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必然分歧

bookmark

“講!”

“臣與袁總參謀長一樣只有獨子,似是可以置之事外。然臣還是想替滿朝文武問一句,陛下此意爲何?

自古文武有別,文武雙全者鳳毛麟角。各家子孫若是有意科舉,卻又不得不隨軍出征,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有用之身,平添白髮送黑髮之憂。”

但當着這麼多人也沒法勸皇帝說別惹衆怒,袁應泰只能繞着圈子提醒:你雖然是皇帝,手握兵權,予取予得,但真要把大部分朝臣都逼得走投無路,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大來此言差矣……朕雖讀書不多,卻知道從周起,上陣殺敵乃各諸侯國中貴胄之榮,每戰必身先士卒。

我朝大部分讀書人都以古禮爲尊,動輒感嘆禮樂崩壞。現如今朕正是仿效周禮,恢復士人之榮耀,爾等爲何還是不喜呢?難不成所讀聖賢書都是用來要求別人的?亦或都是用來迷惑朕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士人之理想,但朕認爲這是錯的。做好一個人、打理好一個家庭、管理好一個國家,表面上看都是依靠道德與家法或者國法,但往深層次理解,又不盡然。

在國內道德與律法有用,但在國與國之間最不需要的就是道德和法律。道理很簡單,無論道德還是法律都需要至高無上的權威來評價與執行。

做爲家長和國君,就是評價者與執行人。可是放在國與國之間,又該讓誰來充當這個角色呢?沒有了至高無上的評價者和執行人,道德與法律就是廢紙一張,毫無用處。

當蒙古各部受到天災困擾生活無繼時,想不被餓死凍死只能南侵劫掠;當女真各部發現關內武備廢弛無力約束時,想活的更好只能西征叩關;當佛郎機人發現了大明地大物博時,想賺到更多銀子也只能不遠萬里。

試問各位,此時誰能用道德與法律勸阻約束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時的道德與法律毫無用處,唯有比他們更無恥、更缺德、更無法無天,才能戰無不勝。

此時誰的拳頭大、誰的兵甲犀利、誰更會騙人,誰就會笑到最後。這也是爲什麼朕只用幾萬軍隊就可以打得女真人丟盔棄甲、把佛郎機人趕出呂宋、讓蒙古各部不敢南下的由來。

可光是朕明白這個道理並不能讓大明真的強盛起來,需要更多人明白並參與進來。大明百姓以軍伍爲低賤,根源就在於你們。

楊泉有言,上不正、下參差。如果從你們這裡不帶頭出人出力保家衛國,百姓又怎肯心甘情願的把父親、丈夫和兒子送上戰場呢?

話又說回來了,修身、齊家、治國道理又是相通的,都要靠個人的操守來做榜樣。當家長、國君、大臣的如果不能以身作則,百姓們又怎肯輕易相信。

朕還可以換個角度來說明貴胄子孫從軍的合理性,做爲皇室宗親、大臣勳貴是受益最多的羣體,之下才是士紳豪強地主和百姓。

諸位愛卿都與朕合股開辦有工廠礦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誰投入的多誰收穫的多。治理國家和經營工廠也沒太多不同,想獲得更多就要付出更多。

只有當大小東家全都履行了職責之後,百姓們看到了公平和希望纔會跟着付出。最終依舊是東家們拿大頭,百姓們分一分殘羹剩飯。

誰若是不想付出,只願意坐享其成,有好處的時候先挑大的拿,需要付出的時候先讓百姓頂上,那就不是個合格的東家。

朕想說的還有很多,不過今日暫且到此,相信以諸位的才識應該不難聽懂。快到中午了,都留下來用膳,飯後繼續商討,今日必須有個定論。”

面對袁應泰的當面質疑,洪濤既沒有失望傷感也沒惱羞成怒。有人願意提出不同意見很好,也不是說保皇派就不能和皇帝意見相左。

但提出意見只是第一步,說出道理和給出解決方案纔是重點。現在自己說出了道理也給出瞭解決方案,誰認爲還有更好的道理和方案那就請說出來。

沒有嘛,就只能先保留意見並遵從皇命了。這裡畢竟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不是書院裡的學術辯論場,不可能耗費大量時間去說服每個人,

如果誰因此對自己產生了不信任或者反感,最好也一起保留,否則之前的反對勢力是如何被清理的,今後也是一個待遇,不會因爲曾經是一起戰鬥過的盟友就高擡貴手。

洪濤壓根兒也沒把誰當成不可或缺、能天長地久長相伴的盟友,從田義、陳炬、王安、李贄、袁可立、袁應泰、杜鬆、李如樟,到左光斗、周道登、孫元化、楊嗣昌、楊漣、孫承宗,都是改造大明過程中的過客。包括李之藻、徐光啓、王徵,甚至海戶司成員在內,從來沒指望過誰能一輩子都支持自己。

