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風氣如此,難以避免,孫策心裡還是有點喪。
他覺得自己就像那位手持長矛,衝向風車的傻騎士。書生意氣,指點江山容易,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難。要和一羣天才鬥智鬥勇,對他來說實在有些勉爲其難。
回到襄陽城,諸葛亮隨孫策進了衙城,在前庭等候。孫策回到後院,見袁權正和袁衡坐在窗下閒聊,卻看不到甄宓,便問了一句。袁權說甄宓在麋蘭的院子裡,需要的話,讓人去叫一聲。孫策應了一聲,決定自己去。他也有好幾天沒看麋蘭和那對雙胞胎女兒了。下了堂,走了兩步,孫策又折了回來。
“你最近和汝南還有聯繫嗎?”
見孫策臉色不鬱,袁權連忙起身,一邊招呼人去找甄宓,一邊將孫策拉到案邊坐下,詢問詳情。孫策將諸葛亮提及的事情大致說了一下,主要是最近有沒有和他麾下文武聯姻的事。袁權有些訝然。
“有自然是有的,你身邊的人年輕有爲,前途無量,願意聯姻的多不是很正常嗎?”
“我是說,有沒有那種就是爲了攀附,不問男女雙方是否合適的?”
袁權抿嘴而笑。“你是說有沒有那種十六歲的少女嫁給六十歲的老翁,或者明明可以爲妻,偏偏委身爲妾,只問利益,不問感情的?”
孫策點點頭。
“大王,說句可能有些冒犯的話,這樣的事在小世家很常見,對中等以上的世家反而少見,有也是極少數。無他,大姓高門的選擇很多,不需要勉強子女,除非看走了眼,雙方至少是般配的。”
孫策仔細想想,也覺得有理。就以袁家爲例,袁家的男子就不用說了,娶的都是大家閨秀,女子也不愁嫁,完全可以慢慢挑,想嫁什麼的人就嫁什麼樣的人,只不過這個選擇權未必全在她們自己手中,而是由長輩作主罷了。
“再說了,你麾下也沒什麼老翁啊,倒是少年成羣。即使不以家世論,也是極佳的婚配對象。難道你希望你麾下的文武娶不到妻、嫁不了人?”
“姊姊。”袁衡打斷了袁權,遞了一個眼色,示意袁權注意孫策的臉色。“大王擔心的是汝潁人抱團。汝南世家雖說放棄了土地,經營工商以致富,但人心念舊,記怨的多,感恩的少,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抱有怨念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刺激,很容易做出不知分寸的事來,結成婚姻,有了共同利益,是有可能動搖豫州形勢的。大王未雨綢繆也是應該的。你和鍾夫人留心一下,如果有做得過分的,該敲打的還是要敲打敲打,真到了那一步,誰的面子上都不好看。”
袁權含笑點頭。
孫策自顧想着心思,一時倒也沒留意姊妹倆的小動作。過了一會兒,甄宓匆匆走了進來,孫策這纔回過神來。本想私下裡問問的,現在卻不能故意避開袁氏姊妹,顯得不夠坦蕩。
“中山最近可曾有消息來?”
甄宓不解。“什麼樣的消息?”
“婚姻。”
甄宓仔細想了想。“最近沒有,年初倒是有書信來,問起諸葛兄弟。聽那意思,好像是我三姊相中了諸葛瑾,我阿母卻嫌諸葛瑾臉長,又比三姊大好幾歲,想問問諸葛家有沒有相貌更佳,年輕一些的子弟。”
孫策聽明白了。這麼說,還是甄宓想攀附諸葛兄弟,不是諸葛兄弟想攀附甄家。
“你怎麼說的?”
甄宓掩着嘴笑了起來。“我當然是幫着三姊啦,說諸葛兄弟臉都長,諸葛瑾算是最好看的一個了。我三姊早就相中諸葛瑾了,說他脾氣好,將來不會欺負她。諸葛瑾去我家作客,所得程儀有大半是我三姊的私房錢,還關照我阿舅照顧他,別讓他受了委屈。”
“你阿姊還怕人欺負?”袁衡有些意外。
甄宓自知失言,有些不好意思。“冀北人性子野,夫妻爭吵打架是常有的事。女人嘛,就算有些力氣,真打起來也是要吃虧的。”
袁氏姊妹啞然失笑,像是聽到了奇聞。中原世家夫妻不和也很正常,但最多言語交鋒,真動手打架的卻不多見。孫策也覺得不可思議。甄家雖說算不上一流世家,卻不是普通人家,可是聽甄宓的語氣,似乎這樣的事也很常見。這冀北的民風還真不是一般的野,難怪冀南人瞧不上。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冀州民風開放,甄宓也不可能跳出入陣曲那樣熱情奔放的舞蹈。
孫策的心情也輕鬆了些,把諸葛亮來請示的事說了一遍。甄宓這時也意識到其中的問題了,收起笑容,很嚴肅的把事情經過從頭至尾說了一遍。諸葛瑾遊歷幽州的時候,她已經出嫁,沒有親身經歷,但她們姊妹感情很好,經常有書信來往。姊妹之間的私信更是無話不說,每次的書信都是厚厚的一迭。三姊傾慕諸葛瑾的事,她就是從書信裡獲悉的。不過那時候諸葛瑾行蹤不定,能不能從草原上活着回來都不知道,自然也談不上婚姻。去年年底,張鴻去遼東做生意,拜見太史慈時見到了諸葛瑾,消息傳回中山,這才正式考慮婚娶。
不過,聽完諸葛亮與孫策的對話後,甄宓柳眉微蹙。“大王,我怎麼覺得諸葛亮的來意主要不是他長兄,而是他二姊呢?不會是他二姊看中了大王身邊的什麼人,卻不好說,這才藉着我三姊的事來探路吧?”
