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 外戚的作用

bookmark

幾天之後洪濤等來的不是陳矩的好消息,而是皇帝的賞賜。東西不老少卻沒一樣有用的,放着嫌佔地方,拿出去換錢又不敢。

要說全沒用也不恰當,皇帝終於肯放權了,允許太子去鴻臚寺走動。啥意思呢,就是在經筵之外給了參與朝政的權力。

從此之後做爲成年太子終於不再是擺設,可以去鴻臚寺聽聽官員們如何處理朝廷外交事物。但也僅僅是聽,沒有處置權,甚至參加討論都是多餘的,除非官員們真願意聽。

其實太子臨朝纔算正規的參政,不管是站還是坐在朝堂上,耳濡目染文武百官怎麼討論天下大事,熟悉了之後還可以發表見解。

只可惜萬曆皇帝自己都不上朝,太子自然也就沒了參政的機會。退而求其次只能去鴻臚寺裡湊合看看了,也算是物盡其用。誰讓太子夢裡學會了西番話呢,總比二十歲了卻對朝政一無所知要強些。

“陛下口諭!自鳴鐘很好,我兒的心意領了,今後要好生跟着大學士學習,不可懈怠。”除了這個收穫之外,洪濤還第一次和本朝最大的太監頭子,司禮監掌印田義面對面說了話。

與陳矩相比,田義稍微顯老一些、胖一點。說話的時候面無表情,一字一句彷彿不是出自他口,而是被萬曆皇帝附體。說完之後也不和太子多聊,帶着一衆宦官徑直走了。態度不能說冷淡也談不上熱情,完全就是公事公辦。

“萬幸啊……”洪濤並不覺得受到了冷落,反倒在心裡直呼僥倖。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自己雖然趕上個性格非常乖張的皇帝,還不受待見,卻沒趕上太過囂張跋扈的宦官。

田義、陳矩這兩位司禮監的一二把手,從風評到實際爲人處世都還算挺厚到的。在廠督滿街跑、千歲遍地竄的明朝能有如此運氣就知足吧,還要啥自行車呢。

從這日起洪濤每逢單日經筵、雙日去鴻臚寺,雖然多了一項工作卻沒佔用太多時間。除了把經筵的課程稍微背一背,不讓侍讀們挑出太多毛病之外,剩餘時間基本都扔在了時間工坊裡。

隨着工匠們對工藝流程的逐漸熟悉,自鳴鐘的生產慢慢進入了正軌,差不多每個月都能出產兩架成品,且質量一流,廢品率很低。這還是在精益求精的前提下,如果能稍微放鬆點要求,每個月還能再多產出兩架左右。

洪濤並沒催着工匠們加大產量,規定每天只工作四個時辰,餘下的時間全去讀書,讀他拿給太子妃和選侍們看的數術書。每個月進行一次考試,選兩名成績好的俸祿加倍,以此來鼓勵大家用功。

說起這十名工匠洪濤還是很滿意的,他們雖然都是宦官,知道此生很難離開這座龐大的宮殿,也沒自暴自棄躺平混日子,在手藝方面一點不湊合。

看看他們就該理解爲啥很多古代建築歷經幾百年依舊穩固如初,在沒有施工機械輔助、沒有現代化材料加持的情況下,就是靠他們一點一滴幾乎變態般的高標準嚴要求下完成的。

當然了,還要考慮到成本問題.如果不計成本的話,現代的工匠肯定也能復原古代工藝技術,大部分還會超越。

另外這時候幹活出了次品是要挨板子打的,保不齊還會掉腦袋。和做壞了扣點工資甚至啥事沒有相比,威懾力確實也高多了。

七月份的時候,皇帝、皇太后、皇后、貴妃和王恭妃手裡都已經拿到了產自東宮的自鳴鐘,形狀材質、圖案鏨刻、大小功能無一相同。

唯一相同就是獲得了所有人的好評,即便是鄭貴妃收到此物也當着皇帝和陳矩的面對太子表達了足夠的禮節和謝意。這可能就是她得寵的原因,知道什麼時候該裝什麼時候不裝。

總共數一數,包括皇帝的兩架,已經送出去了六架自鳴鐘,除了皇太后、皇后和皇帝賞賜下來的財物之外,算是幹賠。

沒關係,幹啥買賣都得有先期投入,如果不是田義和陳矩死活不敢要,還要多送出去兩架呢。但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再送了,且生產自鳴鐘的材質也得從金銀合金向銅合金轉變,因爲自己要拿它們去換錢了。

怎麼換呢?難不成太子每次去鴻臚寺或者聽經筵的時候懷裡都揣着兩架自鳴鐘,順便向大學士和翰林們推銷推銷?肯定不能那麼幹,把自鳴鐘賣給高級官員沒錯,但不能這麼賣,太掉價了,容易落人口實。

“尺高銅鐘售300兩,銀鍾售480兩,如要自定尺寸和圖樣價格再議。金鐘不賣,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貴妃纔有資格使用金鐘,陳公公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不知千歲爺可選好了經營之人?”

