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黃道周

隨着楊嗣昌薛國觀也支持陳子強無罪,滿殿除了少許人不吭聲,大多數官員都安靜下來,沒人再次上奏此事。

緊接着就是商議韓鑛辭職之事,崇禎照例挽留,韓鑛堅決地說:“陛下,此爲臣之過錯,再不宜三挽留那些規矩了,臣也無顏讓陛下挽留,還是快決定出新的首輔吧,大明經不起動盪了,安穩纔是最重要的。”

崇禎明白韓鑛這是一語雙關,說的不僅是首輔任命不要爭論不休,而且指出政策的延續不要在動盪不安,還是按照當前的策略走下去爲好。

旁人不明白這話的意思,但內閣成員都是人精,一聽就明白了,這是讓後來者蕭規曹隨,舉目看去,能做到這點的只有兩人。

一個是程國祥,這位清官一向中規中矩,若是前面有好的規矩他是絕不會更改的,另一位是方岳貢,他是韓鑛一手提拔上來的,誰都看得出是爲了以後接任的人選,只是目前還欠缺點資歷。

“好吧,朕知道首輔一心爲國,可恨老天不多給幾年時間....”

崇禎嘆息着問道:“首輔可有人選推薦?”

劉宇亮眼皮一跳,面容登時垮了,明白自己失策了,皇帝竟然當着衆大臣直接讓韓鑛推薦,看看其他幾位閣老都是眼觀鼻鼻觀心沉默不語,明白這恐怕是他們早做好的決定了。

確實韓鑛找過程國祥和範復粹,跟他們談了一些隱晦地說些,想讓方岳貢接手的事,這兩人一則年歲大了些,二則確實是忠心爲國,不願爭權奪利,也知道方岳貢是良臣,略一沉吟就答應支持者決定。

楊嗣昌入閣時間不長,還不敢有大動作,自不會反對名臣韓鑛的話,至於薛國觀一向自保,極少發表意見,更不可能反對。

韓鑛注目方岳貢,轉頭鄭重地回答道:“臣舉薦工部尚書方岳貢,內閣如今除楊閣老外年齡皆偏大了,方大人年富力強,該能更好地用心辦事....”

這話讓大家眼皮子直跳,竟然要年輕點的人,也說了楊嗣昌不老,卻偏偏舉薦比楊嗣昌更晚一個多月進入內閣的方岳貢。

楊薛兩人不反對韓鑛舉薦,也沒想到他會舉薦方岳貢,想着應該是程國祥範復粹中的一人,故而不敢爭奪,如今卻是方岳貢。

薛國觀依舊不言,楊嗣昌卻眉毛一挑正想說話,範復粹程國祥搶先一步上前,躬身奏道:“臣贊同”

這一來楊嗣昌若還不知道三人達成共識,他該一頭撞死了,急忙忍住不再反對,斜眼看了看薛國觀,見他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暗歎一聲只好作罷。

崇禎望着滿殿大臣,一個個面帶驚詫之色卻沒人說話,急忙說道:“朕準了。”此時大家都明白了,這對君臣早有默契了。

“臣對首輔的舉薦無異議,但對平江伯的處置有本要奏。”

一言而滿殿皆驚,陳子強的事已經告一段落了,如今還有人重新提起,看看卻是詹事府少詹事黃道周,衆臣也就搖頭不語了。

人人皆知黃道周的剛直不阿,前面他不說應該是在想着如何措辭,好於皇帝辯論一番,這位可是屢屢犯言直諫的人物,從不爲自己考慮的直臣。

崇禎三年因爲袁崇煥被處死,崇禎牽連了爲他說情的前閣老錢龍錫,判了其死罪當誅,滿朝無人敢說話,正是這位黃道周三次上書直柬。

最後與皇帝當堂辯論,面對崇禎要治他的罪而一點也不怕,愣是以國體,邊計,士氣,人心爲論據,生生地讓皇帝收回成命,免除了錢龍錫的死刑,自己卻被連降三級而毫不在乎,可謂明末的奇人也。

崇禎見他發言不禁皺眉,明白今天又麻煩了,這世上有一種人,你說他迂腐也好,說他不知變通也罷,但偏偏他是忠心耿耿,爲國爲民。

沒有私心卻不知變通的人是可怕的,但也是可敬的,正是因爲這種人的存在,人們才知道有些東西是要堅持的,人們纔不會失去骨氣血氣。

黃道周見皇帝不語,梗着脖子繼續說道:“平江伯的功勳臣佩服,就是算私宜先師與乃師也是交情深厚,更是被徐閣老舉薦用事的,但理不辨不明,是非總要講清楚的。”

原本今天最安靜的陳子強,不管別人彈劾他也好,保護他也罷總是沉默的,見到黃道周彈劾他,無奈地拍着腦門給皇帝使眼色。

他可不想崇禎一生氣幹出處罰黃道周的事,這傢伙是袁可立的弟子,師徒兩都是受到天下人敬仰的好人,可就是一根筋沒辦法啊。

崇禎正看陳子強呢,見他使眼色,熟知他性情的崇禎無奈地微微點頭,知道他念舊且一直都說要善待這些真正的儒門學者,爲的是保住大漢民族的優秀的傳統。

揉揉自己的眉心,崇禎嘆口氣問道:“黃愛卿覺得平江伯所犯何罪,應受何等處置呢?”

