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大明律》

bookmark

第738章 《大明律》

“嗯,楊尚書高見,有道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無論是誰,年輕時不經受苦難的磨礪,都很難有大作爲。”

對於楊漣教育後代的方式洪濤非常認可,從古至今,創業成功者比比皆是,而發揚光大者就寥寥無幾了,原因就在教育觀上。

創業者絕大多數是經歷過苦難的,甚至是從屍山血海中一路殺出來才獲得了成功。等他們有了後代,就開始有意無意的阻止後代去接受磨礪了,結果培養出來的大多是溫室中的花草。

問題是後代不可能永遠活在溫室中,當他們失去了上一代無微不至的呵護之後,多數都禁不住大自然殘酷的考驗。

最典型的就是皇族,每個朝代的皇族基本都一個德性:開國者全是文治武功的大能人,至少在某個方面超於常人。等皇位傳到第二代時大部分就不靈了,只有少部分還能堅挺,而這部分也是跟着父輩一起奮鬥過多年的孩子。

從第三代人開始基本就全都躺平了,如果生性溫和平庸些還算是運氣,至少不太敗家。就怕本事不大、自信心很強的,分分鐘能把祖輩留下的家業敗光,順便也把自己玩死。

“……陛下,此佳句可是出自新作?能否讓臣等先聞爲快?”可是這番表述並沒引起共鳴,反倒是讓兩位進士出身的大臣關注起了皇帝的文采。

“噯……朕在詩詞上的造詣好有一比,二兩鐵打大刀,不夠材料,不談也罷。還是說說大明律吧,此法不出,朕寢食難安啊!”

瞪着眼想了好幾圈,洪濤也沒想出寶劍鋒從磨礪出的詩句是誰寫的,只能放棄當次文豪的企圖,但也絕不承認不是自己寫的,留個活口,萬一以後想起來了呢。

這次把兩位大明法律界的最高官員找來,只爲了一件事,重修《大明律》。執政了十五年,每每需要用到法律時就會發現要不過重、要不過輕、要不含糊不清、要不乾脆缺失,很是頭疼。

雖然眼下大權在握,事實上可以做到出口成憲,但國家這麼大、官員這麼多,總不能所有需要決斷的案件都由自己去親審。所以制定一部有利於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國家安全的律法非常重要和必要。

洪濤要用這部法律來告訴所有官員,做什麼會得到升遷重用、做什麼會被貶黜問責;同時也要告訴百姓什麼可以幹,什麼不能幹。只有當大部分人都在同一個規則限制下工作生活時,國家纔會正常運轉,效率纔會提高。

目前使用的《大明律》是在洪武三十年頒佈的,編纂人不是朱元璋,但每一律每一令,都是他親自過目且同意之後才能通過。

在這一版《大明律》之前,還有過兩版。建國前由李善長領頭制定,並在洪武元年正月頒佈了第一版《大明律》。這一版的《大明律》基本就是按照《唐律》修修改改的,讓朱元璋很不滿意。

從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不斷組織官員對《大明律》進行修訂,直到去世前一年總算完成了這部法典,在頒佈天下的同時,宣佈之前的所有版本一併廢除。

如此看來,朱元璋對律法的態度還是很重視的。據說爲了修訂這部《大明律》,他專門讓刑部官員把每一條律令都寫下來掛在寢宮牆上,隨時隨地揣摩。

但和大明朝絕大多數政策一樣,朱元璋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過於自信和自我。嚴重忽略了自然規律,天真的認爲所有事情是一成不變的,然後給子孫後代定下了規矩,不許改變他定下的律法。

於是大明二百多年中再也沒有修訂過《大明律》,遇到了實在缺失又不得不使用的律令,後代皇帝只能以頒佈聖旨的方式,在《大明律》之外添加臨時條例做爲輔助。

洪武三十年《大明律》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唐律》的影子,成了一部新的律法。以《名例律》冠於篇首,按六部職掌分爲吏、戶、禮、兵、刑、工六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條。

可是到了萬曆十三年,各朝皇帝臨時添加的條例就達到了1000多條,各地官員在判案的時候必須以律、例兩種法律文件爲基準。

如果這三種法律文件的方向一致也沒什麼大問題,可它們的頒佈時間相差了幾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目的又不盡相同。使用起來經常會有衝突,給官員造成不必要的迷惑,更讓百姓無所適從,根本不知道什麼違法、什麼不違法。

