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

有了譙氏和張天師牽頭,在蜀地籌集七八萬石糧食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過區區四日,堆地如小山般的糧食便出現在了節度府。

有了充足的糧食,李瑁便有了足夠的底氣,蜀西的百信也有了活下去的資本,很快糧食運抵蜀西,本該難捱的冬天終於熬了過去。

天寶九年春,萬物復甦,天氣漸暖,成都平原重複生機,蜀地的百姓又迎來的新的一年。

蜀地水災,百姓受難,蜀地上萬畝良田被淹沒,原本肥沃的良田變得貧瘠,數年內難獲豐收,已然不宜耕種。

爲保十萬百姓溫飽,不叫災年再現,靖王李瑁體恤民苦,下令將靖王府名下的萬頃良田拿出,由專人分與此次受災的百姓,交由他們自行耕種三年。

消息一經傳了出去,頓時無數百姓往成都劍南節度府趕來,申領田畝,節度府門前一時間人山人海。

“殿下仁德,將王府的私產交由百姓耕種,此次之後殿下當盡得劍南民心。”李瑁和主持分配田畝的楊慎矜站在節度府的大門前,楊慎矜看着眼前的盛況對李瑁賀道。

李瑁正色道:“本王既奉皇命,拜爲劍南節度使,自當以劍南百姓爲念,豈能藏私。”

楊慎矜道:“話是這麼說,但此次拿出的田畝畢竟數額巨大,若非殿下仁心,誰又能做出如此舉動。”

李瑁這才笑道:“這點楊卿說的倒還在理,爲了這田畝之事,王妃私底下可沒少和本王鬧脾氣,不過好在她通情達理,沒叫本王難做罷了。”

楊慎矜知道楊玉環在李瑁心中的重要,連忙恭維道:“王妃不同尋常女子,有娥皇女英之德,乃當世賢妃,此乃劍南百姓之福啊。”

楊慎矜原爲李林甫麾下之人,他初到李瑁門下未久,自然希望博得李瑁的好感,說起話來不免有些奉承。

楊慎矜經濟之才舉世無雙,這一點李瑁深知,楊慎矜既然刻意說了,李瑁也不會叫他難看,點了點頭應了下來。

就在李瑁在門口停留片刻的當口,譙爲周已經不知道從哪邊走了過來。

“門下譙爲周參見靖王殿下。”譙爲周走到介下,對李瑁恭敬地拜道。

李瑁擡了擡手示意他起身,問道:“爲周來此何事?”

譙爲周從袖中取出一份單冊,雙手遞到了李瑁的手中道:“殿下仁政,劍南皆知,門下爲應殿下仁德,特捐贈種糧萬石,以資春耕,還望殿下笑納。”

李瑁低頭看了眼手中的單冊,會心一笑。這譙爲周不愧是譙氏家主,精明地很。

譙爲周看似平白捐出了一萬石糧食,但實際上他卻是做了一箭雙鵰好的好買賣。

區區一萬石糧食既像李瑁表了忠心,討得李瑁歡喜,又搭着李瑁的順風車施恩百姓,爲譙氏贏得聲望,聰明地緊。

譙爲周的做法固然有討巧的嫌疑,但畢竟於李瑁有益,李瑁點了點頭笑道:“爲周有心了,本王待劍南百姓謝過。”

譙爲周忙道:“不敢不敢,殿下才是劍南百姓的恩人,許多蜀西百姓想向殿下謝恩,但卻不着門路,他們知道門下在殿下手下做事,紛紛來到譙家,希望門下代他們向殿下言謝呢,說來年若得豐收,定要殿下饋禮謝恩。”

李瑁先是籌糧賑災,興修水利,而後又拿出王府的私產給百姓耕種,蜀地感李瑁恩德者無數,譙爲周所言確實不虛。

李瑁也聞言笑道:“本王所爲皆憑本心,何須百姓言謝。百姓生活不易本王豈能要他們的饋禮,他們若當真有心,便可在成都內外種上些芙蓉花,王妃生於芙蓉花期,生平最愛芙蓉,這樣倒還好些。”

李瑁的話一字不落地傳進了譙爲周的耳中,譙爲周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譙爲周走後,靖王妃楊玉環喜好芙蓉的消息便不脛而走,很快便滿城皆知。

楊玉環乃大唐美人,爲蜀地驕傲,本就聲名極大,自百姓知此消息後,成都各戶便應其所好,光植芙蓉樹。

又因芙蓉喜溼,在成都極易成活,故而成都內外隨處可見,就連城牆之上都是如此。

從此每逢夏末秋初,芙蓉花期,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爲錦秀”,滿城爲之着色,故成都又稱芙蓉城,亦或蓉城。

李瑁在府外看了一圈,便徑自回了府內,李瑁剛到內院的門口,長史高適已經站在內院的門口等候。

李瑁看着高適的臉色,看着高適手中拿着的天策府急件,心知必有要是發生。

“達夫可是在此等候本王?”李瑁上前問道。

高適拱手回道:“長安來的急件,請殿下閱覽。”

李瑁從高適手中接過信件,幾行字便闖入了李瑁的眼中。

“楊國忠受安祿山禮,舉安祿山兼河東節度使職,帝允。”

李瑁看完手中的急件,頓時一陣怒意涌上心頭。

安祿山又加官了,自此,安祿山已經身兼范陽、平盧、河東鎮節度使,麾下精銳二十餘萬,儼然成爲大唐第一強藩。

“安祿山既得河東,天下再無節鎮可單獨抗他。”李瑁看着手中的急件,重重嘆道。

高適也無奈地嘆道:“奸相當朝,朝堂魚龍混雜,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朝廷了。”

李瑁握拳道:“皇后認安賊爲義子,視安賊爲心腹,將藩鎮軍權盡數託之,早晚必成大患!東北三鎮,盡入其手,誰還能阻他。”

在安祿山得河東之前,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兩鎮節度,而平盧兵少,他所依仗的不過范陽的幽州鐵騎,李瑁自付以劍南或隴右的兵力尚能相抗,可隨着河東到了安祿山的手中,安祿山的兵權空前擴大,直追當年身兼四鎮的王忠嗣,位列天下第一強藩,更在劍南、隴右之上。

高適見李瑁滿面愁容,忽然想起了什麼,又袖中取出了另外一封信件,對李瑁道:“殿下,方纔南詔馬將軍派人傳信,南詔軍按殿下之意在嶲州一代尋礦,終於尋得了殿下所言的鐵礦,巨馬將軍所言,其量甚巨。”

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九章 劍舞第十一章 叛亂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十一章 冷箭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九章 春獵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章 謀算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十三章 贈劍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五章 立儲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十章 請封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六章 鳳棲梧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十章 逐鹿第二章 稱帝第十二章 危機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八章 議政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四十六章 蠱惑第十四章 請戰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四章 平亂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八章 瑛娘第三章 暗探第五章 再遇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八章 起兵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十九章 決裂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章 建佛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