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表態

bookmark

對於近期內各大廠商紛紛搶灘登陸,大舉興建晶圓廠的事情,老爸範亨也表示了自己的關注,專門找範無病詢問了情況。

“這是好事兒啊,熱熱鬧鬧的,可以給內地解決不少就業機會的,對於培養熟練的技術工人,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範無病表示道。

範亨皺了皺眉頭問道,“現在據我所知,至少有十個跟晶圓廠有關的項目打算上馬建設,難道說IC的市場真有這麼大的容量不成?”

範亨所擔心的,仍然是一個市場容量的問題,投資這麼大,建設這麼多的晶圓廠,究竟能不能產生效益纔是關鍵,畢竟這裡面存在的最大障礙,就是臺灣方面對於臺積電等廠商投資額度的限制,正因爲有了這個限制,所以他們這些臺灣島內廠商在遇到資金障礙的時候,就可以兩手一攤,非常無辜地表示,你看,不是我沒有錢投進來,實在是島內當局有限制,我們不可能投入更多的資金了。

正因爲這個原因,所以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作爲合資方的大陸廠商必然就需要解決資金缺口的問題,就算是如同臺積電的公告所稱,他們會獨資建設一個晶圓廠項目,但是誰又能夠保證不會突然因爲資金問題而出現一個半拉子工程呢?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當地政斧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是繼續以資金投入來支持,還是放任不管,留下一個遺憾呢?

範亨考慮到這些情況,所以就要找兒子來仔細詢問一番,畢竟範無病可是實實在在的業內人士,範氏投資集團旗下的芯片製造廠,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大企業,風頭一時無二。

對於老爸範亨的盤問,範無病也是不好說的太明白了,因此他只是回答道,“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大家看重的,都是內地的人工成本比較低,即便是像範氏這樣的高工資企業,生產出來的成本也要比臺灣低很多,所以當他們的毛利能夠達到百分之五十的時候,我們的純利至少能夠達到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一些。”

“芯片製造業這麼賺錢啊?!”範亨聽了之後不由得大吃一驚道。

純利百分之七十跟毛利百分之五十比較起來是一個什麼概念,範亨顯然不難理解,因此纔會感到如此吃驚,當然他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也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一旦這麼多企業進入大陸之後,是否還能夠保持這樣的盈利能力?

“那就要看市場競爭情況如何了——”範無病解釋道,“目前來看,市場需求是旺盛的,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畢竟隨着IC市場和PC市場的發展,以及新的晶圓製造技術的提升,八英寸晶圓廠的市場究竟有多大,目前還很難判斷。”

“你這話,說了等於沒說啊——”範亨聽了之後就表示道。

範無病聳了聳肩膀道,“市場的事情,本來就說不清楚,我也不是神仙啊。”

當然範亨問範無病這個事情,也就是關心一下,雖然這不是他親自分管的範疇,但是總是需要知道一些情況,畢竟他是常務副總理,有的時候經常要出席一些活動的,如果對此一問三不知的話,那就有點兒太落伍了。

從目前來看,山東方面對於晶圓廠建設時最爲熱衷的。

業內人士在描述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佈局時,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是燕子形佈局。長江三角洲是燕子頭,環渤海灣地區和珠江三角洲是雙翅,而西部是燕尾。

在這種燕子形佈局中,位於頭部的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在內的長江三角洲,初步形成了開發、設計、芯片製造、封裝測試和服務在內的完整的IC產業鏈,關乎產業發展環境的聚集效應在這裡凸顯。

在珠三角,以中興、華爲、深圳國微、珠海炬力等企業爲代表的IC設計業較爲發達。依託珠三角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巨大市場,珠三角的集成電路產業就有了騰飛的翅膀。

但是京城、天津、河北、遼寧和山東組成的環渤海灣地區,與長三角的整體產業優勢相比,顯然僅僅是一個地理的概念,還不能撐起一個有力的翅膀,即使在京城,也只有首鋼NEC還有些名聲。

也許正是這些原因,激起了山東想要領跑環渤海地區晶圓產業的雄心。

但是,如果沒有泰國正大集團的出場,山東對於晶圓製造業的渴望,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他們所能做的一切只能是等待,等待技術,等待資金。

山東有很多赫赫有名的電子產品企業,如海爾、海信、浪潮、澳柯瑪、小鴨等等,屬於名副其實的電子產業基地,但這些企業需要的芯片大都是依靠進口來解決。

雖然說範氏投資集團也有自己的晶圓業製造基地,但是自身的需求量就很大,再加上範無病並沒有急劇擴張產能,所以範氏所提供的供應量並不能夠完全滿足國內電子企業的需求。

正因爲這一點,才讓泰國正大集團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於是向山東有關方面建言,雙方合作建一個晶圓廠,結果兩邊兒自然是一拍即合。

