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文武全才

bookmark

恨不恨呢,那還用問,簡直恨到骨子裡去了。可是在很大一部分官員心裡,一邊恨還一邊希望這位皇帝多活幾年,在皇位上多坐幾天。

因爲景陽皇帝除了剝奪了官員手中的部分權力之外,還賜予了他們很大的富貴和尊嚴。

以往需要通過溜鬚拍馬大肆賄賂才能坐穩的官位,現在只需幹好活兒也能保住了,甚至還能升職。如果有正常的升遷道路,誰又願意整天對下巧取豪奪、對上阿諛奉承的裝孫子呢。

只要不是老頑固,看準機會把家產拿出一部分來投入到工廠、礦山、航運、或者農莊中去,每年的收益也是很可觀的。

掙着乾淨錢、幹着份內事、看着治下一天天富足、聽着國家一天天強大,即便因爲私心而有恨意,也無法真把恨集中到皇帝頭上。這時再去細細體會聖賢書中的詞句,好像味道就不太一樣了。

當然了,有支持的、中立的,肯定也有反對的。這不,兩位公爵、一位侯爵、一位伯爵,瞬間就從大明頂尖豪門跌落塵埃了。

好在皇帝還給他們留了些情面,沒在報紙上蓋棺定論,只是模模糊糊的給了個罪名,賑災不利,妄議新法,擾亂新政,賜死!

說起景陽十二年的這次大旱,來時氣勢洶洶,去時反倒和和氣氣。隨着皇帝在塞外大捷,旱魃好像也被震懾了。從七月底開始,北方各省紛紛降下了雨露,旱情頓解。

雖然對秋糧影響很大,但終歸沒有雪上加霜,讓災區的百姓們緩了口氣。只要能再抗一兩個月,等秋糧一下,很大可能就不會餓死了。至於說明年又該如何,此時此刻的百姓們真想不了那麼遠,想了也沒轍,聽天由命吧。

有道是苦盡甘來,這時皇帝的聖旨來了,免除災區稅賦兩年。然後定國公徐希皋、成國公朱應槐、遠侯常胤緒、永年伯王明輔、武清伯李銘誠等皇親勳貴紛紛捐資在家鄉修整河道、鑿井挖渠,興建水利設施。

當地官府一看,得,大腦袋們都開幹了,咱們也別閒着啦。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也都爲明年可能還來的旱情做點準備吧。

就算心裡不樂意,也得咧着嘴從肋骨上往下拽銀子。沒看見一等一的公爵都因爲賑災不利被賜死了嘛,自己這種小芝麻官,難道真要等着錦衣衛上門不成。

整個景陽十二年的後半段,朝野上下都在忙活一件事,大修水利未雨綢繆。而新任建設部尚書陳家樹是最忙的,見天拿着地方呈送上來的請功奏本,接二連三的懇請皇帝賜字。

這位廣東水果商人的兒子,上任之後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替一位河南地主上疏表功。說他家裡出資修繕了十數裡河道,挖了兩條灌溉水渠,請求皇帝下旨表彰,准許其在村口豎立牌坊。

洪濤當然不會吝嗇這種口頭表彰了,於是很痛快的下了旨意,還親筆提名,積善人家。然後陳家樹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成了批發牌坊和石碑的中間商。

而且他也學會了利用輿論,一邊藉着報紙的力量宣傳此事,一邊唆使建設部官員去各地動員地主豪紳出資修建水利設施,轉回頭他再舔着臉去求皇帝下旨表彰。效果嘛,不好纔怪。古代的鄉紳地主不缺銀子,但缺地位,除非家裡出了舉人以上的人物,否則再怎麼有錢也是土地主,不被主流階層看得起。

可家裡出個舉人太難了,從總量上算能靠上的鳳毛麟角,更別提進士了。如果出錢修水利設施就能獲得聖旨牌樓的殊榮,沒誰會不樂意的。

畢竟銀子沒有白扔,再怎麼說也是用到本鄉本土了,必須算積德。而聲望則是實打實的落在了自家腦袋上,而且上達天聽,幹賺不賠。

陳家樹這邊更高興,建設部就寫了幾篇文章刊登在報紙上,自己再舍着臉去求皇帝,然後就把全年的水利設施建設工程完成了。

丟不丟臉?陳家樹真不覺得。求皇帝爲好人好事表彰怎麼能算丟臉呢。市儈、投機取巧?我呸,連皇帝都沒說啥,你們算個屁,老子好歹也是朝廷二品尚書,誰敢當面羞辱,立馬拉着去面聖。