另外朱元璋在制定法律的時候留有非常不可告人的私心,也就留下了很多後門。

比如在開篇的《名例律》中規定了八議制度,明文規定議親(皇親國戚)、議故(皇帝故舊)、議功、議賢、議能、議勤、議貴(爵一品及文武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者)、議賓(承先代之後爲國賓者)有法律特權。

在這些人犯法之後司法機構不能擅自審問,必須先密報皇帝等待批示。有沒有一種感覺,後世的法律在這一點上與朱元璋的出發點很相似,有罪沒罪不取決於法律條款,而是聽領導意見。

朱元璋的本意是用這部《大明律》讓朱家世世代代掌權當皇帝,在這個基礎之上再把國家治理好。爲什麼說他天真呢,因爲他把順序搞反了,先要把國家治理好,纔有可能世世代代掌權。

實際上天真還是比較客氣的評價,說是不學無術更恰當。渾身充滿了底層的狡黠,缺乏大智慧和心胸,屬於時勢造就出來的怪胎。

也正是這部《大明律》,才造就了大明王朝變態的官員和官僚士紳集團,讓法律成爲這些人強取豪奪的工具和藉口。

在得不到任何保障的前提下,除了少數既得利益者,誰會真心認爲自己屬於這個國家?誰又會真心爲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出力呢?

大家無非就是混口飯吃,你拳頭大胳膊粗,咱們幹不過你只能聽命。但只要你哪天倒黴了,咱們不光不會幫你,還會反過來幫着你的敵人揍你。

這就是爲什麼上億人口的國家,會被百十萬人口的女真輕易推倒的根本原因。

與其說大明是被大金所滅,不如說大明是被自己的百姓拋棄了。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崇禎皇帝死的一點都不冤,他是在替祖宗還債。

272.第27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8第890章 下兩個蛋第1010章 海上輕騎兵3381.第381章 看不見的戰線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440.第440章 真假美猴王3455.第455章 迷途的羔羊第1121章 全都矇在鼓裡473.第473章 塞王4第733章 臣子葬沙場第886章 高原行軍第104章 十王府2第864章 大戰略015 大壞蛋出場了430.第430章 論功行賞第700章 暴君550.第550章 殺人誅心004 體會第798章 見好就收038 妖書案043 早朝第739章 越訟212.第212章 夾縫求生第864章 大戰略第794章 將計就計第944章 縫縫補補又三年第720章 林家小子462.第462章 士別三日2456.第456章 迷途的羔羊2067 漕運272.第27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8第816章 秘密工作2第702章 鹽禍429.第429章 銀行4485.第485章 賣個破綻614.第614章 侵略與道德545.第545章 毫無懸念189.第189章 舉賢不避親第1036章 買一送一531.第531章 何爲兵2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遠5285.第285章 鹼廠第924章 答案在緬甸2第828章 小琉球第1038章 都是白菜價2第1077章 兩手準備第910章 時間不夠432.第432章 欲加之罪429.第429章 銀行4196.第196章 走在時代前面的人3035 積怨成怒第827章 分崩離析第1114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6660.第660章 畫大餅241.第241章 決戰紫禁城3第1111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3019 王皇后(推薦票、收藏都來點啊!)186.第186章 禍不單行第1065章 歐洲分行266.第266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359.第359章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394.第394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557.第557章 積極備戰585.第585章 糧草先行2570.第570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28章 改土歸流591.第591章 鐵軌第1059章 公爵夫人第757章 歐洲的戰火262.第262章 天高皇帝遠4054 徐光啓035 積怨成怒615.第615章 反應挺快534.第534章 招攬第927章 又一位三省總督第1061章 反哈聯盟447.第447章 日新月異7第849章 鹽務338.第338章 連錢都算不明白589.第589章 灤州基地214.第214章 好事成雙259.第259章 天高皇帝遠353.第353章 損失巨大565.第565章 私鑄貨幣565.第565章 私鑄貨幣第802章 李代桃僵454.第454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3497.第497章 鋼筆074 舌戰羣儒2617.第617章 塔山堡第860章 融合得潛移默化第1051章 消化吸收2第895章 破陣2第700章 暴君308.第308章 南海匪患7639.第639章 巴達維亞第869章 損失與收穫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454.第454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3第890章 下兩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