於是,以利益爲紐帶,一個外資聯盟瞬時就形成了,臺灣美祿將主要負責提供集成電路設計、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支持,韓國現代將提供先進的生產設備、工藝、技術以及管理等,泰國正大集團則提供部分資金的支持。

但是即便是在山東本地,一些專家們也對青島將建八英寸晶圓項目不抱太大的希望,在他們看來,青島要做八英寸晶圓,難度很大,難以想象。

現在無論是京城、上海還是深圳等地的八英寸晶圓項目,都處於虧損狀態,青島也免不了重蹈覆轍。晶圓項目技術含量很高,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產業氛圍,比如上下游產業鏈的銜接等,這些青島都不具備。

晶圓產業需要三個方面的要素,團隊、資金、氛圍,在這些方面青島都沒有優勢,還不如濟南,因爲濟南半導體研究所下面現在就有一個四英寸晶圓廠,技術人員經過培訓做六英寸的應該沒有問題。

另外,晶圓生產還需要大量的氮氣,氮氣一般在鋼鐵廠都有,濟南高新區因爲距離濟鋼較近,這些都比較容易解決。

雖然青島是電子產品基地,但這些並不一定就是未來青島晶圓廠的天然客戶羣,因爲最終這些潛在客戶選擇誰的產品還得靠市場說話,質量和價格纔是最根本的,青島的晶圓廠在這兩方面並不能保證就肯定具有比較優勢。

按照這樣的思路,山東就出現了另外一種設想,就是濟南也要同青島競爭,發展自己的晶圓產業。

這樣的結論顯然也是出於爭奪政績而出現的,不過濟南方面的思路也很怪異,他們認爲現在不應該趕八英寸晶圓這趟潮流,應該按照實際情況,選擇以六英寸爲突破口。

濟南的專家們表示,因爲濟南現在在經濟開發區本身就有一條四英寸晶圓生產線,技術非常成熟,可以比較順利地過渡到六英寸。根據他們的測算,現在完全可以買一條舊的六英寸晶圓生產線,成本大約在兩千萬元左右,而且六英寸的晶圓現在還很有市場需求,很適合在濟南做。

當範無病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這裡面一定有貓膩,這種說法更像是在某個行動進行輿論宣傳,六英寸的生產線怎麼可能比八英寸的更有市場前景?這簡直就是胡扯,騙一騙不明白的外行兒還差不多,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

實際上,接下來的情況也正是這麼發展的。

曾經傳出消息,濟南高新區與臺灣華慧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一項兩億美元的協議,華慧要在高新區投資兩億美元建設一個晶圓廠,近期目標是六英寸,遠景打算是八英寸。

但是,當媒體與濟南高新區的有關人士談起此事時,他們都諱莫如深,不肯過多涉及。

範無病對此比較感興趣,於是就讓範氏在那邊兒的人仔細打聽了一番,果然發現了一些端倪,原來是有幾個年輕人得知濟南方面可能有跟青島比拼的想法,要上晶圓廠項目,就臨時拼湊了一個叫作華慧的子虛烏有的公司,想要攬下這筆生意,根據濟南方面的當事人推測,這夥人手裡有一條二手的六英寸晶圓生產線想高價賣給濟南,其實際價值根本不可能值兩億美金。

如此大的投資,和嚴重不對等的生產線,至於這裡面又有什麼貓膩,顯然不問可知。

事實上根據越來越多的情報表明,這一次無論是政策面還是資金面,或者是積極配合進軍大陸市場的臺商們,都是有爲而來的,在這幾個超大項目的背後,都有一些比較大的利益集團在艹縱着,其中還有幾個衙內隱藏在幕後掌控大局。

範無病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就更不願意插手了,畢竟光棍兒不當人財路,英雄倒是好當,正義感也從不缺乏氾濫,但是因爲這點兒事情惹得天怒人怨,確實不值得。

其實他也比較能夠了解這些人的心思,因爲快換屆了,如果不趁着現在說話管用,撈點兒養老的錢,等到下臺以後,曰子可就不好過了,如今這個時代就是金錢時代,手裡面沒有錢的話,人家是看不起的,尤其是那些衙內們更是心急如焚,末班車再趕不上的話,今後的逍遙曰子可就沒有指望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權力不可能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面,但是金錢卻是實實在在可以造福子孫後代的,關於這一點,大家都已經想的很明白。

範無病已經考慮得很清楚,目前儘管各大電子企業來勢洶洶,但是心裡面還是都有點兒不踏實的,因爲他們並不清楚範氏會有什麼動作,會有什麼針對姓的舉動。

此前就有人懷疑,其實範氏已經具備了將十二英寸晶圓生產技術投產的實力,只是一直引而不發,主要就是要將八英寸晶圓生產線的效益充分發揮出來,畢竟投建一條生產線是需要花很多錢的,範無病不可能肆意揮霍。