“能不顧自身得失,只爲工作計,乃官員之楷模。若是大明官員皆如此,朕就可以去東海找個小島,每日操舟釣魚樂不思蜀了。你去找司禮監,讓王安通知禮部,去廣東給陳家樹也立個榮恩牌坊。”

很快這種聲音也傳到了宮裡,先被王承恩聽見,然後報告給了皇帝。於是陳家樹就遭到了狠狠的表彰。雖然都是牌樓,他家這個卻要高級的多,是皇帝下旨,當地官府出資蓋的。

怎麼說呢,即便明天死了,只要牌坊不倒,他陳家在當地就不會沒落。縣官來上任都要來主動拜會,下轎下馬步行進村,這就叫榮恩,蒙蔭子孫。

另一位受到榮恩的是孫承宗,不提任何戰功,光是率部奔襲千里救駕,被皇帝重點提拔就是板上釘釘。但在御前會議上,當皇帝親口說出了其任命之後,又把在場的官員們雷的暈頭轉向。

都指揮同知、昭勇將軍、陸軍副總督、兼兵部左侍郎、領中軍都督府事!

當年袁可立把海軍帶得戰無不勝,以文官領武職並無不妥。如果孫承宗也是以文官領武職,當個陸軍副總督,再兼領五軍都督府的工作,也不算太離譜。

可是他還兼職兵部左侍郎,這可是標準的文職。身兼文武雙職,還都是實職,這就有點蹊蹺了。而且都指揮同知和兵部左侍郎都是正三品,到底哪個是正職呢?

“都爲正職,練兵作戰本爲一件事,卻要分爲兵部指揮調派、都督府訓練落籍,還要分文武,互不統屬互相對立,怎能指使如臂?今後陸軍練兵之事全部交與孫承宗辦理,海軍由海軍參謀部自行籌劃。

如遇大戰,陸軍、海軍參謀部共同籌劃作戰所需,報與總參謀部覈准。兵部與都督府專職管理現有邊軍衛所,核清數量、兵籍、駐地,供應糧草。”

第931章 沙廉港2479.第479章 薈萃一堂541.第541章 天降橫禍第684章 重騎兵622.第622章 開疆拓土2第837章 內蒙古030 李贄第838章 內蒙古2第964章 小琉球大基地607.第607章 莽古爾泰第802章 李代桃僵179.第179章 糧荒4第695章 文武全才第1056章 股票交易2第887章 若羌第993章 百思不得其解2第714章 閶門魅影2566.第566章 草木皆兵208.第208章 以利誘之598.第598章 八旗543.第543章 大國風範285.第285章 鹼廠184.第184章 輕輕落下第838章 內蒙古2147.第14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778章 金蟬脫殼第962章 熊來了3257.第257章 薩琉戰爭第1043章 規劃亞洲2037 紙上談兵338.第338章 連錢都算不明白510.第510章 四大家族第920章 身份證505.第505章 爲長遠計651.第651章 一個時代的落幕第739章 越訟第859章 安南內附第898章 政治不是打打殺殺193.第193章 放棄2第808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093章 地球聯邦第712章 金融工具2209.第209章 瓊島化工292.第292章 安南的未來020 萬曆皇帝631.第631章 當好官並不難第761章 奇兵出擊397.第397章 日本和尚2310.第310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680章 奇怪的戰法第740章 廷杖第882章 聲北擊南584.第584章 糧草先行282.第282章 該攻還是該守第728章 織網333.第333章 開不一樣的海411.第411章 京城保衛戰6139.第139章 奉旨走私2第1005章 兩大洲的碰撞140.第140章 一日之兄(白銀盟主3)第1038章 都是白菜價2544.第544章 牛刀殺雞574.第574章 小藥治大病2306.第306章 南海匪患5534.第534章 招攬240.第240章 決戰紫禁城2015 大壞蛋出場了369.第369章 意外收穫2427.第427章 銀行2189.第189章 舉賢不避親072 滿朝反對聲(求推薦、收藏、月票)595.第595章 林丹汗第762章 拼的就是速度412.第412章 京城保衛戰7第1049章 最後一塊拼圖5第114章 九卿逼宮261.第261章 天高皇帝遠3第788章 小國的悲哀306.第306章 南海匪患5第1049章 最後一塊拼圖5295.第295章 爲國取士2第808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750章 新軍制3328.第328章 敏感話題第810章 三品黑淑人第870章 好東西要普及303.第303章 南海匪患2第987章 不宣而戰3525.第525章 反應遲緩第984章 科恩總督5357.第357章 人盡其才2255.第25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第1126章 各種算賬129.第129章 工業基礎第794章 將計就計498.第498章 破案037 紙上談兵第954章 十年之後第768章 左右互搏第1090章 與哲學家爭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