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db也沒有讓他們失望,精心打造的2只充氣機器人趕在11月之前被送到北美,然後在首映前被分別放置在全美1家大型電影院門前。它們龐大的白色身形站立在那裡本來就已經是相當醒目的廣告牌了,電影公司又無恥地祭出觀影后憑票根免費擁抱的營銷活動,頓時把影片的二次觀看率刷爆了,最終的票房當然也是各種華麗麗。
而作爲影片周邊產品授權制造商的數字生物,也在這一波熱潮當中跟着分了一杯羹,整個12月都在忙着生產各種大大小小的“大白”。
這是迪士尼官方挑選的中文名字,按照引進計劃,中文名爲《超能陸戰隊》的這部電影即將在下個月登錄內地各家院線,所以數字生物連同合作工廠今年春節妥妥是沒法放假了。
現在不加班加點生產囤貨,等到桃寶山寨版鋪天蓋地,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同爲蜜蜂系公司,小馬公司通過db的介紹,從迪士尼那裡借了一臺大白機器人做宣傳,果然一炮打響,爲自家展臺引來無數觀衆,人氣之旺盛甚至超過了同門師兄弟蜜蜂遊戲的那五個大罐子。
那五個罐子雖然牛嗶閃閃,但是感到爽的只是戴着vr眼鏡在裡面走來撞去的那五個玩家,外面圍觀羣衆卻是沒辦法感受到太多樂趣的,尤其是排隊時間太長着實令人討厭,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去和大白合個影呢!
雖然這樣的機器人總共製造了數千臺,但是因爲影片全球上映的關係,絕大多數已經離開了北美跑去抱歪果仁了,還留在北美的除了迪士尼樂園裡面那幾個,也就是面前這一個了。
只是,小馬運設的人也都清楚,他們雖然藉着大白火遍北美的超強人氣做了一波成功的借勢營銷,但是事後能夠留存下多少粉絲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些粉絲裡面又會有多少人樂意爲他們產品買單更是沒有答案。所以現在還沒到自驕自滿的時候,真正在北美打開局面,還是得看在底特律的這一發。
在上個月的時候,底特律已經走出了破產保護階段,重新復活。不過這座城市之前遭受的打擊實在巨大,想要重新填滿城市、徹底回覆昔日盛景還需要底特律人繼續多多努力。
雖然蜜蜂網絡登載了不少底特律投資的負面新聞,揭露所謂皮鞋房、一元房背後的稅務陷阱和治安問題,但是馬競旗下的小馬運輸設備有限公司,卻很不給面子地跑去底特律投資置產了。
沒辦法,誰讓這裡是美洲地區最大的汽車生產中心呢?
雖然因爲次貸危機、油價波動、製造空心化,以及城市破產的影響,曾經盤踞在此的多個巨頭都已經陸續離開,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底特律這邊還是擁有相當豐富的汽車人才儲備以及製造資源。是以小馬公司通過收購整合的辦法,在底特律建立了自己的海外研發中心。
當然製造卻是不能放在這裡的,因爲美國工會太厲害了,手裡的選票讓他們可以挾官自重,不斷提高自己的福利待遇。
美國航空公司聞名全球的“空中奶奶”,可不是因爲美國乘客口味獨特喜歡五十路老婦人而出現的,純粹是在工會的保護下,美國空姐可以一直在飛機上幹到退休,而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空姐,在年齡增大、人老珠黃以後就被公司調崗改到地面上了。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用人企業當中,尤其是員工數達到幾十萬的通用汽車,在面臨日系車企的競爭時,因爲工會勢力的阻撓沒辦法實行減員增效、機器換人,只能通過開發高價值車型,以及限制進口車的歪招來應對。
不過當日系車企同樣把工廠開到北美變成“國產車”,憑藉着優秀省油的設計,以及更少的員工數量,他們再次把通用、克萊斯勒與福特虐的不要不要的,傳說中的北美三大神車雅閣、天籟、凱美瑞分別屬於本田、日產和豐田,不但長期霸佔北美中級車銷量前三甲,就算到了二手車市場,省油省事的日系車價格也是最受歡迎的。
當然,這裡指的是賣到北美市場的日系車,國內合資車限於供應商水平以及質量管理方面的問題,性能會有折扣。