但是範氏投資集團從未就此問題做出過正面的表示,公司高管對於這個問題更是諱莫如深,不肯做一個明確的表態,因此引發了媒體對於範氏投資集團最新技術的普遍懷疑,甚至也有很多媒體猜測,範氏的技術並不如他們所宣傳的那樣高深,只不過是同國外一些芯片企業進行利益交換的結果,纔有了現在的八英寸晶圓生產線。

針對這一問題,範無病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的時候,做了一些說明,他表示,範氏投資集團並非是依靠技術交換取得現在的成就,在芯片製造業中,範氏是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團隊的,而且設計和生產能力同樣優秀,八英寸生產線已經做到了完全的自主製造。

對於十二英寸晶圓生產技術的疑問,他也表示,自己的技術團隊一直在爲此而不懈努力,如果有了好消息的話,自己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向大家報喜,同時他也說明了範氏目前所遇到的一些障礙,畢竟研製新的十二英寸晶圓生產線,並非易事,而範氏在這個行業中起步比較晚,無論從資歷上來看,還是從技術積澱上來看,都同臺灣的電子廠商們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儘管我們面臨的障礙很多,同時也會在八英寸晶圓製造方面遭遇更多的競爭對手,但是範氏作爲一個國際大集團,並不會放棄在這方面的努力,這是可以肯定的。”範無病對央視記者如此表示道。

就在範無病對央視記者做了表態之後,媒體方面又注意到一個細節問題,就是同範無病合作的臺商王榮昌,已經出讓了自己在範氏的芯片製造企業中的股權,轉而投向其他領域發展。

這個信號讓很多人感到,雖然範無病表示會繼續堅持在晶圓製造方面的努力,但是範氏在十二英寸晶圓製造方面顯然並沒有取得突破姓進展,否則王榮昌也不會毅然選擇推出了。

如此一來,原本那些存有顧忌的人們,立刻就放心了。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五章 什麼生意來錢最快?第八百八十九章 混亂時時代,混亂的國企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個比爾第七百四十三章 要有自己的特色產品第三百六十七章 利潤豐厚的火藥產業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堂裡的大火第四百四十一章 謠言之恐怖第二十八章 園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風乍起第八百四十九章 專訪第六百一十六章 利益之爭第五百二十三章 打臉與合作第一百零一章 秋天裡的一把火第一百三十七章 INTEL的新選擇第九百零二章 衝突升級第十章 出手第六十四章 破門而入第二百八十八章 有點兒激動第八百二十六章 吃不下飯的問題第五十二章 合股第一百零二章 君生我已老第九百五十八章 又有新發現第二十三章 不帶這麼玩兒的!第四十五章 高看我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亂哄哄第八十九章 投資與投機的分別對待第六百八十六章 倚重第十三章 賬戶被凍結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助學要走中間路線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外有天第二百三十七章 意外的溫柔第九百六十二章 我又何懼?第四百七十二章 範無病的深層次解決方案第四百三十四章 地方保護主義第四百一十九章 都惹不起第二十六章 暴風雪降臨第二百三十二章 獲利了結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幹我何事?第四百四十八章 大局觀的炮製第二十三章 土地換髮展第一百三十四章 餐桌上的大發現第一百六十三章 各取所需或者說狼狽爲奸第四百五十三章 金融戰爭!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超脫之外第四百四十五章 談心第九百八十章 不是不動心第八十二章 有人想入夥兒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技術轉化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全部接手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這是個問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競爭開始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關於體制的嘆息第九十三章 要有企業文化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決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同一首歌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一百三十五章 針道秘語第六十二章 十年之積弊《求月票》第一百六十七章 歪曲和誣陷第六百九十四章 臭鼬工廠第一百八十一章 連鎖反應第十一章 稀土的利害第二百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三章 美少女第二百六十九章 先養肥了再說第六百七十七章 正宗衙內的待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同西澳政府的淺層接觸第四十二章 得手第九十五章 從頭再來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把人帶走了第五百四十四章 江南省的造車夢第三百一十九章 招駙馬第二百零六章 馮副書記第六百四十二章 拆遷的門道兒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非洲第三十七章 純屬意外啊!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發奇想第三百五十三章 洗錢大計劃第六百二十九章 他們讓我來勾引你第六百六十四章 並非無的放矢第八百九十六章 種子的鬥爭第一百零二章 君生我已老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矛盾第九十八章 賺到的不僅是金錢第五百零六章 初獲成功第八百七十六章 子孫多了分家產第六百一十三章 探討第五百四十四章 江南省的造車夢第三十一章 做或者不做第三十一章 做或者不做第八百五十七章 兩個人的節日第四百三十九章 另類表達第二百二十一章 訓練場衝突第八百一十七章 拔涼拔涼的心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坐不住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前瞻性話題第二百四十二章 要乖一點兒第二百零七章 熱賣第二百三十六章 有事相求第四百八十九章 日本人的新花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