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強硬手段

bookmark

難道說大明皇帝就這麼善良,真瞧不得安南民衆受苦,挖空了心思非要幫一把嗎?對於這件事,從大明到安南都有討論。有說心繫天下蒼生的,有說沽名釣譽的,有說錢太多沒地方花的。

但其中有個規律,階級越接近統治者的越不贊成景陽皇帝是個大善人。反之,中間和底層百姓,大多相信皇帝天生善良,不光要救大明百姓,還要連鄰居的百姓一起救。

那皇帝的行爲到底是救人還是害人呢?其實這件事就不能用簡單的正與反、黑與白、對與錯來評價了。

身處不同的階層去感受,站在不同角度去觀察,抱着不同理念去思索,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甚至相反。

具體點說,從安南普通民衆的角度看,肯定是賺了。俗話說的好,大樹下面好乘涼。如果僅作爲藩屬國,安南會被大明吸得骨頭渣滓都不剩。統治階級無所謂,中低層民衆全是受害者。

現在好了,成爲了大明子民,就像是後世的墨西哥普通人,不用鑽地道爬圍欄,也能獲得美國國籍,拿到和美國人一樣的待遇,誰能說不好呢?

統治階級和大地主肯定說不好,因爲權力沒了,就算給個內閣首輔當也不如在安南當國王舒服痛快。古人說的好,寧爲雞頭不當鳳尾,就是這個道理。

但面對大明的強勢,安南的統治階級和大地主們沒有拒絕的能力。同意了還能保住家產,繼續過富足的生活。不同意,連人帶錢就啥都沒了。何去何從,一目瞭然。

站在大明皇帝的角度,也是賺了。安南的戰略位置很重要,想對中南半島下手,必須先有個前進基地,最容易獲得的就是安南。

而安南的農業相對來講也比較發達,無論種植稻米還是橡膠樹、可可樹,都有天然的優勢。

只要投入資源足夠,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與呂宋島一起成爲大號糧倉,極大緩解了北方糧食不足的局面。

要是站在大明官員的角度,那就不太好說了。有人不喜歡也不習慣現在的政策,會覺得雞肋,面對多出來的工作崗位,也會視爲流放。

有些官員願意融入新政,就不會太在意任職的遠近,反而覺得是個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站在大明百姓的角度嘛……沒法站,因爲大明百姓九成不知道安南在哪兒,更不會關心那裡發生了什麼。只會因爲朝廷打了勝仗,別人說好,那就跟着說好,具體哪兒好不知道。

只有一部分商人會覺得真好,和安南的富戶一樣,多了一個投資掙錢的渠道,多了一個做生意的地區,買賣的稅款降低了,爲啥不好呢?

另外大明軍方也會覺得好,平白無故多出幾萬熟悉熱帶叢林的青壯士兵,省大事了。而且以後每年都能提供幾千兵源,簡直就是源源不斷的大兵營。

有了這些士兵的加入,將來不管是進入廣西、貴州、雲南、四川作戰,還是遠征南洋、西洋沿海地區,都降低了不少難度,還不用擔心反叛,全是自己人!

那有沒有一點好處沒有,堅決反對安南歸附大明帝國的人呢?當然會有,也必須有。比如安南的鄰國南掌(泰國北部)、大城(泰國南部)、柬埔寨,包括緬甸的統治者們。

對於小國來講,身邊的大國越強大就越難受。如果大明帝國衰弱了,他們會拍着巴掌歡呼,再抽冷子咬上一口。現在大明帝國吞併了安南,會讓他們彷佛在照鏡子,寢食難安。

不過他們的呼聲傳不到大明皇帝耳中,意見也影響不了大明的擴張,唯一的辦法就是蟄伏,不引起大明帝國關注。

大帝國通常的宿命都不會太長久,只要能忍到轟然倒塌那天就可以撥雲見日、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但也有發聲比較大、有能力向大明朝廷表達不滿情緒和意見的人。就在剛剛進入初夏,一支來自高原的使團抵達了京城。

“朕沒功夫和他們談經論道,你去接待就夠了。順便幫朕帶句話,大明帝國信佛還是崇道輪不到他們指手畫腳。蒙古的事情更不要插手,否則就會面臨和西土默特部一樣的下場。

朕的軍隊能上青海就能進烏斯藏,何去何從不要拿嘴說,只看行動。順便把這張地圖給他們,儘快給出書面認可。不用商量,朕畫的線就是界。北面沒有他們的地盤,死心了吧!”

