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森達日精神一振,說道:“將士們,前面就是回紇了,我與回紇的可汗是朋友,他們一定會盛情接待咱們的。”說完,他率先上馬,衆人也跟着上馬。
岱森達日看到幾名親隨正在收拾帳篷,說道:“不必了,到了回紇,咱們會有新的營帳的。”
說完,他打馬前行,衆人跟隨他一齊向前奔馳。
鄂爾渾河結着厚厚的冰層,冰面上覆蓋着厚厚的積雪,兩岸河畔滿是枯黃的蒿草,在寒風中不停地搖曳着。
岱森達日一行人踏上了冰面,朝着對岸行進。
突然,對岸的蒿草叢中射出了一排利箭,接着,兩側的蒿草叢中也射出了密集的箭雨,薛延陀人紛紛落馬,亂成一團。
敵軍很缺德,他們不露面,只是不停地放箭,岱森達日等人暴露在曠野上,無處躲藏,死傷慘重。
岱森達日在護衛的掩護下,僥倖沒有中箭。他迅速地判斷了形勢,左右兩側是敵軍,後面有大隊的追兵正在朝着這裡追趕,唯有拼死向前衝破敵軍的阻攔,纔是唯一的出路。
岱森達日大喝一聲:“跟着我,衝過去。”說着,他縱馬朝着對岸馳騁,他的手下爲了逃命,也跟着他拼命向前。
箭雨繼續射來,薛延陀武士們不斷地落馬,其餘的人依舊向前飛奔。
河面上覆蓋着厚厚的積雪,馬蹄踏上去並沒有打滑,岱森達日等人的速度很快,迅速來到了河的中間。
突然,冰層發出了“咔嚓”的碎裂聲,岱森達日第一個掉進了冰冷的河水中,其他的薛延陀武士們控制不住飛奔的戰馬,不斷地落入了河水之中。
“殺啊。”敵軍終於現身了,他們穿着厚厚的薛延陀武士的裝束,朝着僅存的百餘名岱森達日的手下殺來。
戰鬥很快結束了。
阿史那昆倉望着河水中薛延陀武士的屍體,笑道:“寶貴,你現在是越來越會打仗了。咱們的人基本上沒有傷亡。”
原來,張寶貴等人按照李佑信中的指點,提前埋伏在這裡,他們發現了岱森達日等人的蹤跡後,事先在冰層上戳出了很多孔洞,砸出了很多裂痕,又重新在上面覆蓋的積雪,徹底導致了岱森達日的覆滅。
不久,士兵們來報,說岱森達日的屍體找到了。
阿史那昆倉有些遺憾地說道:“可惜了,不能讓郡主親手報仇了。”
張寶貴也有些遺憾,不過,李佑的信中交代了不要活口,他也不知道是爲什麼。不過,岱森達日死了,他們的任務完成了。
他說道:“砍下岱森達日的頭,收兵回去了。”
長安城,早朝,太極殿。
兵部尚書張亮說道:“陛下,臣昨晚接到大將軍李靖的軍報,說岱森達日在餘部的支持下,正在跟唐軍交戰,岱森達日有可能會得到回紇人的援助,張寶相率領8萬大軍繼續與敵軍作戰。前方糧草已經不多了,請朝廷再次向前方運送糧草。
李世民問道:“薛延陀人還剩下多少?”