孫策仔細回想了一番,將信將疑。他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但他知道諸葛亮是有城府的人,而且手段高明,玩弄話術,耍點小心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不過他也沒把握,誰知道甄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想法。這些都是人精,沒有一個是傻白甜。
孫策忽然想起司馬徽對諸葛亮的判詞,暗自咂舌。薑還是老的辣,水鏡先生這雙眼睛是真的毒啊。難道他也是穿越者?
被一羣天才包圍,我好累!
——
郭嘉和孫策一起聽取了諸葛亮的述職。
袁譚退出河南,睢水防線也可以鬆口氣,準備秋收。秋收之前發生大戰的可能性不大,秋收之後卻不好說。孫策打算趁着這個機會調整一下防線。
根據之前的計劃,在北線暫時採取守勢,以牽制爲主,將人力、物力集中到南線,供應周瑜開拓武陵。只不過純粹的守無法實現預定任務,由太史慈在遼東挑起戰事,迫使袁譚不能兼顧,不能全力南下,也是計劃中的要點。
孫策原本打算將諸葛亮調到遼東,協助董襲,現在卻改變了主意。
青徐系在遼東的實力已經很強,如果再把諸葛亮調過去,遼東就真的成了青徐系的天下。董襲是江東系,但他勇猛有餘,鬥心眼不是這些青徐人的對手。要想維持平衡,必須調一個非青徐系的去輔佐董襲,而且最好是江東系。可是江東系能做好參謀工作的人也不多,目前而言就是陸議。陸議去了浚儀,暫時不宜輕動。
江東人才儲備也不夠,至少和汝潁、青徐相比沒有優勢可言。
從另一方面講,孫策也不打算讓諸葛亮統兵,他更希望諸葛亮能從政,將來做個丞相。他麾下能統兵作戰的人很多,擅長政務的卻有限,諸葛亮無疑是良相之才。從私心裡說,他也不願意讓諸葛亮這樣一個有權臣潛質的人染指兵權。
郭嘉深諳孫策心思,提出一個建議:讓諸葛亮去東南協助張勳,負責周瑜大軍的後勤調度。周瑜出征武陵,每年需要五十億的鉅額開支,需要調動的人員也以萬計,難免有人從中做手腳,張勳的能力和年齡都應付不了這麼重的事務,需要一個精明強幹的幫手。諸葛亮心思縝密,年富力強,又擅長宣傳鼓動,對徵發徭役得心應手,協助張勳幾年,將來就能獨當一面。
孫策覺得有理,隨即徵求諸葛亮的意見。
諸葛亮欣然從命。
諸葛亮要去江南,一去就是好幾年,自然要安頓好家務。他現在急需解決的除了弟弟諸葛均的生活,就是二姊和他自己的婚事。見孫策關心,諸葛亮也沒有再掩飾,他自己的婚事好辦,他和孟建的妹妹孟月有感情,孟月已經二十了,一直在等他。這次去汝南,也是孟月一直在裡裡外外的照應。雖然談不上十全十美,也算是情投意合。
孫策眉心微蹙。甄宓說得沒錯,諸葛亮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諸葛瑾與甄家的婚姻,而是他的二姊。諸葛亮的二姊很可能是看中了一個人,但這個人是他身邊的近臣,身份敏感,就連諸葛亮自己都覺得不合適。
“你二姊相中了誰?是不是我身邊的?”
“大王,我覺得此事不妥。請大王給我一點時間,我再勸勸二姊。”
“是陳叔至(陳到)吧?”郭嘉忽然說道。
諸葛亮苦笑着點點頭。
“陳叔至是大王的親衛騎督,的確不太合適。”郭嘉說道:“孔明,好好勸勸你二姊,有些事不能勉強,該放手時要放手。”
“祭酒所言甚是。”諸葛亮躬身道:“亮也是如此想。”
孫策咳嗽了一聲:“奉孝,孔明,你們都別自作主張。這件事能決定的人既不是你們,也不是別人,只能是當事人。能不能成,要看陳叔至是不是對你二姊滿意。他們見過面嗎?”
“去年陳督回鄉省親,見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