有道是一事不勞二主,既然是要做買賣肯定不能在宮裡做,想去外面自然還要求到陳矩頭上。經過三個多月的操辦,焦化廠和玻璃窯已經在盧溝橋東岸的田村順利生火了,如果不出意外差不多一個月左右就能出成品。

只要陳矩不溜肩膀,應該也不會有啥意外。司禮監秉筆提督東廠,如果連幾十人的小作坊也護不住,那就真該下臺讓賢了。

“母妃家中還有晚輩……”人手,真是洪濤目前最短的板了。人被困在宮中不得隨意外出,身邊除了宦官就是宮女,同樣無法隨意出入。既然母親家裡的侄子能幫忙盯着,那就連鐘錶店一起了吧。

“呃……此事不妥,千歲爺不可把好處都予一家一戶,雨露均沾纔好。”可是這個建議遭到了陳矩的反對。

“陳公公可有合適人選?”洪濤聞言心裡就是一哆嗦,怎麼着,這麼快就想生吞活剝啦!可臉上不能動容,還得虛心求教。

“博平伯雖封爵,又補了錦衣衛僉事,然家裡人口衆多,太子妃也該爲殿下分擔一二。”

“太子妃?哦,如此甚好,全憑公公安排。”

剛聽到博平伯的時候洪濤腦子裡愣是沒想起此人是誰,待聽到了太子妃才恍然大悟。合算自己不光把合法妻子忽視了,連老丈人也忘了,罪過啊罪過。如果能把太子妃和兩位選侍的家人也利用上,那在一段時間內就不愁人手了。

至於說他們會不會忠於自己,這話說的,都是一家人了,胳膊肘豈能向外拐。在這方面古人還是比較傳統的,很講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骨子裡就習慣護着自家利益。

第1086章 三位一體納賢才341.第341章 最後通牒181.第181章 撕破臉第790章 分化成功204.第204章 以文御武2183.第183章 舉起屠刀211.第211章 窮用硫鐵富用硫磺015 大壞蛋出場了第872章 百聞不如一見159.第159章 御下之道3053 忠臣第829章 爲政者無私277.第277章 初現端倪第884章 白與黑2095 把水攪渾第892章 于闐戰役第1076章 仇人見面第1070章 一網大魚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第736章 二合一124.第124章 小疏忽059 救災如救火第925章 答案在緬甸3393.第393章 大無畏者198.第198章 加快步伐2第1041章 科學和技術531.第531章 何爲兵2646.第646章 水土不服339.第339章 那就讓明白人算吧142.第142章 太貴用不起第909章 終於來了第990章 神秘艦隊第851章 借題發揮545.第545章 毫無懸念第1112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4575.第575章 又一個想不到557.第557章 積極備戰351.第351章 銀子一屋子第837章 內蒙古第962章 熊來了3第789章 八卦城第1065章 歐洲分行201.第201章 敲打248.第248章 算賬時間3600.第600章 投其所好068 漕運2061 削藩2400.第400章 德川幕府第820章 諜影重重089 報紙第928章 改土歸流299.第299章 軟硬不吃2582.第582章 御駕親征083 昏君2537.第537章 工廠和民風第812章 民以食爲天第756章 荷蘭特使3第875章 瞎着急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第834章 大汗時代的結束049 皆大歡喜第920章 身份證第834章 大汗時代的結束第1098章 小國琉球554.第554章 出師無名第915章 西域大勝第1017章 死咬不放第840章 英雄末路第849章 鹽務311.第311章 分贓第861章 最後一夢659.第659章 不詳之路第969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897章 現成的傀儡第804章 殘酷的科學第815章 秘密工作第868章 機會難得611.第611章 既不精彩也不熱血328.第328章 敏感話題第970章 太歲頭上動土2第805章 漂白粉081 推恩令148.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276.第276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067 漕運650.第650章 一個頂倆第684章 重騎兵第1041章 科學和技術060 削藩298.第298章 軟硬不吃281.第281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3142.第142章 太貴用不起第866章 戛然而止第1092章 與哲學家爭論4第695章 文武全才531.第531章 何爲兵2第794章 將計就計第813章 東站街第742章 三個驢友521.第521章 普天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