張亮說道:“軍報上沒說,臣問過送信的人,他說敵軍大約還有6萬人。”
李世民對於這樣的結果有些不滿意,他說道:“既然如此,太子,你繼續向前方運送糧草吧。”
李承乾說道:“兒臣遵旨。”
早朝散了以後,李承乾對李佑說道:“五弟,真的跟你說得一樣啊。”
李佑苦笑着說道:“這件事的麻煩還在後面呢,你現在一個字也不要說,抓緊時間熟悉材料上的內容吧。”
不久以後,張寶貴派人送來了密信,說已經除掉了岱森達日,李佑封鎖了這個消息。
四月初,李靖等人回到了長安。
看過《隋唐演義》的人都會對裡面的徐懋功印象深刻,他後來因功被賜姓李,改名爲李勣,是與李靖齊名的大將。在這次征討薛延陀之前,他一直擔任幽州都督,已經多年沒有回長安了。
今天早朝時,李世民宣佈爲出征薛延陀的將領們舉行晚宴,李勣上午走訪了幾位親友,中午回到了臨時駐紮的龍武衛軍營。
李勣一進客廳,就看到一羣將領正在等着自己,這些人不僅有這次跟隨自己征討薛延陀的幽州將領,還有在長安的以前的老部下。他們已經準備好了酒宴,等着李勣呢。
看到李勣進來,衆人一齊行禮說道:“大帥。”
李勣看到老部下,十分高興,陪着他們喝了起來。
衆人紛紛向李勣敬酒,李勣說道:“今天晚上,陛下要爲咱們舉辦晚宴,中午咱們就少喝一點,晚上再接着喝吧。”
衆將聽到他這樣說,互相對望的一眼,竟然一齊放下酒杯。正當李勣感到好奇的時候,一位將軍說道:“大帥,請你看看這個。”說着,遞給了他一份奏章。
李勣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着“關於建立募兵制的建議。”他立刻出了一身冷汗。
唐朝實行的是府兵制,其基本形式類似於現在的軍分區,在當地有一定的編制,士兵由當地人輪流擔任。
府兵制有三大特點,
(一)無養兵之費,而有多兵之用。
府兵制的組織形式是屯田制,士兵服役時,要靠着種地養活自己,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退役後,仍然保留身份,類似於預備役,戰時朝廷根據需要徵召。
二)兵皆有業之民,無無家可歸之弊。士兵們在服役之前,都是有職業的平民,退役後回家繼續操持本業,朝廷不用負責安置。
(三)將帥不能擁兵自重。唐朝實行的是兵將分離,只是在戰時抽調府兵參戰,臨時指定將領,將領和士兵之間沒有利害關係,也沒有感情,對軍隊的控制力不強。
古人很聰明,這種辦法,既省錢又安全。缺點是軍隊訓練程度不高,磨合度差,戰鬥力相對較弱。不過,古代打仗沒有高科技,依靠的是人多,對士兵的素質要求不高,因此府兵制對於唐朝來說是行之有效的軍隊體制。
募兵制跟現代的軍隊體制相似,軍隊是職業軍隊,士兵訓練程度高,戰鬥力強,缺點是太費錢,還有就是將領們對軍隊的控制力強,容易擁兵自重。
唐朝建國以來,將領們多次提出實行募兵制,但是都遭到了李世民和文官們的反對,他們爲什麼還要實行募兵制呢?
任何朝代開國之初,都是依靠軍隊起家的,軍人的地位都是最高的,可是一旦進入了和平年代,都會出現重文輕武現象,軍人的地位就會下降,唐朝也不例外。
隨着唐朝周邊局勢越來越安定,戰爭正在遠離唐朝,大批軍方將領們出現了閒置,比如李靖、程咬金、秦瓊等將領,不打仗的時候,沒有軍職,就處於半退休的狀態,失落感極強。他們都希望實行募兵制,有兵可帶,就有存在感,有就會有相應的社會影響力。
李勣看到奏章的內容,頓時感到心驚,他不動聲色的問道:“爲什麼又要提這個?”
將領們紛紛向他訴苦,說自己爲朝廷征戰多年,渾身是傷,現在竟然沒人搭理了。他們要趁着這次再次掌兵,向朝廷施加壓力,逼迫朝廷答應提高他們的待遇。
李勣是久經戰陣的統帥,他的政治智慧遠遠高於大將軍李靖,這次戰爭中,他發現了很多疑點,就像是薛仁貴懷疑的那樣,這裡面存在着貓膩。
現在,他是徹底明白了。
這次戰爭,李靖爲什麼要改變原定的作戰計劃,就是不想全殲薛延陀人,留下岱森達日,養寇自重。擊敗了薛延陀人的主力之後,岱森達日身邊剩下的不過數千人,張寶相卻謊稱敵軍仍然有數萬人馬,因此留下8萬大軍繼續留在薛延陀。
張寶相故意不追趕岱森達日,只是派兵遠遠地跟在他們後面,逼迫他逃往回紇,就是要留下他繼續威脅薛延陀地區,爲增加軍方的影響力加大籌碼。
李靖等人帶領其他軍隊返回長安,張寶相在外手握重兵,就是要造成強大的壓力,逼迫李世民讓步,讓他同意實行募兵制。
將領們這樣的逼宮行爲,距離兵變也不遠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李勣更加爲難了。一個將軍翻開了奏章的第二頁,下面有很多將領的簽名,他說道:“大帥,請你在上面簽名吧。”
“是啊,大帥,這件事還需要你來牽頭啊。”衆位將領都期盼地望着李勣。