本來生產成本就高,還不討年輕人的喜歡,遇到次貸危機這樣的大沖擊,難怪北美三大車企一下子跪了兩個,百年通用汽車破產重組成了美國國企,克萊斯勒被意大利菲亞特公司收購,只剩下福特還在活蹦亂跳。
有意思的是,破產重組當中美國工會的身影非常活躍,菲亞特去年爲了收購克萊斯勒,向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旗下的信託機構veba支付了43點5億美元的高價,買下了後者手41%的股份,從而完全吞併克萊斯勒,而在“國企”新通用裡,除了聯邦政‘府持有的6%股份外,uaw依然擁有17點5%的股份。
新的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因爲消耗了大量現金,早就計劃好了上市圈錢。就在三個月前fca已經在紐交所上市了,但他們名下的車型老舊、債務比例偏高,並不爲市場看好,股價賣不動。
爲了籌款,只得把法拉利這樣的優質資產也推到股市上去換錢。歐美的股市可沒有什麼排隊ipo,如法拉利這樣的優質資產,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交易所當然不可能放跑,別的不說,光是法拉利超跑的粉絲們一人買一張股票,就能把股價穩穩地hold住了,反正fca也沒打算放出多少流通股出來。
這次參加底特律車展,小馬公司帶來的同樣也是一款超跑,不過這款頂着飛馬立標的超級跑車卻是一輛電動跑車。
確切說是燃油混合動力汽車,不過和一般的活塞汽油機加電動機,共同提供動力的方案不同,這輛車的微型燃氣渦輪發動機只負責發電,帶動車輪靠的是四個電動機。
大家都清楚,目前的化學電池技術陷入了一個瓶頸,能量密度難以提升導致電池成爲了電動車最大的一塊短板,即便是特斯拉那樣的成功車輛,也只能通過優化設計減輕車重的辦法來改善動力表現並延長續航。
解決辦法自然是換電池,排除更加不給力的太陽能電池,有希望的包括微型反應堆、氫燃料電池,以及微型發電燃氣輪機。
在覈動力船舶與潛艇出現後,汽車設計師們就把主意達到了核反應堆上面,福特幾十年前曾經發布過5英里“不加油”的核動力汽車的概念車。
不過他們的設想就跟核動力飛機一樣,最終成了泡影。因爲純粹的可控反應堆並不大,但是配套的安全裝置卻非常巨大笨重。這些重量對幾萬噸的航母以及幾千噸的遠洋潛艇來說自然不是大問題,但是對自重只有幾十噸的大型飛機來說,厚厚的防護層就是不能承受之痛了。
重量只有一兩噸的汽車就更加不同提了,所以核汽車一直停留在早期概念車階段,時不時拿出來秀一秀存在感,卻是沒辦法投入實用。而且在這悾怖主義到處搞風搞雨的時代,各國主管部門也是萬萬不會容忍一顆自行核‘彈到處亂跑的。
上個世紀末,歐美車企因爲石油危機對銷量的打擊,曾經花費巨資研究過氫燃料電池,結果全都掉進坑裡去了,直到現在這種看起來很美很清潔的新能源依然沒辦法投入實用。
排除其他選項以後,就只剩下燃氣輪機這一個選項了,前蘇聯的t主戰坦克,以及美帝的m1主戰坦克,就以其燃氣輪機動力系統而聞名全球。
t定型於1976年、m1定型於19年,又是面向嚴苛環境的軍用設備,研發成本自然高到飛起,以至於擁有重量輕、長壽命、不挑油等諸多優點的燃氣輪機反而競爭不過柴油機,直到現在還沒有第三款燃氣輪機坦克定型投產。
不過要是把標準降低到民用層面,使用輕便的微型燃氣輪機作爲汽車的動力,還是可以的。尤其是這臺燃氣輪機只是作爲發電動力,不用考慮複雜的傳動變速系統,動力改變通過調節電壓電流來實現,實現的難度還要進一步降低。
這臺燃氣電動超跑的研發過程,馬競是全程關注的,不但親自爲其取名“黑馬”,更是自掏腰包把第一批三輛樣車全部買回了家,也算是讓馬百億擺脫了沒有超跑的尷尬因爲攤入研發成本的緣故,黑馬的售價比那些量產超跑高多了。
唯一讓他感到遺憾的是,因爲微燃與小型航發機之間的淵源關係,只有幾大航空強國才能製造這種發動機,所以就算將來在國內生產“黑馬”,它的心臟依然要依賴進口。國產貨一來性能稍次,二來也在軍工企業手裡,民用採購也是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