沒幾天,禮部尚書楊嗣昌就上疏求見了,並帶來了烏斯藏使團的請求以及五世活佛的親筆信。

洪濤只看了個開頭就把信紙原件和翻譯件都揉成一團扔進了剛吃完的麪條碗離開,然後口述了回覆。

笑話,烏斯藏的和尚居然指責大明帝國打擊佛教是不友好舉動,還將青海之戰說成了屠殺牧民和信徒,要求皇帝嚴懲主張滅佛和擅起戰端的大臣和將領,話裡話外愣是有種威脅的意思。

這也太不拿豆包當成乾糧了,真覺得家裡海拔高戰鬥力也高啦?

對於這種不知道死活的玩意,洪濤從來不會給好臉色。除了用實際行動啪啪抽臉之外,還要以更輕蔑惡毒的語言噴回去,從精神到肉體雙重打擊,缺一不可。

地圖就是抽臉的巴掌,自西海南岸百十里劃一條貫穿東西直達西域的線做爲新邊界。從此以後線北側歸大明管轄了,誰擅自闖入就算侵略。

光看到這條線還不成,要在書面上予以承認。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倒黴的熊三拔又帶着他的築路大軍從陝西行都司向南拐了個彎,開始在西海南岸修建水泥窯外加開山採石。

按照洪濤的規劃,要在這條線上至少建立6座城池,連名字都起好了。從東到西分別爲海南城、海西城、德令哈城、錫鐵山城、西臺城、茫崖城。

每座城堡相距在200裡到400裡之內,有水源或者附近有河流,可長期駐軍300到500人。

等全部建好之後,陸軍還要新增一個青海都司,下轄2到3個衛兵力,專門在高原上駐守,死死盯住南邊的朶甘和烏斯藏地區。

第943章 火帽槍139.第139章 奉旨走私2134.第134章 揣摩聖意2(白銀盟加更1)213.第213章 軍事支持303.第303章 南海匪患2第850章 鹽務2第950章 來得快去的也快第924章 答案在緬甸2294.第294章 爲國取士061 削藩2368.第368章 意外收穫440.第440章 真假美猴王3555.第555章 葉閣老轉正了第850章 鹽務2第747章 富峪城第906章 有條件投降第873章 我不是善人第879章 自找苦吃第926章 答案在緬甸4099 彼之弊草,我之珍寶168.第168章 三十六行5481.第481章 分歧095 把水攪渾第1029章 戰後諸葛亮412.第412章 京城保衛戰7631.第631章 當好官並不難046 內臣第1000章 跟蹤追擊049 皆大歡喜482.第482章 羣毆第923章 答案在緬甸577.第577章 最後的榮譽313.第313章 水清好還是水渾好659.第659章 不詳之路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247.第247章 算賬時間2第682章 反他孃的!021 一張大網594.第594章 四方角力第686章 致命缺陷254.第25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4243.第243章 一場空第716章 閶門魅影4第715章 閶門魅影3451.第451章 考驗隨時隨刻第817章 污其名142.第142章 太貴用不起第959章 十年之後6第693章 以理服人053 忠臣423.第423章 新與舊2第1015章 大海撈針第874章 明人不說暗話第1088章 宗教戰爭不宗教121.第121章 拔膿膏133.第133章 揣摩聖意451.第451章 考驗隨時隨刻第696章 各方反應第664章 不堪大用319.第319章 早朝發難2第703章 鹽業公司第957章 十年之後4第730章 報復不隔月204.第204章 以文御武2157.第157章 御下之道第703章 鹽業公司420.第420章 鐵與火的風暴2第856章 高原驟變2570.第570章 馬尼拉灣海戰660.第660章 畫大餅第868章 機會難得198.第198章 加快步伐2第928章 改土歸流第818章 去其位083 昏君2第710章 女強人181.第181章 撕破臉300.第300章 軟硬不吃3207.第207章 知人善用425.第425章 挾之以威 誘之以利079 東林書院2524.第524章 東風好像也來了413.第413章 京城保衛戰8第739章 越訟368.第368章 意外收穫579.第579章 最後的榮譽3463.第463章 種植園531.第531章 何爲兵2第680章 奇怪的戰法第1012章 中場休息第720章 林家小子第714章 閶門魅影2512.第512章 惡向膽邊生第799章 深諳人心第976章 捕奴令468.第468章 大買賣4517.第517章 舐犢情深602.第602章 細節決定成敗415.第415章 京城保衛戰10第1076章 仇人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