,進入夏天之後,南方各省又遭遇了水澇。戶部面對越來越多的援助請求表示無力支應,內閣更乾脆,連建議都不提了,直接把決定權扔給了皇帝。

“好一個存糧告罄無力賑濟……這是要逼着朕執行《賑災新法》。看來有些人已經做足了準備,打算趁着國難大撈一筆了,真狼子野心!”

福建發洪水的消息有可能誇張了一些,但洪濤相信不是全假,也確實需要朝廷幫忙。但有關各省州府庫存糧食全都捉襟見肘的說法,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兩個月前,當北方各省旱情嚴重時,內閣裡就有人主張啓動《賑災新法》,但被自己否決了,理由是災情並不如當地州府說得那般嚴重,稍微從南方調配一些糧食過去救救急完全能應付到秋收。

剛過了兩個月,就又有人拿當初皇帝的決定來做文章了。不是不肯啓動《賑災新法》嗎?看看,後果很嚴重吧!糧食都調到北方去了,南方一旦遭災,朝廷只能眼睜睜看着當地百姓餓死,責任全在皇帝!

那到底該不該啓動《賑災新法》呢?這個問題此時已經不在其本身了,而是延伸到了其它方面,比如說糧價,還有部分朝臣與皇帝之間的權力爭奪。

當初主推《賑災新法》時,六部九卿外加內閣大學士們的態度很微妙,從一開始的堅決反對到後來的欣然應允,思想鬥爭過程只經歷了短短半個時辰,一反本來的守舊做派,接受新事物那叫一個快,一個乾脆。

在他們的影響下,更多朝臣加入了擁護行列,且大書特書,交口稱讚皇帝此舉利國利民,不敢說千年一遇,也是非常高明的政策。

難道說新法真的能解決各地災民的根本問題?做爲新法的設計者和發起人,洪濤可以很負責任的講,此舉頂多稱得上是朝廷賑濟的有效補充,既不能治病也不能除根,補丁而已。

那麼問題就來了,朝臣們爲何如此熱衷新法,一年以來只要遇到天災總有人提議啓動,難道說離開新法災民們就活不下去了?

古人云,天下攘攘皆爲利來,天下熙熙皆爲利往。但凡出現找不到理由的共同追求,那就不用瞎琢磨了,只需在其中尋找獲利的可能性即可得到答案。

糧食,洪濤就找到答案了。賑災新法的核心內容表面上看是改變了傳統的官方運輸方式,減少損耗提高效率,但本質上只有一個關鍵點,糧食!

無論何種賑災糧,也不論從哪裡運到哪裡,總得先有糧食,才涉及到運輸成本以及發放效率問題。

明朝官員們別看搞對外貿易一個個全和村裡的傻蛋差不多,總是被坑,但要是論起在鑽國內政策空子、大把大把撈好處的本事,必須世界第一!

他們在皇帝提出這套新法時就敏銳的發現了其核心,同時還找到了可利用的贏利點,那就是糧食。

找商人購買糧食再運到災區,由當地宗室覈收收購保管發放,確實能減少損耗、壓低成本、提高效率,對國家、災民和皇帝都有好處,唯獨對部分官員是損失。因爲他們無法再從大批糧食採購、轉運、分發環節中動手腳了。

自古以來雁過拔毛都是爲官之道,僅憑一則《賑災新法》就想徹底根除,不光是侮辱了官員們的智商,也把皇帝當成了小兒。

沒錯,洪濤壓根兒就沒指望《賑災新法》能解決問題,之所以費勁巴拉的弄出來,還與朝臣們磨破了嘴皮子玩命推銷,目的只有一個,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個不諳世事、表面聰明、其實很傻的草包,從而放鬆警惕、大膽出手。

以目前的局面,自己還無法大刀闊斧的對朝廷官員進行任免,即便心裡清楚或者抓到某些人的把柄,對關鍵崗位也力有不逮,強行撤換非但起不到作用還會引發更激烈的鬥爭,且毫不佔優勢。

但有個例外,如果誰真敢跳出來行天下之大不韙,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下手了。此時官員們就不再是鐵板一塊,而是分化成了幾個小集團。該落井下石的不會手軟,該做壁上觀叫好助威的也不會收聲,甚至還會推波助瀾,恨不得藉助皇帝的手把敵對勢力一網打盡,藉機讓自己的勢力佔據更多位置。

就這麼簡單?沒錯,人類在社會活動當中常用的手段其實就那麼幾種,翻來覆去演變了幾千年但核心依舊,無非就是改個名字、換套包裝。

而應對之策也就幾種,同樣翻來覆去用爛了照樣有效。無它,這就是人性中的貪婪在作祟。只要遇到有便宜可佔,大部分人的智商立馬下降好幾個檔次。如果對手再孱弱一些毫無威脅,基本就不考慮危險了,滿腦子全是收穫。

“先拖一拖,做出朕左右爲難又不太堅定的樣子,讓他們看到希望。距離秋收還有三個多月,時間越少他們就越急,忙中出錯纔好收網!”