黃道周可是做好了被皇帝發怒的準備,他豈能不知陳子強聖眷極隆,不是那麼好彈劾的,可今天皇帝一反常態地反問他,把他給弄蒙了。

皇帝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說話了,狐疑地看看他,又不敢失禮盯着,他可是正統的儒者,恪守着君君臣臣的信條,犯言直諫是一回事,失禮是另一回事。

發現皇帝是真的在問他,沒有譏誚責問的意思,納罕地暗暗感動,皇帝越來越像個明君了,竟然不再獨斷專行了。

深深地躬身行禮道:“平江伯無罪但有過失,身爲臣子秉承聖上旨意辦事無可厚非,然其亦是名教傳人,應該知道聖上這旨意多有不妥,身爲良臣不可不諫,但其非但不進諫,反而遵而行之,此爲過失也,臣請陛下問責其不作爲之過。”

一語畢滿殿皆驚,這責問陳子強是小,真按照他說的,那麼罪責是在皇帝身上了,等於說皇帝亂命陳子強不加反駁而執行,這是要彈劾皇帝嗎。

崇禎臉色變了,正欲發怒,陳子強一聽黃道周所言就知道壞了,急忙搶先一步上前奏道:“黃大人此言差矣,彼時子強年幼,皇上未必相信我能打上遼東,那話不過是激勵晚輩的,只是子強拿着雞毛當令箭,故意而爲,豈能說是聖旨。”

第兩百八十一章 差點氣死的吳克善第八十六章 右屯之戰第四十四章 當皇子的保姆第一百六十章 頓兵堅城第八十六章 右屯之戰第兩百六十章 蓋州城下第兩百五十八章 女真降卒第一百零一章 廷議第三十五章 再次出征第九十五章 慈母訓子第六十二章 理論第一百三十九章 送禮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與姐妹第七十八章 去錦州第二十三章 乳虎初嘯第十一章 改變歷史的開始第十七章 河北偶遇第一章 來到明朝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心所向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開皇室科舉之路第六十三章 初言改革第四十一章 留在京城第兩百七十三章 沈猶龍相助第十四章 登州第兩百七十四章 初見吳六奇第兩百七十九章 無題第十五章 改變行軍路線第兩百三十二章 送別第一百八十二章 成都複查第七十六章 初到遼東第一百二十章 師兄弟的密談第兩百二十二章 淳樸的底層百姓第五十三章 突圍第七十五章 赴京面聖第一百五十七章 傅山來訪第兩百二十五章 雁門關第一百三十八章 各處拜年第兩百零二章 說服皇帝接着遊說第兩百四十三章 陳子強的釜底抽薪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勳貴第兩百一十七章 晉王府的野望第一百二十章 師兄弟的密談第三十七章 大勝第一百一十章 雙雄會第四十章 又被算計了第二十七章 戰滎陽(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分封二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陳家子女(下)第二十二章 揮師北上第兩百七十六章 比武第一百六十四章 還是大勝第一百零八章 談判結果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剿匪第四十三章 曹化淳的主意第兩百二十二章 淳樸的底層百姓第一百七十三章 皇室宗親第兩百七十章 武英殿大學士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愁的駱養性第一百七十三章 皇室宗親第四十四章 當皇子的保姆第兩百七十二章 府兵制和衛所軍制度第七章 連過兩關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大淩河堡八十七章 豪格撤兵第四十九章 對峙第三十七章 大勝第八十八章 瀋陽城外第二十九章 秦淮名妓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前預測第五十八章 義母第兩百四十七章 王微求救第四十七章 入寇第兩百五十六章 偷襲第一百三十一章 預謀搶劫晉商第九十六章 內閣分歧第兩百二十七章 女兒親事第六十章 監軍第兩百八十二章 無題第一百零七章 海蘭珠的悲喜第二十二章 揮師北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和岳父理論第一百八十七章 侯府家事第兩百六十三章 計賺廣寧城第一百七十五章 再開皇室科舉之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戰前預測第兩百四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一百零四章 皇太極求和第十四章 登州第兩百七十四章 初見吳六奇第八章 聖心第二十章 招兵第兩百一十六章 說服吳道行第一百四十三章 來自異域的三女第兩百五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兩百二十一章 晉商的法子第八章 聖心第一百零二章 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