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二合一

bookmark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吸取了周朝的教訓,認爲封建制不利於維持統治,疆域再大也不能交給別人幫忙管理,於是就產生了郡縣制。

把土地分成一塊塊的交給官員去管理,聽上去好像和封建制沒啥區別,實際上差異還是很大的。郡守雖然也有一定的權力,但他沒有諸侯的自治權,且不能世襲。

這時候就不再是連鎖經營企業了,而是變成了股份公司。秦王是總公司董事長,各地郡守只是總公司派下去的分公司經理。幹得好受信任就多幹幾年,幹不好完不成總公司下達的業績,一紙調令分分鐘捲鋪蓋滾蛋。

但在公司裡秦王並不能一個人說了算,身邊的大臣也掌控着不小權力,他們就像是董事會裡的董事,既推舉了董事長,又制衡了董事長。權力集中在總公司,也就是中央。

在封建制度下,只要諸侯履行了約定,王是沒辦法直接指揮諸侯國裡的某個農戶的。但在郡縣制下,皇帝可以通過一層一層的官員直接管理國家的每個人。這就是中央集權制,權力都集中到了中央朝廷。

中央集權制持續到了元,之後又發生了變化,從中央集權轉向了君主專制。從理論上講,君主專制並不能算一種新的制度,而是中央集權制的極端模式。

朱元璋在趕跑了北元政權之後也開始吸取教訓了,認爲之前的唐宋元等朝代所以滅亡,主要原因就是權力不夠集中。皇帝不能一言九鼎,下面還有宰相公卿等人分權,很不爽。

於是他就把朝廷裡能分權的職務一步步全給廢除了,把有可能分權的人一個個全弄死了,把絕大部分權力都攥在手裡。

這時候權力就不再由董事會掌控,而是落到了某個人手裡。集權的不再是中央朝廷,而是變成了皇帝,所以謂之君主專制。

效果嘛……顯而易見的糟糕。趕上個勤勉、聰明、運氣好的皇帝,國家可能發展的不錯,可要是趕上個懶惰、腦筋一般的皇帝,國家立馬衰弱。

總體上講,一家人的後代之中,勤勉、聰明的可能性要遠遠低於平庸、懶惰。沒辦法,這就是人性,即便是天賦不錯的孩子,生長在後宮的環境裡也會成爲變態,存在很大的性格缺陷。

所以從長遠角度比較,國家走向衰弱的可能性遠遠大於走向強盛,明朝和清朝就是最好的例子,有能力的皇帝不是沒有,是太少,無法做到連續性,只要出現一個腦子不好使的,缺陷立馬被無限放大,根本沒有糾錯的機會。

但效果不好,不意味着不長久,等清朝代替了明朝,不光照搬了這套制度,還在其上修修改改,把權力更加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中。

難道說皇太極不知道君主專制的害處嗎?有可能知道,也有可能看不到。但他也是人,和朱元璋一樣扛不住權力的誘惑。至於說由此給民族和國家帶來的害處,老子先痛快了再說,死後管它洪水滔天!

既然君主專制這麼糟糕,洪濤爲什麼還要用呢?前面不是說了嘛,制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把後世存在的幾種制度放到周朝去,沒一個能行得通,總不能說後世的制度都是壞的吧。

以洪濤的經驗和認知,他覺得封建制和君主專制放在此時此刻的大明,都有積極的一面。

分封,把土地交給官員們去有限自治,可以節省朝廷大部分精力、物力和財力。治理地方有點像養育孩子,當父母的越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做孩子的能力往往就越弱。

有句話說的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如果一個孩子家庭條件很差,從小就缺乏父母呵護,自立能力往往會超過同齡人。

專制,在朝廷裡完全由自己說了算,也可以省掉大部分爭論,讓政令通順,完全按照設想的節奏和方向快速前進。這也是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最大的優點,減少內耗,集中力量辦大事。

當然了,光發揮出優點遠遠不夠,如果不想辦法遏制其缺陷,結果很可能是弊大於利。

封建制的缺點是什麼呢?中央控制力弱。加盟商各自爲政,理論上只要履行了義務,對於總公司的任何額外命令都可以無視。

啥,後期補充增加約定內容?對不起,一方說了不算,要大家商量好才成。多久能商量好?沒譜兒。

在這種情況下,假如洪濤想從北京修一條軌道到黃河邊就不能馬上動工,必須得先通知沿途路過的N個諸侯,再獲得他們的同意纔可以。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不給封地太多自治權,比如軍權、外交權、立法權全由中央朝廷把控,只給部分民政、經濟和人事權。

