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固大戰

“什麼?”楊國正立刻發怒了:“既然如此,你就先到大牢裡好好清醒一下,想一想應該怎麼做吧。”

楊坪被投入牢獄,楊春明則很快接管了國庫,可是當他帶兵砸開府庫才發現,這裡空空如也。楊國正被氣得夠嗆,他知道楊春榮走的匆忙,不可能將國庫的錢全都帶走,這一定是楊坪藏起來了。他追問了好幾次,楊坪卻是根本不理,楊國正對此也毫無辦法。

逃到南方的楊春榮受到楊桐和楊彪的扶持,很快恢復了元氣。有帶到南方的部分資金,加上楊桐始終支持華蘭經濟的介入,所以仰光有大量中川商人的工廠,經濟最爲富庶。有大量錢財的支持,他們很快重建了陸軍。

楊桐自領大元帥,同時兼任新的陸軍第七軍軍長及海軍司令,楊彪擔任陸軍司令,手下掌控禁衛軍和第八、第九軍。看上去國王軍的陸軍擁有四個軍的兵力,與掌控第二、三、四、五、六,這五個軍的攝政軍相差無幾。但實際上攝政軍大多都參加過獨立戰爭的老兵,戰鬥經驗非常豐富,中下級軍官也多是吳玉章和楊森帶出來的,打起仗來很有辦法。

反觀國王軍的部隊,除了禁衛軍之外,其他三個軍都是新建立的,雖然高級軍官都是華蘭留學歸來的,但下級軍官和士兵全是新丁,實際戰鬥力難以保證。好在通過楊桐和吳玉章的溝通,皎漂工業區的小型兵工廠爲他們提供了武器,這才讓新建的陸軍不至於空手對敵。

對於大蜀軍政府傾向於國王軍,楊國正一時間還不好發作。他知道在自己掌控整個王國之前,多樹敵人是不明智的。所以他暫時隱忍,同時命令楊春明指揮大軍進攻南方,以在國王軍訓練成熟之前將其消滅,果敢王國版的南北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攝政軍的絕對主力,第二軍和第四軍首先進兵彪關這個勃固的北方門戶,企圖一舉消滅國王軍主力,將楊春榮擒下。面對敵軍的進攻,雖然訓練未足,楊彪還是帶着禁衛軍和第八軍前往抵敵。爲了支持陸軍的防守,楊桐派出了海軍的一隻輕型炮艇隊趁着豐水期沿錫當河北上,幫助陸軍的作戰。

楊彪一到彪關,立刻讓第八軍沿河修建防禦工事,禁衛軍則作爲左翼側翼和擔任預備隊。楊彪深知第八軍訓練未足,很容易在高強度戰鬥潰敗,爲此他還從禁衛軍抽調了一個團,分散部署到前線,作爲骨幹力量。

楊春明並無多少軍事才能,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他所想的只是依仗絕對的實力壓垮對方而已。如今指揮第二軍和第四軍的軍長,也和楊春明相差無幾,他們一到錫當河畔,也不查明敵情,立刻就發起了進攻。

憑藉着兩個軍集結到一起的三十多門步兵炮,攝政軍的火力很快壓制了國王軍一方,訓練有素的第二軍第五師開始分批渡河。因爲沒有海軍的支援,第五師只能結木爲筏,向着對岸發動強渡。

第八軍雖然建立未久,但其軍長楊宇峰也是留學生,他所佈置的陣地前輕後重,極大的發揮了自身火力。很快第八軍僅有的幾門火炮和機槍就投入了戰鬥,密集的火力壓制着渡河的攝政軍,讓他們擡不起頭來。

攝政軍的步兵炮射程不足,打過對岸已經很勉強了,難以對第八軍形成壓制。因此渡河的攝政軍只能冒着對方的炮火強行渡河,結果造成了大量傷亡。愚蠢的楊春明不顧部下傷亡,堅持要求各部隊拼命渡河。

高級軍官都是飯桶,並不意味着下級軍官也是。第二軍和第四軍的下級軍官們雖然沒有留過學,但跟着吳玉章和楊森日久,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不少戰法和竅門。

見到自己的隊伍損失越來越大,楊春明卻在胡亂指揮,他們只好獻策說正面進攻難以成功,不如從側面迂迴。正爲進攻乏力而犯愁的楊春明當即同意,只是他不同意派出一半兵力進行迂迴,只是命令第四軍十二師翻越勃固山脈,從後面襲擊彪關。

