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第470章 塞王

雖然皇帝說得挺有道理,可在場的三位太監卻都面露難色。有道是兔死狐悲,皇帝終於要對太監下手了。

該埋怨嗎?按理說真不該,甚至要慶幸。從景陽皇帝登基開始,刀子第一個掄向了皇族,第二個是官員,第三個是軍隊。

手段基本一樣,先降低待遇,再裁撤數量,最後收繳權力。試問和皇族、文官、武將們比,宦官更高貴嗎?顯然不是,所以捱到三板斧是早晚的事,太正常不過了。

“……此事是否要知會內閣,還請萬歲爺明示!”定了定神,王安再次提問,他想通過這個問題搞清楚皇帝的決心和步驟。

“朕又沒說馬上裁撤,就沒必要打擾大學士了。你們合計着辦吧,每年少入宮一些,以人手不齊爲由少向南京派送,用不了幾年那邊就會空下來。”

皇帝表達的很明確,不希望大張旗鼓搞裁撤,而是要掛羊頭賣狗肉,以紫禁城裡缺少人手爲由,減少南京皇城各監太監的數量。

這樣的好處就是溫水煮青蛙,等有心人發現了也既成事實了,想不裁撤都不成,很符合一貫陰損的辦事風格,也比較符合太監羣體的利益,至少對紫禁城的太監們沒影響。

“萬歲爺聖明……有工科給事中歸子顧奏言……”聽到皇帝這麼講王安等人就放心多了,於是良善拿出了第二份題本放到了御書案上。

“念……”不過皇帝沒接,也沒擡頭,兩隻眼死死盯着桌面上的另一份奏報,只崩出一個字。

“工科給事中歸子顧奏言,江南歲供財賦半於天下。江南財賦出於農田,農田以水爲利,亦以水爲害,全系吳淞江之通塞。

吳淞江通,則太湖之水有納有吐,不爲民害。吳淞江塞,則太湖之水有納無吐,大雨暴至,四向潰出,淹沒居民,沖毀田地。自隆慶中巡撫海瑞修浚至今已四十餘年,因年久失修,致使三吳之民多年盡爲魚鱉,田禾顆粒無收……”

司禮監秉筆良善的嗓音還是不錯的,比王安和王承恩都渾厚,朗讀技巧也掌握的恰到火候,不急不緩字字清晰。可是皇帝好像聽着不太順耳,眉頭越皺越緊,剛聽了半截就出言打斷。

“速讓袁可立派松江造船廠工匠查明吳淞江水情,如情況屬實,發內閣擬旨,若誇大其詞,就讓歸子顧回上海老家當魚鱉去吧!”

“朝鮮國……”王安和良善對視了一眼,覺得這麼處置雖然粗暴了些也算合理。風聞奏事確實是言官們的權力,可是用在災情上未免有些卑劣,如果歸子顧真的這麼做了,那隻能算他倒黴。

“先等等,王安,你去把東廠裡有關代王、晉王、慶王和肅王的卷宗都拿來!”剛要彙報一下個事項,結果又被打斷了。

“……萬歲爺,除了東廠,錦衣衛和宗人府也有相關記載。”不愧是從小陪着皇帝長大的,只要看一眼表情就知道事情大小,馬上開始拾遺補漏。 “都一併拿來,不要說是朕想看,找個不引人注目的藉口。再幫朕想想,朝臣中有誰對這幾位藩王瞭解的比較清楚?”皇帝終於把頭擡了起來,向王安點了點頭,然後又提出一個要求。

“萬歲爺,若論史誰還能比翰林院的修撰更精通?”王安眨巴眨巴眼,知道皇帝健忘症的毛病又犯了,連忙上前兩步湊到御書案近前,壓低聲音提醒。

“……草!王承恩,去請禮部左侍郎明日巳時後入宮,就說朕想聽史了!你們倆也把手裡的差事先放放,陪朕一起把這幾家藩王府的案卷找出來。”

屬下很顧及皇帝的面子,可皇帝自己卻不太注重儀表,重重一巴掌拍在額頭上,嘴裡隨即出來個古怪的發音。

王安說的沒錯,做爲皇帝想找個熟悉各家藩王底細的人太容易不過了。翰林院不就是幹這個工作的嘛,裡面有大明最好的文學家、哲學家,自然也不缺史學家。

其中最讓洪濤喜歡的就是朱國祚,這傢伙是個學霸,萬曆年間的狀元,除了爲人有些死板之外,肚子裡真有東西。登基初的幾年他也是廷筵的講師之一,謀反案後由於無黨無派才被進遷爲禮部左侍郎。