洪濤本來沒想這麼快下手,預計怎麼也得等上兩三年,再趕上個幾十年、上百年不遇的大災做契機,纔好把戲份做足,坑挖得更深,最終來個一網打盡。

不承想自己有耐心等,旁人卻有點等不及了。這樣也好,先給他們個深刻的教訓,順便再撈一把回來,正好派到別的用場上去。啥叫剛想瞌睡就有人遞枕頭?前幾天還在爲某個大工程憂慮錢糧不足,這不,巴巴的送上門來了!

“萬歲爺,如此一來災民們該如何是好?”

王安是知道這個計劃的,且一直負責監控各方動作,聽聞皇帝要收網了,既爲遇到了一位聰明主人高興,也有些憂慮。皇帝和大臣博弈,可最終倒黴的還是百姓。

“……兩害相較取其輕,朕現在只能顧得將來,救不了當下。通知袁可立和李贄,此舉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做事一定要小心謹慎,臣不密則失身!”

爲什麼每個朝代裡都有大臣因爲勸誡皇帝而被砍頭、抄家、罷官、流放呢?看看此時的王安就明白了。皇帝也不是神,在很多時候必須有取捨,被捨棄的往往都是百姓。

可有人非要抓住這一點做文章,還公開提出來打臉,不被針對纔怪。這就是人治的副作用,一切對錯沒有固定標準,完全靠掌握權力的人自行決定。

說你對,不對也對;說你錯,沒錯也錯;還別不服氣,讓誰幹這個差事最終都是同樣的結果,除非不是人,或者刻意摒棄人類該有的七情六慾。

巧了,洪濤來回來去穿梭在各個時間段之間,從屬性上講基本上已經不算人類了,再經歷過各個階層的磨礪,七情六慾已經十不存一,還願意設身處地分析所有人的初衷,王安的腦袋才得以保住。

“你們這羣殺才,就該像太祖那樣剝皮萱草、抽腸涮肉、死有餘辜!”

皇帝說的確實有道理,王安一想起要有成千上萬災民因爲官員們的搗亂而被餓死,心中就有股無名火蹭蹭升騰,剛離開北校場就開罵了。

他是雄縣人,那也是個河流密佈經常鬧水患的地方。當年如果不是家裡遭了災,爲了活命被賣到京城,現在沒準都當爺爺了。

342.第342章 遭到拒絕201.第201章 敲打第1115章 咖啡館149.第149章 八仙過海(白銀盟主6)031 李贄2第1053章 錢從哪兒來?412.第412章 京城保衛戰7第749章 新軍制2第1032章 能買就不搶第691章 趁熱打鐵第1121章 全都矇在鼓裡252.第25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2第672章 孤軍受困2147.第14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608.第608章 錢景不錯241.第241章 決戰紫禁城3第751章 新軍制4第1030章 暗度陳倉021 一張大網134.第134章 揣摩聖意2(白銀盟加更1)143.第143章 算筆賬(白銀盟主4)第839章 內蒙古3358.第358章 攔路虎623.第623章 呂宋特區420.第420章 鐵與火的風暴2293.第293章 老天爺的兒子第787章 呂宋熟 大明足第1083章 初探美洲2第693章 以理服人178.第178章 糧荒3第886章 高原行軍563.第563章 收收心640.第640章 科恩總管第677章 鄂爾多斯283.第283章 這人是帥才!470.第470章 塞王460.第460章 新路2第863章 強硬手段489.第489章 發展和污染589.第589章 灤州基地第875章 瞎着急008 雙喜臨門528.第528章 鴻門宴031 李贄2342.第342章 遭到拒絕第889章 蛋殼上有裂縫第920章 身份證052 王承恩第109章 拳怕少壯013 意外所得第910章 時間不夠058 子嗣問題663.第663章 圖謀甚遠第863章 強硬手段第891章 微調640.第640章 科恩總管555.第555章 葉閣老轉正了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454.第454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3337.第337章 會算賬的纔是好官第664章 不堪大用247.第247章 算賬時間2第1089章 與哲學家爭論第923章 答案在緬甸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265.第26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864章 大戰略471.第471章 塞王2255.第25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078 東林書院第689章 遲來的炮第675章 忠奸難辨353.第353章 損失巨大194.第194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053 忠臣663.第663章 圖謀甚遠223.第223章 密謀第1086章 三位一體納賢才475.第475章 短暫的和平047 內臣2265.第26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98.第598章 八旗014 咱家的大院子第843章 隱患第1018章 損失631.第631章 當好官並不難619.第619章 大魚跑了第858章 出其不意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223.第223章 密謀第951章 還有時間240.第240章 決戰紫禁城2446.第446章 日新月異6第934章 沙廉港5214.第214章 好事成雙132.第132章 人是鐵飯是鋼第1002章 風暴角567.第567章 旁觀者清第793章 我行我素652.第652章 新時代的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