第十二師的師長無奈,只好帶着不足一萬人的隊伍鑽入了大山。十二師都是果敢人,他們對雨林地區的大山並不陌生,加上有本地戰士帶路,他們到不至於應付不來。

只是十二師的官兵並不知道,楊彪這位留學生的眼光更加毒辣,他早就將禁衛軍第二師和第三師都安排在了這裡,單等對方的偷襲。本來如果按照大部分下級軍官的想法,派出第四軍全軍偷襲,哪怕禁衛軍兩個師全力防守,最多是僵持而已。可惜楊春明不聽勸告,只派出一個師的兵力前來,結果十二師中了埋伏,全師被壓縮在一個狹窄的山谷之中。

見到中了埋伏,十二師官兵們越想越氣。本來官兵們就不願意反叛國王,只是因爲軍法如山,上級軍官的命令他們不得不遵從。如今楊春明的瞎指揮造成了己方的險境,他們立刻鼓譟起來。師長無奈之下,最終決定向楊彪投降,同時講明瞭自己的立場。

聽說十二師全體投誠,楊彪大喜。畢竟這些人都是果敢陸軍的精華,比第八軍那些新丁要強多了。如今有楊春榮這個果敢國王坐鎮,陸軍中下級還是忠於王室的,所以他也沒請示就自作主張的將全師保留,改編爲果敢第一獨立師,參加對攝政軍的戰鬥。

第一獨立師參戰之後,果然十分勇敢。有了這些老兵的幫助,第八軍漸漸打出了感覺,對攝政軍發動了數次反攻,讓楊春明一陣手忙腳亂。隨後楊桐的海軍炮艇隊也趕到了,這些由皎漂造船廠製造的,仿製蜀軍寧遠級淺水重炮艦的縮小版軍艦火力十分兇猛。雖然主炮口徑因爲噸位的降低,而改爲了一百零五毫米,威力卻並未降低多少。

在這些擁有數門一百零五毫米火炮,能夠在水中快速前進的鐵甲炮艦面前,攝政軍那幾門小水管根本不夠看。在遭遇猛烈炮擊之後,楊春明被迫帶兵撤退,攝政軍敗兵退回彬馬那防守。

, !

第五百五十一章 卑劣的倭軍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外鬆內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反擊VS反擊第八百八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十九章 成功洗腦第九百九十九章 敵機接近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撒倭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應邀出兵第八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要求第一百五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二十五章 迴歸光海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發行華元第三百零九章 疫情終滅第八百四十三章 無奈的奧布里第三百七十六章 創業基地第八百八十六章 嚴陣以待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固大戰第九百八十九章 醫院巧遇第二百三十五章 處處震驚第九百章 還款條件第九十章 雙管齊下第一百零九章 登門拜訪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首戰大勝第九百四十二章 三方盟約第二百五十二章 洗腦神恩大領主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可戰勝的鐵軍第四百七十章 陳說厲害第三百零八章 全面防疫第二百三十三章 中川大學第二百一十五章 固執的毛瑟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吞併蘇祿羣島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親身試驗第八十七章 義助母女第四百四十一章 改變計劃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新北華條約第一百九十章 雪佛蘭三兄弟第六百五十四章 烏拉爾和約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久攻不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艱難渡河第八百六十五章 直皖奉亂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處處震驚第九百五十六章 立體攻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宮古水道第六百一十七章 情報局長第九十五章 天風閱兵第七百三十二章 佔據達爾文港第九百七十八章 空襲的威力第一千零七章 北伐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章 誓師出征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新式戰機第六百零四章 搶先一步第五百七十二章 交換條件第三百七十二章 倭國的優劣第七百一十七章 反步兵闊刀雷第七百零九章 借繩過河第四百零五章 帶兵入疆第六百一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開戰誘因第二百六十三章 暗藏的槍械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時間緊迫第六百七十三章 傘兵破交第四百五十章 轟炸先驅第二百一十五章 固執的毛瑟第五百六十二章 空軍參戰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份大禮第三百六十九章 趙先生的身份第一百二十九章 秘密出兵第八百六十章 合浦阻擊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陸軍醜聞第三百二十三章 加入先鋒黨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賣國到底第八百六十二章 艦炮曲射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留俘虜第九百五十二章 聯合艦隊出擊第九百八十一章 特區的目的第五百一十三章 接收來的新軍艦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追擊引發的空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克虜伯工廠第五百三十三章 “徇私”的鹿鍾麟第四百三十七章 拜訪果敢高層第四百零七章 騎兵對決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戰略轟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政體大討論第四百三十六章 袁隗遇刺第二百三十一章 虞洽卿登門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民族的特性第八百七十二章 趙守宏的新研究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孤膽阻擊第八百五十一章 粵西暗流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張學良和郭鬆齡第四百二十章 保衛戰的失敗第五百七十九章 懦弱的楊春榮第六百三十五章 倭國間諜第八百八十三章 布寧的陰謀第一千零十五章 倭軍增兵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紅聯國滅第四百一十三章 激戰江口第八百零四章 衛生防疫第五百二十八章 長炮榴彈第六百二十七章 鐵甲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