君主專制的缺點是什麼呢?缺乏自愈能力。凡事都由一個人說了算,下面的官員全是應聲蟲,即便發現命令是錯的也不敢反對,也就談不上及時發現錯誤並彌補了。

這個缺點其實挺無解的,因爲它恰恰擊中了人性的弱點,只要不脫離人的範疇,長時間處於一言九鼎的環境中,必然會失去判斷力。

可洪濤正好處於是人又不是人的狀態裡,又有過多次執政的經驗,覺得自己能脫離人的範疇,彌補上這個重大缺陷。

從原理上講,只要能做到以上兩點,封建君主專制就有可能利大於弊,把兩種制度有益的融合了起來。一方面調動了官員們的積極性,一方面也預防了地方失控的麻煩。

“以本地官員治理本地人,時間久了會形成世家門閥。其盤根錯節極難清理,蓄養家丁私藏武備,合縱連橫一起鬧事,又該何解?”

仔仔細細聽了皇帝對分封的解釋,袁應泰並沒被說服。光說不給軍權,可照這個趨勢弄下去,多少年之後給和不給也差不了太多。只要能在當地做大到一定程度,中央朝廷根本無法得知具體情況,會像瞎子一般。

648.第648章 軟硬不吃543.第543章 大國風範160.第160章 輿論武器322.第322章 再勝一局199.第199章 加快步伐3第759章 愛好和平217.第217章 向錦衣衛開刀第1028章 收外喀爾喀517.第517章 舐犢情深569.第569章 旁觀者清3219.第219章 剜肉治瘡第1056章 股票交易2631.第631章 當好官並不難第719章 月港516.第516章 戴罪立功541.第541章 天降橫禍210.第210章 煤化體系123.第123章 關於善良和勇敢396.第396章 日本和尚327.第327章 錦囊妙計第803章 虛情假意第111章 搖旗吶喊第971章 樟腦235.第235章 毒!3第1009章 海上輕騎兵2209.第209章 瓊島化工第707章 戰備公路366.第366章 好大一盤棋第672章 孤軍受困2第727章 實力第681章 騎兵的沒落第913章 故意示弱第973章 日新月異第102章 機事不密禍先行(盟主加更1)第750章 新軍制3第1064章 美洲開拓公司第113章 會試和京察2440.第440章 真假美猴王3第841章 皇家無私情第1000章 跟蹤追擊第1031章 紮緊籬笆第850章 鹽務2第782章 印度洋的心臟第673章 戰略佈局577.第577章 最後的榮譽200.第200章 在大大的花園裡挖呀挖呀挖第741章 大明揹包客364.第364章 南洋總督2663.第663章 圖謀甚遠第783章 荒涼的好望角205.第205章 太髒497.第497章 鋼筆第929章 改土歸流2第1082章 初探美洲334.第334章 血色之夜335.第335章 不同以往第831章 自發性第900章 來的很及時089 報紙第707章 戰備公路484.第484章 爲君不仁第1112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4095 把水攪渾482.第482章 羣毆473.第473章 塞王4173.第173章 司馬遷二世第1073章 多事之地529.第529章 大明武將361.第361章 喜訊連連第859章 安南內附644.第644章 談不攏590.第590章 徇私情第763章 脆弱的聯盟第826章 小卒子要過河第760章 爲了和平525.第525章 反應遲緩556.第5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473.第473章 塞王4第778章 金蟬脫殼第936章 孟族的報復第768章 左右互搏163.第163章 以利誘之2第796章 突傳噩耗378.第378章 是明軍乾的第1102章 艦船雲集3第763章 脆弱的聯盟278.第278章 新人和故人200.第200章 在大大的花園裡挖呀挖呀挖第775章 任重道遠2127.第127章 《半月談》136.第136章 對臺戲177.第177章 糧荒2015 大壞蛋出場了第994章 白金漢公爵第728章 織網433.第433章 欲加之罪2532.第532章 軍武世家574.第574章 小藥治大病2第1039章 都是白菜價3第1000章 跟蹤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