政治就是這個樣子,鐵打的利益流水的人。今天咱們倆的利益相同,那就是盟友,必須相互扶持一起奮鬥,誰敢攔着你就是攔着我,此仇不共戴天。

轉天,兩個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了,開始出現摩擦了,那就要馬上做出調整,去尋找新的利益共同者。一旦摩擦升級變成了拖累,半秒鐘都不能猶豫,立刻拋棄之。

舉個比較形象的例子,自己就像是推着一輛軌道車奔向遠方,但一個人勢單力孤,速度很慢。爲了獲取更多人的幫助,就把遠方描繪得無比美妙,其中肯定有誇張成分。

一百個人聽了可能都會嗤之以鼻,不願意放棄當下的收穫去遠方尋求更多。但總有人與衆不同,覺得自己的描述很有可能成真,於是袁可立過來了,幫着自己一起推車,打算去那個看不見也摸不着的遠方試試。

世界上肯定不止一個袁可立,走得越遠見到的人越多,描述的越來越詳細,被吸引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就像袁應泰、李之藻、周道登、孫承宗等人一樣,都加入了推車奔赴遠方的行列,然後軌道車就越走越快了。

可是不管怎麼理念相通,人和人之間畢竟也是有差異的。有可能走了一千里路,袁可立走累了,發現沿途有個小村子風景很美,還有在他眼中更美的姑娘暗送秋波。於是心氣就變了,不太想去遠方了,而是打算留下來過日子。

這時候就會必然產生是留還是走的爭論,然後一部分人被說動了,跟着他留了下來,一部分人依舊跟着自己推車前行。

繼續走、繼續向路上碰到的人描述,繼續接納想去遠方追夢的人,也繼續流失走累了想留下休息的人。誰的目的地最遠,誰就註定是那個最孤獨的。

洪濤自己心裡都清楚,很難有人能和自己推一輩子車。因爲不管怎麼描述理想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到底是不是天堂也只有自己心裡最明白。

不管別人怎麼認真聽、使勁兒想,終歸不會完全一樣,在每個人的心目中理想都是不同的。走着走着,有人會發現心目中的遠方好像到了;有人可能會醒悟,原來越往前走離自己的夢想越遠。

或者是走累了、被沿途的兇猛野獸嚇壞了,意識到理想中的遠方可能並不像之前聽到的那麼適合,夢馬上就會醒,車自然也就不想推了。

086 收買宦官心第1118章 大軍南下147.第14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1118章 大軍南下第1031章 紮緊籬笆271.第271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7375.第375章 圖上談兵3第797章 神兵天降第741章 大明揹包客620.第620章 盛世初現287.第287章 有生力量199.第199章 加快步伐3第668章 利益共同體第720章 林家小子618.第618章 父與子429.第429章 銀行4592.第592章 天下第一關第859章 安南內附134.第134章 揣摩聖意2(白銀盟加更1)072 滿朝反對聲(求推薦、收藏、月票)571.第571章 馬尼拉灣海戰2095 把水攪渾第1027章 滅瓦剌第880章 意外收穫第790章 分化成功655.第655章 大刀闊斧第923章 答案在緬甸571.第571章 馬尼拉灣海戰2298.第298章 軟硬不吃412.第412章 京城保衛戰7279.第279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第812章 民以食爲天第900章 來的很及時第692章 維和部隊548.第548章 大魚474.第474章 放長線的底氣第755章 荷蘭特使2287.第287章 有生力量第702章 鹽禍445.第445章 日新月異5第1089章 與哲學家爭論第1074章 失就是得174.第174章 歷史該由人民書寫244.第244章 一場空2第991章 迅速馳援第1078章 長筒襪560.第560章 積極備戰4303.第303章 南海匪患2201.第201章 敲打517.第517章 舐犢情深第931章 沙廉港2539.第539章 船廠鎮2第876章 蓄勢待發第758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407.第407章 京城保衛戰2第1111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3179.第179章 糧荒4265.第26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706章 新軍第867章 種豆得豆第1069章 突然出現的丹麥人047 內臣2368.第368章 意外收穫第686章 致命缺陷第1036章 買一送一577.第577章 最後的榮譽197.第197章 加快步伐230.第230章 遼東鉅變4第896章 恩威並濟第838章 內蒙古2第756章 荷蘭特使3297.第297章 二桃殺三士2第823章 諜影重重4510.第510章 四大家族第967章 小琉球大基地4096 骯髒的學名叫政治362.第362章 禍不單行第973章 日新月異561.第561章 積極備戰5609.第609章 兵者詭道也第1022章 黃鼠狼給雞拜年第1120章 只是前奏443.第443章 日新月異3第737章 真狠人116.第116章 九卿逼宮3183.第183章 舉起屠刀第1107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380.第380章 沒錯,就是我們乾的!144.第144章 經濟賬342.第342章 遭到拒絕200.第200章 在大大的花園裡挖呀挖呀挖260.第260章 天高皇帝遠2第680章 奇怪的戰法653.第653章 新時代的開啓2084 意外收穫508.第508章 聰明學生192.第192章 放棄第752章 新軍制5004 體會222.第222章 意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