但也不能光聽別人介紹,必要的基礎還得靠自己看,否則朱國祚來了也沒啥用。這些大儒們自視很高,不願意和水平太低的人探討問題,哪怕是皇帝。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面臨着一個問題,兵權該怎麼辦?全攥在自己手裡不成,因爲當時蒙元政權還在,北方時不常就得用兵,一個人真忙不過來。

交給將領也不成,他是個標準的能共苦不能同甘的性格,一起造反打天下的老哥們老夥計老部下,看誰都像反賊,總覺得有人要搶老朱家的寶座。

思來想去,沒轍,只能採取被歷史無數次證明過很愚蠢的辦法,分封,把軍權分給兒子們。估計老朱是這麼想的,反正怎麼弄也沒法保證不篡位,既然如此,肥水不流外人田,讓兒子篡位總比讓外人強。

至於說如此安排會給國家、民族帶來多少負面影響,他應該不是一點都不想,很可能是根本想不到那麼長遠。但在後世,這種極端自私自利的行爲,愣是被解讀成天子守國門,真是神奇。

從洪武三年開始,朱元璋把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分封到了全國,次子秦王、三子晉王、四子燕王、十三子代王、十四子肅王、十五子遼王、十六子慶王、十七子寧王、十九子谷王這九個“塞王”權力極大,可以經常奉命出外作戰或巡閱邊疆。

永樂十五年,谷王被廢除國;隆慶二年,遼王被廢除國;正德十四年,寧王被廢除國;再加上燕王稱帝,明初分封的九家“塞王”此時只剩下肅王、慶王、代王三家了,秦王和晉王的封地準確講應該算二線,並不在邊境。

第702章 鹽禍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433.第433章 欲加之罪2182.第182章 邪不壓正第864章 大戰略070 鼓勵當貪官179.第179章 糧荒4127.第127章 《半月談》031 李贄2161.第161章 輿論武器2(白銀盟主10)第876章 蓄勢待發第726章 擠兌6376.第376章 大淩河畔529.第529章 大明武將597.第597章 大金國598.第598章 八旗第774章 任重道遠478.第478章 會試年036 精神力第884章 白與黑2410.第410章 京城保衛戰5第766章 刑不可知,威不可測第719章 月港477.第477章 海關法433.第433章 欲加之罪2第693章 以理服人第870章 好東西要普及364.第364章 南洋總督2159.第159章 御下之道3458.第458章 兵者,生產力也604.第604章 姍姍來遲026 外戚的作用第849章 鹽務650.第650章 一個頂倆614.第614章 侵略與道德599.第599章 八旗2470.第470章 塞王第898章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第778章 金蟬脫殼150.第150章 各顯其能390.第390章 危機悄悄臨近第905章 大軍壓城178.第178章 糧荒3624.第624章 特區特法第743章 都是人才第766章 刑不可知,威不可測第932章 沙廉港3491.第491章 耳目衆多第701章 頑疾179.第179章 糧荒4第867章 種豆得豆450.第450章 祖國和個人439.第439章 真假美猴王2642.第642章 又是他!574.第574章 小藥治大病2083 昏君2514.第514章 相國府013 意外所得191.第191章 忍痛割愛2092 遼東李家641.第641章 中間人363.第363章 南洋總督528.第528章 鴻門宴372.第372章 伺機而動548.第548章 大魚625.第625章 當堂分贓第685章 見面不如聞名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第84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269.第26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531.第531章 何爲兵2第911章 節日來湊052 王承恩100 又贏一小局第702章 鹽禍第881章 堅壁清野123.第123章 關於善良和勇敢581.第581章 陰雲密佈283.第283章 這人是帥才!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第669章 利益共同體2419.第419章 鐵與火的風暴第817章 污其名328.第328章 敏感話題第897章 現成的傀儡533.第533章 延綏系117.第117章 嘴上全是主義008 雙喜臨門第823章 諜影重重4552.第552章 百年大計和頑疾554.第554章 出師無名211.第211章 窮用硫鐵富用硫磺545.第545章 毫無懸念第864章 大戰略020 萬曆皇帝620.第620章 盛世初現436.第436章 總參謀部2424.第424章 新與舊3第666章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