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九弟賙濟受害紳民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二十六日接弟信,並廿二史二十六套,此書十六史系極古閣本,宋遼金遠系《宏簡錄》、《明史》系殿本,較之兄丙申年所購者,多《明史》一種,餘略相類,在吾鄉已極爲難得矣,吾前在京,亦未另買全史,僅添買遼金元明四史,及《史漢》各佳本而已,《宋史》至今未辦,蓋闕典也。

吉賊決志不竄,將來必與得賊同一辦法,想非夏未秋初,不能得手,弟當堅耐以待之,迪庵去負在潯,於開潯守邏之外,問亦讀書習字,弟處所掘長壕,如果十分可靠,將來亦有間隙,可以偷看書籍,目前則須極爲講求壕江巡邏也。

賙濟受害紳民,非泛愛博施之謂,但偶遇一家之中,殺害數口者,流傳遷徘,歸來無分者①,房屋被焚,棲止靡定者,或與之數千金,以周其急。先星岡公雲:“濟人湎濟急時無。”又云:“隨緣佈施,專以目之所觸爲主。”即孟子所稱是乃仁術也。若目無所觸,而泛求被害之家而濟之,與造冊發賑一例,則帶兵者專行沾名之事,必爲地方官所織,且有掛一漏萬之慮,弟之所見,深爲切中事理,餘系因昔年湖口紳士受害之慘,無力濟之,故推而及於吉安,非欲弟無故而爲沽名之舉也。(咸豐八年正月廿九日)

【註釋】

①棲止靡定者:棲,棲息,形容流離失所,居不定所。

【譯文】

沅甫九弟左右:

二十六日接到弟弟的信,以及《二十二史》二十七套,這套書中,十七史最爲極古閣本,宋、巡、金、元是《宏簡錄》,《明史》是殿本。比兄長丙申年所買的,多了《明史》一種,其餘相類似,在我們家鄉已是極爲難得的書,我以前在京城,也沒有買過合史,只加買了遼、金、元、明四史及《史漢》各佳本罷了。《宋史》至今沒有買,也許是缺少資料面難以成書徵。

吉安敵決計不逃,將來必然與潯陽敵取同一辦法,看來非到夏未秋初不能得手,弟弟要堅持忍耐的等待,迪庵去年在潯陽,在開潯河守城巡邏之處,間或也讀書習字,弟弟那邊所挖壕溝,如果十分可靠,將來也有空閒,可以偷偷看書,目前卻要極力講求巡邏。

賙濟受害士紳、百姓,不是泛愛博施,只偶見一家之中,殺害幾口人的,流轉遷徒,回來缺吃的,房屋被燒,流離失所的,或給數千金,以應急需,先祖星岡公說:“救人要救急難中沒有的人。”又說:“隨緣份佈施,專以眼睛親見的爲主。”就是孟子說的,這是施仁的方法,如果沒有親見,而泛泛的去找受害人救濟,與造冊發賑二樣,那麼帶兵的人專幹沽名的事,一定被地方官所惑,並且有掛一漏萬的憂慮,弟弟的見解,切中事理,我是因爲過去湖口紳士受害的慘況,沒有力量救濟,所以推而達于吉安,不是叫弟弟無緣無故去做沽名釣譽的事。(咸豐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致四弟季弟在家裡注重種蔬等事致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致九弟萬望毋惱毋怒致九弟講求奏議不遲致四弟宜勸諸侄勤讀書致四弟與官相見以謙謹爲主致諸弟明師益友虛心請教致諸弟家中務請略有積蓄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稟父母取借款須專人去致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致諸弟家中務請略有積蓄稟叔父母請兌錢送人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門致諸弟喜聞九弟得優貢致九弟講求奏議不遲稟父母勿因家務過勞致九弟季弟做後輩宜戒驕橫之心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恆心諭紀澤託人帶銀至京致四弟勸弟須靜養身體致九弟做人須要有恆心致九弟宜平驕矜之氣致諸弟讀書宜立志有恆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致四弟居鄉要訣宜節儉致諸弟迎養父母叔父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致諸弟評文字之優劣致諸弟勉勵自立課程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致諸弟喜述得會試房差致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致九弟述讓紀瑞承蔭致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致諸弟宜兄弟和睦又實行勤儉二字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致四弟惜福貴乎勤儉致九弟述告辦事好手不多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致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稟父母在外借債過年致九弟爲政切不可疏懶致九弟勸宜息心忍耐致諸弟必須立志猛進致四弟教子勤儉爲主致九弟季弟做後輩宜戒驕橫之心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致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爲主致諸弟述升內閣學士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致四弟九弟述應詔面陛之策稟父母萬望匆入署說公事致九弟申請辭退一席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致六弟述學詩習字之法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時苦學致諸弟述起屋造祠堂稟父母謹遵家命一心服官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致沅弟季弟囑文輔卿二語致九弟季弟服藥不可大多稟父母在京事事節儉致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致四弟九弟述爲不學有四要事諭紀澤家眷萬不可出京致九弟季弟擬和陳射仙辦大通厘金致四弟教子弟去驕氣惰習致諸弟述奉旨爲較射大臣稟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致四弟教弟必須愛惜物力諭紀澤家眷萬不可出京致九弟季弟必須自立自強稟父母附呈考差詩文稟父母借銀寄回家用致九弟述弟爲政優於帶兵稟叔父母託人帶銀兩歸家致四弟教弟必須愛惜物力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銀禮輕義重致九弟萬望毋惱毋怒致四弟九弟述爲不學有四要事致諸弟帶歸度歲之資稟父母家中費用窘迫致九弟申請辭退一席致諸弟讀書宜立志有恆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親稟父母述家和萬事興致諸弟述求學之方法稟父母述盤查國庫巨案致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致九弟述挽胡潤帥聯致九弟萬望毋惱毋怒致諸弟交友須勤加來往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致九弟擬保舉李次青致九弟述捐銀作祭費致諸弟勿使子侄驕奢淫佚致九弟凡鬱怒最易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